其他
广东省韶关市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2)A.原文只是说“我们无法借助轴心时代理论找到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轴心时代”理论对于中国哲学的寻根之旅还是有帮助的。B.从推测角度说,“都是动荡不安的”过于绝对,也可能是“社会繁荣”。D.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文明都实现了突破,而且,雅斯贝尔斯反对欧洲中心论,强调要重视东方文明,要将东西方文明相提并论。故选C。
(3)A.原文说,中国思想史上还有两个时期,同样适用于“脱序”理论,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民国时期。刘伶的放诞之举恰好体现了“脱序”理论。B.说的是新秩序迅速建立并对人们形成了约束力,所以社会风气才迅速好转。C.范进属于“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里,人们为了改变现状、出人头地所做的种种努力,也通常以遵循既有原则和规范作为前提”,他的“疯”只是他个人的脱序,而不是社会的脱序。D.只是美国换届选举中的小插曲,美国的社会秩序并未陷入混乱,更谈不上脱序。故选A。
(4)①依据原文“然而,在脱序状态下,人们的欲望、情感、行为、心态等等,一切都失控了。旧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未被普遍接受或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形成社会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五四时期,清政府倒台,旧的秩序土崩瓦解,北洋政府无法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新秩序,社会脱序,出现了“真空”的社会状态。②依据原文“时代危机刺痛了人们,同时也刺激思想家们反思本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社会失范危机作出相应的回应”,思想家们摆脱了束缚,反思本时代特点,对社会问题积极回应,畅所欲言,形成多种学说,宣传各自“主义”。
(5)①依据原文“雅思贝尔斯注意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巧合: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主轴,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历史事件”,时间方面:“轴心时代”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时间轴心。②依据原文“中国、印度、西方等这些互不知晓的地区,”,空间方面:主要发生地处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③依据原文“却不约而同地爆发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引领着不同文明的突飞猛进”,思想影响方面:这一时期的思想成就不仅是当时的思想主体,而且为人类几大主要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树立了标准。
答案:
(1)B
(2)C
(3)A
(4)①五四时期,清政府倒台,旧的秩序土崩瓦解,北洋政府无法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新秩序,社会脱序,出现了“真空”的社会状态。②思想家们摆脱了束缚,反思本时代特点,对社会问题积极回应,畅所欲言,形成多种学说,宣传各自“主义”。
(5)①时间方面:“轴心时代”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时间轴心。②空间方面:主要发生地处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③思想影响方面:这一时期的思想成就不仅是当时的思想主体,而且为人类几大主要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树立了标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3)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之情景关系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之人物侧重和结构安排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概括。
(2)B.“有万千气象,跌宕多姿,合乎‘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错。本文回忆讲习所的往事,没有大起大落之笔。
(3)依据原文“然后,一个一个走了,房间一个一个空了下来。卸下蚊帐,一下子露出了前后的窗户。窗外是北方的杨树,叶子茂密,在秋日的阳光下,翻着亮片,闪闪烁烁。真是满窗绿色”,以景结情,既体现了人去楼空的失落之情,又有学成归去的喜悦之情。
(4)第一问:依据原文“吴组缃先生讲《红楼梦》,至今还在眼前。他微侧了身子,坐在讲桌后面,摆开长谈的架势,谈兴很浓。说到激动的地方,就隔了讲桌欠过身子,眼睛很亮地盯着前排的学员,好像要问他:你说是不是?”,侧重写吴组缃先生精彩的《红楼梦》解读。依据原文“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候在那里了。准备好了茶水,还有盛在菜碗里的半碗杏子。金近老师是江浙人,乡音很重的普通话”“却有着骨子里的优雅:安静,温和,从容不迫”,侧重写金近老师为人为师品质。第二问:专业不同。吴先生是红学专家;依据原文“每三至五人,认一位导师,导师是由著名的作家担任。我,瞿小伟,郭玉道,因是写儿童文学,所以,就跟了金近老师”,金老师是作家,写作无秘诀可言。人物特质不同。依据原文“说到激动的地方,就隔了讲桌欠过身子,眼睛很亮地盯着前排的学员,好像要问他”,吴先生富有激情,善于表达;依据原文“他显然不善言谈,甚至于还有些不安,不知该对我们说什么。他很努力地想着,想一句,就说一句。而他又没有一丝一毫应付我们的意思”,金老师不善言谈。选材多样化的需求。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写作重点,避免材料的同质化,让文章丰富生动。
答案:
(1)B
(2)B
(3)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②文章结尾描绘了讲习所结束后一个个房间空下来和满窗绿色两种景象,既体现了人去楼空的失落之情,又有学成归去的喜悦之情。
(4)第一问:①侧重写吴组缃先生精彩的《红楼梦》解读。②侧重写金近老师为人为师品质。第二问:①专业不同。吴先生是红学专家;金老师是作家,写作无秘诀可言。②人物特质不同。吴先生富有激情,善于表达;金老师不善言谈。③选材多样化的需求。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写作重点,避免材料的同质化,让文章丰富生动。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D.“文中指前朝”错,根据文意,“先朝”在文中应指“先帝”。
(3)B.“导致高宗要杀他”错,原文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要杀褚遂良的人是武昭仪,非高宗。
(4)①说:同“悦”,高兴;寻:不久;超拜:破格提拔。句子翻译为:高宗非常高兴,召见李义府,并和他交谈,赏赐他一斗珠宝,让他留在原来的职位上,不久,高宗破格授予他中书侍郎的官职。
②鞠:审问;自缢于狱中: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高宗命令人来审问他,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逼着毕正义在狱中上吊自杀。
(5)根据原文“敕未至门下,义府密知之,问计于中书舍人幽州王德俭。德俭曰:‘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义府然之,是日,叩阁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可以概括出:问计王德俭,上奏册立武昭仪为皇后。
根据原文“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可以概括出:枉法将淳于氏出狱并纳为妾。
根据原文“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可以概括出:害怕罪行败露,逼官员自杀。
答案:
(1)B
(2)D
(3)B
(4)①高宗非常高兴,召见李义府,并和他交谈,赏赐他一斗珠宝,让他留在原来的职位上,不久,高宗破格授予他中书侍郎的官职。
②高宗命令人来审问他,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逼着毕正义在狱中上吊自杀。
(5)①问计王德俭,上奏册立武昭仪为皇后;②枉法将淳于氏出狱并纳为妾;③害怕罪行败露,逼官员自杀。
参考译文: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中书舍人饶阳人李义府被长孙无忌憎恶,贬官为壁州司马。皇帝的这项敕书还没有到达门下省,李义府就偷偷地得知这一任命,他就向中书舍人幽州人王德俭询问计策。王德俭说:“皇上想要册立武昭仪为皇后,正犹豫不决,只不过担心宰相大臣提出反对意见罢了。你如果能建言献策,提出册立武昭仪为皇后,就能将祸患转变为福气了。”李义府表示赞同,这一天,他拜见向皇帝上奏表,请求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以满足老百姓的心愿。高宗非常高兴,召见李义府,并和他交谈,赏赐他一斗珠宝,让他留在原来的职位上。不久,高宗破格授予他中书侍郎的官职。九月,唐高宗有一天退朝以后,召见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和褚遂良进入皇宫的内殿。李勣称自己有病而不入内殿。长孙无忌等一行人到了内殿,高宗看着他们,对长孙无忌说:“王皇后没有儿子,而武昭仪有儿子,现在我打算立昭仪为皇后,你们觉得怎么样?”褚遂良回答道:“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的话,恳请您从普天下的名门大族中好好选取,何必非要武氏呢?”于是他将笏板放在大殿台阶之上,解下头巾,叩头流血。高宗非常愤怒,令人将他拉出去。武昭仪在帘子里大声喊叫:“为什么不杀死这个家伙!”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先帝的顾命,即使有罪,也不能对他加以刑罚。”于志宁始终不敢说话。另一天,李勣入宫觐见高宗,高宗问他:“我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坚决认为不行。此事应该就此结束吗?”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家里的事,何必再问外人。”高宗于是打定了主意。十一月丁卯(初一日),高宗临轩让司空李勣带着玺绶册封皇后武氏。
李义府仗着皇后对他的笼信而掌管朝廷事务。洛州有个妇人淳于氏,长得很漂亮,被关在大理寺的监狱里,李义府叮嘱大理寺丞毕正义违背法律,把她弄出狱,准备纳她为妾,大理寺卿段宝玄对此事产生疑问而上奏皇帝。高宗让人来审理此事,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逼着毕正义在狱中上吊自杀了。侍御史涟水人王义方想向皇帝上奏,弹劾李义府的不法行为,他事先禀告他的母亲说:“义方作为御史,眼看着奸臣的不法勾当而不纠举就是不忠,纠举之后会危及自身的安危并且牵连到亲人那就是不孝,忠、孝之间不能选定,怎么办?”他母亲说:“过去王陵的母亲,以自杀来成全儿子的名声。你能竭尽心力来侍奉君主,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义方这才向皇帝上奏说:“李义府擅自杀害六品的大理寺丞。如果这样下去,那么生杀的大权,就不是从皇上手中授出了。这样的苗头不可助长,请皇上再加以审查。”于是当面呵斥李义府退下,李义府最初还四下张望而不肯退。义方再三呵斥,而高宗却没有发话,李义府才开始小步退出,义方这才宣读弹劾文书。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相关诗句及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诗,结合全诗具体内容分析“难滞楚南春”的原因。
故选A。
(2)①由诗歌首联“得罪非天意”看,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所以不会长期在贬谪地滞留。②由颔联“一心贪谏主”来看,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直言敢谏的大臣,皇帝迟早能明白他的忠心。③由尾联“喧然公论在”来看,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黄补阙终究会重新受到器重。
答案:
(1)A
(2)①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②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③“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
译文:
此次获罪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并不符合天理),你分明成了一个被贬谪的人。你一心向皇帝进谏,开口时并不知道防备他人。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直言敢谏的正直大臣被贬谪的?舆论喧哗,自有公论,你难以在楚地长期滞留。
赏析:
本诗是作者杜荀鹤写给朋友黄补阙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写此次获罪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并不符合天理),你分明成了一个被贬谪的人。为朋友的被贬鸣不平。颔联“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写你一心向皇帝进谏,开口时并不知道防备他人。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颈联“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写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直言敢谏的正直大臣被贬谪的?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尾联“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意思是舆论喧哗,自有公论,你难以在楚地长期滞留。作者认为天理昭彰,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重点字:鄙)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啸、渚)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可怜时节堪归去 花落猿啼又一年)
1.“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判断病句首先要通读全句,凭借语感找出句子的错误,如果语感不能找出错误,就要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先找出主干成分,再对枝叶成分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语句表达作用及其效果的分析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角度入手,看语句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第二组,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刻不容缓:时间一点都不容许耽搁。形容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语境是说“保护长城”是非常急迫,不容耽搁的事情,故选“刻不容缓”,从而排除A。
第三组,把脉问诊:多形容探寻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语境是说利用“地质雷达及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可对墙体结构进行”问题原因的探索,还谈不上解决问题。故选“把脉问诊”。
第四组,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成功指日可待。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语境说“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需要持之以恒,而不是说“进展快”,故选“久久为功”。
故选C。
(2)原句的病因有三个:第一是搭配不当,“压缩……危害”不搭配,应将“压缩”改为“减少”,D项没有改到这个毛病,故排除;第二个病因是语序不当,应该是“既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效率的提高是最根本和最后体现出来的,应放在后面,而AC都是先“提高效率”后“节省人力”,故排除。第三个病因是“对”和“对于”,结合语境是“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和赋存环境造成的危害”,而不是“对于……造成的危害”,因为“危害”是“风险因素”造成的,而不是“长城的本体和赋存环境”造成。
故选B。
(3)浪线部分的相关语境是“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才能真正做到让长城延年益寿才能真正做到让长城延年益寿”,这里把“长城”比拟作人,赋予“长城”以人“延年益寿”的动作和情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答时,先简明地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构成,再简明扼要地指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1)C
(2)B
(3)比拟。将“长城”拟作人,赋予长城以人“延年益寿”的情态和动作,形象直观地说明“依靠科技手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地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的重要意义,读来生动有趣。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补写。首先明确补写句子的位置,其次根据前后语句确定主语和关键词,最后整理答案。
故选:D。
(2)①可从后文得到答案,后一句指出了两个关键词:“无中生有”和“从天而降”,是对强对流天气特点的集中概括。所以①填“无中生有与从天而降”。②要填的句子是一个问句,后文给出了预防强对流天气的措施,所以②应当填“如何防御强对流天气呢”。③要根据后文的顺口溜理解文意,后文中有“色调”等词,并且结合不同的颜色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所以③处应当是“通过颜色看雨情”。注意答案每处字数限制。
答案:
(1)D
(2)①无中生有与从天而降②如何防御强对流天气呢③通过颜色看雨情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要求考生就以上材料谈感悟和思考,可以从分析网络谣言的害处、如何进行监管、我们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分析。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立意:
(1)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
(2)面对信息,要多做理性思考。
(3)做个有独立判断的人。
(4)让真相逼走谣言。
“你一定不知道”“大真相”“大揭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带这些字眼的新闻,也对其中有理有据的内容感到好奇。可我们在面对这些并不了解的“事实”时,可曾想过这所谓的真相,却是另一个谎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可谓爆炸性的。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有信息福利,也有因虚假信息而带来的麻烦。真实与谎言交织,善意与良知缺失,新闻、娱乐等媒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
而就在今年,虚假信息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凉山的孩子十年没吃过肉?事实却是那里的孩子全都能吃上营养餐;演员乔任梁被虐待致死?事实上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吃盐能防止核辐射?根本是危言耸听!……原本的真实,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点点地被添油加醋,一点点地被谣言扼杀扭曲,这时谣言的恶劣影响已近覆水难收了。
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固然可恨,可我们更多时候竟也成为其帮凶,为“假真相”推波助澜。人总有猎奇心理,迫使他们去了解、传播未知的事物。以讹传讹,辗转无穷,谣言不胫而走,“假”变“真”,猛于虎矣。
“见未真,勿轻言;知假的,勿轻传。”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就应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强错误的舆论煽动力;而知情者,则需要站出来,引导正确的舆论。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言其所知,揭露事实,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在童话中,说谎的匹诺曹鼻子会变长,而同样的,在现实中,说谎造谣者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律的空白给谣言的扩散提供了可乘之机。新的传播环境下,东窗事发后才采取处理已然不可取,应对质疑的声音及时作出回应,对其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让真相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让谣言“见光死”。
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那么真相应做那双折断笛子的大手。让真相跑赢谣言,我们需要作俑者知错而退,不知者闭口缄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监督者有所作为,那么“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