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2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阁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3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4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1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2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3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 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 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 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C.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

A. 《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 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文体辨析的意识。

C. 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D.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现。

1~5题答案】

【答案】1.D    2. B    3. C   

4. (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   

5. 《短歌行》:(1)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2)通过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3)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归去来兮辞》:(1)多用借物喻人、对偶等手法,以六字句为主,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2)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3)这篇辞赋自然率真,改变了汉大赋不见个人情性的状况。

《兰亭集序》:(1)注重文学审美性的体现,情景交融,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借代、夸张等手法。(2)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3)本文具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是虚妄空谈,逻辑性强,叙事写景和抒情议论融合,是序言文体的楷模。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张冠李戴,“南朝时文学……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错误。由原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可知,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

C.开始关注”说法错误,文中说“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没有说“开始关注”;“强调”有误,原文为“关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理解信息的能力。

B.“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无中生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没有表明是文学自觉的成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材料观点的能力。

C.郭象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看,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二、三、四段以并列的关系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

从论证方法看,文章论证方法多样。“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为例证法;“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为引证法。论证有力。

从论证语言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表述严谨明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把握文学自觉的特征:作品具有文学性,文体特征鲜明,思想活跃,重视人的价值,呈现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等。作品是文学自觉漫长过程中的一环。

按照这些特征分析作品即可。比如《短歌行》。

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作者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等内容通过对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

《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通过对自己心情的描述和对贤才的渴望表达自己的理想,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冬与狮(节选)

兰晓龙

天空有几颗星星很规整地闪烁,那是美军往战区空投物资的夜航灯。

千里和万里坐在林边看着,没这个意识也懒得意识,剧战和巨大的悲恸之后基本上就是真空万里:“哥,我可能快死了。你不用带我回家。”

千里没转头,睨着弟弟,看着万里在那幼稚又老成地述说愁事。

万里:“也不用埋我。”他看着自己烂掉的手,那现在属于不值得包扎的伤:“太累。不想累死你们。”

千里:“怎么个意思?”

万里很认真地戳了戳自己的心脏,自我诊断:“我这里痛。一挣一挣地痛,一胀一胀地痛,有时要裂开一样地痛,刀子扎一样地痛,咱老家也有人这样,没多久,他死了。”

千里:“啥时候有的?”

万里:“你把我从山坡上推下来,让我自己走那会有的。后来就常有,现在特厉害。哦,还得早,瞒着爸妈跟上你那会就有了。不过不厉害。”

千里:“站起来,这病能治。”

万里乖乖站起来。千里看着弟弟,从来不走心的家伙现在在心痛。那是个陌生的感受,万里又痛又怕,喘不过气。不到一个月,万里体会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别离,第一次负责,第一次勇敢而非放任,第一次自豪,第一次体会团队,第一次认知国家,第一次见证生死,现在是第一次心碎。

千里一拳抡了过去。

万里愤怒:“你干什么?”

千里:“挨打的地方痛,现在是不是心里没那么痛了?”

万里愣了一会:“好些了。”

千里:“欢迎你来第七穿插连,因为这里没痛过,那是走过七连,不算来过七连。你且不会死,长命着呢,那叫难受。”

万里:“我难受过,不这样。”

千里:“那叫真难受,那叫心碎了。”

万里:“可是我还痛。”

千里:“那是你以前太不走心,现在又太走心。万里,你不是炮,你尽管又彪又二地活着,可人上边,走点心。”

他又一拳抡过去,万里甘之如饴。

千里:“还手啊!挨打就要还手啊!我也痛,我也痛啊!”

万里:“……哦。”

于是兄弟俩不闪不避,你一拳,我一拳,间或会有“还痛吗”“还痛”的互相询问,这种询问或回答并不一定来自万里。

殴打后来成了雪地上的拥抱,气喘吁吁,但是平静。

千里:“真不知道爸妈看见你成了这样,是难受还是高兴。”

万里:“我也不知道。”

旁边忽然有人问:“第七穿插连?”

兄弟俩回头,看见让他们心脏都能骤停的一景:团直的那名骑兵传令兵,骑在马上驰骋而来,雪浪在马蹄下翻滚。

惊讶,或者说惊喜地忘了回答。

传令兵于是又问一遍:“第七穿插连?”

梅生连跑带爬地从林子里窜了出来,他是狂喜:“第七穿插连!团直……”

可是传令兵连人带马撞在一棵树上,马翻倒,挣扎着往起里爬。传令兵先从坠地中爬起来,艰难地走向他们。

传令兵:“我来的方向,七点方向,祠鼐大桥,友军部队,急需增援,必须增援,否则,没法打了。”

他的声音又断续又急促,千里他们理解为长途跋涉后的呼吸不匀。

千里:“团部呢?大部队呢?”

传令兵比万里还稚嫩的脸顿时黯然:“打散了。我也在找,一直在找。最后一个命令是各自为战,但团结一心。这是胜利。完毕。你们饿不饿?”

对千里和梅生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其实是坏到让他们对后一句没反应的坏消息。

传令兵看着他还在挣扎的马:“它叫春生。春生两岁。我双手把春生从它妈肚子里拽出来的,班长说这马会一辈子记着你。春生冻瞎了。”

他说得像是没啥感情,语法是刚过扫盲班级别的稚嫩。但是往下千里他们知道这孩子做了多大的舍弃:“它是我的朋友,所以吃的时候你们千万要记得,它叫春生。要保证。”

千里:“我们不吃……”

传令兵对春生开了一枪。

千里不想说,万里不知道怎么说,连梅生都不知道怎么说。

传令兵:“七点,祠鼐,急需援军,没有援军,你们是最近的援军——祖国在什么方向?”

茫然,但是梅生指点,那是悬崖的方向,有着皎洁的月光。

于是传令兵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祖国和月光吸引了他最后的神志。千里他们这时才发现他的背都被打烂了,没那么多血是因为伤口早已冻结。

传令兵于是跪在悬崖上,看着他觉得他能看到的祖国,那是回家的方向。

传令兵:“新中国万岁。”

然后他死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为一座平静而赤诚的冰雕。

(有改动)

【注】伍千里和伍万里是兄弟俩,哥哥是第七穿插连连长;后文提到的梅生是指导员;第七穿插连刚刚经历一场阻击战,成功击溃美军,但伤亡惨重。

文本二:

在《冬与狮》序言中,兰晓龙透露,自己的父亲曾作为军医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朝鲜战争的真正意味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这位战士托着个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生机盎然,有点跳脱”,这张照片让兰晓龙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感叹道,“他真年轻,他们真年轻”。

谈及《冬与狮》的书名,兰晓龙表示,对这个故事的认知,都在书名里。“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长津湖战役,第九兵团的人来自江浙长江流域到胶东半岛,把这样一群人给非常仓促地扔到了盖马高原零下40度的地方。相比十三兵团在西线打的那一仗,第九兵团这一仗严格来说打得不那么成功——十三兵团叫胜利,第九兵团这个叫惨胜。”

(摘自北京青年报《兰晓龙新作<冬与狮>讲述“钢七连”长津湖之战》)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选择了一场恶战后的短暂安静时段,通过兄弟俩的交流展示弟弟万里的内心成长和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

B. 万里瞒着父母跟着哥哥从军,许多的“第一次”呈现了他进入军队生活后的经历,也暗示了他“心痛”的原因。

C. 文本一中的传令兵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没有留下名字,这都蕴含着作者对无数无名英雄的赞美之意。

D. 文本一标题寓意深刻,用极简的语言凸显了环境与人物特征:文本二对书名的介绍,丰富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类似“幼稚又老成”“气喘吁吁,但是平静”的表述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形象的不同。

B. 文中两处画线句,前者交代恶劣的战场形势,后者以“皎洁的月光”寄托希望,同时以“悬崖”暗示战争的艰难

C. 文中千里的“惊喜”和梅生的“狂喜”,与后来确知坏消息后产生的情绪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整体战况的惨烈

D. 传令兵的语言多用短句,且在说话中常有语意突转现象,这表现了他年轻稚嫩、因紧张而表达不流畅的特点。

8. 有人评价兰晓龙的小说创作“有意融合话剧的特点”。请分析文本一融合了怎样的话剧特点。

9. 文本二提到,一位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让作者产生强烈的创作欲。请分析其创作动机是如何在文本一体现的。

6~9题答案】

【答案】6.A    7. D   

8. 对话性。通篇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多为短句、口语,不仅展示人物性格,且直接推动情节发展。②集中性。兄弟交流和传令兵传令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③舞台性(直观性)。画面感强,通篇运用对话、动作和表情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很少进行心理描写。   

9. 从选材上看,文本一以战场上的年轻战士为主体形象,如不成熟的青年伍万里、成熟青年伍千里、勇于献身的青年战士传令兵等,他们共同体现了“年轻”而又“生机盎然”的形象特点,是最触动作者也能打动读者的动情点。②从主题上看,文本一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错。从殴打到拥抱,从后文哥哥提到父母的感受,都说明哥哥内心是很复杂的,有对弟弟成长的欣喜,也有对弟弟付出代价的心疼。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表现了他年轻稚嫩、因紧张而表达不流畅的特点”人物分析有误,传令兵说话简短,一是因重伤和劳累,二是要在最后关头交代最紧要的事。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话剧特点”主要从对话性、集中性、舞台性几个角度展现。

小说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其中“万里”“千里”“传令兵”的对话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怎么个意思?”“啥时候有的?”“站起来,这病能治”“你干什么?”“好些了”“……哦”“七点,祠鼐,急需援军,没有援军”……这些对话语言简短,以短句和口语为主,这是大战后,不同程度受伤的三个战士之间的对话,形象而准确的表现出对话人物身份、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以及所处的情况。

小说情节集中。小说主要为我们展现了两个事件。一个是一场恶战后的短暂安静时段,万里和千里兄弟两个的对话和彼此拳打,通过兄弟俩的交流我们看到了弟弟万里的内心成长,哥哥内心的复杂情感;一个是传令兵来求援。作者把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

小说有直观的舞台感。小说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兄弟两人的对话,以及打斗、挥拳互打的场景画面感极强,还有传令兵艰难地、气喘吁吁的传话,让读者想象整体战况的惨烈,这些场景如在眼前,使读者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特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从选材和人物塑造看,结合“哥,我可能快死了。你不用带我回家”“幼稚又老成”“我难受过,不这样”“我也痛,我也痛啊”“传令兵比万里还稚嫩的脸”“这孩子”可知,万里与千里兄弟俩对话内容、在雪地殴打拥抱,传令兵的描写,这些都在告诉读者他们都是年轻的战士,他们有的成熟,有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都勇于献身,不惧牺牲。文本一选择年轻人为表现主体,塑造了战争年代年轻战士的形象。

从表现主题看,结合“太累。不想累死你们”“站起来,这病能治”“欢迎你来第七穿插连,因为这里没痛过,那是走过七连,不算来过七连”“最后一个命令是各自为战,但团结一心。这是胜利”“传令兵对春生开了一枪”“祖国在什么方向?”“传令兵于是跪在悬崖上,看着他觉得他能看到的祖国,那是回家的方向”“新中国万岁”可知,小说塑造了大战后互相鼓励、战胜身体痛苦的兄弟两人,也塑造了心向祖国壮烈牺牲的传令兵,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课内文言文翻译(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4)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5)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

10题答案】

【答案】1)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3)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

4)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5)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临”,面对;“嗟悼”,叹息哀伤;“喻”,明白;“固”,本来、当然;“一、齐”,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

2)“笃”,严重;“苟顺”,姑且迁就;“告诉”,申诉(苦衷)。

3)“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涉”,涉足,走到。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状语后置句;“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胜”,美景。

5)“莳”,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置”,放在一边;“天”,生长规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章,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B.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C.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D.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 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后文中的“黄麻”一词亦借指诏书。

C. 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D. 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藻文才出众。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进呈,其中汪藻的诗篇无人能及;高宗时国家多事,诏令多出自他之手。

B. 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

C. 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

D. 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2)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

15. 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

11~15题答案】

【答案】11.B    12. D    13. D   

14. 1)他因为颜真卿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2)每日大事记,是国家的重大典籍,近来皇帝曾命令汪藻纂修,但事情又被迫中止了。   

15. ①上书建言,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后因故停官,在朝廷允许下,继续修史;他和同僚们一起完成了共计六百六十五卷的编撰工作。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逐渐形成了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

论诸大将拥重兵”是动宾短语,“论”的是“诸大将拥重兵”这件事,而不是“诸大将”,所以在“兵”后断开,可以排除AD

卒”修饰“如其策”,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错误,“秩满”是官吏任期届满。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亲自参与编修……《徽宗实录》”错误,从“《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可知,《徽宗实录》不是汪藻参与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守”,名词动用,担任太守;“章”,通“彰”,表彰,褒扬;“赐庙忠烈”,是“赐(之建)庙忠烈”的省略句。

(2)“日历”,每日大事记;“日历,国之大典”,判断句;“比”,近来。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可知,汪藻上书建言,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

从“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可知,汪藻后因故停官,在朝廷允许下,继续修史;

从“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可知,汪藻和同僚们一起完成了共计六百六十五卷的编撰工作。

参考译文: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年即非常聪明,与众不同,后进入太学,又考中进士。徽宗亲自撰写了《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写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没有人能够赶得上。没有多久,汪藻被提升为《九域图志》编修官,再升著作佐郎。当时的宰相王黼与汪藻同舍,关系素来不好,汪藻就被迫离开朝廷做宣州通判,又做提点江州太平观,居此职共八年,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皇帝以他所御制的白团扇,亲自在上面写了“紫诰仍兼馆,黄麻似《六经》”十个字送给他,士大夫阶级都对他美慕。适逢当时国家多事,皇帝的诏令多数都出自汪藻之手。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逐渐形成了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他又上奏章说:“崇宁、大观以来,那些用钱贿赂当权的大臣和侍臣,像奴隶一样侍奉宦官,以及开拓边境祸国殃民,取得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至直秘阁和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职位名称的人,近年来对他们稍微有些削级和革职,可是从建炎开始,却对他们进行恩赦,现在又该甄别和恢复他们的官职,臣认为,何不依国初的惯例,这些人的官只让他们做到中大夫。”高宗绍兴元年,汪溪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任湖州。他因为颜真御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汪藻在疏中又说:“古代有国家就必定有史书,因此记皇帝书榻前议论的,就有时政记;把柱下所见所闻的事实记下来的,就有起居注;类列而加以编排,就形成了每日大事记;修而成书,就称作实录。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年,可是不再看到每日大事记,这怎么能够昭示于来世?臣请求就在臣所主管的湖州,允许臣寻访旧的官宦人家的文书,编集哲宗元符庚辰以来的诏旨,作为编写每日大事记的准备。”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汪藻负责的史馆得以顺利开办,但是修撰綦崇礼却向皇帝上疏说不必在朝廷外面设局,这样湖州史馆就被迫停止。与汪藻同郡的人颜经又向朝廷投书控告汪藻购买大量的军食,汪藻因此被贬级停官。绍兴六年,修撰范冲向皇帝上疏说:“每日大事记,是国家的大典,近来皇帝曾命令汪藻纂修,但事情被迫中止;臣恐资料遂因此散失,应该让他现在就闲职的时间再完成以前的事业。”皇帝于是就下诏颁赐给汪藻史馆修撰的伙食费,听任他自己招聘僚属进行编纂。绍兴八年,汪藻向朝廷呈上他所修成的书,该书收集了自哲宗元符庚辰年至徽宗宣和乙已年所有的皇帝诏旨,共计有六百六十五卷。汪藻因此再得升官,他的僚属鲍延祖、孟处义也都分别得到加级。谏官弹劾他曾做过蔡京和王黼的门客,因此被夺职谪居永州,屡次遇到大赦,都没有得到宽宥。奏桧死了以后汪藻得以恢复官职,并授予他的两个儿子官职。绍兴二十八年,《徽宗实录》修成。右仆射汤思退上疏,说汪藻曾纂集过诏旨,近来纂修的实录,所采用的材料十之七八是取自汪藻编的诏旨,汪藻确实大有力于这部实录。皇帝于是下诏追赠汪藻端明殿大学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交待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茅茨”暗示了他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B. 雷动”二字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照应标题。

C. 诗人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一生“虚过”,无所作为,内心备感羞惭。

D. 诗人以此诗教导儿子,风格亲切自然,多用口语,蕴含真挚深切的情感。

17. 诗人要教示给儿子怎样“衣钵”,请简要分析。

16~17题答案】

【答案】16.C    17. 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②性格刚直,光明磊落,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③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符合大意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内心备感羞惭”错,由后文的“死见先亲幸有辞”,可见诗人心中并无羞惭,而是为自己的“虚过”——虽壮志未酬而没有失去本心能面对双亲,这是自谦和遗憾。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外物不移方是学”,其意为,求学之心不被外物动摇,学习时不受外物干扰,才能学有所获、学出大成。这是告诉儿子,“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一生“虚过”,可庆幸得到是,地下可以无愧面对双亲。说明诗人性格刚直,光明磊落,没有做有损人格愧对父母的事,教示儿子也要如此,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八十到头终强项”,终其一生没有低头屈服。指诗人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为人做事、作诗都是如此。

整合以上内容即可得出教示给儿子怎样的“衣钵”。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认为自己可以先供养祖母之后再报效晋武帝的理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乐天安命,愿意顺应自然变化走到生命尽头的思想。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答案】

【答案】    ①.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 报养刘之日短也    ③. 聊乘化以归尽    ④.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⑥.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陛、报、聊、奚、嫉、蛾、谣、诼、淫。

三、写作(60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5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与黄炎培进行了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国史上著名的窑洞对

黄炎培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情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毛泽东非常认同: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佐三代,也包含了先生你讲的这些道理。

多年后,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再谈窑洞对时说: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上述材料会启发当代青年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9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围绕党史上著名的“窑洞对”展开。黄炎培的谈话中心是《左传》名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意思是他们兴盛时生机勃勃,势不可挡,灭亡时也很迅速,突如其来。后边是对“兴勃亡忽”阐释。毛泽东引用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佐三代”也包含着黄炎培同样的道理。习近平的“自我革命”则是解决“兴勃亡忽”历史周期律的方法。

要求青年思考,写一篇文章。“自我革命”不仅仅关乎国家的兴亡,同样也适合时代青年,青年在当下背景下,不“躺平”,不“佛系”,要“自我革命”,才能承担得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自我革命意味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是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革命,是青年要继承的品格,青年人自我革命才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行文思路:由“窑洞对”引出观点“自我革命,永葆兴盛”,然后用“自我革命意味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自我革命是青年最鲜明品格”“自我革命是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三个分论点分层论述,最后强调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青年必须坚持,这样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永葆兴盛。

1.青年当自我革命。

2.青年要善始而慎终。

3.莫恃先泽,先泽永在。

4.自我革命,永葆兴盛。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