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县(市、区)一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十县(市、区)一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 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C. 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D. 昨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他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夺冠,铩羽而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能力。
A.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句子的对象是小伙子,不正确。
B.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此处说不需要窃取别人东西的民众,使用正确。
C.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此处形容失去亲人之悲,用错对象。
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根据语境“最终夺冠”,可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民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国家发改委将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下沉到社区。
B. 唐末的县令大多出身武人,不关心百姓疾苦,吏治崩坏,而宋代儒生则多以天下为己任,经由科举这一路径重建政治秩序,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是百姓所企盼的。
C. 新冠病毒闯入世界就像疯子当街挥舞着长柄的大刀,几乎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至少是0.5倍速播放,但它同时以2倍速、4倍速,撬动着世界的演变。
D. 虽然中国女足几度陷入低谷,但铿锵玫瑰的精神血脉和技术传统从未消失,当能力、资历和人品都很强的水庆霞被任命为新一届主帅,铿锵玫瑰呈现出重新绽放的势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了解……”再“增强……”。
B.成分残缺,“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后缺少主语的中心语,应有“的现象”之类的中心词。
D.搭配不当,“资历”“人品”不能搭配“很强”。
故选C。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竞周容以为度 ②集芙蓉以为裳
B. ①哀民生之多艰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 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②偭规矩而改错
D. ①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都是介词,“把”。
B.“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C.“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D.“虽”,连词,表转折关系,虽然/连词,表假设关系,即使。
故选A。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 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 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 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堪”,均为“胜任”。
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
C.“适”:出嫁/刚才。
D.“便”:言辞敏捷/就。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现代散文诞生以来,“抒情性”“自叙传”等文体特征在散文创作和理论表述中得以确立。同时,被划分到散文类中的通讯、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分别独立。“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并得到了散文创作者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散文和诗歌被等同视为抒情文学品类,情感性成为散文首要的审美要素。
但是,过分倚重抒情也受到了质疑。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这个观点富有代表性,即散文世界欠缺进一步开掘,需要在通过写人记事、写景咏物表现情感、情趣、意境之外,获得更开阔的空间。情感是散文的根本性要素,可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仅仅依存于抒情表达,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开掘。
一些散文理论家从纵深方向探讨散文的可能。刘锡庆将散文中的自我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现实生活层”“情感层”“性灵层”“心灵层”“生命体验层”等。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认为散文表现的维度应该更丰富、复杂。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经历了“独语体”散文重现、文化散文繁荣,还出现“新散文”“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文学”等或长或短的创作潮流。
不过,散文终究还是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有别,缺少个性情感精神透视的文化历史属于学术专著,读者期待的仍然是从传统出发的散文精品,优秀的散文还需要建立在精神深度与艺术妥帖上。与虚构文学不同,散文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作为自我的精神产品,打动读者的不是求新、猎奇,而是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作家在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过程中,贯穿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梭罗以十几年独特的生活方式拥抱自然,批判习俗,凭借自我生命意志,成就了生态散文经典之作。
当代散文也不乏具有生命意蕴与哲学内核的作品。比如,史铁生《我与地坛》在景物描绘、精神臆想、隐喻表达背后,升华出一种超越现世苦难的终极情怀。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借封闭的小山村,以几十篇作品描绘乡村生活,其中暗含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从某些回忆散文中读出伦理思想,从文化散文里读出历史背后的文化哲学逻辑。
好的散文作品,情感充沛而节制,理性思考始终在场,有着哲学沉思的气质,在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天地、世界、人性的观察、感悟与思索。
(摘编自于袆《散文创作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
材料二:
文学写作的本身,应当是自然的、“开放式”甚至“无限开放”的。谁也没有规定散文应当怎么写,即使有这方面的理论,但“文无定法”之说始终为历代写作者所默认推崇。尽管真正能够“再出新枝”的作家和诗人少之又少。先贤大师们一直在寻求和建立独我的写作方向及范式。于今来看,我个人觉得,散文应当具备或者包含的三个要素就是真诚、自由、妖娆。
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至今还有人喜欢、继续接力的原因,就在于发自写作者“本体”和“内在”的那种具有强大辐射力与“能量”的“诚意”。这个“诚意”是写作者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就是写作者自身“修为”与胸襟、视野和识见的体现,也才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
自由是指散文写作应当是宽泛的,自在的,可以倚马可待,洋洋万言,也可以斗折蛇行,小家碧玉。可以由此及彼,信马由缰;也可以自定范围,框定跑马场。文学是另一个宇宙,疆域之大之广之深,人类迄今还没有完全探索完尽,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空”,仅仅是物质、信息乃至层出不穷的新科学对人的生存的影响与篡改、修正这一点,就是一个尚未被触及的领域。
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其根本目的是呈现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生存和精神的奇崛状态和样貌,是我们用文字的方式,为自己和众生建造“档案库”与墓碑和宫殿。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具备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因为文学书写的目的,就是要人自觉阅读,并在阅读当中不断获取经验或者精神上的契合力量与共鸣心。因此,任何的写作都需要“方法”,而散文乃至其他文学门类通往呈现和探究繁复之人心人性的路径就是不断地“妖娆”起来。只有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回味无穷”“余音绕梁”,能够在阅读者内心掀起浪花波涛,映现现实和理想的各种奇异的波谷和境界,方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散文写作具备种诱导与分享的积极力量,进而在人心中缔造出更多的奇异风景。
(摘编自杨献平《从问题到方法:我们需要怎样的散文写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得到了散文创作者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影响了散文的创作方向。
B. 汪曾祺对散文创作过分倚重抒情提出质疑,认为散文过分强调抒情性会把散文表现范围弄得狭窄。
C. 刘锡庆将散文中的自我划分为五个层次,体现出散文理论家为推动散文创作向纵深发展而做出的思考。
D. 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
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拓宽了散文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散文创作摆脱了过度抒情的困境。
B. 《瓦尔登湖》和《我与地坛》都因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和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而成为了经典。
C. 因为“文无定法”,所以散文创作可以兴之所至,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实现自由创作。
D. 只要创作者具有足够的“诚意”,就可以创作出具有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的作品。
7.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体现“妖娆”的内涵的一项是( )
A. 郁达夫《故都的秋》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使文章婀娜多姿。
B.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 朱自清把树影与月光交织时构成的黑白相间的优美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激起读者无穷的遐想。
D.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借封闭的小山村,以几十篇作品描绘乡村生活,其中暗含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8.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5.D 6. B 7. D
8. ①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提出散文创作重视抒情的问题,接着分析过分倚重抒情的弊端,最终提出散文要以生命意蕴打动读者的观点。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汪曾祺的话作为引证、举《我与地坛》《瓦尔登湖》作为例证等。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错误,结合“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其根本目的是呈现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生存和精神的奇崛状态和样貌”可知,根本目的是呈现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生存和精神的奇崛状态和样貌。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使散文创作摆脱了过度抒情的困境”错误,结合“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认为散文表现的维度应该更丰富、复杂。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可见不是楼肇明提出“复调散文”理论“使散文创作摆脱了过度抒情的困境”,前后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C.“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表述错误;结合“于今来看……散文应当具备或者包含的三个要素……”,“任何的写作都需要‘方法’”可知,散文创作还是要有一定的规范的。
D.“只要……就……”错误,原文为“这个‘诚意’是写作者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就是写作者自身‘修为’与胸襟、视野和识见的体现,也才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可见选项表述绝对化。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妖娆”是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回味无穷”“余音绕梁”,能够在阅读者内心掀起浪花波涛……
D.是关于作品内容内涵的表述,不体现读者的阅读感受。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文章一、二段,“‘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并得到了散文创作者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但是,过分倚重抒情也受到了质疑。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仅仅依存于抒情表达,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开掘”,先提出散文创作重视抒情的问题, 接着分析过分倚重抒情的弊端;
第三段过渡,提出“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
第四段,“散文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作为自我的精神产品,打动读者的不是求新、猎奇,而是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提出散文要以生命意蕴打动读者的观点;
第五、六、七段论述观点。
所以文章采用是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引用汪曾祺的话进行证明为引证法;
“美国作家梭罗《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史铁生《我与地坛》在景物描绘、精神臆想、隐喻表达背后,升华出一种……”,举《我与地坛》《瓦尔登湖》的例子为例证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是械斗?逃犯?被人暗算,还是自杀?……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该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我知道,即便我救得了他,他也活不成了。从他的身体里,已散发出如此糜败、驳杂的气味。这岂止是人体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更是灵魂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或许因为我一直在凝视他的眼睛。既然我能探知河流的深底,那么我想我也能从他这里了解到,为什么人总要杀死我们,总要置我们于死地?即便在我们无碍于他们的时候。
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
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不,不是他的身体在躲避,那身体已无法移动。而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却掩藏不住对得到那支枪的渴望,也就是杀死我的渴望。
他一定想不到,一只狼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会认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杀机!在他的精神、意志垮塌的这个瞬间,我还看见了“人”,并诊断出他的疾病,诊断出不论是他杀或是自杀的根由。
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那广漠得让人恐怖的雪原。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有删改)
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他”集中表现了人性,而“我”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群狼迥异的特质。
B. “他”的气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不明”是因为其欲望不单一,混杂着对活下去和杀死“我”的渴望。
C. “我”把枪推向“他”,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
D. 通过对“他”研究,“我”看清了人类丑陋卑劣的本性,失望之下,彻底摒弃了以前对“人”的美好想象。
10.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他”身下漫开的血比作“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仅表现了血流之多,而且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表达了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
B.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又都巧妙地为后边的开枪埋下了伏笔。
C. 对“我”的形象塑造兼顾了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仁者之心、哲人之思;张嘴咬脖、眼梢上斜等是狼的特点。
D. 与以情节交代为主的小说不同,本文偏重于对人物感官印象和心理联想的呈现,叙述语言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庄重典雅而又简洁流畅。
11. 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2.“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9.C 10. A
11. ①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增加新奇感和吸引力;②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12. 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说法错误,原文为“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我”并不是让“他”杀了自己,只是让“他”能在死前得到安宁,精神有所依靠,至于“他”拿到枪会对“我”怎么样,“我”并不在意。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表达了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说法错误,作者笔下死亡并不血腥恐怖,此处也没有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此处描写反而带着无与伦比的美感,很好地烘托了“我”“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的心境。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事技巧能力。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本文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非常新奇,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
“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
由“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相比人把“活”看得那么重,狼会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由“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可知狼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
由“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可知狼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
由“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可知狼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尹丞冯绲将兵督杨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于号,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B.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C.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D.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郡,均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则始于秦而完善于汉。
B. 领,用于兼职、代理官职,与“署”“摄”“行”“迁”等类似。文中指兼任较高职务。
C.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为建元,后形成制度。
D. 三公,古代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后为虚衔。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滕抚文武兼备,治政有方。他凭借才华受到太守的赏识,被委以要职,治理的地方教化盛行,在任七年,路不拾遗。
B. 滕抚富有将才,屡平叛乱。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九江范容、周生以及广陵张婴等叛乱,后来又平定了历阳华孟之乱。
C. 滕抚重义轻利,深得人心。他在平叛胜利后,将自己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听到他被罢官的消息,天下百姓为之怨愤。
D. 滕抚端方正直,反遭罢黜。他因为不交接权贵而得罪了宦官,到了论功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却承旨上奏黜免了他。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
(2)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
【答案】13.A 14. B 15. B
16. (1)梁太后担忧众多反贼屯兵集结,众将不能制服,又商议派遣太尉李固前往。
(2)于是东南全部平定,整顿军队而归。让滕抚担任左冯翊,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郎官。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击”是袭击的意思,宾语为“徐凤”,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斩之”是将他杀死的意思;“封安为平乡侯”的主语应该是“天子”,两句需要断开,排除C项。
句意:下邳人谢安响应招募,率领他的宗亲设下埋伏袭击徐凤,将他杀死,天子封谢安为平乡侯,食邑三千户。又拜滕抚为中郎将,统领扬徐二州的军事。滕抚又攻击张婴,杀死俘获一千多人。
故选A。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迁”不用于兼职、代理官职,与句中其他词语有别。“迁”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迁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广陵张婴等叛乱”错误,结合原文“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分析,第二年,广陵叛贼张婴等人又聚集数千人反叛,占据广陵。朝廷广求将帅,三公推举滕抚有文武才能,于是拜他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协助冯缇集合州郡几万兵马共同讨伐他们。
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虑”,担心、担忧;“屯结”,屯兵集结;“制”,制服;“议”,商议;“遣”,派遣。(2)“悉”,全、都;“振旅”,整顿部队,操练士兵;“而”,连词,表承接;“以……为”,让……做,让……担任;“除”,授予官职。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县人。最初在州郡任职,渐渐地升迁为涿县令,他具有文才武略。太守因他有才能,委派他担任郡职,兼管六县。他为政整饬清明,爱护百姓,在职七年,所治郡县路不拾遗。顺帝末年,扬州、徐州出现许多盜贼,一连几年相互勾结。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聚集在一起造反作乱,屯兵占据历阳,成为江淮地区的大祸害,天子派遣御史中丞冯绲率兵统领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伐他们。尹耀、邓显的军队被打败,二人被贼兵杀害。又有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再次侵犯郡县,杀害掠夺官吏百姓。徐凤穿着紫红色衣服,佩戴着黑色丝带,自称“无上将军”,马勉戴皮帽穿黄色衣服,佩带玉制的印,自称“黄帝”,在当涂山中安营扎寨。他们设立年号,设置百官之职,派遣别帅黄虎攻下合肥。第二年,广陵叛贼张婴等人又聚集数千人反叛,占据广陵。朝廷广求将帅,三公推举滕抚有文武才能,于是拜他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协助冯缇集合州郡几万兵马共同讨伐他们。朝廷又广泛悬赏征募,钱财、封邑各有差别。梁太后担心叛贼们电兵集结,各将领不能制服,于是又商议派遣太尉李因。李固还没有出发,正赶上滕抚等人进攻,大败贼兵,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叛贼首级一千五百个,于是徐凤率领剩余人马攻打烧毁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响应招募,率领他的宗亲设下埋伏袭击徐凤,将他杀死,天子封谢安为平乡侯,食邑三千户。又拜滕抚为中郎将,统领扬徐二州的军事。滕抚又攻击张婴,杀死俘获一千多人。赵序因害怕不进攻,又虚报首级数,被召回处死。又有历阳叛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打九江,杀死郡守。滕抚乘胜进攻,打败华孟,斩华孟等人首级共三千八百个,活捉七百多人,牛马财物不可胜数。于是东南地区全部安定,滕抚整顿军马还朝。天子封滕抚为左冯翊,授任他的一个儿子为郎。滕抚将他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了他的部下。滕抚性格正直,不同有权有势的人交往,官吏对他心怀怨恨。等到论功封赏时,太尉胡广当时负责尚书事务,他依承天子旨意上奏罢黜滕抚,天下之人于是都很怨恨他。滕抚后来死在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注】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沉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至湖南转运判官。
17.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过去。
B. “长桥”“行云”“高柳”“修竹”等一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意境。
C. 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的“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同。
D. “出谷迁乔”为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18. 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沉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7.A 18. 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将过去,光明必会到来。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错误。由题目中的“有怀”和上片中的“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故地重游。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凝寒和气,沉阴霁色,大旱滂沱雨”的表层意思,本句借气象的变化表达了一个具体的表层意思: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诗句所写内容是寒气转暖、阴云散尽、久旱终究会迎来滂沱的大雨。根据寒去暖来,云散天晴,久旱逢霖的规律,由此我们不难推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困难坎坷终会成过去,光明必将会到来。用自然的变化,暗示人事的否极泰来。以景结情,以自然之象寓理,韵味悠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4)从《诗经·氓》最后一章中“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的关系非常融治。
(5)《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酌酒以自宽 ②. 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④. 哀民生之多艰 ⑤.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⑥.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⑦. 总角之宴 ⑧. 言笑晏晏 ⑨.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⑩.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有:酌、涕、哀、宴、晏、栈。
四、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此青绿》尾声《入画》舞段通过舞蹈演员的步伐姿态和形象特征,从第一滴绿墨,随着起笔的顺序,慢慢形成了一撮绿色的山水。当她们走到舞台后方,灯光和音乐赚变,瞬间形成了《千里江山图》这幅画。这一创意,使作品更加坚挺地立在了舞台,不仅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①。“人就是画,画就是人,②,栩栩如生”。如果非要称其为“入画”,我更愿意将它称作是新时代艺术创作上的“盛大礼赞”。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得人民就是江山,③。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20.①还增强了作品的意义
②以人入画
③江山就是人民 21. ①语句整齐匀称,揭示了人与画的关系。画是人组成的,人组成了画,人与画完美融合。②突显了舞蹈的主题“入画”。没有人就没有画,只有人进入画中,画才更有意义。③语意精辟警策,与“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主题高度契合。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这一创意”的效果;由前面的“不仅”可知,此处是递进关系,应使用“还”与之呼应;前面说“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用动宾句,此处应使用“还……了作品的……”的句式,结合后面可知,应是“增强作品的意义”。
第二处,结合后面“如果非要称其为‘入画’”可知,前面应提到“入画”;结合前面“人就是画,画就是人”可知,此处应是说“以人入画”。
第三处,由前面“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可知,后面的真理应与前面“人就是画,画就是人”相关;再由横线前面“人民就是江山”可知,后面应是说“江山就是人民”。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回环的特点以及作用。
回环,就是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形式,巧妙的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语言活泼有趣,含义深刻精警,耐人寻味。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然后分析画线句回环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效果。
“人就是画,画就是人”,两句都为四字句,都是主谓宾结构,形成对称关系,结构整齐,呈现了人和画的关系,前一句是说人组成画,后一句是说画由人组成,人和画合二为一。
结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非要称其为‘入画’”可知,人和画的关系展现了舞蹈“入画”这一主题,人进入画中才让这画有了价值;结合后文“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都要记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可知,由画线句中人和画的关系自然引出下文江山和人民的关系。
五、材料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
材料二: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材料三: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阿尔贝特·施韦泽)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开创新局,逐梦复兴
罗曼·罗兰曾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理想,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因为远大理想是我们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并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然而我们拥有理想,这只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我们拥有理想,这只是人生幸福的动力。拥有理想,离成功,离幸福,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现实中,太多的人会在重重困难面前选择放弃,令人叹息。只有那些在危机中寻找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的勇士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穿林打叶”声里“吟啸徐行”,自可有“山头斜照却相迎”之惊喜;日薄西山之时“直挂云帆”,自能观“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盛景,枯黄之下亦有绿意萌生,绝境之地也有向生之路。莫看“山重水复疑无路”,危中见机,自可“柳暗花明又一村”!
罗曼·罗兰说:“中国这个巨人,早晚会重新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此言无差。看,危机和新机之间横跨的,是林鸣团队遭到合作拒绝后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看,变局和新局时间闪耀的,是“北斗人”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一年19星的“中国速度”;看,风雨和晴空之间洋溢的,是女排姑娘们胜不骄、败不馁、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的再回榜首。
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此言得之。看,疫情来临,多少医护人员逆行抗疫,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让我们见到生机;看,病床紧缺,多少建筑工人春节不休,在汗流浃背里,让我们遇到奇迹;看,火情警响,多少消防战士勇蹈火海,在舍生忘死里,让我们享得安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机之中自有勇者培育新机,是的,这就是中国,在危机中,不放弃、勇育新机的中国,直教我们满怀热爱的中国!
是的,这就是中国,道阻且长,不舍弃、善求发展的中国。回首以往,中国在应对挑战中成长,在不断革新中迈进;着眼当下,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继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展望未来,我辈青年应以新局促发展,以变局谋新篇,激活创造,逐梦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远虑”,是大理想、大格局,体现“致广大”;“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说明远大理想的实现绝非轻而易举,所以应该“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尽精微”,也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切要踏实有耐力。
材料二是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词,强调了战胜苦难的前提,“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是说要有长远的打算,且要踏实有耐力,不能急于求成;“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是说要注重细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说要有乐观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积极态度。
材料三中,“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是说要对实现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的苦难有清醒的认识;“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则是说,认识苦难但不惧困难,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均指向两端,就是一要有远大的理想;二要认识实现理想的困难,要勇敢、乐观、积极的面对困难,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作文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实际是让考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
考生写作时,首先应该明确当代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体现青年应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然后结合材料提示,从如何实现理想的角度加以阐释,体现时代精神和青年的历史使命。
立意:
1.勇育新机以爱国,智开新局以复兴。
2.心怀远虑,脚踏实地。
3.坚定理想,不惧挑战。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