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目前,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6种,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人冠状病毒OC43、人冠状病毒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还有2种冠状病毒较为人们所熟知,分别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它们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高致病性新发冠状病毒。

(摘编自张晗、胡彝《冠状病毒“这一家子”都是怎么回事》)

材料二

(记者颜欢、林芮等)在这次疫情抗击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中药方剂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据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三版诊疗方案,并在后面几版不断完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专门设置了中医治疗内容,针对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列出了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抗疫实践受到世界关注。

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指出,中国医护人员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抗疫水平。“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非常有效。”

马来西亚《星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医广泛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且效果良好》的文章认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有所缓解,重症患者症状减轻、血氧饱和度明显提升,病情得到控制。在中西医综合施治下,中国治愈病例不断增加。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祛除疾病的重要法宝,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纵观人类漫长的抗疫史,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隔离办法,到研制灭活病毒疫苗的预防措施,科学技术在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无论是有效控制霍乱、鼠疫、流感等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还是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种重大传染病,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功不可没。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不仅是历史上总结出来的防疫经验,也是此次疫情中及时采取的防疫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可以说,在科研、临床、防控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下,一系列新成果、新办法得到检验推广,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注入了强大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科研攻关是必须拿下的“高地”。当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这意味着,在接下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科研攻关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多了,不是该松劲了,而是要加力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用好科学技术这个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定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摘编自王平《科学技术,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状病毒是病原体,它能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多种鸟类。

B. 冠状病毒种类较多,有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新型冠状病毒不在其列。

C. 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D. 国家卫健委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设置中医治疗内容,以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2.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是大门,那么由冠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就是钥匙,“大门”被打开,宿主就会感染冠状病毒。

B. 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新冠肺炎中的显著成效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这势必引发世界性的中医药热潮。

C. 从古代遭遇瘟疫实施隔离办法到近现代控制鼠疫、流感,抗击埃博拉病毒和新冠肺炎,现代医学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D. 科学技术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科技人员要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上下大气力,疫苗研制成功之日,就是疫情结束之时。

3. 从上述材料看,下列不属于利用科研攻关成果抗击疫情的一项是(   )

A.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B. 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三色动态管理。

C.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分离出广东省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D.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投入使用。

4.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医在参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5. 请说明三则材料各自不同的文体特点,并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写内容。

【答案】1.C    2. A    3. B   

4.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对轻、重症患者症状起到缓解作用,治愈病例不断增加。②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③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5. 材料一是科普类说明文,介绍了冠状病毒的命名、生存状态、入侵宿主、种类及危害等情况。材料二是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较高的参与度与有效率及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抗疫效果的积极评价。材料三为时事评论,论述了科学技术在战胜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重大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错。根据材料二“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中药方剂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据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可以看出,中医只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没有说有主导作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这势必引发世界性的中医药热潮”错。从材料二“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专门设置了中医治疗内容,针对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列出了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抗疫实践受到世界关注”、“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以看出,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有效果,但是引发热潮没有提到,过于绝对化。

C项,“现代医学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错。从材料三“研制灭活病毒疫苗的预防措施,科学技术在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无论是有效控制霍乱、鼠疫、流感等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还是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种重大传染病,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功不可没”可以看出,原文说的是科学技术在抗击病毒方面,在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是选项中说的积极作用,与原文不符。

D项,“疫苗研制成功之日,就是疫情结束之时”错。从原文材料三“研制灭活病毒疫苗的预防措施,科学技术在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这意味着,在接下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科研攻关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多了,不是该松劲了,而是要加力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用好科学技术这个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定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战力,科技是抗病毒最有力的武器,但是疫苗成功之日就是疫情结束之时错,原文没有说明,也不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B项,本题要选出不属于利用科研攻关成果抗击疫情的一项,“健康码”属于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手段,不属于抗击疫情的成果。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从材料二第一段“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中药方剂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可以看出,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有明显的疗效,对轻、重症患者症状起到缓解作用,治愈病例不断增加。

从材料二第三段“中国医护人员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抗疫水平。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非常有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有所缓解,重症患者症状减轻、血氧饱和度明显提升,病情得到控制”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对轻症患者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对重症患者的症状有减轻作用,控制病情功效显著。

从材料二第三段“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可以看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第一段写冠状病毒的属性、引起的原因、最早发现的实现和分离时间以及被命名为“冠状病毒”的原因。第二段写冠状病毒主要生存在动物体内,尤其是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的体内,它依赖宿主细胞生存。第三段主要写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最后一段主要写常见的人类可以感染的冠状病毒种类及危害。综上所述,材料一主要介绍冠状病毒的产生、命名、生存状态、入侵宿主和病毒种类及危害。

材料二:第一段主要是记者报道的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临床效果显著。第二段主要写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三版诊疗方案,并在后面几版不断完善,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抗疫实践受到世界关注。第三段主要写国外对中医的全新认识,中医自治疗轻重症患者的效果以及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评价很高。综上所述,材料二主要讲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较高的参与度与有效率及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抗疫效果的积极评价。

材料三:第一段主要写科学技术是祛除疾病的重要法宝,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并介绍了人类的抗疫史。第二段总结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学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第三段第四段讲科技在抗疫中的重大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用好科学技术这个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定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综上所述,材料三主要讲科学技术在战胜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重大意义。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

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

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Climax也有大团圆的。

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批评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读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

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濛濛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

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照在两边玻璃窗上。

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

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有时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哪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

于是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突然间,我们车上的光线失掉均衡了。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入我们的右侧。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重叠的山嶂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

这时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两侧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时,山的轮廓暧昧;向右看时,却如几何图画一般的分明。你以为这当然是“秋雨隔田塍”的现象所致,但是走过几分钟之后,暧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换了,而我们却是明明按直线走的。谁能解释这种神秘呢?

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幕开之后,就见两旁竖着不断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的是未割的缓稻,红的是养麦,绿的是菜蔬。可是谁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们目不暇接了,这三种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上一切人类所能想象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切可能 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图,我们身入了《天方夜谭》的苏丹的宫殿。

而且水也出来了。一路来我们也曾见过许多水,但都不是构成风景的因素。过了郑家坞之后,才见有曲折澄莹的山涧山溪,随山势的纾回共同构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风景到郑家坞而后山水备。

于是我们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对面——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了。

苏溪!——就是这个名字也像具有几分的魅惑,但已不属出产西施的诸暨境了。

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的。你如果尝试说:在某一瞬间,我前面有一条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条水。不,不对;决没有这样整齐。事实上,你前面是没有路的,最多也不过几码的路,就又被山挡住,然而你的火车仍可开过去,路自然出来了。你说山在左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背后;你说水在右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面前。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   

寻常,风景是由山水两种要素构成的,平畴不是风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画者大都由水畔起山,山脚带水,断没有把一片平畴画入山水之间的。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却也有平畴,但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

此后将近义乌县城一带,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让步给人类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为田畴了,红叶也渐稀疏了。不过,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

(有删改)

(注)①Climax:英语,高潮。②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杭江铁路全长三百多公里,其中兰溪至江山一百多公里当时尚未完成。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

B. “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在细雨蒙蒙中,在光影的作用下,山体倏忽交替着“暖昧和分明”,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C. “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构成“中古浪漫剧”的是浓艳的色彩和由它们涂抹而成的浪漫情调。

D. 作者情感随着列车的行进而起伏激荡,由欣喜、惊诧,到振奋、折服……令未曾目睹这一带秋景 的读者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如见其貌。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在火车上看风景”,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本文描述的正是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的杭江铁路沿线自然风光。

B. 风景是静的,火车是动的,作者所描写的动静结合所构成的连绵风景画,提供了一般游记作者所不曾提供的观感和审美体验。

C. 文章写山、水、平畴等,作者以其博学多才和深厚文学底蕴,恰当运用抑扬手法,以艺术家眼光,欣赏和描摹眼前掠过的景物。

D. 杭江路沿线多山,而作者也特别钟情于山。因此,本文几乎花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写这里的山峦风光,而且角度多变,手法不同。

8. 请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9. 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案】6.B    7. C   

8. 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肩”“交臂”“目送”等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神态,化群山为俏丽的少女,四个“或者”领起的短句构成排比。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连绵簇拥,姿态万千,表达了作者对在奔驰的火车上看到的动态的山的喜爱之情。   

9. 观点一:不可删去。①照应开头部分的“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自然美的“让步”、“山水退”、红叶渐稀等,突出铁路沿线秋景的壮美,凸显了作者对杭江之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突出文章主题;③“将来的大团圆”留给读者无穷的遐思和热切的期盼。

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与前文的“平畴”“山”“水”等相照应,总结全文,文章结构已经谨严完整;②“有山”“有水”“有平畴”“错落”“调和”等,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③一般“不是风景的因素”竟成就了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造成反差,耐人寻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理解错误。应为“变幻莫测,给人以神秘感和朦胧美”。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恰当运用抑扬手法”说法错误。本文中,作者对山水等风光的描写,一直都是以欣赏与喜爱的语气来摹写的,并没有“抑”的部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中,“并肩”“交臂”“搂”“躲”“目送”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或者……或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两种手法的运用,赋予山以人的情感、神态、动作,生动的写出了群山的连绵簇拥,姿态万千,以及作者对动态的山的喜爱之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并说明原因。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表明观点,回答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观点一:不可删去

从结构上看,本段中“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气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与开头中“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相照应,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看,“山水退为田畴了,红叶也渐稀疏了”书写了铁路沿线秋景的壮美,表现了作者对杭江之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突出文章主题;

从读者的角度看,“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留下悬念,给读者以遐思的空间,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观点二:可以删去。

从结构上看,倒数第二段中,“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却也有平畴,但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与与前文的“平畴”“山”“水”等相照应,总结全文,文章结构已经谨严完整,故可以删去。

从内容上看,倒数第二段“有山”“有水”“有平畴”“错落”“调和”等,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从表达的效果上看,倒数第二段中“不是风景的因素”“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行文上造成反差,在本段结束全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回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教千人,略地下邳西,递属焉。沛公拜良为威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奉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邀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B.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C.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D.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沛公拜良为底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于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C.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D. 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王侯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 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 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 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14. 这篇世家记述的张良在鸿门宴后的表现与课文《鸿门宴》叙述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答案】10.D    11. A    12. C   

13. (1)弟弟死了不安葬,用家里的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说服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14. 两篇记述的详略与侧重点不同。这篇世家详细记述张良劝说刘邦与项伯交好,约婚姻,而对宴中及宴后的经过则一带而过,“语在《项羽》事中”;《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则详细记述宴会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原因在于纪传体史书的叙事写法上,突出传主地位,围绕传主展开叙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求断句句意是,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刺杀一事。“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是说张良与客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博浪沙”做状语,前省略介词“于”,属于状语后置,和“秦皇帝”不能断开。排除AB。“大索天下”“求贼甚急”意思是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是两层意思。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误。“字”是成年后才定的。A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独自规劝刘邦”错误,根据文中“愿沛公听樊哙言”说明樊哙也劝了,不仅是张良。C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第一个“以”,用;悉,全;第二个“以”,因为;相,担任……相。(2)数,多次,数次;以说,说服;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不仅要熟知课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和课文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史记》这部书的叙事体例。因此解答本题首先先比较差别,再联系两篇文章的出处分析原因。本篇张良是传主,主要劝说刘邦与项伯交好,约婚姻,而对宴中及宴后的经过则一带而过;《鸿门宴》中项羽是传主,所以详细记述宴会的前前后后。所以叙述的不同是因为记叙的详略侧重点不同。原因在于“纪传体史书”的叙事特点,突出传主地位,围绕传主展开叙事。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字子房,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的相。父亲张平,做过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父亲张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安葬,用家里的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刺杀一事。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少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为底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说服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正因秦朝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扎在霸上。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为韩王辅佐沛公,现在事态紧急,逃走就太不仁不义了。”于是张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一定是不能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以宾礼相待,约定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这些情况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京口

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注]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

15.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伤离情”三字表明诗人来到江干古渡口是来送别朋友的。

B. 颔联“东风、客帆、落叶、夕阳”等意象营造出凄美的氛围。

C. 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春日送别的图景,抒写了惜别和怅惘之情。

D. “可怜宋帝筹帷处”中“可怜”一词是指诗人同情宋武帝的遭遇。

16. 诗的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 颈联“昔、今”二字,构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②尾联运用了用典、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D.“‘可怜’一词是指诗人同情宋武帝的遭遇。”分析错误,这一句的意思是宋帝刘裕,当年在京口起兵,并且消灭了桓玄在那里的兵力,之后被推为盟主,建立王图霸业。借用典故,“可怜”一词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写到古时是孙权在这里成就鼎足三分的不世功业,何等风云际会何等霸气十足,然而今天,只剩下一叶扁舟载友人远去。通过描写京口今昔不同的景物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宋帝刘裕,当年在京口起兵,并且消灭了桓玄在那里的兵力,之后被推为盟主,建立王图霸业。然而,千百年后,王图霸业尽归尘土,只有衰草连天,年年如旧。借用典故,“可怜”一词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古渡口空旷辽阔,了无人烟,唯有野草独自茂盛生长,运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请)的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临风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浴乎沂    ②. 风乎舞雩    ③. 有善始者实繁    ④. 能克终者盖寡    ⑤. 鸣琴垂拱    ⑥. 不言而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沂”“雩”“寡”“垂”。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月,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年俗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被票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VR、360全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成熟,使线上写春联、集福、抢红包等网上活动日益成为当代青年感知春节氛围、参与庆祝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在禁止燃放鞭炮、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青年追捧虚拟烟花、AI拜年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构成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又体现出青年群体追求创新的时代观念。

绿色文明成为春节______________。这些年因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意外事件______________,给城市的文明建设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不少影响。出于环保、安全的______________,爆竹燃放大大减少,观赏虚拟烟花、电子鞭炮等绿色文明的春节民俗______________。

(   ①    )。电子红包省去了反复存取款的麻烦,成为不少年轻人表达心意的首选。

(   ②    )。今年,因为疫情,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云拜年等新年俗不仅是社会的倡导,更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青年对春节文化的发掘与创新,不仅赋予了传统年味年轻态的表达方式,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启迪意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风尚    屡见不鲜    考虑    应运而生

B. 新时尚    层出不穷    顾虑    应运而生

C. 新时尚    屡见不鲜    顾虑    呼之欲出

D. 新风尚    层出不穷    考虑    呼之欲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年追捧的虚拟烟花、AI拜年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构成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受青年追捧的虚拟烟花、AI拜年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成为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受青年所追捧的虚拟烟花、AI拜年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成为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青年追捧虚拟烟花、AI拜年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成为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春节新理念是与国同行②春节新追求是轻松愉悦

B. ①春节新追求是轻松愉悦②春节新理念是与国同行

C. ①与国同行成为春节新理念②轻松愉悦成为春节新追求

D. ①轻松愉悦成为春节新追求②与国同行成为春节新理念

【答案】18.A    19. B    20.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新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新的风气和习惯。新时尚: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语境强调当今社会“绿色文明成为春节的新风气”,应用“新风尚”。

第二处,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语境强调意外事件经常发生,人们已经不感到新鲜了,应用“屡见不鲜”。

第三处,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顾虑:恐怕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说话或行动。语境强调针对环保、安全的思考,应用“考虑”。

第四处,应运而生: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语境强调绿色文明的春节民俗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出现,应用“应运而生”。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中途易辙,“青年追捧”后面应加上“的”;“构成……组成部分”搭配不当。

A.构成……组成部分”搭配不当。

C.受青年所追捧”句式杂糅。

D.中途易辙,“青年追捧”后面应加上“的”。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上文“绿色文明成为春节……”句式,可排除AB两项,根据下文“今年,因为疫情,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可知,第②处与“与国同行成为春节新理念”衔接紧密,可排除C项。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 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

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②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

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④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答案】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的,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能力。

短句变长句,答题时可先确定主体句,即能表达各句总体意思的句子。在题中六句话中,以④“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为宜,因为其他句子都是对“计划”的解说。

然后再将其它各句作为该句的“枝叶”补充进去,这里,其它各句都可作“计划”的定语,但要注意其排列顺序,如先说投资的数额,再说领导的人,之后说计划的目的。

22.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段评论性文字。要求:鲜明地体现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明、得体,不超过90个字。

2021年3月15日,北京海淀公安分局发布情况通报:近期,新闻媒体报道捍卫国土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后,有群众向警方举报,一微博用户曾于2020年6月23日在他人微博评论区发表造谣诋毁英雄烈士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警方调查核实,该微博用户潘某(男,30岁)于2020年2月2日离京出境后,一直在境外。目前,海淀公安分局已依法对潘某刑事拘留,并对其开展追逃。警方敦促其尽快回国接受调查处理。

【答案】参考示例:捍卫英雄烈士的权益,就是捍卫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无数英雄烈士的奉献和牺牲,就没有亿万国人的幸福生活,与诋毁英雄的人作斗争,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撰写评论的能力。

题干要求“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需要学生注意,题干是让学生评论针对新闻的内容发表见解,并非针对新闻本身的特点进行评论。

概括新闻内容可知,新闻的中心是“如何对待英雄烈士”,学生应当针对新闻中微博用户潘某造谣诋毁英雄烈士的行为进行评论。首先表明观点,对潘某的行为进行批判,指出其行为的影响,然后指出当今社会崇尚英雄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60分)

23.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全面理解本幅漫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脱离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

【答案】例文

拒绝安逸

雄鹰在狂风暴雨中磨炼自己的翅膀,渺远的天空是它永恒的追求;骏马在坎坷险阻中强健自己的四蹄,远方的世界是它不懈的追求。是啊,平静的水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拒绝安逸,才能创造辉煌。

拒绝安逸便拒绝了平凡与衰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古人留下的忠言。“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经的勾践以胆汁的苦涩来激励自己的斗志。没有了为王的安逸,他变得更坚强,身虽为奴,心却从未为奴。是苦涩与亡国之痛让他再度赢回了大片江山,再现王者的雄风。他拒绝了安逸,取得了成功。

商有妲已才破败,吴有西施终灭亡。女子美貌其实并无过错,只是帝王太过享乐,骄奢淫逸才上演了一场场“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惨剧。正是因为太贪图安逸,纣王用酒池肉林活活的把大好的江山淹没;正是因为太过沉湎,吴王才将整个拱手相送。这时,他们才想到,把他们推向破败与死亡的正是他们最迷恋的财物和日夜留连藏于金屋的佳人。他们没有能够抵御安逸的诱惑,他们只能品尝失败的苦酒。

曾经显赫的六国为得一夕安寝而为秦所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至今为天下笑;穷奢极侈的秦又把自己扼杀在日日升歌、畅舞的阿房宫,为什么就不能吸取惨痛的教训?是安逸、奢靡这种无形的剑、温柔的刀,把一个个大好的王朝推进了地狱。

古人的教训为我们敲响警钟,而今的我们更要拒绝安逸,舍不得那蜜罐般的生活,我们怎么能看到更广阔的苍穹;离不开温室,又怎能知道外面还有明媚的阳光;挣不脱怀抱,又怎么拥抱似锦的前程。谷爱凌,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但是,她没有安于那间温室,而是带着激情去挑战,提前高中毕业,拿到超高“美国高考”(SAT)分数,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业余时间还学会了弹琴、跳芭蕾舞、骑马、攀岩……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们更是欣赏到她精彩的表演,两金一银,是对她付出最好的回报。拒绝安逸,才能放飞我们的梦想;走进风雨,才能历练我们的翅膀。

我们的地球是圆的,时间也是如此。在转动了无数个周长后,或许此刻就是商的忌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踪迹踏进心里,拒绝安逸,在追求中腾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

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青蛙躺在一口锅里,锅下面架着柴,正在燃烧,然后青蛙说“真舒服”。这幅漫画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水煮青蛙”。水加热,不断升温,青蛙感觉到很舒服,但是它不知道,当它逐渐适应了这个温度,当它享受这种安逸的时候,危险正悄悄降临。一旦水温不断升高,它再想跳出去就不太可能了。由此可知,这个漫画中寓含的道理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漫画的目的在于以物喻人,青蛙的故事就是我们人类的现实。在社会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人一旦在安逸里享乐,可能就会忘记身边潜在的危险,一旦危险降临,就会失去招架之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李煜、李自成没有忧患意识,身处温柔富贵乡则一味贪图安逸,最终身败。而忧患有时恰恰能激发人的斗志。有些人一旦处于逆境之中,就会奋发图强。比如勾践被俘,成为夫差的马前卒,但亡国之辱的忧患时时提醒他,他卑身事吴,最终报仇复国。

写作时,我们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父母一味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孩子只会享受,没有忧患意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如果再提升的话,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去写,一个国家和个人是一个道理,如果不懂居安思危,不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家民族也不会发展长久。因此说,要戒安逸。

从写作的文体来看,要求写成议论文。从结构安排来看,并列式或对比式也比较适合这个作文题目。

立意:

1.常怀居安思危之念。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有时逆境更利于成长。

4.防患于未然。

5.和平环境更要有危机意识。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