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虎山中学、梅县区高级中学、丰顺中学四校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联考试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

B. 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C. 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D. 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B. 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 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

D.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

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 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C. 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D. 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4. 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学是对这世界深沉的爱

刘庆邦

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他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他善待一切的目光就会在写作中延续,也在生活中延续,一个写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义正在于此。

大同煤矿有一位作家朋友,我曾送给她一本长篇小说,在她母亲住院治病期间,她天天为母亲读我的长篇小说,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老人很爱听,听得很安静,老人还说了一句话,好书能治病啊!后来她母亲还是去世了,但那句话我再也不会忘怀。

由此想到慈善事业,在此之前我不敢这样去联想。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是利他,体现的是人文关怀,虽说也有精神疏导和心灵抚慰的内容,但主要特点还在于高度的物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文学写作更偏向精神性,常常听从内心召唤,凝视人的心灵景观。很大程度上,作家写作是出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内在需要,这让作家对自己的作用不是很自信,往往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他那点儿写作的事情,怎么能攀得上慈善事业呢!可不知怎么,得到亲友的积极反馈后,我的确一次再次联想到慈善事业。

文学写作与慈善事业不相悖,也不是没有可以打通的地方,当然,文学作品不是物质性的,不能为饥饿者果腹,也不能为衣单者御寒,文学也不是医学,并不能真的治病。可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既有身体,也有心灵;既需要物质供给,也需要精神支撑。当一个劳动者在为生计打拼之余,静下心来读一读优美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得到艺术享受呢?当一个人心灰意冷之际,读到知冷知热、贴心贴肺的作品,是不是可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呢?当一个人为尘世纷争所烦恼,找一本喜爱的书来读,是不是可以让自己暂时放飞一下灵魂呢?再有就是像朋友所做的那样,给病中的亲人读一读书,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一点病痛呢?慈善事业是面向弱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写作也是同情、关注和面向弱者的,这不正是文学写作和慈善事业共同的地方吗?

稍稍具体一点说吧,当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不管他看见一朵花还是一棵草,一缕云还是一只鸟,都会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可爱,这时候如遇到一些事情,他的反应可能会慢一些,因为他还没有从自己的小说情景里走出来,他看待事情的目光还是文学的目光,情感的目光,善待一切的目光。如是,他的慈善在写作中延续,也在生活中延续,一个写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义正在于此。

文本二:

送你一片月光

刘庆邦

月光是普遍的,也是平等的。月光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倚,你看见了月亮,月亮也看见了你,你就得到了一份月光,人类渴望平等,平等从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类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同时存在着三六九等的等级差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枯荣咫尺异,烟恨难再迷。”就是等级差别的真实写照,然而,月光不分这个那个,她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月光从高天洒下来了,洒在山峦,洒在平原,洒在河流,洒在荒滩,也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不管你住别墅,还是栖草屋;不管你一身名牌,还是衣衫褴褛;不管你是笑脸,还是泪眼,她都会静静地注视着你,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月亮的胸怀真是太宽广了,还有什么比月光对万事万物更具有包容性呢,还有什么比月光更善待众生呢!

我突发奇想,哦,原来文学与月光有着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功能,或者说月光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文学啊!阳光不是文学,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月球的吸收,处理,再反映到地球上,就变成了文学,阳光是物质性的,月光是精神性的。阳光是生活,月光是文学。阳光和月光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阳光是有用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世界上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热量和能量都是阳光给予的,月光是无用的,在没有月光的情况下,人们照样可以生存,生活。

然而,且慢,月光真的连一点用途都没有吗?真的可有可无吗?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静静的月光会让你平静下来,当你为爱情失意的时候,无处不在的月光会一直陪伴着你。当月缺的时候,你内心会充满希望。当月圆的时候,她会引起你对亲人的思念。当久久地仰望着月亮,你会物我两忘,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当你欣赏了阳刚之美,不想再欣赏一下月光的阴柔之美吗!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正面为阳,背面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等。有阳有阴才构成了世界,阴阳是世界相对依存的两极,正如这个世界少不得女人一样,月光还真的少不得呢!

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我愿以我的小说,送您一片月光。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作家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中的“满眼泪水”表现了作家内心悲痛的感情。

B. 作者认为文学和慈善事业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它们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关注弱者。

C. 将文学和慈善事业比较,突出了文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写作者对世人的意义。

D. 文末指出一棵草、一缕云、一只鸟这些普通的事物总会在人们眼中显出美好可爱。

7. 下列对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送你一片月光”富有象征意义,内涵丰富,表意委婉,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引人遐想,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引用了古代诗句来证明从古至今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不平等,引用诗句表现了历史上的情况,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C. “我愿以我的小说,送您一片月光”这句话直接称呼读者为“您”,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我”的真情实意。

D. 文本二运用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和月亮的关系,阳光照到月球上,月亮借助了太阳的光辉。

8. 文本二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表现了月亮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二指出,“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谈谈文本一是如何阐明这一观点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B.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C.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D.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器,指帝位,古时认“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B. 胡越,即胡与越,是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曾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D. 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侍从规谏帝王。

12. 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 材料二中唐太宗说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这一说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认为它与古人所讲的道理相同。

C. 两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先存百姓。

D. 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强调君主理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①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②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③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未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

B. 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

C. 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D. 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

15.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争相效力,君王无烦心之事,那么帝王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5)《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如果六国能够“各爱其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中间走运的,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         ,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         。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我自己也很普通,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对人生有一些想法,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 ,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因此,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17.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气飞扬     长吁短叹     村夫俗子     黄钟毁弃

B. 神气飞扬     喟然长叹     芸芸众生     黄钟瓦釜

C. 飞扬跋扈     喟然而叹     村夫俗子     黄钟瓦釜

D. 飞扬跋扈     长吁短叹     芸芸众生     黄钟毁弃

18.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而且,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B.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因此,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C.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D.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或许,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19.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朋友们:人都到齐了,我们出发了。”

B.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 淘气的孩子们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D. 他弯下腰,直着眼睛看着那两个人,压低嗓音说:“你们来干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印刷术尚未普遍应用的年代,① 。在摹绘过程中,又受限于纸张易损、丝帛太贵和竹(木)简过于笨重等不同载体的特点,地图难以得到大范围传播。

到了宋代,在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后,地图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保存下来的地图数量大幅度增加。除了地图学史中经常谈论的《禹迹图》《华夷图》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印刷本古籍中的地图有160幅以上,印刷术实现了高效率的复制和地图数量的激增。印刷术的应用,使得地图的绘制摆脱了摹绘、抄写的随意性,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化的地图模型,由此地图的传承也有了统一的标准。后世也有一些作者② ,即在旧地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新的内容或者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来创作新的地图,由此推动了中国古地图的大规模发展。

印刷术改变了中国古地图的发展模式,但受到图版大小的限制,③ 。因此,明清时期,较大尺幅的地图依然沿用丝帛手绘,这一问题直到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才得以解决。可以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在迎来地图绘制的第二个变革时期。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第二段记叙了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后对中国古地图的影响,请用三个短语概括。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

材料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更团结的含义,让极少数西方政客鼓噪的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杂音成为国际笑话。正如巴赫所说,此次一些国家系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冬奥会,这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央视网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启发?请选好角度,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校5月联考试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5.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9题答案】

【答案】6. C    7. D   

8. 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修辞塑造了月亮温柔、胸怀宽广、平等对待这个世界的形象。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从多个角度叙述月亮对待世界的情景,强调了月亮一视同仁的形象特征。同时作者将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温柔、娴静、充满耐心的性格特征,塑造了月亮有情有义的形象。   

9. ①“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指人类需要文学。②文本一以朋友母亲的实例证明文学对人精神的抚慰作用。③与慈善做类比指出文学是精神上的慈善,从而证明文学的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10~13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向,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或: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

(2)我常想伤害我们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贪求欲望才酿成了灾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杜牧《阿房宫赋》借秦人极奢而亡讽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属于借古讽今;②李商隐《隋宫》写隋炀帝没有借鉴前朝教训,贪图享乐,终致亡国。其目的是在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6题答案】

【答案】    ①. 可以尽豫游之乐    ②. 可以养松、乔之寿    ③. 莫春者    ④. 春服既成    ⑤. 端章甫    ⑥. 愿为小相焉    ⑦. 胥怨者民也    ⑧.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⑨.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19题答案】

【答案】17. D    18. C    19. 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题答案】

【答案】20.地图的传播基本靠摹绘
②以留存的地图为基础进行创新
③大尺幅的地图不适合使用印刷术
   

21. 地图数量激增;
②传承标准统一;
③大规模发展。

四、写作(6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北京冬奥会,又一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

北京冬奥会是一面团结全人类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旗帜。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更是全人类的一次盛会。

体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世界强。作为一个全世界运动员公平竞争的舞台,共赢共享是现代奥运会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方案的内在精髓。当今社会,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安危与整个人类的安危都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全球性挑战,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当此时刻,一个国家的强大,既不取决于你是否武装到牙齿,也不取决于你是否富甲天下,而是取决于你能否与整个人类命运与共、共克时艰。从这一意义上说,北京冬奥会就是一面旗帜,一面团结全人类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旗帜。

共赢才是出路,共享才有力量。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国际体系,是完全独立的。从一开始,他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其进行干涉,强调用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捍卫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尊严。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当今世界的时刻,人类需要的是携手共同筑起团结抗疫的坚强防线,走向共赢共享。唯有如此,新时代的奥运才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遇风尽是同舟客”。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各国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始终不变的共同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坚定执着的实际行动。这种崇尚团结的文化传统,展现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理念相契合,不断激发着正能量。天安门城楼上有两句标语,其中之一就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句标语历经风雨沧桑而更显恒久魅力,启示人们消除歧见、相向而行,用行动传递团结的智慧,激荡团结的力量。

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我们更应当提升自己,融入集体。无论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团队,还是办公室中编辑文本的工薪职员,都挥洒汗水在自己的团队之中。只要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定能在中国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此新春佳节和北京冬奥双喜临门的时刻,让我们团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共同汇聚开辟人类光明前景的强大力量,守卫好千年不熄的圣火,建设好命运与共的世界。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