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CU医生看医院的危机公关

2017-10-28 罗震中 梦台州


我是一个ICU医生。


在眼下这个信息繁荣的时代,行医生涯中,每个医生都有可能会突然陷入新闻的焦点。病人和医生的故事因为某个敏感点被公众广泛关注。


从医生的主观感受来说,这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医疗是一个实践的科学,在行进过程中会有很多种选择,由不可预知性会产生很多歧义。


如果被误读,或者曲解,结果对医生这一方极其不利。5月份,令人瞩目“偷肾门”事件就是转瞬间造成了舆论的极大偏见。造成了当事医生极大的屈辱。


同时,医生不能够随意向外界公布病情,这涉及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是公众有时候想知道的就是病情怎么样,当你缄口不言的时候,反而更加让人心痒难熬。


真实的信息不能公布,而从边缘人口角的缝隙里漏出去的信息会被广泛传播。比如说某个医院工作的清洁工似是而非的口述。这就是“真理还在系鞋带,谣言已经绕地球三圈”的情景。


医生处于医院,行政部门,等多重管辖之下,个人拥有的话语权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同时用专业的解释来说清楚一件复杂的事件,是考验医生情商的一种能力。即使说得明白,处于视线的焦点中,你要用怎么样一种方式来说呢?


很多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没有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开始可能只是一件并无对错的新闻报道,应对不良就可以成为一场信誉危机。


医生和医院经常处于下风。最后医生“很受伤”,医院“很受伤”。机构的受伤问题还不大,个人的“受伤”会持续影响医生的心理健康,甚至职业生涯。


我在从业20年的生涯中,不止一次陷入新闻焦点,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提出这样几点建议:


舆论需要回应,不管出于任何考虑,正面回答和合理接待媒体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新闻发言人”是医院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方式。


时下很多医生对记者很反感,认为报道失实,措词不专业,干扰了医生工作。但是从我的接触来看,大多数记者是站在中性的立场上并无偏袒的。


他们不是医疗专业人员,在描述专业文字上有技术壁垒,所以就更加需要医生和记者良好沟通。


要知道,医生说出来的专业描述,大众不一定懂。记者写出来的通俗描述,却人人可以理解。医生认为的重点,很多时候并不是记者关注的热点,有时候也不是引起舆论沸腾的热点。


另外,记者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当采访的对象推拒,躲避,毫不掩饰嫌弃的情绪,那记者回应的情绪会是友好的吗?


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也是重要的,分管宣传,医务,外联的部门在这样的新闻焦点中往往因为事不关己而拖沓,敷衍。这会在媒体眼中造成傲慢的印象,非常不利于舆论的走向。


医院分管宣传的专员,可以充当医生和记者之间的纽带,在专业术语和新闻热点之间做一个“翻译”。这是让专业医疗事件被大众读懂的一种转换方式。


其次,回应的方向不只是记者,众所周知,微信传播在这个时代到达了足以胜过传统媒体的能力。


微信公众号是个很好的工具,如果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够好,这绝对是一个把事实表述清楚的机会。不过,微信表达也需要好好思考清楚,作为医生仍然不能在保护隐私等敏感地带踩线。不然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会被广大同行质疑。


在中科院产妇死亡事件中,北医三院的院长的回应就非常出色,当时一直冠以“网传”乔院长的话。


但是你仔细看这段话,充满了专业精神:保护病人隐私,安抚医生情绪,保持公正立场。非医生出生,从事医院管理多年,对北医三院充满感情的人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在新闻焦点中正面回应,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典范。


新闻事件的主角在微博,微信上与人正面冲突是不智的行为,旁观者总是唯恐天下不乱,没有好戏可看,越热闹越关注。


医生不想要这样的结果。所以医生如果选择自己出面回应,就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控制情绪,兼顾各方利益,不能为了单方的辩解而树敌太多。


尤其应该和自己所在的医院做良好的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正面支持。毕竟笔力强劲如于莺,白衣山猫一样的医生并不多。有着众多粉丝的大V也不多。


无论何种舆论压力下,用平常心正确客观面对事件本身,是当事人最重要的心态。非常赞同白衣山猫说的:让法律维护公正,让网络回归网络。


舆论的飓风之下有平常心面对事实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还是要坚持,因为医生工作是从事医疗,而非做秀。专业精神更加体现在压力之下。也许真相是滞后的,也许舆论的风向始终对你不利,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作恶,失信,和伪善的理由。医生在新闻事件中不想被伤害,也不能去伤害别人。


医生在学生时代都是学霸,相信这自媒体的时代,更多的医生会拿起笔来,破除技术的隔阂和建立信任的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