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熊氏 家族起源族谱

好热 2021-07-26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历史发展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1]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字体变更

源流:“熊”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君王特有姓氏,取其“熊熊烈火”之意。小篆:“酓”字 ◎ 音“yǎn”。先秦写法,在古代是帝王的意思。伏羲古称大酓包戏。酓是伏羲的称号。


异体字:“熋”字 ◎ 音“xióng”。 同“熊”。火字部首,笔画数为14画。

得姓始祖:鬻熊(Yù Xióng):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护国侯。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火师(官)。


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他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


鬻熊,姓芈,名熊,又称熊蚤或芈蚤。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子季连的后裔。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做老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做老师。成王大量分封异姓诸侯,其时鬻熊已经去世,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也都已去世。故封他的曾孙熊绎于楚地,子孙都以熊为姓。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


鬻熊有《鬻子》一卷。《史记·楚世家》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鬻子》说九十岁才见文王,之后有武王、成王向他求教封康叔于卫的事,算起他的年龄应该超过一百一二十岁才对。所以前面说到的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说不长寿。故楚人以鬻熊为始祖(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


本名熊蚤,又称鬻熊子、鬻子(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起子书之始,著有《鬻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今传《鬻子》仅二卷。),玄帝颛顼的后裔,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


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西周成王时,封熊绎在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势力曾扩展到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二二三年,楚为秦始皇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作为杰出大酋的鬻熊,还通晓法术,是一位有声望的宗教大巫。


其先辈原为芈[mǐ] 姓,芈国后裔。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从此立为国家。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姓氏字体:熊[熊,读音作xióng(ㄒㄩㄥˊ),古音亦读néng(ㄋㄥˊ)]



迁徙分布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的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1]


分支姓氏

昭姓是出现于周代中晚期的一个姓氏,是作为楚国主君的一个分支。名人有昭奚恤、昭鱼、昭雎、昭阳等


各支始祖

熊怀璞

熊文惠之子,明正统年间自南昌府丰城县(今张巷镇)罐山村迁居湖北郧阳府竹溪县育三子,三子熊东海任扬州府仪征县知县,孙熊广韶任竹溪县知县。是为竹溪县熊氏始祖。


熊守乾

明嘉靖五年由吴入楚,卜居武陵前河五家冲。是为武陵熊氏始祖。


熊仲璜

明洪武间由丰城迁居长沙河西都之沙河湾。是为湖南长沙熊氏始祖。


熊良祖

明万历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居常德武前乡花叶港。是为湖南常德熊氏始祖。


熊安、熊荣、熊徙

熊安在明洪武初携三弟熊荣、五弟熊徙自湖口花尖山迁居宿松城内北厢,未几,荣转迁大梵寺坂上屋,徙转迁山下屋。是为宿松熊氏始祖。


熊庆贤

明神宗万历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到广西临桂东乡五都一甲湖塘江背村(今桂林市郊区朝阳乡江背村)


熊裕凤

熊庆贤第五代,於前清康熙元年迁居於灵川四都一图七甲尧乐村入籍(今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尧乐村)


熊秉璋

乃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江里上村人也,于唐时天佑二年莅任来奥特授广西盐道使司,育桂子三枝,长曰国栋,次曰国梁,居住桂林,三曰国材,辞仕归农,移居东乡湖塘。国材公育四子,名曰家福、家禄、家祯、家祥,则家禄公育六子,名曰康福、康贵、康荣、康华、康兴、康旺,于后晋时天福元年家禄公带同六子又移至斯地居住,故称大熊村,厥后兄弟六人分枝,各择其地而居之,而吾始祖康荣公择居文昌村,生二子,长曰宁忠,次曰宁恕。忠育四子,名曰克明、克理、克道、克德。恕育四子,名曰克文、克武、克显、克达


熊俊三、熊俊四、熊俊七

熊俊三于明嘉靖中官居湖南,遂与胞弟熊俊四、熊俊七转籍江西,家于邑之油草塘。是为江西熊氏始祖。


熊安华、熊安御、熊安珠

三人为堂兄弟,明中叶由江西丰城县转籍湘阴。是为湘阴熊氏始祖。


熊瑞菊、熊普芳、熊世举

三人为兄弟,由江西丰城迁居衡山县登山石门石湾。是为湖南衡山熊氏始祖。


熊上玖、熊上珍、熊上泰

三人为兄弟,清雍正四年自潮州府平远县东石乡迁居浏阳西乡。是为湖南浏阳熊氏始祖。


熊文韫

号野仙子,生殁葬阙,配汤氏,生子二:熊执易、熊九泰。是为湖南安化熊氏始祖。


秦灭楚后唯有榘公仍继宗支以传于今,是为迁秦一世祖。

榘公生熊洪,洪公生熊乃,迁四川,为四川一世祖。熊乃生二子:熊评(汉丹阳太守)、熊尤(又名百川,为汉京兆尹)。熊评生二子:熊合明(汉彭城大将军)、熊谦吉;熊谦吉生熊义(为大司农),熊义生熊辑;熊辑生熊桥(桥(渝初平中,为渠江太守长,因雍容莅事,听览如流,召拜骑都尉)。熊桥生熊弘、熊睦。熊弘(召汉校尉),熊睦(东吴尚书)。熊弘生熊本初(汉徐州牧),熊本初生熊宜。熊宜生熊敬,熊敬生熊敏中(晋骑都尉)、熊介中(晋咸阳令)。熊敏中生熊尊循(迁鄱阳、江西始祖。我族为尊循始祖后裔)。熊尊循生熊续,熊续生熊远(东晋尚书,豫一世祖),熊远生熊励(为晋参军),熊励生熊衮(南北朝御史大夫,为固陵始祖) 、熊襄(南北朝齐人,著齐书名河洛金匮)。熊衮生九子:熊震熊坎、熊艮、熊升、熊晋、熊巽、熊鼎 、熊恒   、熊泰。熊泰(广平太守,远使安南)生熊辉,熊辉生熊绪(五代人,为鄱阳太守,家于莒),熊绪生熊荞(为齐益州太史),熊荞生熊韶、熊武。熊韶生熊彬(梁议曹郎),熊彬生熊虬(隋刺奸令),熊虬生熊导、熊尊。熊导生熊志,熊志生熊雍(唐大理司评事)、熊睦。熊雍生熊锡古,熊锡古生熊卓(唐长安史),熊卓生熊岑(唐京兆尹),熊岑生仲牧、叔献(唐侍制,檀漆液头祖)。仲牧生三子:熊执易、熊执书、熊执礼;熊执书、熊执礼均为南昌始祖。熊执易(同九经,策贤良方正,德宗朝为右补阙)生六子: 熊琳、熳、熊球、熊宗、熊瑜、熊即、熊郎。

熊琳(唐穆宗长庆元年,讨贼有功,封汾阳侯,节镇豫章,遂家沟上)

熊球(唐宣城太守)生熊烈,熊烈生凯芝,凯芝生熊荆(唐学士)

熊宗
熊瑜(唐益州太守)
熊即(唐陈州长守)
熊郎(唐谏议大夫)
熊执易长子熊琳生熊喜、熊愈、熊叨。熊喜生熊志琼(文武全才,唐威武将军都督两广,敕葬金溪县)。熊志琼生三子:熊楚(唐吏部侍郎,居沟上)、熊悍(唐秘书少益左丞相)、熊襄(唐侍讲学士)。熊襄生二子:熊迪、熊建熊建生熊广。

熊执易六子熊郎(唐谏议大夫)生熊范,熊范生师察,师察生熊乔(唐进士兵部尚书),熊乔生熊鹄(九江太守)、熊鹤(武昌太守)、安生

熊叨(为豫章一世祖)生六子:长子熊延福(生三子,钟、锶、皇,后晋天福二年,登国子监祭酒

熊叨次子熊延礼(曾孙熊本,庆历士第官顺大夫侍制勋至上拄国江陵封开国伯,食邑九千户赐紫金袋)

熊叨三子熊延秘(唐兵部尚书,提兵福建)龙头阁

熊叨四子子熊延佑(宫秘少监);

熊叨五子熊延喜;

熊叨六子熊延祚(官正银青光禄大夫)南昌石湖祖;

熊延福长子熊钟生熊俦、熊侃(下房中房新建青山祖)、熊备(录塘西邑路下祖);

熊延福次子熊锶生熊诰(宋雍间仕骠骑上将军,殿前指挥史);

熊延福三子熊皇生熊洽、熊穴(熊坊驼岑祖)。


椐国兴祖流源考称:自怀王以后历汉晋及唐,其间千有余岁。由江陵而豫章,居南昌府丰城县、进贤县、鄱阳者余姓繁衍,人烟辐辏,文风大起,可称最盛。辨考诸江右进贤旧谱云:时熊经自湖广任鄱阳尹,升贑州通判,因寓居南塘岭数传,至仁瞻生执易(与湖北谱记叙有出入,湖北谱说是仲牧。),执易生琳,以破王仙之黄巢封豫章候。寻废琳子贽为右拾遗与弟志谅由鄱阳迁豫章数传,至建六岁失怙入赘于丰城拿阙陈氏生子叨,叨生延福、延禧、延秘、延祚、延佑、诸熊祖之迄。考丰城谱云:长宣公自唐宣宗太申年间由朱氏巷迁紫竹岭。而久,福以功封银青光禄大夫,在南塘时又在宣宗太宗年后则长宣公与延福兄弟疑同时人似未可信,为诸延苗裔也。然进贤谱叙又云:惟定建公为南昌熊之始共祖,又云:本公为神宗经略制置使,他谱又载为神宗翰林知制诰,则进贤谱中不外丰城人,丰城谱中亦多进贤人,丰城熊氏与进贤熊氏及散居各省各郡者俱共出一祖可知矣。但世远年湮未敢意为揣合,而吾祖宗实公自宋祥兴十二年由豫章迁楚之上湘白石围山,而溯其所自固丰城慎嘉公之世裔也,居湘数百年间子姓绳蛰,有分居楼底岩前石头埠、回龙山中,涉及迁徙秦蜀者星罗棋布,莫不奉宗实公以为一世祖。


但国兴公所称“旧谱”、“进贤谱”、“丰城谱”等如今编者尚未一见,这些资料当属熊氏瑰宝,因此,凡今后有人祥考本族世系,当知本文依据为乾隆三十八年谱及湖北熊氏谱,若能找到其他更为详细的老旧谱书资料映证最好。


乾隆三十八年谱称宗实公为一世祖,宗实生爟,爟生四子:昌、谊、奭、涧,昌生三子:韩、干、翰,韩生四子:忠、礼、元、德,元生二子:致极、致桂。致极生二子:义绪、义昭,义绪生二子:如铄、如铭,如铄生二子:徐祥、为祥,徐祥生二子万冯、万春,万冯生二子尧凰、尧政,尧凰生二子世耀、世滚,世耀生添美,添美生子忠、子信,子信生五子:安福、安寿、安佑、安祯、安祥;安佑生六子:邦荣、邦华、邦富、邦贵、邦玉、邦德。安佑公六子各有分支,祥见谱书。乾隆三十八年谱在宗实公以下各支各派均有记载,有需要者可以索取。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熊姓主要堂号有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家谱文献

浙江余姚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主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常山新村熊氏宗谱三卷,(清)郑启新纂,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浙江常山熊氏宗谱五卷,(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大桥村、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谱,(清)熊)熊魁等纂,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宜丰熊氏秀翁植下支谱,(清)熊炳星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罐山熊氏八修族谱,首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卷首上册)。


河南光山熊氏族谱四卷,(民国)熊绪端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房会刊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天门竞陵熊氏宗谱,熊矩曾撰,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民国)熊开疆、熊裕络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施岗乡施岗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民伟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昱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熊瑞玲、熊敬三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潘塘镇郑楼村


湖北新洲熊胡氏宗谱四十卷,首八卷,(民国)胡洪耀、胡嗣璈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材。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四十三卷,(民国)熊仕藻、熊俊廷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长岭乡雄原村。


湖南长沙熊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熊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萧作斋序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兰溪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二部,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熊明阳序,民国二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湘潭中湘熊氏宗谱十四卷,(清)熊广南、熊象琨等辑,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儒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熊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清)熊秀斐修,熊世骥纂,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湘南湘乡北门熊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清)熊尧农、熊著圃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阴罗湘熊氏三修宗谱,(清)熊运泰、熊景胡等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熊氏续修族谱九卷,(清)熊章溥、熊世珍主修,熊开楠等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79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运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沅江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今仅第一~二存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蒲江县大兴乡熊氏族谱,(清)熊世清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鱼江村。


泮陵熊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熊文炽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熊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民国)熊家梁等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纂修,民国期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矩曾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年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中国席国彑站档案馆。


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中国家谱网站。


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军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沅江熊氏族谱三十五卷,首卷、末卷均上中下册。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源默熊氏五修族谱续编十八卷,(民国)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分八部,共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熊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民国)熊辉楚等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七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四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萍乡萍西湘东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德熊氏三修族谱,(民国)熊正乡等纂修,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熊玉纶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朝年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清)熊兆春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五卷,首二卷,(清)熊罗衢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慎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民国)熊性淦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蒲圻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熊氏续修族谱九卷,首一卷,(清)熊润先等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民国)熊润先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第十~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熊氏族谱六卷,(清)熊叨懋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挹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浏阳熊氏续修族谱五卷,首二卷,附录一卷,(清)熊京裕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叙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注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安化熊氏五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熊晓初主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族谱,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飞熊村熊氏修,待印。


湖北鄂州熊氏宗谱九卷,首一卷,第七卷已遗失,(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熊昌起(字翥云)主修,现存于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望江村是日字号谱(此谱按千字文排序)。


宗祠通联


四言

义疏三礼;

史擅九朝。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齐国子博士熊安生,字植之,阜城人。经学家,博通五经,尤其精于“三礼”,有弟子千余人。仕北齐为国子博士,曾与北周使臣尹公辨析《周礼》疑义数十条,后入北周任露门学博士下大夫。著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下联典指南宋进士熊克,字子夏,建阳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诸暨知县、知学士院、台州知州,博联强记,熟悉历代典故,有惠政。被荐直学士院,后出知台州。著有《九朝通略》、《中兴小历》、《诸子精华》等。


西山廉士;

东阁直臣。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人熊孝则,以孝行闻名,孝宗曾召他进京,赐给金帛,但他不接受,只要了《通鉴》、《性理》、《孝经》等书籍,孝宗又赐他“西山廉士”四字。下联典指清代湖北孝感人熊赐履,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顺治年间进士,由庶士吉士官检讨。康熙初年,上疏指喏指出朝政积弊,后历官经筵讲官、纂修实录总裁、东阁大学士(宰相)兼吏部尚书等职,又四次任会试考官。研究程朱理学,主张“非六经、《论语》《孟子》之书不读”,著有《经义斋集》等。


江陵世泽;

制诰家声。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熊本,神宗称其文有典诰,遂知制诰


唐旌孝子;

宋仰名臣。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熊衮,父丧不能葬,昼夜号泣,忽空中雨钱数万,乃得华葬。下联典指宋·熊禾,师学朱熹门下,宋亡不仕。


五言

象分青气外;

景尽赤霄前。

——熊孺登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熊孺登《日暮天无云》诗句联。熊孺登,进士,锺陵人。在《全唐诗》中有诗一卷。


独学参群圣;

清心即半仙。

——熊香海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熊姓名人熊香海自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七言

长思碧洞云窗下;

曾借黄庭雪夜抄。

——熊皎撰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熊皎《怀三茅道友》诗句联。熊皎自称九华山人,有诗二卷,今存诗四首于《全唐诗》中。


十言

读万卷收,还须行万里路;

享百年寿,何如作百世佛5。

——熊亨瀚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诗人熊亨瀚自题联。熊亨瀚(1894-1928年),湖南桃江人。革命烈士。


发粟赈饥,治羡江东之最;

勤王斩将,忠钦麾下之城。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熊彦昭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名人熊飞的事典。


狮岭播椒馨,节考孝、孝生忠,岂独簪缨夸世胄;

鹅湖炊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凭耕读作人家。

——严问樵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江西省铅山县鹅湖熊氏宗祠联。[1]


熊氏名人


历史人物

熊侣,谥号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省阜城东)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政治家、一代学者。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鬼神。


现代人物

中华民国

熊式辉——1893~1974,江西安义人。字天翼。曾任淞沪警备司令、江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行营主任,1974年1月21日病故,终年81岁。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江苏省甘泉(今江都)人。1904年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加入岳王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1910年初,在哈尔滨谋刺清海军大臣载洵,被捕后就义。


熊秉坤——湖北省江夏人,早期民主革命者,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曾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任武昌市市长等职,解放后任政协委员。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光绪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时因反对与日议和,被革职,戊戌政变时被禁锢。辛亥革命后,拥护袁世凯后任唐绍仪内阁财政总长、内阁国务总理、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熊得山——湖北省江陵人,中国同盟会会员,爱国主义者、报人。著有《中国革命的出路》、《中国社会研究》等。


熊十力——湖北省黄冈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在武昌起义,任都督府参谋。后到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论学语要》、《原儒》等。


熊雄(1892-1927.5),江西省宜丰县人。中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熊克武——四川省井研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督军、川军总司令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


熊秉谦——湖北崇阳人,民国二十六年后任汉口市参议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军统驻武汉站站长,负责搜集华中地区日军军事情报。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人民服务总队第八大队大队长。


中国大陆

熊飞(1911-2000年),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奎(1912-1994年),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挺(1905-1981年),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晃(1913-1996年),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兆仁(1912年——),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作芳(1913-1994年),河南省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伯涛(1904-1975年),武汉黄陂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应堂(1911-1996年),湖北省红安县华河区熊家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梦飞(1912-1995年),湖南省耒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光楷(1939.3-——),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出生于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


熊子丹(1930-——),北京市顺义区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任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空军师长、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熊自仁(1943-——),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熊向晖(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原名熊汇荃,安徽凤阳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后三杰”之首(申健和和和陈忠经是另二杰)。


熊有伦,1939年生,湖北枣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信息和智能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学界

熊耀华(1938.6.7—1985.9.21),笔名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熊佛西(1900-1965)戏剧教育家,剧作家。江西丰城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海戏剧学院首任正职院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赛金花》《山水人物印象记》《写剧原理》《青春的悲剧》《上海滩的春天》等。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代表作品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等书。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现任《长江文艺》副主编。2005年凭借《张居正》获得茅盾文学奖,2007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200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著有长篇小说《酒色财气》、《盅王》、《梅花钥匙》。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长。 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演艺界

熊天平(Panda,1969年8月24日-),本名熊威,台湾歌手,台中市和平区谷关人,祖籍湖北,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韩文系,曾担任过民歌手、滑雪教练、国家滑雪队储训队员。1997年出版第1张个人专辑《爱情多恼河》,并且凭著齐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一曲获得第八届金曲奖流行音乐类最佳作词人奖,至今已发行十多张音乐作品,并为许多歌手担任词曲创作。2005年与在中国工作时结识的歌手杨洋结婚。2009年和妻子杨洋于7月推出了公益新歌《团团圆圆》。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和香港的谢霆锋及中国的屠洪刚一起合唱《大中国》。


熊黛林,中国女演员,模特。出生于江苏南京。爯外科医生,母亲是护士。爱好舞蹈、音乐 、弹琴、画画等。由模特出道,2006年后在香港发展,出演多部影视剧。代表作品有《叶问》、《拜金女王》等。


熊乃瑾,著名女演员,80后摩登小天后,以热衷时尚闻名娱乐圈。她是新版《水浒传》中痴情妩媚的阎惜娇、她是《故梦》中惹人怜爱的小韵仙和水漂萍,她是《房车奇遇记》中叛逆的摇滚女青年柳彤。熊乃瑾在表演上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荧幕形象,不断突破尝试不同风格的角色,而她举手投足间游走在古典与现代、清纯与妩媚、文艺与商业间的自信气质,也受到越来越多导演的关注。


熊欣欣,中国著名导演,演员、武术指导。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亚洲动作导演,熊欣欣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涉足电影行业,经过20多年的执着与努力,终于成功转型为“导演”。代表作品有:黄飞鸿》《光辉岁月》等。


熊汝霖,(Shawn Rolling,1978.1.2—)内地著名创作型男歌手,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系。2006年央视《梦想中国》冠军,2012年成立个人飞行大道音乐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无敌》《一如既往


海外

熊龙:(Alex Yoong, 1976年7月20日-)是一位马来西亚籍的华裔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其父亲为当地华人熊英华,母亲为英国人。有一妹妹Philippa Yoong。熊龙是全球众多华裔车手中,第一个参加F1正式比赛的华人。


熊玠,男,1935年7月23日出生,祖籍江西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州立大学新闻系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1949年随家前往台湾,1958年移居美国,1977年加入美国籍。后任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兼该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国当代美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政治学会、国际问题研究协会、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国际法协会、中国问题研究协会会员。与美台上层关系颇深。与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有一定交往,与美国国会有密切关系,1979年曾参加起草《与台湾关系法》。


熊邦欣加拿大多伦多的华裔女孩,央视奥运华裔美女主播,获得多伦多怀雅逊大学电视新闻学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多伦多FM680电台新闻及交通主播。2007年12月被中央电视台英文国际频道聘为北京2008奥运会全球转播的主持人。半年后中央台看出了她的艺术天赋,又让她再做艺术和文化节目主持人。


其他

熊庆来(1893.9.11~1969),中国数学家,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字迪之。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功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熊秉明,1922年出生于中国,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代表作品有:《张旭与草书》《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等;


熊晓鸽,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1993年,协助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先生在中国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现更名为IDG资本),如今在中国管理着25亿美元以上的创投资金,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赢在中国”栏目策划人和连续三年评委。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湖南大学外语系学士。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