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伟大的父爱---天父之爱

2017-06-18 一粒麦子 恩典之光天路同行


微信号:13549398121(←长按复制可添加“一粒麦子”为微信好友)  

本平台力求每日更新,和您同行,交流福音信息、解答信仰困惑、共享属灵资源、分享讲道讲章、推动每日灵修、陶造灵性生命、共建基督教会!

 

今日是父亲节,与大家分享《路加福音》15:11-31耶稣所讲比喻之"浪子比喻"的这一段经文。这是我这个主日的讲章。

路加褔音十五章被称为“褔音中的褔音”,浪子的故事这个比喻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最伟大的一篇,是一个千百年来众所周知的故事,语言精练,真情感人,意义深刻。这段经文被穆瑞称誉为:“是人间最足以表达天父慈爱,也最能感人的故事。”著名小说家狄更斯评论说:“这是短篇故事中最精美的杰作。”就连法国批评家李南也对路加福音积极正面的评价把它说成是: “世界上最优美的著作”。许多伟大的美术作品、戏剧、雕刻、音乐、小说都取材于耶稣讲的这个比喻;甚至说“上帝死了”的哲学家尼采也多以此为主题来创作、阐述。

    我们知道:浪子比喻的背景是有很多税吏和罪人来听耶稣讲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却在一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因此耶稣就对他们(也就是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一连讲了三个比喻,分别是15:4-7失羊的比喻、15:8-10失钱的比喻,以及15:11-31浪子的比喻。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儿子,指的正是这些税吏罪人,他们的确是得罪了他们的天父。但是当他们悔改,并且来靠近耶稣时,耶稣并没有因他们的罪而拒绝他们,反倒是接纳他们。而当文士与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接纳这些罪人时,却是自以为义地来议论耶稣,他们就像比喻中的大儿子一样。

今天,由于是父亲节,因此,我跟大家分享路加福音15:11-31节的经文的角度不是这两个迷失的儿子,而是天父的慈爱。

史怀哲称浪子比喻中那位父亲为“无力又全能的父亲”。这正是对天父的描述……

 

  一、父亲尊重儿子的选择

  故事一开始,就看到小儿子对父亲的要求,“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12节)按照律法,做父亲的不能随意处置自己的产业,一般情况下是在自己亡故之后,儿子按比例继承产业,大儿子应得产业的三分之二,而小儿子只能得到三分之一(申21:17)。对于本 41 36671 41 15231 0 0 2678 0 0:00:13 0:00:05 0:00:08 2769事中小儿子的请求,实在是无理的,他的做法实际是说:“现在就把我当得的那一份产业给我,好叫我早日离开这儿,反正在你死后我总是要承受的。”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这些产业不是儿子的,而是父亲的,可是,这里我们看到这个小儿子,还没有等到父亲死,就已经不耐烦,要现在就分割财产,仿佛父亲就要死了,或者他根本不管父亲的死活。其实那就说明在小儿子的心里根本就没有父亲存在,这是一种极为不孝,对父亲不敬的做法。小儿子使用“应得”一词极为不当,他根本没有应得的产业,他只有当得的处罚与报应,因为小儿子所在乎的是产业,而不是父亲与这个家,他也看不起他的大哥。虽然小儿子的做法显出了对父亲极其的不尊重,但是父亲却很尊重他,没有跟他争论,并满足了他无理的要求。这位父亲能够明白儿子所需要的,能够体谅儿子的年轻鲁莽,也能够容让儿子的作为,所以他没有说什么,就把财产给了儿子。其实这个"给"的里面充满了父亲的理解、爱、原谅、期望、等候……这个父亲不仅对小儿子有宽广的心,他对大儿子同样有宽广的心。当大儿子看到弟弟回来的时候,很不高兴,他只为自己的产业着想,因为父亲接纳他的弟弟正是在消耗他的产业。但是在他生气的时候,父亲仍然是带着爱与宽容的态度对待他。在父亲为小儿子的归来高兴的时候,大儿子不肯进来,他挑战父亲的权威。父亲在这个时候很有理由生气,然而父亲出来劝他进去。大儿子却生气的说:“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说:“对,他是我的儿子,但是也是你的兄弟。”在这种状况下,父亲仍然带着一颗宽大的心。

  故事中这个小儿子在外的遭遇很是不幸,“耗尽一切所有的”、“遭遇饥荒”、“恨不得拿猪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一副潦倒的样子。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问:“父亲未免太心狠、太不负责任了,当初为何不拦阻小儿子?”其实,这正是父亲的明智之处。古人云:“知子莫如父!”他知道,若要叫他的儿子有所醒悟,必须让他历尝艰苦。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浪子“醒悟过来”了,决定重新回到父亲那里去。

上帝也是如此,他很尊重人的选择,从不勉强人做任何事。在《创世纪》中,上帝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这句话很有意思,上帝给亚当出了一道选择题,答案有两个:A.不吃;B.吃。上帝的命令是“不吃”,同时也说“可以吃”,只是“不吃”和“吃”所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不吃”是遵从神的命令,“吃”的日子必定死。然而,亚当和夏娃选择了“吃”,就在那日他们“死”了(灵性之死),被逐出了伊甸园,离开了上帝的面,并与生命树断绝,肉体也趋向于死亡,心灵更后悔莫及!我们不否认人吃禁果是因撒旦的引诱,但是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阻挡小鸟在空中飞,但可以阻止他在我们头上筑巢”。撒旦引诱人犯罪是必然的,“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他无法吞吃的人呀。所以,人犯罪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撒旦,人的选择很重要,因为上帝赋予了人自由意志,选择的正确与否,责任都在人自己。上帝不会把人当成一个傀儡,假若那样,始祖也就不会犯罪了。所以,当上帝将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深思明辨,正确选择,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父亲期盼儿子的归来

  虽然父亲在小儿子离家时没有做任何劝阻的工作,并不表示父亲就希望儿子离开自己,他的做法只是以此让儿子得到教训。在儿子离去后,他是天天的期盼着儿子的归来。经上说:“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20节)。“相离还远”父亲就看见了,只有天天、时时向远处看,才会有如此效果。可见,父亲期盼儿子的归来是何等的急切。

  圣经中天父对人类的慈爱也表现的如此这般。自始祖犯罪起,上帝盼望人的归回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当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后,夫妻彼此看见对方的丑陋,听到耶和华在园中行走,“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创3:8)然而,“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3:9)难道无所不知的上帝此时不知道人已经违背了自己的命令了吗?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吗?他知道。他是在以呼唤表达着他对人回归的盼望之情。可惜,当人面对上帝的责问时,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还互相的推卸责任。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创3:12)夏娃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3)于是,上帝便咒诅了世界(蛇、男人、女人、土地)。然而在咒诅的同时,却预言了“女人的后裔”将成为人类的拯救,他将成为所有愿意回归在天父里面之人的道路。"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蛇的后裔要伤他的脚跟。"耶稣为女人的后裔,在时候满足之时,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耶稣基督就是整个旧约制度下会幕或圣殿中献祭条例所指向的人类的真正替罪羔羊,他是真正的中保、他是大祭司,他更是真正的弥赛亚,他是人类唯一的救赎之路。“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魔鬼虽然将他钉死于十字架,但他却给了魔鬼致命一击,压伤了魔鬼的头,败坏了掌死权的就是魔鬼。他成就了上帝对人类的伟大救赎。

  耶稣传道之始,便大声疾呼:“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他是在提醒人们,回归的时候到了,已经迫在眉睫了。他又呼召门徒,三年之久,“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太9:35)。在十字架上,自己的生命(肉身的生命)都已走到尽头,还不忘在天父面前为人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将要升天的时候,还吩咐他的门徒要继续完成天父的心愿:“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从这些记载中都让我们看到了上帝盼望人们回归的心愿。虽然人们硬着颈项、偏行己路,但是上帝仍然给人留下了悔改的机会,期盼着迷羊的归回。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第6章  第2节 中说到: 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浪子的比喻中慈父在等待他的浪子回来,不单等候小儿子回来,也呼召大儿子。神不单呼召教会外面的人,让他们悔改,回到神的面前,也呼召教会里面的弟兄姐妹,让他们回到神的面前,这位父亲有一颗宽广的心,像天父的心一样。

三、父亲接纳儿子的悔改

比喻中的浪子被描述为一个回头的浪子,因为他以前是一个不好的人,浪费父亲的财产不说,也根本不把父亲放在眼里,可是现在他知道回头了。中文里面有一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意思是,一个不好的孩子回头重新做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甚至用金子都很难换来。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经文中这个浪子,你会发现这个浪子真的算不上什么回头的人。因为他的回头实在是迫不得已,他不得不回头。圣经记载“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路15:14-15)也就是说,正是在这样的光景下,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了父亲。倘若最开始他离开父亲是为了自己能够过得舒服一点,没有把父亲放在眼里,如今想起父亲,也不是因为别的,也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因为圣经说:“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家里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作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关于心理的研究发现,穷困可以控制人的各种特征,甚至包括理想、道德。当一个人穷困的时候,吃饭就是比皇帝老子还重要的事情,就像这个儿子,他曾经傲慢的要求父亲把“他应得的财产”给他,他曾经放荡无度,可是如今,他却因为穷困,可以投靠一个陌生人,过奴隶一样的生活,想要与猪抢吃的。他的性格变化如此之大,其实就是因为穷困。而他选择回家,不是因为想起了父亲的爱,乃是因为穷困,他知道父亲至少是比这个目前的主人更好的主人,他不过是想换一个主人罢了。所以他不是要认回父亲,他乃是要找到吃的。所谓“有奶便是娘”,他现在就是这个状态。我们来到教会的人或许也是经历了浪子的经历,在走投无路之下来寻求神;或许我们比他好些,没到他那个地步,但是也是存着寻求神赐福的心态,或起码不损失我的利益,更可能于我有利,这样的心态。我们初来到神面前时也不是因为被神的爱感动和吸引了。

这位父亲,这位爱儿子至深的父亲,本来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教训儿子一下,让儿子明白自己对父亲的不孝与不敬得到的是当得的报应,可是他没有,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儿子如今身心俱疲,深深的知道儿子的灵魂已经被饮食消磨得不剩什么了。所以他没有等儿子自贬身价,就拥抱这个儿子,将儿子预备好的要自贬身价的话语都压住不让其说出来了。他要栽植在儿子心中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爱。慈父的爱:[眼、心、脚、手、嘴]→儿子受感动(V21悔改)

 

 四、父亲的赏赐超过儿子的所求 

  浪子走投无路时,醒悟过来,想起了父家的美好——“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17节)。于是做出了决定,“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18-19节)谁知,当他见到父亲时,要说的话还未说完,“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22-24)其实,浪子此时并不敢奢望再做儿子,只要“做个雇工”即可,但是父亲并不这样想,连他提这样要求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因为父亲不缺少雇工,只缺少儿子。

  我们看看父亲给予儿子的赏赐是何等的美好:袍子代表着荣耀;戒指代表权柄,因为当时人们的戒指上都有自己的名字,是家族的印章,若将署有自己名字-家族印章的戒指给谁,就等于将自己或家族的权利授予了谁;鞋子代表儿子的名分,因为在当时,奴隶是不能穿鞋的,只有主人及主人的儿子才有穿鞋的权利。(在黑人的灵歌中,曾唱出过他们的心愿,希望 “所有上帝的孩子都穿上鞋子”,鞋子是自由的记号。)这里摆设宴席(宰杀肥牛犊),是要叫所有的邻舍都能够为这流浪归来的人欢喜快乐。【路15:10】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9-11)保罗也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罗8:32)“如经上所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从这些应许中让我们看到,上帝给予我们的赏赐实在是超过了我们的所求所想。

 

  五、父亲以公义对待自己的儿子

在故事的最后,大儿子登台亮相了,但是他缺乏做兄长应有的胸怀。当他听到家里有作乐跳舞的声音时,心中充满了怨气,不愿进家一同欢乐。并且当父亲劝说时,还振振有词的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29-30节)大儿子虽没有在外流浪,但却是一个在家的浪子。因为他不能体贴父亲的心。他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以及对弟弟的称呼为“你的儿子”,都显示了他的自以为义。就在这时,父亲所做的更是让人心里由衷地感佩。因为这位父亲走出来,离开自己的座位,亲自来到大儿子面前,“劝”他。这个“劝”字写尽了父亲的爱,父亲完全放下身份的爱,父亲完全逶迤求全的爱。他没有以父亲的身份命令大儿子,反而去“劝”,这是很让人感动的。而父亲的劝慰却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公义与慈爱:“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故事中的大儿子所指的是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他们宁可见到罪人被毁灭,也不愿他们得救。因此耶稣曾指责他们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23:15)虽然耶稣这样严厉的指责当时的法利赛人,但并不表示上帝希望他们被弃绝,耶稣此举,只是希望起到“忠言逆耳”的作用。因为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所以,在耶稣传道的时候,我们既看到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包括贫穷的、瞎眼的、瘸腿的……跟从他;也看到过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法利赛人(西门)(路7:40)做了他的门徒,还看到税吏(马太、撒该)、娼妓也跟从他。这些都表现了上帝对人的爱是一样的,并不偏待人。我们应当深深的省察自己,无论我们曾经扮演的是小儿子,还是大儿子,在上帝的眼里,都是他所爱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照着他的形象和样式造的(创1:27),“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所以我们应当明白,上帝对待他的儿女是不偏不斜,完全公义的。

 

这个比喻,给我们讲明了这位父亲对两个儿子的慈爱,也正是天父对我们所有人类的爱。我们应当昼夜思想、时常省察,体贴天父的心,既让我们的心在上帝里面得安慰,也让上帝的心在我们身上得满足。使荣耀归给父神,恩典和平安归给敬畏他的人。

弟兄姊妹们,爱是需要付出的,爱不是一种冲动的情感,也不是一种无意义的宣泄,爱是不断的摆上,愿我们这些领受神爱的儿女们,向天父一样,付出爱,摆上我们自己为祭,爱上帝、爱教会、爱众人,阿门!

我们的父亲们,在父亲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在天父的面前立志,爱妻子、爱儿女,尽我们为父的在家庭中的本份!让天父的爱激励我们,成为我们去爱的力量!

iphone手机可点击此处关注或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