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背景下,如何关心关爱教师?市教育局推出六大举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主动适应教育“转型期”,有效解决教师思想、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前,嘉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




嘉兴在关心关爱教师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教育小嘉带你一起了解!

一、提高站位,科学谋划

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1.树立“以生为本”的正确认识。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对“双减”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正确认识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民生工作、民心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正确教育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联系在一起。

2.营造多方合力的良好氛围。各地要把关心关爱教师作为德政工程来抓,加强对教师关爱工作的调查研究、工作统筹、组织安排、规范管理,争取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对教师关爱工作的最大共识,努力形成关爱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要把关爱教师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任务来抓,认真筹划好各项关爱教师行动计划,加强各地各校的经验交流、沟通互助,把教师关爱措施做深做细,抓实抓好。

3.坚持教师参与的主动原则。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本地(校)课后服务方案制定的“本土化”“特色化”,在落实“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要求的前提下,突出教师“自愿+统筹”的服务导向。要全过程关注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家庭环境、工作状态,全面分析教师的困惑、难点和痛点,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课程、完善课后服务内容、健全“大统筹+网格化”师资配备管理机制,设立教师晚托AB岗,允许同网格内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课后服务时间、时长。


二、突出整合,精简规范

继续回归“教育本真”环境



4.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各地要从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按照《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抓好全市中小学进校园活动规范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式管理,每所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的进校园活动不得超过3项;其中已经融入教材和日常教育教学的,不再单独安排进校园。要严格规范抽调借用教师事宜,不得要求教师到校外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相关活动或安排教师参与执勤等工作;对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

5.精简校内非教学工作。各地各校要全面梳理校内各项非教育教学任务,切实减少事务性工作给教师带来的负担。要简化校内办事办文流程,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优化“校本”培训的设计安排,大幅压缩非必要的各类工作例会、报表填写,不断提升教育教研、作业批改、教师家访等工作实效。要扎实推进社会购买服务,通过人才派遣等方式外包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切实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

6.数字赋能助力减负增效。各地要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大脑+智慧学习”建设目标,实现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落地智慧校园和未来社区。要架构“网格连心”教育服务网络,谋划“数字家访”“园丁直通车”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点子场景,强化课后服务数字赋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工资系统等平台信息数据库,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及时更新、多次使用,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


三、改进方式,提升效率

稳步推进课后服务优质高效



7.强化合作共赢模式。各地各校要积极构建“合作分工制”的教学协作机制,打造教师教学进步共同体。要重点加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帮带、师徒结对等途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提高教师课后服务和课程开发开设能力。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备课效率,提升备课质量,鼓励教师结合教学课件的制作,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精品教案。

8.提高课后作业质量。各地要高度重视作业设计对学情诊断和学教方式变革的重要作用,提升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切实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要规范使用“嘉兴市义务教育中小学作业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本校作业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三色”预警功能和后台数据分析,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控制作业总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9.完善学生自治管理。学生是班级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各地各校要针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年龄特征,积极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开展“小先生制”,充分调动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等组织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主持大局的学生自治模式。


四、整合资源,分工服务

有效破解超额工作难题



10.开发拓展服务师资。对确因人手紧张无法保证课后服务正常开展的,要允许学校开展银龄讲学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退休校领导、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充实到课后服务师资队伍。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招募社会公益团体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各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遴选符合条件的优质非学科类社会培训机构并建立白名单制度,实时更新整合非学科类白名单机构名单和从事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名单,及时建立本地退休教师信息库,为各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可靠的资源信息。

11.构建“教师+志愿者”模式。各校要坚持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切实开展文(体、卫、科、艺、劳等)教融合教育,探索“家-校-社”合作。要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进班入校,组织“爸爸课堂”等家校互动活动,引导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进校参与课后托管,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化课程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12.用好校外社会资源。教育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各地各校要积极试点开展未来社区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用好校外成熟的公益项目、学生研学路线,不断拓展课后服务社会资源,强化综合配套保障。要加快构建“三个一”,即:组建一个课后服务联盟、签约一批综合实践基地、开辟一批红色研学路线,有序探索课后服务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切实减轻教师校内负担。


五、美化环境,保障服务

不断提升关爱教师温度



13.提升校园环境建设。鼓励各校为教师休息、锻炼身体提供良好的设备和环境。要大力开展“冬暖夏凉”工程,组织评选“最美办公室”,着力改善教师办公、教学环境,让教师们快乐工作。要继续强化教工之家阵地建设,组建多个教师文体社团,依托工会组织开展舒缓职业疲劳的集体活动和增强体质的运动比赛,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要积极开辟教师休憩场所,通过流动书屋、开心农场、文化沙龙等空间建设,帮助教师消除疲劳、补给能量,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课间茶歇服务。

14.建立柔性出勤考核机制。学校应结合托管套餐开设情况、教师工作日任课情况等,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要在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基础上,推出“时间银行卡”“错峰编排”“调休条”“自由午休”“心情假”等举措,简化“弹性上下班”请假流程,帮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灵活调配工作休息时间。

15.加大身心关爱力度。学校要落实好教师定期体检制度,提高定期体检标准,完善定期体检项目,保障教师身体健康权益。要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教师心灵驿站,重视教师心理团辅,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校级领导谈心谈话活动,缓解教师焦虑和不安情绪。要落实好教职工疗休养制度,引导“劳逸结合”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16.做实教师困难帮扶。要积极探索教师子女按片就近服务制度,将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孩子接到学校集体照管或排入教师所在班级一并晚托。要开展重要节日送温暖服务,对困难教师群体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及时送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关注教师出行困难,延长学校餐饮供应时间,出台偏远地区教师便行措施和交通补助政策,多形式解决教师住宿问题。


六、加大宣传,落实待遇

持续激发教师职业荣誉



17.加大待遇保障力度。各地要切实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多种方式保障课后服务经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财政全额保障,或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要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也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要比照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补助情况,及时调整各高中学校绩效上浮政策,上浮基数随绩效水平的调整而同步调整。

18.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各地各校要建立完善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教师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评价机制的督导保障,坚持定期督导与长期监管结合,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为教师搭建公平良性的教育教学竞争平台,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及工作内驱力。

19.畅通沟通反馈渠道。各地各校要搭建“双减”工作教师反映问题平台,让教师的心声与诉求有处可留。要不定期、分学段、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座谈访谈,集中征集参与课后托管教师的意见建议,对收集汇总的信息全面深入分析,逐一讨论解决。要畅通家校沟通交流渠道,提升家长对“双减”工作的认可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及工作秩序,主动化解家校矛盾问题和社会不和谐稳定因素,确保“双减”工作效果落到实处。

20.强化典型案例选树。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双减”工作成效,深入挖掘在“双减”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切实增加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获得感。各地要及时提出具体的关爱举措,按一校一策推出关爱行动,并及时向市教育局报送相关办法。对于在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作业管理”、开展课后服务等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设立相应荣誉表彰。



END





推荐阅读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武曜云赴秀州中学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强国”点赞!嘉兴学子用画笔抒发爱党爱国之情

  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动员部署会召开




投稿邮箱:jxjyfb@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