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聚“交”|2022-2023学年交通学院“初识大学·读书写作分享会”文展——为你心中的美文投票

东林交通学院 东林交通学院 2023-09-28

2022-2023学年交通学院

“初识大学·读书写作分享会”文展——为你心中的美文投票


同学们,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大家满怀期待地迈入了东北林业大学,在几个月的学习与生活之后,相信你们对于大学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鼓励大家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大学生活,交通学院开展了“初识大学·读书写作分享”活动。本次征文活动由交通学院学生会组织,同学们紧密围绕“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同心战疫,静待花开”,“进学致和,行方思远”等主题进行构思,将自己对活动的思考与感悟融入文章之中,本次征文比赛共有6名同学脱颖而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参赛选手的优秀作品!


征文主题


1、“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对于大学的设想,你曾有千万种。轻抚一路上成长的纹路,逐梦让生命有厚度。踏上东北林业大学的热土,一个崭新的起点,自是年少,太多值得期待,你有怎样的憧憬?请以“初识大学”为主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以来校所见、所闻、所感,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为主要内容,写一篇文章,文章内容要积极向上、思想健康,充满正能量。

2、“同心战疫,静待花开”。在疫情肆虐的这些年中,中国医者,逆流前行,护黎民安康;中国工人,披星戴月,展中国速度;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疫情给你的生活中带来了哪些变化?而你面对疫情又有怎样的感触?请以“疫情之下的我们”为主题书写一篇征文,题目自拟,写下你的见解。

3、“进学致和,行方思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推动全民阅读。请你借此次机会向大家分享和推荐一本曾给予你力量的书籍。



初识东林
李泽宇 机械类(车辆)2022-0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怀着对高中时代的留恋,青涩的我一脚迈入了大学的校门。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万分,不是期盼里的热闹非凡。在疫情的笼罩下,入校时的夜被笼上了一层比黑色更黑的暗。但我总该明白,这所不凡的大学——东林,里面藏着的,是我日思夜想的梦。秋天的东林多彩多姿,牵连着夏日的余晖,藏匿着冬日的神采。不是想象中的寒冷,初识东林,在东林温柔的怀里,不炎,不寒,这是秋日最美的姿态。疫情的阴霾久久不散,计划中的军训也迟迟不能开展。大一新生彼此小心翼翼的接触,我们渴望成为一个集体。如此,我们举办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班级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我们在娱乐之际完成了最初的破冰。大学生活的节奏似乎也被渐渐地被适应。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教室给学生上课,没有压的学生喘不过来气的课程安排,只有登峰造极的对自律的推崇,正如我们的人生一般。我们需要为自己负责,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伏笔。自我激励,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就会踏上铺满鲜花的大路;自我鼓励,困难是为了考验坚强,挫折是为了磨练意志,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自我奖励,不要期待别人的奖励,不要相信所谓的命运,为扎实的脚步干杯,为奋进的足音高歌。但如果我选择了堕落,我将鄙夷那时的我。如果将学习套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我无异于选择了退化,这只能被无穷的时代后浪无情推翻。时代在进步,我也应该进步,在东林的四季里,在人生的奋斗中。 我常常在想,一个不奋斗的人生是失败的,是不完美的。踏入大学校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正如塞涅卡所说——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青年人当奋斗,东林人当奋斗,为的是自己更美好的未来,为的是国家更辉煌的前程。思绪流转,又回到了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不同,东林的大学生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拥挤。可能过于娇生惯养,我们在适应集体生活时苦不堪言。但现在回过神来想一想,不妨说这是一种热闹。正是这种集体生活,才使得我们更好的适应了大学生活。选择是一把双刃剑,烦恼也是。我意识到,也许正是这种拥挤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我。东林的多姿多彩,在集体的生活里,也在发现美丽的眼睛里。生机勃勃的松鼠林,恬野阔静的知园,古老森然的林场.东林的景,美丽却不脱离人性,有一种朴实自然的吸引力,令我难以抽离。站一刻,观一景,想一时,仿佛整个人得到了进化与升华。这是自然的力量,也是人文的力量。这是风景的美,更是东林的美。我时常幻想自己与母校的初遇。是怀抱自己理想的会局?是对过去自己的释怀?还是对自己未来的宣言……立足当下,理应是对自己现在的把握。把握是对每一分每一秒的珍惜,是对每一次选择的深思熟虑,是对每一个努力的欣赏。这是我的青春初识东林,我也该把握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无悔于自己的奋斗。这就是我的: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这就是我与东林的初遇。


筑梦东林热土,所行皆化坦途
张俊寰 交通运输类2022-02曾几何时,我们仰望星空,思索着自己的未来,思索着自己拥有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我们渴望在遥远的陌生城市里走很远很远的路,读很多很多的书,登很大很大的舞台。大学,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是自律与自由的有机碰撞。然而,庚子鼠年始,新冠疫情席卷九洲,华夏大军日益奋战近千个日夜,一次次地守卫了我们的冰城,守卫了中华的沃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我们虽然经历了线上教学的无奈,也感受了奔赴千里求学的波折,但是看似残缺的大学生活终究如约而至,在这一百三十六公顷的东林校园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逐梦与创新并进。“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前北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于大学的观点。初入东林,我曾被夜晚十点锦绣楼中学长学姐们的奋笔疾书所震撼,也被清晨图书馆里座无虚席的景象所惊叹。在这个有大把时间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解放出来的人生阶段中,在这段或许是成年之后压力最小的宝贵时光里,可能有的人选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被所谓的“舒适圈”所迷惑,从而误入“摆烂,躺平”的歧途,但是更多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东林青年选择投入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为“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无怨无悔。悠悠黑土我们开拓,茫茫人海我们拼搏。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青春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便只是背影。顾城曾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是对真实的一种诠释。那么何为真实的大学生活呢?是“六十分万岁”的苟且还是“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他人”的盲目?非然也。大学社会纷繁复杂,社交媒体莫衷一是,海量信息接踵而至,然而我们每天都可以仰望蔚蓝的天空,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温柔的月光。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真实的大学生活不会处处繁花似锦,也不会时时风平浪静,总会有虚伪与乖张作伴,也总有那风起云涌而掀起惊涛骇浪。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前途无量的一代,于逆水行舟,定不进则退,更应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但也时刻准备着与其斗争,我想这便是大学生活的真实内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疫情反复,校园封闭。我有时只能无奈地隔着铁门憧憬着栏杆外的车水马龙,幻想着太阳岛的“长屿沙滩流画韵,疏林草地溢花香”,神往着松花江的“混同天一色,长白雪千堆”。身处冰城却无法走进她的深处,这的确是我二零二二年的一大遗憾。线下停摆,考试延期。为了不落下课程长时间盯着狭小的手机屏幕常常让我头晕眼花,我也时不时抱怨着,咒骂着那肉眼难见却杀伤力巨大的病毒。疫情期间,我见证了太多太多的不尽人意,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和叹息。但是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在未来回首我的大一生活时,对疫情带来的封锁和隔离只是淡然一笑,留下的更多是隐藏在酸甜苦辣中的点点滴滴。一次东林行,一生东林情。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越过人山人海,踏上东北林业大学的热土,用燃烧的真情去结下硕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时代在召唤,梦想在呼唤,旌旗猎猎,战鼓催征,扬帆远航待何时?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再拼四载春秋,搏得终身学习之动力,定力与毅力,搏得尚德,励志,困学,敦行之能力,潜力与实力,更搏得一生之无憾无愧、无怨无悔!


初识东林,勾勒崭新的一抹
李玉发 机械类(车辆)2022-06

“网络繁忙,请稍后……”那一晚,无数少年翘首盼望翻看录取结果。那一夜,注定几家欢喜几家愁,何人慷慨何人又悲歌?少年啊,终于要开始自己人生的旅程了。百无聊赖,煮起夜宵,过三更,又是一次查阅,页面突转。此刻时间静止,空气凝结,屏住呼吸读完——东林。确认是惊喜,欢跳起来惊醒父母,趁时亲友朋友圈告捷。一夜不眠,终感高考并非终点,人生旅程才刚刚从大学开始,我和东林的故事也才刚刚起笔。

初识东林,始于离乡三千里的苦涩。“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奔赴东林,难解的是离乡三千里,不舍的是故乡再无春与夏。也曾在家千日夜,也曾无聊心向诗和远方,然而,离家的前夕却还是抵不过一记思家。起早打车前往火车站,父亲顺路陪同,火车站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启航前无聊的等待,心情更为低落,直到父亲办完事后提着早点回来,姐姐远在千里为我点下的外卖,以及母亲无数的叮咛关心。“K1526列车开始检票……”终于还是要走了!不曾想,离乡千里非我一人,同乡学子伴我远程,想起未曾谋面却已关系密切的同学的“一路顺风”——心,平稳了下来。这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乡三千里求学,也是,我和东林故事的开始,心中有了对东林的一份期待。

初识东林,感于大学新旅程的热血。看东林不老青松林场广阔自然,赏悠然美景松鼠“学姐”携崽互动,醉丹青锦绣图书馆书海学习天地,交莘莘东林同辈志同道合为梦前行。东林具备众多优秀教授,七十年来已经成为了一流高等学校,不虚“211”之名。背负211名号,我东林学子更是用心于学,颠覆了我在入学前对大学的预期——原来无颓唐之气,反之却是“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风。学术之余,更喜欢行随心动,怎奈生性积极,各种集体活动运动乐于参与其中,因而与东林的接触更为密切。两月间,运动会、羽毛球选拔赛,趣味运动会,刀旗队,志愿者,征文比赛……并无辉煌战绩,只是不想碌碌无为,无愧于高中三年挑灯夜读,无憾大学生活。初识东林,盼于东林结梦想的憧憬。鲁迅先生教育青年人:“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我们怀揣理想和抱负来到东林,不忘年少时所立下的豪言壮语,势必心专于学,精专于业,致是学业有成,描绘下人生旅程上鲜艳的一笔。方处新时代变革时期,我辈将从上一辈革命家手中传递接力棒,未来如何全在我青少年,因而当立足国家之大格局,为党,国家,为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而勤勉治学,自强不息。

上了大学啊,喜欢上了一首诗:“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若再许我少年时,一两黄金一两风。”感其遗憾之余,庆幸自己正当少年时。少年盛气凌然不畏前路漫漫何其多,志气高远大鹏展翅扶摇三万里。正如梁公曰:“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的愿望是踏上万里长征探索未知,我的未来是漫天之星辰和无边的大海。始于少年为梦启航的雄心壮志无所畏惧,终于仰望难见峰顶的高山之就,心怀少年伊始之心,新时代,我辈接力引航梦想;未来,青春光彩闪耀世界之巅!


抗疫有你,便是暖阳

邹子辰 交通运输类2022-02

从新冠爆发至今已经将近三年。数九寒冬,疫情的肆虐让原本寒冷的空气愈显刺骨,紧促的手机提示音打破了周末的安逸,先是全员核酸,再是全部改为线上教学......“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疫情汹涌的潮流中各行各业的人们涌现出来,为抗疫共献出自己的力量。雪国的冬日有你,便是暖阳!

江河所至,中国医者逆流前行,筑起抗疫之脊梁。

普里尼说:“在希望与绝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疫情中,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带给我们希望的那群人。他们中,有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请战书;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拖着蹒跚的步伐辗转在病房间;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接到国家命令的那一刻便背上行囊,奔赴抗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务工作者就是战士,就是先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负重前行,无私的感觉,感染的风险,家属的焦虑,身心的疲惫,在隔离病房,这些都是医护人员必须面对和承受的重重压力,但是,他们没有怨天尤人,面对可怕疫情,他们更多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爱国的态度,鼓舞这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这些白衣天使都在前线奋斗,与病毒抗争,给予我们必胜的信心与决心。众志成城,向这些可信可敬的医务工作者致敬!抗疫有你,便是暖阳。

日月所照,中国工人披星戴月,撑起抗疫之臂膀。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他们中,有火神山的建设者,火神山的建成仅仅用了10天,背后的难度令我们无法想象,我看到一个视频,想要10天建好一个医院,经历5个阶段,多道工序必须并行才行。每每提到,心中已然充满满满的自豪敬佩。抗疫有你,便是暖阳。

金石为开,当代青年涌入潮流,筑梦抗疫之未来。

陈毅曾对中国青年发出谆谆教诲:“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中锻炼可以得到。”作为时代的后浪,我们更应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站出来。在本轮疫情防控前沿,退役大学生士兵、刚刚加入党组织的“90后”崔长宇,一直冲锋在南岗区燎原街道防疫一线。他以单位为家,只要有需要总是在第一时间随叫随到。“穿上军装守卫国家安宁,脱下军装保护百姓安康。”他坚定地说。作为一名东林人,我切身感受到青年在防疫中的力量。在每天在寒风中,我都能看到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同学,学长,学姐一丝不苟地指挥同学们排队做核酸;微信群里,防疫小组的成员及时通知同学们疫情的最新动态,统计同学们的流动轨迹,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在他们的动人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脊梁应有的模样,也下定决心,要向他们学习。抗疫有你,便是暖阳。

“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在前方攻坚克难,大国工匠在岗位坚定人心,而作为时代后浪的我们,更应从在抗疫中得到锻炼,肩负青年的责任,化身火种,绽放漫天星辰。抗疫有你,便是暖阳,让我们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疫情之下的我们
张思雨 交通运输类2021-01

雨在下,场馆外的队伍蜿蜒不绝,几抹红色在维持秩序,场馆内白色防护服半空中未放下来的手,口罩下的他们,从一开始的声音清脆到沙哑无力,不变的是眼神中的那丝坚定。额前的湿润是汗水,还是雨水?疫情之下,秋雨之寒,三年时光竟如片片枯叶缓缓飘走。

当寒冬降临,没有生灵能置身事外;当大厦将倾,我们又怎能袖手旁观?如若每个人都避之不及,怎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

心理专家说:“让人们心力交瘁的不仅是病毒本身,更多的是在变化的情境面前如何自处。”病毒的传播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每个具体的人会有不同的影响:有些人一下子结束假期,投入到一线工作;有些人被迫终止外出计划;有些人的工作方式突然发生了变化,同样,对于青年学子而言,在疫情背景之下,情况正在发生着显而易见或无影无形的变化,变化这股风或悄然或突然地吹起每个人生活的涟漪。

变化无疑是一种挑战,有人自掏腰包只为他人温饱,有人舍小家赴前线,不愿再闻支离破碎的晨宵稍有起色便奔走相告,人人负重前行,却也人人岁月静好,患难见真情,天下一家亲,伤痛消磨了利盖,泪水凝聚了团结。年初,有多少医护工作者,从年夜饭的桌前直奔疫情一线?有多少社区工作者任劳任怨,当起人民公仆?又有多少工人加班加点,参与医院建设,成就“中国速度”,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已至耄耋之年,但凭着“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决心,临危受命,奔赴抗疫前线。面对疫情,他们不仅坦然接受与面对了变化,更积极地迎接了挑战,主动地挑起了担子。也正是他们,为他人撑起了挡风阻雨的保护伞,为祖国筑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墙。

变化更是一种机遇。柳絮亦能抟扶摇直上,亦能扬帆向远方。有的学生在网课期间认真努力依旧,实现了“弯道超车”;有些农户在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实现了脱贫奔小康。“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谋新局。”疫情期间,“钉钉”等app在数字生活的背景下飞速崛起,许多企业和行业抓住了转型之机遇,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革命。疫情给了大家更多和自己相处的时间,给了更多可以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志愿岗位,给所有人更多服务大众的机会。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抗疫隔离把人与人的距离隔得更远,却把心连得更近。时代的罡风,已然吹起。我辈青年应深知自己的力量,并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以“致广大而精细微”之眼界,有“功成必定有我”之担当,具“笙路以启山林”之决心,去散发光芒,照亮别人,辉煌华夏。

作为一名青年人,青年的生活激情不被疫情所动摇,封校生活中,有序的静态管理,线上上课通知,教师们改变了工作场地,不变的是责任与坚守。我们停课不停学,进步不止步,面对着手机屏幕,自律学习知识,也能听到同学们婉转动听的歌声,能看到笔下墨迹染白纸…青年的未来是在生活中的坎坎坷坷中去沉淀自己的诗和远方,不是杂乱无章的文字,而是安暖相伴的一撇一捺。

秋,清浅安静;雨,涤荡心灵。你听,是我青春的低语。


摒弃抱怨直面人生——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钟楷琪 交通运输类2021-03读完《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内心感触很深。作为深受推崇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用他那直白的笔触,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深刻剖析了一个人生的真理——不要抱怨。笔者以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何谓抱怨、抱怨因何生之,并教导我们如何去实现“不抱怨”。对抱怨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而抱怨兹生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林林总总。客观而论,作为一个有正常思想和意识的社会人,我们难免对生活中、现实中的诸多无奈心生抱怨。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这本书中领悟的关键是如何让自己学会——摒弃抱怨,直面人生。“怨”由心生,我们要学会摒弃抱怨。在学习、工作、生活、情感和社会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困难、挫折和打击,虽然不尽如古人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总要经常面对这样或那样的艰难困苦。在此情形下,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点就是要如何勇敢的面对困境。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的认识水平;我们要通过磨练,增强自己在内心的承受能力。其次,当我们在经过努力的拼搏奋斗后,仍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时,我们要学会正视现实;当我们在毫无愧疚的与人相处中,仍受到他人的指责和错怪时,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当我们在目睹他人升迁暴富时,我们要学会放下嫉妒,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如何才能使自己放下抱怨,我觉得我们要经常在自己思想和心灵的深处查找缺点和不足,当发现我们心中存有不满、责备和仇恨时,要及时的进行扫除,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便愈能发挥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抱怨离自己越远,让目标离自己越近,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清扫心灵是一个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少年要告别家乡,快乐要告别悲伤,雄鹰要告别安逸才能展翅飞翔!确立目标,我们要学会忘记抱怨。人生目标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而抱怨往往是与我们人生的目标如影随形的,如何不抱怨,放下抱怨,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确立人生的目标。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和正确的实施计划,使自己有一个向上的、更远的追求。当眼前的各种阻碍和挫折来临时,我们才会盯紧远方,就如你早上离家不可能等路口所有的交通灯都是绿色时才出门,我们一个一个地通过红绿灯,不但能走到目力所及的地方,到达目标时我们经常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在这追求和奋斗的过程,往往会让我们学会忘记抱怨。其次,我们还要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和可行的实施计划。如果我们只为自己设定遥遥无期的梦想,那么我们的抱负换来的必定是驱之不散的抱怨。当我们通过人生的一小步,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时,更容易找到那种属于自己的心理满足,在这寻求心态平衡的过程中,往往会让我们学会忘记抱怨。只要好好走下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最后的赢家,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吧!正视自己,我们要学会规避抱怨。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正如该书所言,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展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为此,我们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勇于发现,对于自己的优点,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职场上、在团队中所担任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种积极而良好的心态基础,才能更好的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收获的人,都是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人。他们在知识与能力上或许并不一定胜人一筹,但是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能够及早规避相关危害,并积极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用优点去克服或弱化自身的弱点。因此,我们不要去抱怨环境、抱怨他人,应该通过勇敢的正视自我,换来合作者的信任和帮助;通过提高团队合作的成效,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取得最后的成功!让我们微笑面对人生,以宠辱不惊的心态、海容百川的胸怀、勇毅奋斗的行动,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努力实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精彩人生!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在阅读过美文后,同学们都各自深有感触。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快来选出你们最喜欢的文章吧!(每个账号仅有一次投票机会,最多可投3票




供稿:刘祉良

审核:吕家乐老师

排版:大学生网络发展中心 霍欣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