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X标杆理论 X-bar theory
“语言学心得”
第 195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X标杆理论
X-bar theory
“X标杆理论”(X-bar theory)也被称为“X杠理论”、“X阶标理论”。由乔姆斯基(Chomsk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依照乔姆斯基(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理论,生成语法有如下组成部分:
其中,“结构描写”可以看成是句子的内涵。它包括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两个部分,分别控制说话人的“发声-听音体系”(articulatory-perceptual system)和“概念-意旨系统”(conceptual-intentional system)。如果“结构描写”满足所有的中界条件(interface conditions),那么它就成为说话人想说的句子。否则,就是不合语法的句子。而“计算系统”从“词库”中抽取词项,并把词项排列成按“X标杆理论”规定的结构,然后才能输出结构描写。
根据X标杆理论,语言包含词汇性语类和非词汇性语类(即功能语类)。其中词汇语类可以按照[+N,+V]的特征进行划分,如名词[+N,-V],动词[-N,+V],形容词[+N,+V],介词[-N,-V]。功能语类包括导句词(complementizer)和屈折语类。这些特征的选择按照二分法分布,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语类。
以“这次会议将开得很成功”为例,用X标杆理论划分结构。DP(determinner phrases)表示限定短语。“将”是时态助词,生成语法把表示否定、时态、体貌、情态等等的语速都归纳在一个总的功能范畴之下,称为“屈折功能短语”(inflectional phrases,IP)。因为句子的主语总是要出现在屈折语素的前面,所以此处将主语移动至IP下层结构中。
由于结构清晰明了,“X标杆理论”对于生成语法的结构描写,特别是对管约理论、语障理论的发展助益良多。
“X标杆理论”在汉语中有一些经验基础,但是否完全适用于汉语,尚待进一步研究。其结果可以为汉语的计算处理提供极有用的信息。
——本文参考《X标杆理论与汉语短语结构》(何元建)
相关研究
关键词:汉语句法、最简方案、生成语法
欢迎加入
请添加“心得小助手”
往期推荐
今日小编:鱼蛋球
审 核:阿拉狼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