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
《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
目录详情
文章摘要
迟暮之年的人脑及语言
王士元 著 王筱瑒 冯韵 译
摘要 借由讨论对老化的不同观点,以及随着神经元死亡、大脑失去再生神经回路的能力而引发的认知衰退,文章将概述人生迟暮之年的语言状况,并回顾主要基于西方研究、与老化和失智症相关的文献,尤其是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文章将进一步在大中华地区的文化、语言背景下探讨这些议题,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较不为人所知。目前学界对于关乎学习和记忆的基因和分子基础,已有部分共识,特别是与关键期有关的研究。文章最后将提及当前在脑退化的及早诊断和干预上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 老化 阿尔茨海默病 关键期 失智症 轻度认知障碍
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
——纪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开展65周年
宋欣桥
摘要 文章通过追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历史事实,探究有关普通话审音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以下基本观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上功不可没;北京话中的异读词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由“异读”审定为“统读”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要维护《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权威性,《现代汉语词典》则是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成果的领航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存续相承,推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任重道远。
关键词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读后
李志江
摘要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有些读音改动的论证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文章在肯定修订稿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是:有的多音字要考虑社会使用的稳定性,不必急于统读;凡是规定统读的字音,需要注明统读前的多个读音,说明取舍背景;关注并审定地名和科技名词的异读;建议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编写《〈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解读》;建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包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在内的语言文字规范的常态化研究。
关键词 普通话异读词 语言文字 规范研制
从《老子》专书语词看古汉语大型辞书修订
刘娇
摘要 文章从《老子》中的语词入手,对《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相关词条进行考察,发现它们存在漏收词条,漏收义项或立项不当,释义不确、去取不当或缺乏依据,不明通假或滥用通假、缺乏照应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老子》 古汉语大型辞书 修订
“×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处理情况研究
于屏方 王凤兰
摘要 “着”从最初表示“附着”义的动词,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高频助词。在这一过程中,“着”多黏附在其他词(主要是动词)后,形成“×着”语块,“着”的词汇意义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从类型上看,“×着”语块中既有因为在组合过程中高频共现形成的语法型语块,也有因为“着”的形态义弱化、消失而形成的词汇型语块,还有因语体差异而形成的两两对应、又相互区别的语体型语块。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例,分析通用语文词典对不同类型的“×着”的差异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着” “×着” 《现代汉语词典》
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
张苗苗
摘要 文章梳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致使动词释义的五种处理方式,分别是,模式一:①自动义。②使+被释词/自动义/其他。模式二:自动义;使+自动义/其他。模式三:①使+自动义/其他。②自动义。模式四:①自动义。②致使义。或①致使义。②自动义。模式五:①自动义。②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或①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②自动义。这五种处理方式可以归纳为基式、变式、优式三类,同时也对少数致使动词的释义提出了探讨性修改意见。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模式 致使动词 自动义 致使义
范畴视阈中的英语交际动词释义现状调查
邓琳
摘要 文章拟从范畴视角,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现行五部主流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的交际动词释义情况进行调查。考虑到研究实际和统计的可操作性,将选取较为常用的交际动词类DISCUSS、SUGGEST、TELL次范畴中的交际动词为样本,从释义内容和释义方式两个维度调查五部主流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交际动词释义的范畴关联性和差异性,进而探析其优点与不足,以期能为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释义模式的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 英语交际动词 范畴化释义 现状调查
汉文笔谈
——一个以纸笔做缄默交谈的近古传意模式
黄得森 李楚成
摘要 古代东亚虽言语不通,儒生却可以文房四宝做缄默互谈,此类记载千载以前已见之,是为“汉文笔谈”。这种传意模式可上溯隋唐,于清季尤盛极一时,文献甚丰,甚至出现以此做跨文化越国界的多人会议,笔谈者来自中日朝越,多为士大夫及外交官。话音声波一瞬即逝,笔谈墨宝却可千载流传。这种互动沟通以书写为本,他方典籍似未尝见之,希腊语、拉丁语亦然。汉文笔谈曾于汉字文化圈中生气勃勃,惟今已遭遗忘。文章先述这一社会语言学现象之历史背景,后指出可按Brown和Yule(1983) 对层见迭出之笔谈语境分为“互动传意”“问讯传意”两类,亦会略述东西方学者对是课题之出版研究,最后提出汉文笔谈没落之因、今日仅见之残存形式。
关键词 汉文笔谈 缄默交谈 传意模式 近古东亚 历史文献
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林素娥
摘要 近二十年来,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得到肯定,并成为开展近代以来南方方言史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编写文献书目、发现并介绍文献、开展方言历时演变研究成为目前对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方言史研究方面,研究内容、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等都逐步趋向多样化,研究成果蔚为可观,也表明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不过,仍有不少文献有待整理和利用,同时在研究内容的薄弱环节、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的多样化等方面须加强对文献的利用和研究,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其研究价值。
关键词 传教士 汉语方言文献 方言史综述
互动交际中“真的”的话语标记功能
刘晨阳
摘要 文章认为当“真的”位于两个独立语段之间、前后停顿且用于凸显说话人对双方立场的主观肯定时,其在会话序列中能够充当话语标记,基本功能是强化肯定说话人立场表达的真实性、确定性,同时在会话组织过程中衍生出强调、提示信息焦点的交互功能。话语标记“真的”经历了从确认客观事实到肯定主观立场的主观化过程,其中句法位置和交际互动性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话语标记 “真的” 主观化 交互主观性
“A了去了”构式探源
周志锋 李泽敏
摘要 文章认为,汉语口语“A了去了”构式不是由“V了去了”直接类推而来,而是由元代“A了去也”发展而来,“A了去也”则由宋元“A去也”发展而来。“去”在宋元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性状发展的归向,后来发展为表示程度高的准副词,表示性状达到的程度。
关键词 “A了去了” “A了去也” “A去也”来源
英文目录及摘要
来源:《辞书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必备课程|“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往期回顾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1年第1期
刊讯|《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0年第1期
刊讯|《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4期
刊讯|《语言文字应用》2020年第4期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