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第三届Talmy语义学会议@7月17-19日
第三届Talmy语义学会议
The Third Talmyan Semantics Conference
“第三届Talmy语义学会议”将于2021年7月17-19日举行,由线下和线上两部分组成。线下会议将在河南科技大学(洛阳)举行,线上会议将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现诚邀海内外学友拨冗参会!
(加好友请注明“报名参会”或“旁听线上会议”,谢谢!)
如需咨询会议相关信息,请联系会议志愿者郭老师
(微信号:aa547186623)
会议日程定稿
01
线下会议日程
注:其中1位标*的主讲人为线上报告(牛保义教授主旨发言时间:2021/07/17,19:30-21:30,腾讯会议 ID:118 140 871,密码:000000)
02
线上会议日程
时间:2021/07/19,7:30-21:30,腾讯会议ID:247 336 659,会议密码:111111
03
主旨发言专家简介(按姓氏拼音顺序)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二级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文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项目重大项目,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出版《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等专著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150多篇,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学与科研奖励多项。
李福印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认知语言学概论》、《语义学概论》、《事件语义类型学》、《认知语义学》(卷Ⅰ、卷Ⅱ)(译著)、《语义学教程》(英)、Metaphor, Image, and Image Schemas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等著作10余种;在《外语教学与研究》、Cognitive Linguistics、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系列图书《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外研社)及Distinguished Lectur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荷兰,Brill)等50余种;创办国际匿名审稿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Indexed by Scopus);创办“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主持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曾在多所大学访学及合作研究,包括Harvard, Oxford, MIT, Edinburgh, Berkeley, SUNY Buffalo, Canterbury, Otago, VU, Leiden, CUHK, Malaga等大学,合作导师包括Chomsky, Lakoff, Talmy, Taylor, James Huang, Bohnemeyer, Gisborne等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认知语义学、事件语法、因果关系等。李福印提出 “宏事件假说”理论。
牛保义
博士,博士生导师,1998年晋升教授,2013年晋升二级教授,现为河南省特聘教授(2008年至今)。曾任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外文研究》主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牵头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级英语》负责人;国家级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社科创新团队(认知语言学)首席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工作专家咨询委员。
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比较与翻译研究会(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15所院校的兼职/客座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
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5项、参加国家重大项目1项(子项目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先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51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7部,其中译著两部,共计120万字。研究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3次;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主持完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项目3项,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王寅
二级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博导,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曾数十次出国访学和讲学主要研究领域:英汉对比、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共出版著作和教材40多部, 发表论文300多篇, 共约1800万字,有十几篇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曾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共有16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级5项)。主要著作有:《语言哲学研究(上下卷)》、《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认知翻译学》(上下卷)、《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中西语义理论对比初探》、《英语语义学教程》、《认知语法概论》、《简明语义学辞典》、《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英语词汇认知分析与教学》、《英语词性词义辨析》、《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等。
严辰松
广西大学君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英汉语言对比学科委员会主任、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1996年至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语言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为功能—认知语言学、英汉语对比,并致力于汉语独特性研究。已在《外国语》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篇,其中与Talmy宏事件理论相关论文7篇。出版《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专著2部,编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事件结构视角下的汉语动结式多维度研究》。截至2021年6月,所发表论文在知网总被引高达3231次,共有4篇论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卷》全文转载。
04
主旨发言摘要一览
从词汇语义、句法语义到高层次语义和构式义
上海师范大学 陈昌来
句法研究离不开语义,汉语句法研究的各个阶段,都同语义问题直接相关,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变换分析以及特殊句式分析、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语义语法范畴探讨乃至语义语法、配价语法、格关系、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等都离不开语义问题分析。从汉语语法学史来看,高层次语义、型式语义、浮现义、句式义等概念对今天的构式语法研究及构式义的归纳,很有借鉴价值。
宏事件语义构建的时空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福印
Talmy提出了宏事件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两分法理论,但并未对宏事件的认知基础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分析了Talmy的五类宏事件中时间和空间的相互隐现,讨论了宏事件语义构建的时空基础。作者认为时空的二者之间的相互隐现及其关系构成宏事件的语义核心。
汉语名词谓语句成句的动因研究:情境植入视角
河南大学 牛保义
本文从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grounding)视角,探讨汉语名词谓语句成句的动因。研究发现,汉语名词谓语句是通过植入一定的情境成分成句的。具体表现为:情境成分在句法上是名词谓语句成句不可或缺的元素;语义上,将名词凸显的无指类事体有指化,将名词凸显的事体状态化、情态化、动量化,从而激活了名词对句子主语的属性、性状、领有、存在、变化、行为等实施判断、描写和叙述的功能;认知上,为名词语义的认知加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参照点信息。我们发现,名词谓语句植入的情境成分表现出[情态情境[时空/数量情境[性状情境+名词]]]层级性。情境植入视角为探讨汉语名词谓语句何以成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认知语义学与体认语言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王寅
百余年来的语义研究出现了二十多种理论,认知语义学当为最前沿。Talmy深入研究了概念系统的建构、分类、过程和系统,包括: 注意窗、图形~背景(视角、凸显)、宏事件、运动、有界-无界、力动态、因果关系、空间、互动等专题。本文拟论述其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这些专题都与“体验观”相关,但这一核心原则未能体现在学科名称“认知语义学”中,更未涉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非理性、多元化”等;Talmy还接受了乔姆斯基的语言普遍观,这也不妥。据此,我们尝试提出“体认语义学”聊作弥补与发展。
汉语趋向补语表征宏事件研究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严辰松
按照Talmy宏事件理论,汉语的动词补语都属于卫星语。五类宏事件表述的最重要的信息——核心图式——是由卫星语体现的。汉语卫星语功能强大,无处不在。例如在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就有:“建成、迈进、奋起、送来、强起来、锤炼出、继承下去、分割开来”等。
表运动事件和状态变化事件的汉语卫星语,意义具体,分别表示实在的空间位移和属性变化。表体相、实现和关联事件的卫星语其意义则十分抽象,此时它们只是辅助表示时相,即Vendler(1957)等所论的情状类型。
无论是实义还是虚义,汉语卫星语关键的作用是为表述的事件设置一个界点,表示事件的进程和发展呈现某种“已然”状态(用“了”表示)。在这一界点上,事件或结束,或实现,或有了结果,或进入新的状态,或继续原有的状态,也包括主体(Figure)达到最终空间位置的意义。
检索BCC汉语语料库获得相关语料,可观察在现代汉语中动词趋向补语所表征的各类宏事件的分布状态,既可检验Talmy理论,也可为考察汉语动词补语如何辅助表征汉语的时相系统做一先导研究。
期待您的参与!
本文来源:认知语义学
课程推荐
2021-05-04
2021-04-15
2021-03-29
2021-03-06
2021-02-06
2020-12-16
2020-12-07
2020-10-21
往期回顾
讯 息|2021年教育学&心理学SSCI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助 研|2021年全国外语教学测试工作坊(8月8日-10日)
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2号通知)
学术会议|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性汉字教学研讨会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