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梯级理论 Scalar Theory
“语言学心得”
第 209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梯级理论
Scalar Theory
历史视角:
1.Horn(1972)霍恩等级,指对于一个"量级"<e1,e2>而言,如果e2〉e1,那么说出"e2"则蕴涵着"e1",而说出"e1"则隐含着"非e2",简言之,即强项蕴涵弱项,弱项否定强项。
2.Ducrot(1973)把梯级推理逻辑引入了语言学的研究,指出肯定语境中由宏量可以推知微量(由“他会做复杂的算术”可以推出“他会做简单的算术”,但在否定语境中,单向蕴涵关系(即梯级)会发生颠倒(不能由“他不会做复杂的算术”推出“他不会做简单的算术”,只能由微量推知宏量(由“他不会做简单的算术”推出“他不会做复杂的算术”)。
3.Fauconnier(1976)语用梯级是由言语双方共享的命题图式生成的一套命题按照某一语义纬度而构成的等级排列。对于语用梯级中的两个命题p和q,如果p蕴涵q,则可以从p推导出q,例如,“成绩最差的学生都通过了考试”蕴涵“成绩较好的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了考试”。
4.Fillmore, et al.(1988)指出由话语衔接词“let alone”连接的语句需要在梯级模型中求得解释。梯级模型(scalar model)是言语双方共享的一套背景假设或相互关联的一套命题按照蕴涵关系而进行的梯级排列。梯级模型的总特点是同一梯级中的两个命题之间的信息的相对力度(the relative strength)(ibid.: 527)存在不对称性。
5.Kay(1990)用梯级模型分析了“even”引导梯级含义的功能,他将它称为梯级算子(scalar operator)。Fauconnier认为“even”标记其后所接的焦点信息位于语用梯级的极端。
“梯级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研究:
1.词
(1)极性敏感特征
情态动词如“用”、“敢”“消”、“宜”、“敢”、“必须”等的极性敏感特征(邢雪梅2011)、极性体貌副词“已经”、“还”的临吋极性特征(费寅翼2012)、“从来”的隐现极性特征(蒋勇、廖巧云2012)、时间副词“从来”的极性敏感特征阐释(李文聪2012)、不定代词“任何”隐现极性特征(蒋勇2013)、现代汉语连词“何况”(陆方喆、李晓琪2013)、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廖巧云、蒋勇2015)
(2)主观性
某些副词/关联词语(都、还、才等等)表达主观量(周家发2012)、“何况”的主观性(陆方喆 李晓琪2013)
2.句式
关联形式“连…也/都…”(崔希亮1990)、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沈家煊2001)、连字句(张旺熹2005)、连字句(郭锐2006)、“连”字句(袁毓林2006)、“都 NP了”句式与否定性“连”字句(石慧敏、吴为善2014)、论“连”字句的梯级逻辑(罗晖2007)、“除非”句研究(刘斐,张虹倩2011)、“即使”句式(王瑞烽2015)、“宁可”句式(王瑞烽2016)。
3.梯级修辞
情态动词如“用”、“敢”“消”、“宜”、“敢”、“必须”等的极性敏感特征(邢雪梅2011)、极性体貌副词“已经”、“还”的临吋极性特征(费寅翼2012)、“从来”的隐现极性特征(蒋勇、廖巧云2012)、时间副词“从来”的极性敏感特征阐释(李文聪2012)、不定代词“任何”隐现极性特征(蒋勇2013)、现代汉语连词“何况”(陆方喆、李晓琪2013)、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廖巧云、蒋勇2015)夸张性隐喻的梯级含义功能(蒋勇2004)、极性借代的梯级逻辑(蒋勇、龚卫东2011)、极性隐喻的梯级逻辑(蒋勇、翟澍、邢雪梅2011)。
相关研究
关键词:极性词语;梯级修辞;信息力度;关联;
往期回顾
刊讯|SSCI期刊《国际双语教育与双语制》2021年第4期
招 生|伦敦大学学院(UCL)跨文化交际硕士项目
刊讯|《语言科学》2021年第5期
刊讯|《语言与文化论丛》官网上线啦!(附第1-3辑目录)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慧 伟
审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