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中国语文》2021年第6期
《中国语文》
2021年第6期
《中国语文》(CSSCI来源期刊)2021年第6期刊发10篇文章。文章主题包括事态助词、准标补词、非典型陈述句、量词功能扩张、藏语、语义演变、日韩汉字等。
目 录
目录
751-764 法庭反事实表达的论辩研究 / 崔玉珍;
643-658 后期近代汉语事态助词“来”的功能及演变 / 张赪;
659-668 准标补词“他”的演变研究 / 洪波;韦志刚
669-681 让步义“总”字句的非典型陈述句特征及其交互主观性 / 刘春卉
682-690 语气词“嘛”背景信息共识化功能初探 / 王咸慧
691-712 量词的功能扩张 / 郭锐;李知恩
713-723 藏语ABA′B式状貌词与表现形态理论 / 江荻
724-732 论环渤海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 / 王临惠;王忠一;于思
733-746从“方式”到“结果”的语义演变及其理论思考——以“送、摔、丢、走、跑”为例 / 帅志嵩
747-750 日韩汉字的传承与创新三题 / 张磊
750 第十一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 吴立红
750 第二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成功举办 / 本刊编辑部
765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暨纪念李荣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 / 孙宇炜
提 要
法庭反事实表达的论辩研究
崔玉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法庭论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案件事实,而部分事实的讨论却是通过反事实表达来进行。反事实表达涉及虚拟的、不对应的事实,如何在法庭论辩这一以事实差异为中心的场域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从反事实表达的结构入手,基于条件从句的事实性和主从句因果关联方式区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反事实表达:责任归因型、分离回声型、显性评价型和扩张表达型,每种类型的反事实表达都具有特定的论证功能。文章进一步提出,反事实表达的功能和修辞效果是"提供替代性方案",促使听众对比并评估现实场景;同时,在叙述元素增加、焦点场景突显以及可信度评估三个方面挖掘并增强潜在的论辩效果,以便一方面从论证维度服务于论辩的合理性要求,另一方面从修辞维度服务于论辩的有效性要求。反事实表达是策略操控手段。
关键词: 反事实表达;法庭话语;法庭论辩;策略操控;
后期近代汉语事态助词“来”的功能及演变
张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本文首先通过对明清文献的考察,对后期近代汉语事态助词"来"的功能有两点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意见:一,事态助词"来"不限于过去事件,可用于将来事件等非过去事件;二,事态助词"来"以用于问答、疑问为主,有明显的引导对话、继续对话的功能,这是它和"了2"最明显的区别。通过梳理现代汉语方言调查文献,发现现代汉语方言对事态助词"来"的时体功能有保留、有发展,现代汉语方言中"来"不见用于将来事件,在晋语和赣语中发展出先时体、经历体用法,但现代汉语"来"的话语功能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事态助词;“来”;将来事件;话语功能;后期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
准标补词“他”的演变研究
洪波 韦志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从晚唐五代起,第三人称代词"他"在与名词构成的同位结构中获得了预指功能。当"他+N"同位结构后接谓语且N为通指名词时,"他"由预指N重新分析为预指整个小句,获得了引导宾语小句的准标补词功能。与典型的标补词相比,"他"的句法功能受限。在"他"演化过程中,篇章语用策略和信息结构的完形认知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基本动因。"他"从第三人称代词演化为宾语小句标补词,在词汇来源和句法环境两方面都具有跨语言共性。
关键词:他;同位结构;语法化;准标补词;
让步义“总”字句的非典型陈述句特征及其交互主观性
刘春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提 要:"总"字句用于辩解或说服时通常带有一定的让步义,其中以"总+能愿动词+VP""总+比较结构""X总行(了)吧"等最为常见。这类句子通常带有求认同语气,有的还略带感叹语气,属于兼具疑问和感叹色彩的非典型陈述句,在书面上体现为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使用都很常见。实验显示让步义"总"字句语调走势介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之间,反映了其句类归属的模糊性和语调特征的非典型性。"总"字句不仅因让步义体现出对听话人的关注,而且其求认同语气可以邀约互动和避免生硬绝对,具有一定的交互主观性。
关键词:让步义“总”字句;认同;非典型陈述句;交互主观性;
语气词“嘛”背景信息共识化功能初探
王咸慧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提 要:本文以口语中小句末尾的语气词"嘛"为研究对象,分析"嘛"所在小句与情景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小句末尾的"嘛"具有标识事件线索、设置情景、降低权重三种功能,"嘛"对于话语前景、后景配置结构产生影响,是将信息背景化的一种手段。在互动层面,"嘛"具有将背景信息共识化的功能,即为听话人提供背景性新信息,并强行共识给对方。
关键词:语气词;“嘛”;背景信息;共识化;
量词的功能扩张
郭 锐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李知恩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
提 要:文章基于认知图景理论,以徒手制作义动词为例展示了微观语义角色在句式描写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同时从跨语言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两个角度对相关问题予以说明。
关键词:微观语义角色;句式;徒手制作义动词;认知图景;
藏语ABA′B式状貌词与表现形态理论
江荻
江苏师范大学汉语和汉藏语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提 要: 文章以藏语ABA′B式状貌词为对象,讨论了状貌词的词形结构、语音形式、贬义语义倾向和残留的自由句法功能,由此引出表现形态理论概念。表现形态是与普通形态(传统语法体系)在系统层级上对立或不同的概念,但其词汇相对普通词汇是非全局性的子系统。尽管状貌词的句法功能和句法位置自由度较高,在普通形态整合化作用下却呈现被驯服化的特征。文章还讨论了状貌词源自造词的本质、描摹性的价值,并以统计数确证了ABA′B式状貌词的所谓词根,在结语中揭示了表现形态的深层次主观认知性质。
关键词:藏语;ABA′B式状貌词;像似性图景;表现形态;
论环渤海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
王临惠1 王忠一2,3 于思2,4
1.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3. 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
4. 渤海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讨论了环渤海区域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认为这一区域方言日母的演变共有3个基本型、2个过渡型,其中的北京型与古中原地区方言一脉相承,而沈阳型、章丘型则是北京型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止开三日母的演变在书面语和口语两个层面上展开,卷舌音首先出现在口语中,在清代中后期才取代旧的字音而进入书面语系统成为正音。
关键词:环渤海;日母;卷舌音;演变;
从“方式”到“结果”的语义演变及其理论思考——以“送、摔、丢、走、跑”为例
帅志嵩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提 要:本文从语义演变中多义性的角度说明,以动态性为特征的方式义动词,逐步演变出结果义。不过,其内部成员在典型性上存在差异。从语法表现和概念结构来看,"送"的结果义至多还处于语用的阶段,"摔"的结果义比"送"明显,但还不能做动结式下字,其典型性又逊于"丢、走、跑"。因此,表现出"送→摔→丢→走/跑"的渐进性序列。理论上看,不管是投射主义还是构式主义,在分析非宾格动词时均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跑"等动词之非宾格特性是语义演变所致。
关键词:事件结构语义演变方式结果“送;摔;丢;走;跑”;
日韩汉字的传承与创新三题
张 磊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正>日本、朝鲜半岛(以下称"朝-韩")、越南等地,历史上受中国影响而使用汉字,在汉字的传播过程中,传承和变异是主流,创新是补充。一般认为,日本、朝-韩特有的国字是仿照汉字结构而创造的汉字,且此前不为汉语字书、汉语文献所收载。然而,由于字书收字或有遗漏,汉语文献又很难穷尽,现有的日本国字中包含了大量非"和制汉字"(何华珍,2004:7);朝-韩国字数量虽然不多,但仍有个别来源存疑。
期刊简介
《中国语文》自1952年7月创刊至今已过去50个年头了。50年来《中国语文》在广大读者、作者、出版者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中国语文》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刊50年来总共出刊288期。(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停刊)发表总字数约三千多万。
中国语文编辑部同时还编辑出版《中国语文》丛书50余种及《中国语文通讯》后改名《中国语文天地》。《丛书》至今还在出版。《丛书》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科的诸多方面。其中,《语法研究和探索》就出版了11种。还出版《方言和普通话从刊》《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等多种专著。
本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电话号码:86-10-65125849
传真号码:86-10-65125849
E-mail:zgyw605@cass.org.cn
本文来源:《中国语文》
往期推荐
语言学年报|2021年语言学学术会议集锦(共计120个)
刊讯|SSCI 期刊《英语语言教学》2021年第4期
刊讯|《语言科学》2021年第6期
刊讯|《辞书研究》2021年第6期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雨季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