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徐晶凝: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句子的边界

徐晶凝 语言学心得 2024-02-19


好文荐读(第三十二期)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句子的边界——兼谈单句、复句、句群的划分问题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句子的边界



——兼谈单句、复句、句群的划分问题



徐晶凝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徐晶凝.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句子的边界——兼谈单句、复句、句群的划分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04):58-69.


摘要:本文尝试在“话头自足结构”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如何在“可断可连”的语言片段中划定句子的边界。文章指出吕叔湘(1979)所谓的“流水句”并非一个严格界定的语法研究单,要探讨汉语句子的构造机制,有必要首先依据句法形式特征在流水的语言片段中将句子的边界划分清楚,即“句子=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语篇话题省略现象与句子边界划定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语法单位;交际单位;话头自足结构;流水句

感谢《语言教学与研究》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基于印欧语而设立的语法研究单位“句子”(sentence),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由定式动词控制的封闭的主谓结构(徐通锵1997:121),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句子的界定缺乏明确的形式依据,其突出特征就是所谓“流水句”(running utterances)现象,有学者甚至指出汉语是语段取向的语言(曹逢甫1995/1998:39)。黎锦熙、刘世儒(1962:259)较早就注意到汉语这种“断续—接续”的特性,吕叔湘(1979:27)则将流水句的特征描述为“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不过,文献中所谓流水句的含义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首先,吕叔湘(1979:27)所说的流水句是常见于旧小说的。但王维贤等(1994)认为流水句是一种口语现象。其次,吕叔湘(1979)只是从书面形式上“可断可连”这一特点命名流水句,胡明杨、劲松(1989)则从语音、结构和语义三个层面对流水句进行了描写,认为流水句中句段之间语义联系松散,而且一般不靠关联词语联结。这一研究影响深远。不过,这种形式特征的适用性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或很少)使用关联词语”的语言片段可能“可断可连”,使用关联词语的也可能“可断可连”。例如:

(1)a吸着了烟,b他扔了火柴梗儿,c用拇指压压烟锅里的火头,d“滋滋”地吸了几口,e两股白烟从他的鼻孔里钻出。(莫言《丰乳肥臀》)

(2)a二姐站起来,b往手心里啐了几口唾沫,c重新抓起锤柄,d举起大锤,e砸下去。f但只砸了两下,g她便再次跌倒在冰面上。(莫言《丰乳肥臀》)

(3)a本来一个来访者来与不来电话,b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c但如果它已经进入了你的期望和计划之中,d就让人惦念不止。(毕淑敏《女心理师》)

例(1)(2)都叙述了某个人物的系列动作。但例(1)虽然没有使用关联词语,中间却不可断。例(2)f、g小句使用了关联词语“但、便”,f小句前却可连(用逗号)。(3)每个小句都使用了关联词语,但b小句后也可断(用句号)。可见,有或没有关联词语与“可断可连”并无必然的倾向性关联。

此外,吕叔湘(1979)并没有对流水句的句法属性进行界定,而胡明扬、劲松(1989)、王维贤等(1994)都认为流水句属于复句。但这些文献大都没有深入论证过为何这样的语言片段是一个句子(复句)而非句群。然而,从句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吴启主(1981)、宋柔(2018)都明确指出过,标点符号在句子的界定上具有不可靠性例如:

(4)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吴为章、田小琳(2000)将例(4)看作句群。然而“不管”作为一个前位连词,具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例(4)实质上是一个复句,而非句群。另外,即便是以终止符号作为结束标志,某个语言片段内部也仍然可断,如例(3);也可能继续与其相邻片段相连,如例(2)、(4)。此,吕叔湘(1979)所谓的流水句,只是形式上“可断可连”的一个语言片段,并不必然是一个复,也可能是一个句群。


综上,如果试图以吕叔湘(1979)所谓的流水句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汉语句子的构造机制,首要问题其实是如何在这个可断可连的片段中将“句子”切分出来。这涉及汉语语法研究基本单位的界定问题。本文尝试在宋柔提出的“话头自足结构”理论视角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话头自足结构理论解读


宋柔(2013)在讨论面向计算机语言处理的篇章理解时,提出了“广义话题结构”这一概念,认为汉语的句子大致就相当于一个广义话题自足结构。“广义话题”包括实体、环境、状性、谓性、推理前提等多种,与语言学界传统上所谓的话题(topic)含义相差甚远,为避免误解,宋柔等(2017)、宋柔(2018)将其改名为“话头”。以下径直使用“话头自足结构”这一术语。


2.1 话头自足结构

通俗地理解,所谓话头,就是小句之间接续共享的成分。如宋柔(2013)所举的例子:

(5)a户口不迁来,b再没有个娃娃,c女人迟早得回老家。

(6)a他去听了遯翁半天议论,b并没有实际的指示和帮助。(7)a他们又到铁轨上停的空车皮和货车上找了一遍,b也是没有。(8)a他曾经跟他女人商量过,b要她开个详细地址把户口和娃娃都迁来。(9)a但我们的母亲,b都饿得半死,c乳房紧贴在肋骨上。(10)a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c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d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例(5)-(10)中小句与小句因为共享话头而形成一个话头自足结构,即一个句子。它们的形式特征是:包含至少两个小句,彼此之间共享话头,小句能在字面上补出的话头都可以在它前面或后面的话头自足小句(主谓齐全,如例(5)中的c小句,例(9)中的a、b小句)中找到。要注意的是,“实体话头”与其他话头的地位有所不同因为无论小句与其前或其后小句中哪个成分共享,大都可以继续将某个实体话头补出,如例(9)小句c可补足为:(我们的母亲)(都饿得)乳房紧贴在肋骨上,例(10)小句a可以将隐含的实体话头(言者话题)“我们”补出。

所以,“话头自足结构”是以“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所具有的引领管控作用为参照,将一组共享某些成分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复合体界定为一个句子。“零形共享小句”与“话头自足小句”共享的成分,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2.2 话头自足结构与话题链

用“话头自足结构”界定句子的边界,看似与曹逢甫(2005)、Li&Thompson(1981)等提出的“话题链”标准大同小异,实则不同曹逢甫(2005:53)对话题链的界定是“汉语的句子大体上可以定义为一个话题链,是由一个或多个评述小句共享一个位于话题链首位的话题而形成的一段话语”。Li&Thompson(1981:659)的界定是“多个语句组成且共享一个话题的语段,该话题在第二个语句及其后语句中以零形式出现”。这样的标准无法涵盖很多语言现象。屈承熹(2006:250)的界定“话题链是一组以ZA(零回指)形式的话题连接起来的小句”,与“话头自足结构”含义相当,但这种表述忽略了小句间谓性、状性、环境话头等的共享情况。

      此外,汉语小句之间存在着诸多嵌套、隔断现象(徐思益2002)。例如:

    (11)a她们手执松明,b跑到外头,c钻进猪圈和马圈,d用铲子掀着猪粪和马粪,e也不嫌埋汰。f小鸡叫三遍,g她们回去睡,h老也睡不着,i困劲都跑了。(周立波《暴风骤雨》)

     a-e小句形成一个话题链,g-i小句形成一个话题链,两个话题链中插入了一个f小句,出现了一个偶现话题“小鸡”。对话题链中的这种嵌套隔断现象究竟该如何处理,LiThompson1981:659曹逢甫(2005)、屈承熹(2006)均未谈及。

     吕叔湘(1979:88)还特别指出,“西方语言里边,如果两个小句的主语不同,一个也不能省略,汉语却不是如此,后一小句的主语常常借用前一小句的某一成分,甚至无所承接也可以省略。”这种复杂的情况,曹逢甫(2005)等也未谈及例如(转引自吕叔湘1979:88):

(12)他十分信服老队长,吩咐他做什么,总是话才出口,抬腿就走。(13)他还说我表扬不得,一表扬就翘尾巴,净给我吃辣的。因此,相比于“话题链”标准,“话头自足结构”标准所覆盖的语言现象更为全面。依据“句子=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这一界定标准,例(2)a-e共享话头“二姐”,f、g共享话头“她”,各自形成话头自足结构;例(2)实际上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例(5)-(10)同此分析,分别构成一个句子(复句)。


2.3 逻辑语义标准

例(1)嵌套小句e以及例(11)嵌套小句f,与其他小句之间不存在话头共享关系。对此类现象“话头自足结构”理论提出一个附加的逻辑语义标准(宋柔2018),即e、f这种偶现话头自足小句主要是提供背景信息或补充说明性信息的,在语义上依附于其他小句需要借助逻辑语义标准判断句子的情况,宋柔(2018)还谈及如下几种:

(14)a大家既是同乡,b下级官员的公文呈到上级衙门去,c也就不易遇到挑剔批驳。

(15)a他出生不久,b还不会走路,c战争就爆发了,d夺去了他的妈妈。

(16)a先生不顾殒身灭族的大祸,b披肝沥胆,c向在下指点,d在下何敢再行隐瞒?

例(14)中,小句a是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b、c则形成以“下级官员的公文”统领的话头自足结构,但连词“既”的使用,使得a失去独立性,只能与 b、c一起构成一个句子。例(15)包含两个话头自足结构(a-b,c-d),但c中关联副词“就”将它们进行了句法关联,要合起来看作一个句子。例(16)中,a、b、c形成一个话头自足结构,d是一个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虽然这个语言片段中没有关联词语的衔接,但彼此间逻辑语义关系紧密,也要看作一个句子。

综上,句子作为交际中的一个单位,其自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接续出现的语言片段之间存在共享成分,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具有统领管界的作用;二是意义上紧密关联,具有衔接作用的连词、副词可以降低话头自足结构(含话头自足小句)的独立性,将它们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句子。少数情况下,话头自足结构也可能仅靠并置(parataxis)手段进行连结,如例(16)中a-c与d的并置。这种形式—语义兼顾的原则,与黎锦熙、刘世儒(1957)所提出的坚持“语法—逻辑范畴”判断复句的主张一脉相承。在考虑逻辑语义标准时,本文认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主要与连词的使用有。“既然、因为、虽然、尽管、不但”等前位连词具有句法降级作用,可以为断句提供明确线索,但“所以、但是、而且”等30余个后位连词不但可以连结复句,还可以连结句群或段落(吴为章、田小琳2000张文贤2017),它们并非句法降级的必然标志,如前引例(2)(3)“但”连接的就是两个话头自足结构。因此,单纯以后位连词联接起来的一组小句,究竟是复句,还是句群,判断起来可能存在争议。例如:(17)我们知道,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不怕这些困难。(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个语言片段中,言者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似乎表明他是将其作为两个句子处理的。然而,从逻辑语义联系的紧密度来看,将其处理为一个复句也无不可。曹逢甫(2005:260)将句子界定为“大体上相当于一个话题链”的同时,硬性规定复句中有一类是包含两个分别的话题链。但是,如果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并列的话题链彼此之间逻辑语义联系紧密的话,是将其看作一个复句还是一个句群呢?类似例(16)(17)这样的语言片段,如果将它们看作是一个句子(复句)的话,其句子身份实际上并非是依据句法特征来确定的,而是作为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交际单位被确立的(徐晶凝2022)。小句与小句之间无论是否使用连词,都只是一种并置这种语言现象不独汉语有,其他语言也同样存在。比如 Chafe(1980:28)发现英语口语中广泛存在着如下语言片段:(18)a--ndum--[3.34]he’s just picking them,

  He comes off of the ladder,

  A-ndhe--uh--[0.3]puts his pear into the basket.

这个例子包含着三个句法完结(syntactic closure,即主谓齐全)的组成部分,但言者只在结束处使用了一个句终语调,表明言者是将它们打包处理为一个交际单位的。Chafe将这样的语言现象叫做“扩展句”(extended sentences)。总之,从本质上来说,例(16)(17)与例(18)一样,都属于所谓“扩展句”


三. 单句、复句与句群的分界


综上,依据话头自足结构理论,在流水的语言片段中切分句子时,可以依据的判断标准就是“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兼顾逻辑语义标准。依此,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郭中平(1957)所列举的单复句划界有争议的六种情况以及前文所引各例。郭中平(1957)所列举的单复句划界有争议的六种情况,引述如下。第一类是介词短语占据一个独立的语调单元。(19)对于车座儿,他绝对不客气。(20)除了他的歌声,饭厅里什么声响也没有。(转引自孙良明1984)第二类是并列话题后出现一个陈述性小句。(21)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一二三四,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第三类是语句中出现了另外的补充性信息。(22)跳累了,就站在象牙的横棍上歇一会儿,或者这一根,或者那一根。第四类是在一组小句之后,出现一个总性结小句,该小句可能有指示代词作主语。(23)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24)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第五类是由同一个主语引领的一组小句,可能中间有连词或关联副词加以连接。(25)袭人进来,见这光景,知是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无关联词连接)(26)我并没有说什么,不过说了几句顽话。(有关联词连接)(27)他扔下粪筐就往回跑。(有关联词连接且紧缩)第六类是某个谓语动词引领着一组小句。(28)我们希望你们到这里来,咱们共同享受这些东西。(29)咱们明明能够张嘴说话,发表意见。依据话头自足结构理论,第一类是单句,因为只包括一个“话头自足小句”。介词短语只是其后小句的共享话头,自身并不具有陈述作用。即便介词引领的是一个谓词性成分,如“为了大家上班方便,他……”,介词短语也是一个话头成分,传统语法分析为句子状语。第三类到第六类都是由“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组合而成的,是复句其中,例(27)是所谓的紧缩复句,学界对其属于复句还是单句,并无明确意见。曹逢甫(2005:260)将这类句子看作复句,因为它包含共享同一话题的两个小句,本文赞同这一处理。第六类是传统上所谓的包孕句,包孕句在单复句的归属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自刘世儒1957)提出“成分划定法”而将包孕句看作单句后,汉语学界大都接受了这一观点。不过,黎锦熙(1924)、屈承熹(2005)认为它们属于复句;曹伯韩(1957)、王力(1984)、曹逢甫(2005)等认为,应将它单立为一类。本文倾向于将被包孕的成分多于两个独立标点句的语段看作复句,因为它们共享话头;否则,就只能像张拱贵、沈春生(1991:24)那样设立“独句句群”的概念,难免自相矛盾第二类有必要单独做些说明,例(21)中的并列话题“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虽然从语法形式上看是VP,但作用与NP相当(曹逢甫2005:169-178),而且它们是其后说明性小句所共享的话头。如果只有一个说明性小句(例中加下划线部分),那么就是一个单句,郭中平1957)所举例子只截取了这一部分。在真实语料中,该例还有后续的六个小句,属于复句。总之,对于汉语句子的界定来说,“共享话头”是一个重要概念能够引领话头自足结构、形式上完备的主谓结构小句,可以管控其前或其后零形共享小句,在意义上与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单位,而其前、后小句主语位置上的零形式则与该主谓结构中的某个NP具有同指关系,这种衔接手段是一个语言片段所具有的句子身份的明确的句法标示。基于“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这一形式标准,单句、复句与句群的区分可以大致描述如下表:

有两点说明:1)无主句可以单独进行界定性描写,多表示自然现象,或者主语为泛指、不确指意义(陶红印1999),也包括独词句。无主句也可组合成复句,如“本该红日当头,却是碎星如银”。2)复句中的第三小类“扩展句”,单纯利用并置手段加以连结,主要是因为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而被作为一个交际单位的。不过,如何判断逻辑关系的松与紧,并无明确标准,因而究竟是将某个语言片段看作复句还是句群,可能会存在争议。在口语中除了意义表达上的完整性外,也可依据语调来判断(Bloomfield 1965:170赵元任1979:41)。Leech(2000:712)曾经指出,sentence这个概念是基于书面语而设立的,主要的判断依据是首字母大写以及句末标点符号。但是,这样界定出来的语言单位实际上并非一个语法单位,而是一个书写单位(orthographic unit)。也就是说,英语也存在作为书写单位的sentence与语法研究单位(封闭的主谓结构)不匹配的情况。总之,扩展句实际上不涉及到小句连结的内在句法机制,与句群一样,并不是句法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从句法实质上将之归属为句群应该更好,不过,因为汉语语法研究存在兼顾逻辑语义标准的传统,特别是两项并置的情况,归属为复句并无争议,本文暂将扩展句作为复句的一个次类


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依据“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这一形式标准判断句子的边界,并非没有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话头自足结构中偶现话题的现象,对此很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例(1)中的e小句、例(11)的f小句,都是在一个大的话头自足结构中所穿插的背景或补充说明性信息,因其意义与前后小句之间具有依附关系,因而需要借助逻辑语义这一辅助标准,将它们与前后小句处理为一个句子。这样的小句,在英语中多是通过动词分词形式或状语从句的形式加以表达的,而汉语中这些句子在句法上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尚不清楚,而这对于汉语句子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30)[1]a他费了许多唇舌,b本想庄允城在一部明史之外,c另有几百两银子相赠,d可是赠送的竟是他信口胡诌的“湖州三宝”,e心下暗骂:“他妈的,南浔这些财主,都如此小气!也是我说错了话,倘若我说湖州三宝乃是金子银子和明史,岂不大有所获?”f气愤愤地回到客店,g将包裹往桌上一丢,h倒头便睡,i一觉醒来,j天已大黑,k客店中吃饭的时候已过,l他又舍不得另叫饭菜,m 愁肠饥火,n两相煎熬,o再也睡不着觉,p当下解开包裹,q翻开那部《明书辑略》阅看。r看得几页,s眼前金光一闪,t赫然出现一张金叶。吴之荣……。(金庸《鹿鼎记》)

这个语言片段中出现了三个话头自足小句d、j、k,皆不与其他小句共享话头。d小句内嵌于“他”所统领的话头自足结构[1](a-e)中,可以看作是句子[1]的一个补足信息。但j、k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看,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将它们与其前f、g、h、i小句打包处理为一个句子,是对“(他)一觉醒来”后所发现的情况所作的补充性信息,而其后l作为一个话头自足小句开启另外一个句子。第二种处理方案是,将j、k与其后小句打包处理,因为i实际上开启了另外一个时空,与l小句构成零形主语反指关系(方梅2008),这样一来,i-q构成一个句子。这两种处理方案究竟哪个更合乎汉语句子的潜在构造机制呢?有必要基于大规模语料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种情况是,句法形式标准与逻辑语义标准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处理?例如:(31)[1]a这是一个约摸六十岁的孤单老人,b个子不高不矮,c背略有些驼,d走起路来两手或是微向前伸,e或是倒背在身后,f总是带着一副匆忙而又庄重的神情。g闲的时候呢,h就一个人蹲在墙根下或是盘腿坐在炕上出神,i嘴里噙着一杆长烟锅,j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锅又一锅。[2]k他酱紫色的脸上虽然勾画着一道道皱纹,l但这些皱纹都是顺着 面 部 肌 肉 的 纹 理 展 开 的,m 不像老年知识分子面部皱纹那样细密。[3]n他的眼睛不大,o眼球也有些浑浊,p不过有时也会闪出一点老年人富有经验的智慧。(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按照“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这一形式标准,例(31)由三个句子[1]2][3]构成。句子[1]中,g标点句“闲的时候呢”所引领的四个小句,与其前小句共享话头“孤单老人”,因而可 以 将 g-j与其前小句打包处理为一个句子。同 时,根 据 已 有 研 究 (LiThompson1981;徐赳赳1990),紧随连词和时间词之后的小句,多倾向于采用代词进行回指。而g-j小句中,言者在时间表达式“闲的时候”之后却采用了零形主语这一句法配置手段,似乎表明他也是倾向于将这组小句与其前小句打包处理为一个句子的。然而,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看,g-j自身语义完整,与其前语言片段在逻辑语义联系上并不那么紧密,它们是不是也可以单立为一个句子呢?言者也的确在g小句前使用了句号。如果依照逻辑语义标准将其单立为一个句子,那么,例(30)也最好处理为“句子[1](a-e)+句子[2](f-h)+句子[3](i-q)”。这样做的话,实质上便有了一个理论假设,即表达时空信息的成分,往往是语篇中句子边界的标记。

例(30)(31)这样的流水句中“句子”划界的困难,与“语篇话题”省略现象有着密切关系。汉语话题在语篇中的隐现规律与英语、韩国语等语言都有所不同。比如金贤姬(2014)发现,韩国语中“语篇话题”省略现象更多。但汉语中远距离的零形回指现象也是存在的,如例(30)(31)。即在语境明确的情况下,语篇话题也可以略去不说,特别是在工作报告类语篇中,语篇话题“我们”或“我党、我国”等常常缺省,如例(9);在说明描写语篇中,某事物引进语篇后,其后继续进行描写说明时,往往也不再重复该语篇话题。如果不承认语篇话题省略,依据“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这一标准,就要将例(31)的a-j处理为一个句子(复句),尚可接受。然而,汉语语篇中存在多达45个标点句共享语篇话题的情况(宋柔2018),若要将45个标点句处理为一个句子,是很难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引进一个“语篇话题省略”变量。如果认可语篇话题省略现象的存在,那么,例(31)中,g-j就可以理解为语篇话题的省略,而单立为一个句子,该语言片段是由“句子[1](a-f)+句子[2](g-j)+句子[3](k-m)+ 句子[4](n-p)”组成的一个句群。如果将例(30)切分为“句子[1]](a-e)+句子[2](f-h)+句子[3](i-q)”的话,实质上也是认为句子[2]的f小句中存在一个省略的语篇话题“他”。“语篇话题省略”现象,给“句子”的划界标准带来的挑战,是比较复杂的。整篇文章中的“话题省略”(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我党、我们”的省略)、局部语篇中的“话题省略”(如例(30)(31))以及复句中的“实体话头共享”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分标准?语篇话题省略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这牵涉到更大的组句成篇机制,值得深入探究。


五. 结语


流水句现象之所以存在,是与意义表达的完整性需求相关的。交际中一个完整意义的表达,往往需要不止一个小句才能完成,这在人类语言中是共通的。只是在表达一个“兴趣中心”(Chafe1980:28)时,英语小句之间的主从、依附关系具有显性的形式标示,而汉语各小句基于底层的逻辑语义结构组合起来时,形式上的证据没有那么显明,因而如何在句法结构层面将小句之间的组合关系(特别是各种嵌套与隔断现象)说清楚,便不那么容易。而在一个流水的语言片段内,各个小句之间究竟该如何进行意义上的打包分割,不同的言者会进行不同的处理(邢福义1997;曹逢甫2004),流水句因而具有了“可断可连”的特征。这样一来,小句与小句组合后,究竟是形成一个复句,还是形成一个句群,便很难判断,宋柔(2018)干脆避开这些争议而采用了“小句复合体”的说法。然而,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术语来称呼,语法研究中还是需要对最大一级语法单位“句子”做出界定。总之,吕叔湘(1979:27)依据“可断可连”特征所命名的流水句,并非一个严格界定的语法研究单位,它可能是一个复句,也可能是一个句群。如果要探讨汉语的句法机制,有必要在流水的语言片段中清晰地划定句子的边界。而一个复杂的交际单位究竟是一个句子,还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句群,关键是看有没有运用“有意义的、惯常的语法配置”(Bloomfield1965:170)。本文认为,对汉语复句进行界定,要明确认可话头自足的主谓结构小句在界定句子时的关键性作用将“主谓齐全的话头自足小句+零形共享小句”的组合作为判断句子的标准。只有界定清楚句子的边界,才能够进一步研究小句与小句之间的组配机制,包括小句主语用什么形式进行互指、代词与零形式的交替规律、多长距离后再次启用 NP 主语、时体情态成分的使用,等等。回头看,胡明扬、劲松(1989)所举流水句的例子,在句法特征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32)a走,b不早了,c只有二十五分钟,d叫他们把车子开出来,e走吧 。(33)a您看,b恶霸都逮去了,c咱们挣钱也容易啦,d您难道不知道?(34)a我一想,b这溜儿更过不来啦,c怕掉到沟里去,d就在刘家小茶馆里蹲了半夜。例(32)各个小句之间彼此只有意义上的松散联系,句法上彼此独立;例(33)四个小句虽然从语义上看彼此密切相关:小句b和小句c可以看作是小句a谓语动词“看”以及小句d谓语动词“知道”的内容宾语,但是,它们皆句法自足,都带有完句成分(语气助词“了、啦”)。这两个语言片段分别是由祈使句和陈述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组合而成的。例(34)中,b、c小句是a小句“想”的内容,“一……就”关联结构则明确标明了a小句与d小句之间具有句法上的依存关系,都是黏着性的不独立小句;同时,小句c的句首隐含着一个零形式,回指“我”。根据 Bloomfield(1965),例(34)小句彼此之间使用了惯常的语法配置将之进行了连结,便可以看作是一个语言形式,即一个句子(复句)。总之,不管怎么界定复句和句群,例(32)(33)与例(34)在构造机制上都是不同的,而后者更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对它们所调用的句法衔接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语句子的构造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汉语组句成篇的规律。

作者简介







徐晶凝

    个人简介:徐晶凝,女,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教授。1971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市。199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5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曾于2008年夏天在加拿大UBC大学接受培训。出访过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尤其关注情态和时体、语篇问题,发表论文50余篇联系方式:xujingning@pku.edu.cn。


本文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语境如何影响二语词汇学习?基于分布语义理论的证据

2023-09-09

学术会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

2023-09-09

博士招生|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博士招生(语言学)

2023-09-08

招  聘|芝加哥大学语言学系2023年教师招聘

2023-09-07

博学有道|山东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考博交流会

2023-09-06

重  磅|2023年度“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专项课题申报开始!

2023-09-06

重  磅|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语言学)

2023-09-05

好文荐读|关越、方梅:汉语自然对话中句法合作共建的多模态协同

2023-09-05

学术会议|第四届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学术研讨会

2023-09-04

好文荐读|梁宇、李诺恩:中文数字学习资源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9-04

中文词汇特征分析器CLRA首版发布!

2023-09-03

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青年学者论坛

2023-09-03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

“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三金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文荐读|徐晶凝: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句子的边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