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焚当禁的书:青少年版名著
公众号新开,先发篇旧文。
我给学生开中国经典阅读课大概有四五年了,每次有学生要报名参加这个课程,我都会宣布一个禁令:不准读“青少年版”名著。能遵守这个禁令的学生才能参加阅读课。就是说:青少年版的名著在我的课程里是禁书。
因为我开阅读课,有三个最基本的目的:扩展文化视野,提升思维思想水平,提高写作能力。青少年版名著对达到这三个目的不仅一点帮助没有,还有负作用。
一开始是没有这个禁令的,后来有一次阅读课要读《西游记》第一章。我提前安排了学生买书读。
上课的时候,我说:“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章的标题。“
本来呢,我是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讨论这个标题的。结果有位同学说:“老师,标题有啥可讲的,我整本《西游记》都看完了。“
我说:“那你说一下标题是什么意思吧。“
他说:“就是‘突然生出个很美丽的猴’嘛。“
我很奇怪他居然从标题里看出这个意思,于是我拿起他的书,封面上写着“青少年版《西游记》“,第一章的标题是”横空出世美猴王“。
我说:“你理解得很正确啊,确实是‘突然生出个很美丽的猴’,但是你的书拿错啦。你应该拿原版的《西游记》。“
原版《西游记》第一章的标题是“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这些学生都是十一、二岁,当然不能理解这个标题,于是就开始问问题:
“灵根“是什么?
“心性“是什么?
“修持“是什么?
“大道“是指的大路吗,怎么生出来的?
…………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里,我们讲到了中国古代以及儒释道三家的宇宙观、生命观等许多问题。比如”灵根育孕“涉及到生命是什么、如何产生的问题,”心“与”性“又是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概念。
虽然十一、二岁的学生不太可能理解这些内容,但是通过对这个标题的讨论,他们能意识到这本书里、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这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会伴随他们以后的阅读,会促使他们阅读更多的书,并把他们读过的书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就能够达到扩展文化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也能够让他们的思维思想变得系统化,而不是一堆零碎。
而“横穿出世美猴王“这种标题,只能让学生知道”突然生出了很美丽的猴“。
后来我又看了那本青少年版《西游记》的正文,真是惨不忍睹。
一开头就删了好几百字。包括原著开头有一首诗,也被删掉了。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如果细读的话,就会发现它讲的是一部从宇宙创生到人类文明诞生的历史,里面涉及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创世神话和文化基因。这首诗可以算是阅读和理解《西游记》及至四大名著、中国文化的一个抓手、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可以把所读的内容都联系、整合起来。
但是这样的内容全被删掉,中国文化、思想以及其内在联系没有了,只剩下一些故事情节。
除了删,还有改。
比如原著里石猴找到水帘洞、当上美猴王的情节。
原文有六百多字: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青少年版“《西游记》里,缩成了一百五十七个字,改成了这样:
石猴非常高兴,连忙跳出了洞外挥手对众猴说道:“里面真是个好地方……石猴登上了王位,自封为“美猴王”。
看看一句话里丢失了多少情节,就知道整本书是什么水平了:
原文里石猿“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描写出的一系列动作,显出石猿虽然欣喜又急于出去告诉猴子们这个好消息,但忙而不慌,动作一丝不乱,在《西游记》故事中,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石猿的这种性格特点。
但是被改成了“连忙跳出了洞外”,这个猴子就像个冒失鬼。
“打了两个呵呵道“写出了石猿成功后的得意和兴奋状态、动作,显出他的”猴性“。
但是被改成了”挥手对众猴说道“,不仅毫无猴性,还成了老干部接见群众。
青少年版《西游记》的这种语言水平只能算是九流写手。读这种“书“,不仅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甚至可能会损害原有的写作能力。
经过这次课后,我就确立了不能读青少年版名著的禁令。
如果把原著比做一盘菜的话,又删又改的青少年版名著只能算是辣条。人之所以读青少年版的名著,是想抄近道。这就像想吃辣条促进身体生长一样,只能吃出一身病。
急匆匆读一本删改后的名著,不如细心读一个原著的标题。
若读不懂原版,就先放几年再读,或找年长的师友共读;若读书时间少,就读一两段。慢慢来,心灵自然会得到滋养。若求速成,必致速败。青少年版名著,不能涵养心灵而增燥狂,当焚当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