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古人”行业怪象下: 书法要回归传统 更要寻求突破
“只锤炼书法技法,路就会越走越窄。”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书法界的共识。于是,让书法回归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类似这样的呼声也应运而生。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书法家白砥《弘济》系列书法作品展1月16日至1月21日在斯觉艺术馆举办,他认为,在当今书坛“字如古人”、“字如他人”的行业怪象下,仅仅回归传统还不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寻求突破,才是促进书法艺术良性发展的关键。
白砥《弘济》系列书法作品展
当下,制约书法创新和发展的原因不仅仅是行业整体浮躁的心态,从业者文化素养的缺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白砥认为,书法的创新和发展要从传统中“寻根”,因为书法本身所承载着的,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体悟和理解,书法作品应该浸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普通人看来,书法就是把字写得好看,但对于书法家而言,他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格调,这种格调如何提升,就是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延伸出来,让自己的审美观,即对线条、空间、结构的把握,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与中国的哲学观心意相通。”
然而,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还不够。如今,书法已经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艺术行为,而不再是实用的需要,作为一种线条艺术、抽象艺术,再也没有哪种文字可以像汉字一样,在黑白的线条之间变幻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又同时寄托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堪称是‘文化中的文化’。但一味地临摹古人的碑帖,或者对书法浮于形式的理解都不是对传统文化真正的继承,真正的继承是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书法一种现代的表达方式,让中国文化精神通过书法得以复兴并弘扬光大,让人们在欣赏书法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中理解中国哲理,我认为这是每位书法家都应有的文化自觉。”
白砥认为,书法艺术在不断寻求突破的同时,更需要保持着对汉字文化的谦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郑召利也提到,书法艺术需要结合中华民族传统,并从时代精神中寻找突破,“这些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新探索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自觉意识,其意义一定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显示出来。”
“古人常言‘字如其人’,因为字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然而,当下的书法界却存在着这样一种怪象,字如他人,字如古人,盖掉落款看不出谁是谁的作品。随便去一个书法展,你就会看到好多个王羲之、好多个米芾,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上海斯觉艺术馆馆长陈惠认为,之所以存在着这样的怪象,是因为许多书写者缺乏传统文化修养,只取其表,不知其理,拘泥于对技法的研究,而没有从书法的本源出发去思考书法。“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人流传下来的墨宝,大多都出自文人、政治家、哲学家之手,正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融入到创作中,才能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我们今天学习传统,仅仅停留在讲求技法的层面是不够的,唯有理解其内在的精髓,才能形成‘字如其人’的真谛。”
各位书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免费为全国书画家发布展览、作品宣传信息,欢迎投稿。
作品图片需标明名称及尺寸,简历文档编辑好
发送到邮箱:95799944@qq.com,也可咨询添加微信号:95799944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邀请您进微信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