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张学良晚年承认:如果这人没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2016-10-25 新火眼金睛

  新火眼金睛(微信号:hyjj0315)——  明察政军商  洞见文史哲点击标题下蓝字“ 新火眼金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他口中的这个人,就是郭松龄。


张学良


郭松龄,1883年出生,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张作霖设立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被聘为战术教官,张学良则在讲武堂炮兵科学习,两人自此相识,发展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奉军后来被张作霖扩编,张学良的卫队旅改编为奉天陆军混成第三旅,郭松龄则为奉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两个旅合署办公,于是两人不仅经常睡一铺炕,在一间屋办公。


郭松龄


张学良还把行政管理、训练、人事任免的大权都交给了郭松龄。张学良常对人说:"我就是茂宸(茂宸是郭松龄的字),茂宸就是我。"当时一般人甚至认为,"郭是张的灵魂"。


张学良干嘛这么器重郭松龄?当然还是因为郭松龄确实能力出众,据史料记载,郭松龄掌管了三八两旅的军务后,"朝作夜息,事必躬亲。


补缺额、汰老弱、勤坐作、严纪律、精器械、足粮秣,将畏其威,士怀其恩。久之,士饱马腾,遂成劲旅。"也就是说,郭松龄一手把这支部队调教成了精兵强将。


不光如此,郭松龄在军事指挥上也是才华出众的,1920年7月,张作霖入关调停直皖战争,郭松龄充任先锋司令,在天津小站以一团的兵力就击溃了皖军的两个旅。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大败,而奉军三、八旅在郭松龄的指挥下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兵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领的部队依旧所向披靡,据张学良后来回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天方面取得了胜利。通过这次胜利,我升上来了。但是这次胜利的功劳不是我的,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实际上是郭松龄支持着我。"



郭松龄与张作霖


60多年后,张学良仍然说:"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郭松龄虽说是奉系军阀的悍将,但他本人是深具革命精神与民主思想的,他对张作霖热衷于军阀争霸的那一套很看不惯。


他曾说:"欲谋东三省之根本改造,非先推倒恶军阀不可,余拟回奉,投身奉天军阀巢穴,谋取兵权,潜蓄势力,以图根本改造。"可见他的雄心壮志。


他心中打算如何改造东北呢?那就是"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然而,他的这一抱负,在奉系内部遭遇到了重重阻力。以杨宇霆为首的一班奉系重臣,主张军阀争斗,对郭松龄百般倾轧排挤。


再加上郭松龄发现张作霖为了称霸,不惜以卖国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渐渐地萌生了反心。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


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暗杀


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而日本则不满其做法,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派遣特使林权助与张学良要求满洲独立,但张学良立即拒绝日方要求,转投国民革命军。同年7月3日,蒋方至北京与奉系的代表会面,商讨和平解决方案。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张学良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四省易帜,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全国统一宣告完成。两日后,依照先前谈判条件,国民政府命张学良为东北军政领袖。


张学良


东北易帜从1928年6月开始酝酿,到同年12月最终实现,前后长6个月的时间。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由于日军的横加干涉和多方利益协调问题,东北易帜进程被一再拖延。


其实在中原大战之时,交战双方都已经打到了打不下去的地步,而当时的东北王张学良坐拥30多万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只要他发一个通电,声明支持谁,谁就可以轻松胜出,所以双方都开始了争夺张学良这条大腿的"大战"。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一派和蒋介石一派都派出了谋士和张学良接触,都劝说张学良加入自己一派,可是阎冯李一派太穷,开不起价,三人中最有钱的阎锡山也不舍得花钱,而蒋介石派出的大谋士吴铁城则给张学良开出了1500万大洋的天价,张学良当时就决定倒向蒋介石。可是蒋介石当时也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先支付500万的定金,剩下的慢慢给。


蒋介石


张学良当时就撂挑子不干,不见现钱绝不答应。可是蒋介石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张学良灵机一动,要求将天津海关的关税权归自己管,天津海关当时是中国最大的海关,收入可想而知。


可是天津海关是蒋介石大舅哥宋子文的家当,宋子文坚决不干。张学良又提出将黄河以北的平汉(北京到武汉)、平浦(北京到南京)、平绥(北京到归绥今呼和浩特)三条铁路的路权给自己。


张学良与蒋介石


这三条铁路也是绝对的肥肉,一天收入就将近3万块大洋。当时的铁道部长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孙科也是坚决反对,不干,但相对于宋子文,蒋介石权衡,还是驳了孙科的面子,答应了张学良。


随后,张学良通电全国,支持蒋介石中原,东北军入关,中原大战也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原本割据关外的张学良,自此与蒋中正关系紧密,后参加了中原大战,进兵山海关,支持蒋中正的中央军,打败了阎锡山、冯玉祥的反蒋联军。


张学良也因此役而获得了华北的大范围治权,包括平、津、冀、豫、鲁、晋部份的征税、驻军、以及人事任命权等行政权力,成为当时仅次于蒋中正的中国实权第二号军事人物。


他又与东北政要们豪赌,一夜之间赢得他们一无所有却又如数奉还,一笑了之。他更会故意输掉数十万,令这些东北政要们心花怒放。有人说:"张学良的副官马弁都被吴铁城收买拉拢了,以至于张的一切行动,吴铁城都了如指掌。"


张学良


在吴铁城等人的劝说、利诱和催逼下,张学良终于表示:"待中央军拿回济南时,可以考虑出兵。"吴铁城立即将张学良这个保证电告蒋介石。蒋介石闻讯,立即调集陈诚第十一师等精锐部队,猛攻济南。8月15日,蒋军夺回了济南。


吴铁城和张群立即去见张学良,请他兑现诺言。但张学良却避而不谈此事。8月30日,张学良结束了长达50天的在外躲避,回到沈阳。吴铁城和张群也追随来到沈阳。张学良向吴铁城表示:个人主意已经拿定,只看回沈后,个人意见能否为人接受。


张学良、吴铁城、蒋介石


半年来,蒋介石、吴铁城等人用尽种种手段:动情、动钱、封官、封地,张学良就是个铁石心肠也该动心了,他再木讷愚钝也该明白了。9月15日,张学良召开的东北军政会议最后决定:"我们为整个大局计,必须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最近阎、冯的军队已退至黄河北岸,蒋军业已攻下济南,我方应实践出兵关内的诺言。"


会议结束后,张学良即向吴铁城等通报了会议情况。吴铁城立即将张学良的最后决定电告蒋介石:张学良权衡利害,决心出兵助蒋。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巧电":"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至解决国是,自有正当之途径,应如何补救目前,计划永久,所以定大局而厌,人心者,凡我袍泽,均宜静候中央措置。"


张学良


同日,东北军大举入关。腹背受敌的冯、阎反蒋派迅速土崩瓦解,蒋介石终于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吴铁城"以三寸不烂之舌,当百万雄武之师",为蒋介石拉拢张学良,最后击败冯玉祥和阎锡山,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立下了奇功。


东北易帜


1953年11月,台湾"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被蒋介石免职查办,"总统府资政"吴铁城心中颇为不平,连夜跑进"总统府"替王求情。比吴铁城早一年出生的蒋介石向来不把他当"铁老"看待,这会儿正值气头上,态度更不客气,他指着吴铁城的鼻梁拍桌打椅骂了一阵,还摔碎了一个茶杯,最后几乎是把这位"总统府资政"赶出了"总统府"大门……


来源:网络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或整理编辑,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fenggq4,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强烈推荐,敬请关注!


国道


央央大国,何去何从?!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三民


民生、民权、民主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