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革受难知识人——饶毓泰

2017-07-03 新火眼金睛

  新火眼金睛(微信号:hyjj0315)——  明察政军商  洞见文史哲点击标题下蓝字“ 新火眼金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饶毓泰,男,1891年生,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代中国物理教学的开创者之一。在1968年的“清理阶级队伍”中被“审查”,10月16日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的自来水管子上自杀吊死。时年77岁。


来源:铁血网


一位北京大学老师说,他不是物理系的,当时只是听说饶毓泰被指控为“里通外国”。饶毓泰在美国学习物理学,在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物理学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至于他做了什么可以算是“里通外国”,却不知道。只知道他被监视看管。有一天,这位被访者在校园里看见饶毓泰腰弯着,弯到大腿根上,慢慢往前挪步,可见他已经被折磨到什么程度了。他老,病,可是“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不放过他。饶毓泰死亡前后,北京大学有23人被“审查”而自杀。


1、“自寻苦恼”,42岁的饶毓泰走进北大物理系


1891年12月出生于江西临川(现属抚州市)的饶毓泰,1908年在上海入中国新公学,与胡适、朱经农等交好。1913年以江西公费留美,初入加州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17年获物理系学士学位。次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再转入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22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饶毓泰学习甚用力,深为胡适、朱经农、罗家伦等称许,对其在物理学上发展很是看好,有“将来之大科学家也”,“读书猛进,必成数理专家”等期待云云。


1922年8月,饶毓泰回国担任南开大学教授,创建南开大学物理系,讲授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培养了吴大猷、吴大任、江泽涵、申又振、陈省身、郑华炽等一批数理才俊。



到1929年,饶毓泰在南开物理系辛苦耕耘七年,援例可以休假或外出进修。也许是有感于回国七年专注于南开物理系的发展,而在学术研究上未能有所作为,于是申请获得中基会甲种补助金国币3000元,前往世界科学中心德国访问研究。访学期间,饶毓泰先后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大学天文物理实验室工作,专门从事原子光谱在电场下的斯塔克效应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有力地支持了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微扰理论,开创了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先河。


1932年8月,饶毓泰回国,可能是出于对科研工作的喜好,没有回南开大学,而是专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回国时顺带给研究院从英国购买了摄谱仪和真空光谱仪。在这里,他继续从事在德国开启的光谱、斯塔克效应研究。正是在这个位置上,他收到了蒋梦麟的邀请。


1931年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同仁合影(照片由严陆光先生提供)(前排左起:盛耕雨、严济慈、李书华、饶毓泰、朱广才、吴学蔺;后排左起:钱临照、鲁若愚、陆学善、钟盛标)


1933年的饶毓泰42岁,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南开物理系的创建与发展显示了他的教育行政能力,1929-1932年三年德国访学所取得的成就,也使他完全超越他那一代博士回国者回国后基本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境况,继续在物理学的学术前沿跋涉。也就是说,此时的饶毓泰不仅有教育行政能力,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完全可以将过去仅有教学而没有科研的北大物理系带上教育与科研共同发展的正道上。饶毓泰出任北大物理系主任的具体过程,因资料所限,不得而知。


1933年10月,饶毓泰就任北大物理系主任,走上了领导北大物理系的岗位,并从此将余生完全奉献给了北大。


青年时期的饶毓泰(左)与胡适


2.劝胡适:大学校长不仅是行政职位


饶毓泰1937年的计划因全面抗战的爆发自然成为泡影,北大物理系转辗搬迁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物理系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大物理系。饶毓泰在众多著名教授中担任系主任,领导联大物理系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仅培养了黄昆、杨振宁、李政道、张守廉、胡宁、邓稼先、朱光亚、黄授书、李荫远等大批杰出人才,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


南开大学三位著名教授,从上至下分别是杨石先、姜立夫、饶毓泰


1944年1月,饶毓泰辞去联大物理系主任,休假出国赴美访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这一段时间,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精神早已销止,存者只躯壳耳”。但当他听说胡适被任命为战后复员的北大校长时,发展北大理科和工科学术的雄心壮志与高远理想被激发出来。


1945年9月19日,饶毓泰写一长函给胡适,除将胡适出任北大校长与埃利奥特长哈佛大学相提并论,称为中国大学“新纪元”外,还以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麻省理工校长康普顿、加州理工校长密立根出任行政职务并不妨碍学术研究为例,劝导胡适勇敢担起领导北大向前的责任,并认为大学校长不仅是行政职位,更应该作为学术研究的表率,领导学术的进步。


3.“原子核物理之研究有不容一日缓者”


面临原子弹爆炸后世界原子科学的发展,饶毓泰敏锐地看到物理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指出北大物理系不能再停留于由他开创、吴大猷等接续的光谱学等方面的研究,“原子核物理之研究有不容一日缓者”,建议北大聘请张文裕、彭桓武、马仕俊与张宗燧,专门从事原子物理研究。张文裕抗战爆发前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师从卢瑟福研究原子核,193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1943年赴美在普林斯顿大学访问研究,已“有独立研究经验,成绩甚佳”。彭桓武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中英庚款,1938年到爱丁堡大学师从量子力学哥廷根学派开创人马克斯·玻恩,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受到玻恩赏识。张宗燧(张东荪之子,文革被关进秦城监狱)1934年清华物理系毕业后随吴有训读研究生,放弃美庚款天文学名额,考取英庚款数学专业留英,在剑桥大学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哥本哈根、瑞士高工与玻尔、狄拉克、泡利等大师交游。1939年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战后再赴剑桥大学与狄拉克一道工作,后随狄拉克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北大如果能聘请到这些才俊,原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人才兼备,自然就能成为中国原子物理研究中心,有了这些紧跟世界物理学发展前沿的青年人才,中国在世界原子物理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指日可待”。


此后,饶毓泰还多次致函胡适讨论,主要集中在设立工学院及聘请钱学森问题上。10月13日,饶毓泰再次致函胡适,说因所商量的问题关系“北大前途甚大”,并指出“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势不容缓,惟现在国人治此有成绩者本来无多,中大正在多方延揽,倘此时不图,后来更无机会”。战后随着原子科学的发展,中央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和高校也都着力寻觅人才发展原子科学,因此彼此之间人才的竞争可谓激烈。


饶毓泰、胡适相继归国。9月,胡适正式就任北大校长,饶毓泰继续担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在美期间他们往还商讨北大物理系延聘的人才,计有张文裕、彭桓武、马仕俊、张宗燧、赵广增、胡宁,他们都是中国物理学的“翘楚”。可见,饶毓泰聘请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成就,见到“好苗子”就动心,而且往往以北大母校情感相号召。这说明饶毓泰作为老一辈物理学家,不仅敏锐地认知到当时世界学术发展的趋势,而且对他的学生辈所学与才华也“了若指掌”。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除赵广增、马大猷(饶毓泰建议工学院聘请)、张宗燧、胡宁、黄昆(饶毓泰建议聘请他筹设天文系)最后应聘到北大物理系外,其他人不是回国后到了其他地方,就是流落海外。



饶毓泰(前排右2)1948.9.23出席中央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


4.“梦想”:饶毓泰开启、胡适具体操办


执掌北大学术发展大权的胡适并没有忘记饶毓泰在北大建立原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议与构想。在中华大地再次陷入兵燹之灾,政权争夺进入紧张之际,1947年7-8月间,胡适致函国民政府高官白崇禧、陈诚,要求他们从国防经费中拨出专门款项资助北京大学建立原子核研究中心。胡适以将北大献给国家的姿态允诺担负原子能研究的责任,人才聘请由北大负责,政府为科学研究所需仪器设备提供所需巨额资金。这样,人才与设备齐全,科学研究可以顺利进行。聘请人才除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吴健雄以外,都是饶毓泰与胡适在美商讨过的(吴健雄夫君袁家骝当时饶毓泰建议工学院聘请),其中吴健雄与胡适、饶毓泰关系密切,允诺回北大帮助老师顺理成章。钱三强夫妇留法,他们1946年底关于铀四分裂的发现曾轰动世界,为国内所瞩目。他们两人回国之前并没有接受北大的邀请,而是钱三强回母校清华大学、何泽慧去与法国关系紧密的北平研究院。胡适宣称钱、何夫妇已经接受北大的聘任,可能是认为他们的发现能引起白崇禧、陈诚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1947年11月的北大物理系教授名单中有如下人物:饶毓泰、郑华炽、赵广增、马大猷、吴大猷、马仕俊、胡宁、张宗燧、钱三强、何泽慧、张文裕、吴健雄,胡适在信中提及的各位原子科学研究专家们(后面八位)都处于“未到”状态。


胡适此时提出将北大物理系建设成为原子能研究中心,正好切合了国民政府成立原子能研究所从事原子弹研制的欲求。北大物理系在原子能研究方面也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一是已有研究基础;二是北大有自由研究的学术空气;三是此前饶毓泰、胡适在美期间与这些中国原子能研究才俊们都有接触与联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子物理研究专家都不想分散各地,都希望集中在一起成就事业,也只有在一起借助政府力量购置所需仪器才能做出成绩。与政府想掌握原子能的秘密,直接从事原子能研制不一样,以饶毓泰、胡适为代表的学术界想从事原子能的基础研究,一个是现实的直接应用考虑,一个是从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入手,虽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共同的话题也会引起共鸣。 



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北大校长胡适与出席泰戈尔画展的来宾在孑民堂前留影。前排右五徐悲鸿,右六胡适,左一季羡林,左二黎锦熙,左三朱光潜;第二排左三饶毓泰,左七郑天挺,左八冯友兰,左九廖静文;第三排左五邓广铭


面对国共内战正酣的政权之争局面,胡适提出这样的建议与欲求是“火中取栗”,极其不合时宜,自然没有下文。无奈之余的胡适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以实现他在北大建设原子能研究中心的计划。1948年中基会捐25万美元作为几所大学的“复兴”费,因为胡适的地位,北大分得其中大部十万元。胡适决议这十万元集中投给物理系,并委托吴大猷在美国主持筹划延聘物理学人才和购买图书仪器。


可惜,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政权转换迫在眉睫。1949年1月20日,胡适以减轻北大负担、保全中基会基金的目的,将十万美元借款全数归还中基会。这样,以饶毓泰开启、胡适具体操办的将北大建设成为原子能研究中心的梦想终归破灭。



5.留下来的饶毓泰:“文革”受辱自杀


政权转换之际,饶毓泰已年近60岁,渐入老景。他没有随国民政府抢运北平学人专机离开,而是留了下来。他之所以选择留下来,可能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要为多灾多难的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新政权,饶毓泰似乎确实发挥着他的作用,1949-1951年,继续担任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并任校务委员。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对政府以中科院专事研究、高校专事教育政策很是抵触。1949年10月20日,竺可桢与他谈科学院事,他“深以为大学教授所费于开会之时间太多,每周自三四小时至十小时不等。外间又谣传研究事将全归科学院办理,大学只是教书,以为从此中国科学将永无发展之余地云云”。


1952年院系调整,饶毓泰辞去院、系领导职务,对物理系的影响日渐减弱,但还是对中国科学发展有所建言。1953年7月,在中科院物理座谈会上举苏联物理学家用干涉方法研究金属表面作例子,说明了物理学的任一部门都可以由于国家的需要而获得发展,经典物理学也不例外。他还认为:“为了给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激光物理是1960年代新的物理学科生长点,饶毓泰不顾年逾古稀,查资料,编讲义,讲授“光的相干性理论”、“光磁双共振”等前沿课程,培养了第一批激光技术人才。



饶毓泰于1929年去德国后与精神病妻子朱毅农离婚,1934年9月再婚,不想抗战期间妻子在上海岳家病逝。可谓身心俱困,致使得意门生吴大猷辞去四川大学庚款研究教授的位置,专门到昆明陪伴他。随着年岁的增长,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身边又乏人照料,生活很是痛苦,更为严峻的是各种政治运动。思想改造运动中曾因受到不公正对待而精神失常、晕倒,甚至提出离开北大到中科院。


1968年8月19日,工宣队、军宣队进入北大,开始清理阶级队伍,“文化大革命”进入新阶段,北大被迫害致死者与此前相比更众。饶毓泰在这残酷的迫害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0月16日,对饶毓泰历史进行审查,贴大字报令他老实交代,并被揪斗。不堪受辱的老人,当晚即在燕南园51号上吊自杀,时年77岁,走完了他晚年清冷而孤独的岁月。一个年老体弱的学人在生命的这个阶段,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选择这样一种绝决的方式离开人世,其内心的哀痛与绝望、心灵的挣扎,自不是常人所能想象。


与学生吴大猷享有盛誉、蜚声海内外,身后也不断被纪念的荣光相比,老景孤苦的饶毓泰可谓身后凄清,没有文集出版、不见传记著作面世,诞辰、逝世纪念会也无召开,自然也没有纪念文集,只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1991年发一增刊“纪念饶毓泰教授诞辰百周年”,主要刊载他徒子徒孙们所撰写专业论文。虽然中国物理学会为了纪念他与胡刚复、叶企孙、吴有训在“开创我国物理学事业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所作的贡献”,特设有以他们命名的奖励授予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但相较同时代其他人如叶企孙等的声光,实在是身后寂寞。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或整理编辑,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fenggq4,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强烈推荐:谭古论新(dnpjlj),敬请关注!

↓↓↓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回看往期内容,期期精彩、篇篇精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