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变局:杭州上位 广州出局?凭什么?

2017-11-04 新火眼金睛

  新火眼金睛(微信号:hyjj0315)——  明察政军商  洞见文史哲点击标题下蓝字“ 新火眼金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单仁

来源:单仁行(ID:shanrenzixun)


听说杭州现在要取代广州,一线城市变成“北上杭深”,广州人民不开心。


但是现实数字摆在那里: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多是北京,第二多是上海,第三多是深圳,第四多就是杭州。


广州已经排到第六位了,中间还夹着苏州。而投资领域已形成一个潜规则:除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以外的TMT公司不投。


“北上杭深”才是未来一线城市的全明星组合?


不少人在讨论:广州和杭州,谁将成为新的一线城市?


所谓的一线城市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定义。但通常会用4个指标,去衡量某个城市到底有没有资格成为一线城市?


不妨来简单对比下杭州和广州这两个城市。


第一个指标是比GDP总量。


2016年杭州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大约为1.1万亿人民币,在全国各城市的GDP排名中,排行第10。而广州GDP则为1.96万亿,排名第3,这体量的确不是杭州能比的。


不过有个数据值得玩味,杭州2016年的GDP比上年增长了9.5%,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这种超高速增长很是亮眼。


▲制图:子非鱼;数据来源于杭州、广州统计局


第二个指标是比房价。


这广州的房价跟长沙一样,可以算是良心价了。


广州10年房价才涨了118%,隔壁老王深圳则是暴涨了600%,而杭州这几年更是连连上涨,特别是经过G20峰会的洗礼,房价跃居全国第四,均价超过了3万块。


当然,并不是房价涨得慢,就要被踢出一线城市的行列。


只是房价某种程度上,一方面揭示了资金流的偏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口的流动问题,是富有购买力的年轻人用脚投票的结果,就算背井离乡、挤破脑袋,也要去那个城市。


第三个指标是比企业。


具体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乃至是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业、IT业的就业机会,这些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比如杭州在A股上市的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杭州的明星企业有阿里巴巴、娃哈哈、农夫山泉、苏泊尔、天堂伞业等等,可以发现,杭州民营资本的力量比较庞大。


而广州起步早、经济底子很厚,但主要还是以国企、外资为主。


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两个城市第三产业都超过了第二产业。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中又以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最为景气。就金融业来说,两者都珠玉在侧,杭州旁边有个上海,广州旁边有深圳、香港;但就信息技术产业来说,这几年杭州已经甩下广州一个身位了。


▲制图:格隆汇


第四个指标是比人才。


杭州的背后,是第一商帮浙商,他们创新的头脑、进取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广东也有非常多出色的商人,包括潮汕商人、广府商人、客家商人,只是他们发光发亮的舞台主要不是在广州这个地方,而是在旁边的深圳、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


广州这个地方对于普通商人来说,并不非常友好,因为国企和外企太过庞大,相应的,民营企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来源猎聘《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


这样简单比较下来,杭州的势头真是很猛,难怪有不少人都在高呼杭州崛起,并质疑广州吃老本、要从一线城市的位置上被拉下来。


当然,短时间内,广州作为华南中心、广东首府的地位不可动摇,不是其他非一线城市可以比肩的。


我们今天来比较两个城市,并不是要引得大家唇枪舌战。表面上,这是两个城市之争;实质上,这是两种经济形态的较量。


是的,

杭州和广州背后的较量,

更多是互联网商业和传统商业的较量,

是新经济和旧经济的较量。


▲上图广州下图杭州


杭州之所以那么红,根本上是因为这几年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开始登堂入室、获得话语权。


在这个大背景,深受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影响的杭州闪闪发亮,而以传统经济为主的广州开始变得黯淡。


这一点,相信企业家朋友并不难理解。


这个时代变了:


1、传统经济的思维模式是“资源定价”,主要看有多少自然和社会资源、有多少设备产能;相对应的是数量消费,生产的更多是低价格、低质量的双低产品;


2、互联网经济的思维模式是“用户定价”,主要看我有多少用户资源,以及爆款产品;相对应的是质量消费,用户看重的是性价比,及各种体验,信息不对称的红利逐渐消失。


当然,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你进我退,而是可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重构自己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去积极地拥抱互联网。



观点对比: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先翻过眼前三座大山,下辈子再说


作者:谢东城

来源:海外掘金(ID:gold1849)


杭州的崛起,背后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经济有话语权,杭州就有话语权。


现在来看,得益于民营经济的整体崛起,得益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刚被写入G20公报的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对全球贸易的赋能能力,


得益于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对人类金融生活和好的社会的深远影响,杭州从一个传统的区域型工商业城市升级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影响全球的电商之城、普惠金融之城。


但是这三个“得益”都带有相当的运气成份,杭州要在整体的城市地位上与北上广深并驾齐驱,至少还有三座几乎无法逾越的大山等着杭州去攀登。


01.第一座大山,总量差距


相比北上广深,杭州还只是一个区域型的中心城市,而北上广深扮演的是全国性门户城市的角色。


1 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


无论是经济规模(GDP)、常住人口总量、资金总量,还是总部经济指数、PCT国际专利等数据,杭州都与北上广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总量本身就是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因为总量巨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杭州要与北上广深并列,首先缩减巨大的总量差距。


2 在城市性质上:


北京是全国性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深圳是全国性的金融与科创中心,


广州是全国性的商贸与航运中心城市、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在这些功能上都只具备区域型的辐射力,承担的全国性功能还是太少。


3 在公共资源配备上:


比如大区机构数量、领事馆数量、地铁里程数、国际航班数量、科研院校数量、三甲医院数量、铁路枢纽地位等,杭州与北上广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例如,华东地区的大区机构几乎全部设立在上海与南京、领事馆全部在上海、科研院校也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与南京,杭州在这些公共资源的配备上一直不强。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官网、央行官网以及公开报道


02.第二座大山,结构差距


北上广深在产业门类上、市场主体多元化上都属于“家大业大”的城市,但杭州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偏科的城市。


1、北上广深在传统制造业、重工、金融、文创、智能硬件、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百花齐放,而杭州的强项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互联网等少数科目。


今天的新兴产业十年之后甚至是三五年之后,就不一定是新兴产业,甚至会成为夕阳产业。


杭州过去十年在对互联网产业的对赌上大获成功,但这并不能保证杭州可以一直耸立在潮头浪尖,下一轮产业对赌如果错误,杭州很有可能会从风口上退下来,成为一个平庸的城市。


2、北上广深的市场主体在所有制上是多元化的,既有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也有老成持重的国营经济,还有华丽多姿的外资经济,


而杭州的强项只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明显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杭州经济的稳定性与抗击打能力。


03.第三座大山,连接力差距


互联网行业追求的一个东西叫做“连接一切”,哪家公司的连接能力越强,其获得的流量就越大、其配置的资源就越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网格化的今天,城市就是国际贸易这张大网的连接点——哪座城市的连接能力越强,其获得的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越多,其配置资源、制定规则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除了要具备强大的内生发展能力,也要具备强大的连接能力——在全球高端要素网络体系中的连接能力与辐射能力。


杭州的强项是内生发展能力,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就是杭州内生发展能力的强大支撑,但杭州的对外连接能力还远远不够,


缺乏大空港、大陆港、大海港、大信息港、大交易所等对接国际高端要素的入口,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强,这一点还远远不能与北上广深媲美。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杭州只能是上海的二传手。


当然,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游戏规则,有助于杭州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弯道超车。


比起陆港、海港、空港,互联网是一种更强大、更深刻的连接工具,它可以把杭州这个非港口城市、非贸易枢纽城市快速融入、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不过,互联网的连接力仍然是有限的,它可以解决物流与信息流的连接问题,但解决不了人才流的连接问题。


从总的基数来看,北上广深仍然聚集着中国最多的高端人才和海归精英。


毫无疑问,杭州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贡献了一抹独特的亮色,其给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作用非常巨大,但如果把这理解为中国城市格局的一次深刻洗牌、理解成对北上广深格局的一次颠覆,则有些过度诠释了。


因为阻挡在杭州与北上广深之间的三座大山,还等着杭州去慢慢攀登。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或整理编辑,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fenggq4,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小编推荐:欧美看点

        ↓↓↓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回看往期内容,期期精彩、篇篇精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