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或许不仅仅是你的错 | 李威
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它既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李威
世界资源研究所
大家好!我叫李威,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我们是一个国际智库,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我本人是一个城市设计师,主要从事道路安全方面的工作。今天很高兴看到有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听这个讲座,我今天的话题和在座的各位非常相关,我想讨论一下我们的城市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交通事故,儿童安全的头号杀手
提到这个话题,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回想起我童年的时候,那时我和小伙伴都是骑车或者步行去上学。但是,这样的景象可能在现在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所以,我不禁在想,我们的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得家长不敢或者不放心让孩子再使用我们的街道。
这是我在上海市拍到的一张照片,这样的情景在城市里随时可能发生。照片中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在人行道上行走。我们可以看到,这条人行道残破不堪,表面不平整,小孩子随时可能摔跤,而且前面部分下雨的时候很容易积水,小孩子根本没有办法使用。
中国·上海
这是我在越南拍摄的,中国的很多城市也和它有类似的情况:两个小学生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骑车,旁边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这是一个不受保护的环境。作为家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骑行,您放心吗?
摄于越南
我们再看一下过街。过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行为,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特别困难。像这样的大马路在任何的城市都随处可见,照片中的这几个孩子,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可是灯马上要变红了,请问他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继续走到马路对面,还是退回去,还是站在路中间?这个问题对很多成人来说都是困难的选择,更不要说小朋友了,而且无论是否做出选择,他们已经暴露在了危险的车流当中。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发展,城市对孩子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友好,街道似乎已经成了危险的代名词。所以,在孩子即将上街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说的第一句话是“注意安全”。
事实上,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张图表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不同因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人口的占比,橙黄色的这部分是交通事故。我们可以看到,对于10~20岁的中国青少年群体,交通事故是超过一切疾病和其他任何致伤原因的第一死亡原因。
交通事故在中国各年龄段人群死亡中占比
数据来源:《柳叶刀》Wang et al.
我们创造出很不安全的街道,除了让孩子们更危险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坏处呢?
下图中的情景,可能很多人再熟悉不过。这是上海市一所小学门口在接送时刻的情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父母们越来越不敢让孩子走在街道上了,所以,父母们千方百计地用各种车辆载着孩子们上下学,无论这个车子是四个轮子的,还是两个轮子的。这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我们剥夺了孩子最后一丝运动的时间,这也是有研究支撑的。
中国·上海
这是一份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它研究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人口的运动量变化情况。最右侧的这个图是中国,它的比较基线是1991年的运动资料,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我国人口运动量已经下降了45%,据预测,到2030年,还会下降到51%。这份报告还提出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那就是由于缺少运动,现在的这一代孩子有可能成为人类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预期寿命少于父母辈的一代人。
世界上不同国家人口的运动量变化情况
来源:《为动而生》报告
创造出不安全的街道,既不利于人身安全,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就来了,全球现在有10亿儿童在城市里生活和成长。但是很明显,我们的街道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个人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难的一点其实来自我们观念上的转变。
交通事故,不仅是道路使用者的责任
大家可以看这张照片,这个场景可能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老爷爷带着他的孙女过街的场景。我可以告诉大家,他们闯红灯了。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觉得这是谁的错?
大多数观众可能会觉得,老爷爷的冒失行为导致了危险情况发生。但我们可不可以想想别的可能性呢?比如说,是不是红灯的等待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就等不下去,于是选择了过街?又比如说,是不是他们看到了前面是黄灯,觉得还可以过去,可是过到一半的时候,灯突然变红了?或者是,这个路口的信号灯时间,绿灯只有30秒钟,可是短短的30秒钟对于老人和孩子的步速来说,是完全没法走过这段距离的。
这个街道的中间没有任何停留和保护的区域,如果他们走到路中间,发现灯已经变红了,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走,因为站在路中间,可能是更危险的选择。
我们从更大的范围来思考,孩子上下学的道路为什么非得穿过一条宽阔的马路?为什么我们的城市没有提供一条便捷而安全的道路供他们上下学?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其实可以找到一些转机。世界资源研究所做了一个研究,关于行人等待红绿灯时间和他们闯红灯概率相关性的一个研究。这个图表的横轴是行人等红绿灯的时间,纵轴是他们闯红灯的概率。
研究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公交优先系统中的道路安全》
它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行人等待红灯的时间越长,他们越有可能闯红灯。如果设计一个时间非常长的红绿灯,其实就是在鼓励行人闯红灯;如果这个时候路中间又没有任何保护的话,其实就是在鼓励行人闯红灯的同时,又把他们放在很危险的车流当中。
所以,过去我们看待交通事故总是觉得应该去责备道路的使用者,因为他们看得见道路。交通事故是因为人的错误引起的,我们总希望人永远不要在街上犯错。但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人在街道上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为人的错误和失误就导致很恶劣的后果,比如死亡、重伤。
也就是说,我们的街道需要提供足够的保护和足够的宽容度,使得哪怕在街上有错误出现,也不至于产生特别恶劣的后果,而这些就是我们作为道路设计者的责任。也就是说,交通安全一部分是使用者的责任,而另一部分是背后看不见的设计者的责任。
这个很重要的理念转变其实能够促进我们为孩子、也是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世界上很多地方已经有一些很有趣的实践,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邻居——韩国。黄色的线条表示韩国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儿童人数。在过去20年内,这条曲线是大幅度下降的,事实上这个下降的比例达到了95%,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他们凭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呢?是不是采用什么高大上的先进科技?其实并不是。他们采用的方法我们每一个城市其实都可以学习,都可以采用,他们改造了所有小学周边的街道。
数据来源:韩国交通研究院
这是韩国首尔一所小学旁边街道改造后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行走的人行道旁边加装了一个护栏,这个护栏是足够结实的,哪怕机动车撞上去,也可以产生足够的保护。
另外,这个机动车的路面用很显眼的颜色做了铺装,上面的大字写着“校区慢行”,还有一个圆形的标志,里面写着限速30,这样可以提醒司机减速慢行。
还有一点,校区门口两边300米范围内是不允许任何机动车停车的,因为机动车停车会阻碍视线,产生视线死角。那样的话,司机看不到小孩,小孩看不到司机,如果小孩突然窜出会很危险。
通过这些很普通、看似很简单的一些手段,韩国实现了对儿童安全的重大提升。
校园地带改善项目
我们再来看看大洋彼岸另外一个城市,美国的纽约市。提到纽约,大家可能觉得那么高端的城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纽约很多街道也是非常危险的。纽约市政府从1997年开始推行了一个项目,叫做“安全上学路”,主要目的是改善学校周边的危险路段,至今为止已经改善了上百所学校。
安全上学路示意图
来源:纽约市交通局
他们做得很简单,首先重铺路面,然后创造一些减速的措施,同时在路口扩展人行道,给行人更多的面积,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缩短了行人的过街距离。同时给使用公交的乘客安装一个公交专用道,并且安装上非常显眼的标志牌。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纽约市中小学周边的学校道路安全情况得到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民意调查显示,父母们更放心也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步行上下学,这其实是这个项目最终想达到的目的。
可能有很多小朋友玩过乐高积木,乐高公司的总部在丹麦一个叫做比隆的城市。这个城市不仅是乐高的总部所在地,市政府还想把它打造成全世界的“儿童之都”,就是为儿童创造一个首都。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改善儿童上下学的安全。
照片里面展示的这个涵洞就是他们改造措施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涵洞跟我们平时见到的黑糊糊的、混凝土的涵洞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近距离看一下,其实这个涵洞是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因为这里面除了行人没有什么车辆,但是对孩子来说,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太黑了,孩子们不敢使用,他们宁愿走到街道上面,这样反倒产生了危险。
丹麦·比隆
所以,当地市政府做了一件很简单、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将涵洞用鲜艳的色彩重新包装了一次,他们邀请小朋友给涵洞两边画上很多五彩缤纷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小朋友们正在很高兴地使用这个涵洞。
最后看一下更适用于小区环境里面的一个案例。这是在荷兰,荷兰人创造出一个叫“共享街道”的概念。所谓“共享街道”就是机动车、行人、自行车都可以使用这条街道。但是,这个使用不是没有前提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右上角有个标记,这个标记是单独为这种“共享街道”设计的标记。这个标记上面有一个房子,前面有大人和小孩在玩耍。这是占据画面大部分的内容,而远处有个很小的标识是汽车。这个标记说明了一点,就是在这条路上,优先权是给行人的,机动车属于次要的地位。
图片来源
NYTimes
1
图片来源
Trevor Kupfer
2
他们如何来实现这一点呢?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张图,是用了路面的一些高低起伏,这样可以迫使机动车开过去的时候减速。而在右边这个案例当中,其实更直接,他们直接把道路设计成一个弯曲的线形,在弯曲的路上,机动车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加速的,这样保障了行人的优先权,也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在这样的街道上面,孩子是可以玩耍的。
看了这些比较好的案例以后,我也想给大家展示一个不是那么好的案例。这是某个地方的一个街道,也是在校区门口。它可能是我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校区门口前面的街道。因为上面有个标志牌写着“30”,我国校区道路的限速就是30。
但是,我要问一个问题,假如您是司机,在这样的道路上,您真的会以30千米的时速开过去吗?一条那么宽、那么笔直的街道!我想我很有可能会超速,而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孩子在前方过街,对于他的威胁可能是加倍的。
我们很多地方做的设计只仅仅是简单地放了一个限速的标志牌。有研究表明,这样的标志牌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这个限速标志牌的数字减少10,比如从40减到30,司机的实际驾驶速度只会减少2~3千米每小时。也就是说,仅仅有个标志牌,效用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一些物理性的方法来迫使机动车减速。
我们总结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这样一个比较理想的设计模型:在校门口的这条人行横道,我们的建议是把它适当抬高,我们把它叫做抬高的人行横道,在这种情况下,行人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很容易地过街,而机动车行驶到这以后必须得减速;在道路中间,如果马路太宽,必须设置一个安全岛,因为小孩如果过不完街,他至少得有个安全的地方等待;在人行横道的前方也应该设置足够的警示标识,比如用可以振荡性的标线,让司机明确地觉察到前方可能有人过街。通过这些设计手段,我们其实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安全的步行环境。
图片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我们把这样的理念带到中国一些城市,这是我们在上海市做的一个实践,一个尝试。这两张照片,上边是改造之前的,下边是改造之后的。这条道路照片的右手边是同济初级中学,这个中学有很多孩子骑车上下学。改造之前,我们发现这个街道是一个混行的环境,骑车和开车的人混行在街道上,非常不安全,对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是不稳定的,这样会导致更多的事故发生。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改造之后,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点是要把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分开,道路两侧增加了两个有隔离、有保护的自行车道。这样做其实有一个好处,人们如果要过街的话,他的过街距离其实是缩短了的。
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我们是背着书包上学,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因为课业比较繁重,是拉着拉杆箱上学,在拉杆箱里面装了很多课本、作业本。但是,原来的步行道路面用了很多砖,砖的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任何有轮子的物体运动。所以,我们改造之后,在道路的右侧专门增加了一个表面平滑的、可供拉杆箱使用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孩子们可以拉着拉杆箱很容易地上下学,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处,任何使用轮子的人都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比如说使用轮椅的残疾人。
这是初中门口的人行横道,改造之后我们把斑马线拓宽了。但是还有一点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在改造之前,机动车的停止线离人行横道是非常近的,我们提出改造之后这条线必须往后退,可能退到2米、可能退到3米。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司机能够提前发现前方过街的行人,并且能提前做出反应。它的停止线离横道线还有一定的距离,也能使司机有一定的缓冲区。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让孩子过街变得更安全。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同样的想法除了在上海利用以外,我们在越南和其他地方也有使用。这是在越南胡志明市的一所幼儿园,它的名字叫做长颈鹿三语幼儿园,这个名字很可爱,但是周围的环境一点不可爱,首先,它的人行道残破不堪,而且已经被机动车停车占用了。旁边的路口也不安全,因为现在没有任何的信号灯控制,汽车可以随意行驶。
越南·胡志明市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来一个比较理想的改造方案。比如,他们需要重新铺装路面,让路面保持平整。比如,要增加一些阻车的设施,不要让机动车轻易开到人行道上面去,同时旁边的路口也应该增加专门供行人使用的信号灯。
改造方案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我们再看看这所幼儿园旁边的街道。在这条街道上,很明显,行人更多。但是,我们再看街道的空间分布,行人用一条非常狭窄、高低不平的人行道,而一条宽阔而空旷的马路就摆在路的中间,如果孩子在这条街道上走路上下学,他很可能会走到马路上面来,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改造前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给这条道路做一个瘦身,也就是缩窄机动车道,同时增加行人的面积。这样做还有更多的好处,比如增加更多的绿化,给孩子创造一些娱乐和活动的空间,创造一些街道的家具供周围的居民使用,通过这样整体的改善可以把学校和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安全。
改造方案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这些建议最后实施了多少呢?我们今年(2018年)又回到了胡志明市,回到了长颈鹿三语幼儿园,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地方政府已经部分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比如,这条人行横道现在是略微抬高的,大家可能在视觉上看不太出来,但是坐车经过这里的时候会有一个稍微往上的颠簸,它可以警醒司机,这里是行人过街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措施,比如重新铺装人行道、信号灯及阻车设施还没有实现,我们还在继续推进这些措施的实施。
越南·长颈鹿三语幼儿园
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它既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街道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道路空间使用权利的分配问题,所以它本身涉及到很复杂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光靠我们设计师或者专业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来参与。
但是,我们也非常高兴地发现,我们的城市正在一点一滴地、逐渐地为孩子改变他们的环境,而有时候很可能一些很小的措施就能有很大的效率。
城市的未来属于孩子
我们为孩子设计一个安全的街道,它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我想它的未来应该是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街道设计当中,让他们来塑造我们未来的城市和街道。
这是在挪威的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挪威首都奥斯陆政府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让孩子们上报在道路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汇报好的问题,也可以汇报坏的问题。
右边这个图是他们收集到的数据,绿色的线和点带着一个向上竖的手指头,表示他们觉得好的地方,红色的线和点代表他们觉得危险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法,城市设计师能真正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在城市设计过程当中当了主人翁,他们真正参与到了这个过程。
为孩子设计街道 → 让孩子设计街道
来源:fastcompany.com
让我们再回到乐高公司的总部,丹麦的比隆,他们为了打造“儿童之都”做了更有意思的事情,儿童的首都不能仅仅是大人帮儿童做设计,我们看看他们做了什么?
我们看到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如果把他们加入到设计城市、设计街道的队伍当中来,我们可以让街道更安全,也更有趣。
最后,我想用这个壁画作为结尾。这是在马来西亚槟城很有名的壁画,它的前边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后边墙上画了两个很开心的小孩,他们在无忧无虑地骑着自行车。这样的场景通过我们的设计,通过把孩子加入到设计当中来,我们一定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马来西亚·槟城
来源:Marufish/Flickr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为当一个城市的街道和这个城市对孩子更安全的时候,它对我们所有人也是更安全的。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直达原文
“SELF格致论道”讲坛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获取更多信息: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