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之光|《血战钢锯岭》:美日战争,温情于杀戮中游丝般生存

2016-12-30 从余启 我与我们的世界

欢迎打开“我与我们的世界”,从此,让我们一起“纵览世界之风云变幻、洞察社会之脉搏律动、感受个体之生活命运、挖掘自然之点滴奥妙”。

我与我们的世界,既是一个“奋斗”的世界,也是一个“思考”的世界。奋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奋则殆。这个世界,你大,它就大;你小,它就小。

欢迎通过上方公众号名称打开公众号“查看历史信息”来挖掘往期文章,因为,每期都能让你“走近”不一样的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本期导读:近日,一不小心,被人拉去了电影院,看了场热播期马上就要结束的电影——《血战钢锯岭》。刚开始听说是外国片,还是战争片,随即便觉得索然无味,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外国片,更不喜欢看战争片。


不过,进了电影院开始看后,越看越有味儿。电影结束,走出电影院后,依然回味去穷。剧情转换、画面观感、演员表演、表现手法以及影片所能传达出来的种种意涵,无不令人感到耐人寻味


琢磨来琢磨去,不吐实在不痛快,所以也就有了下面哩哩啦啦的一些文字,姑且拿出来当做一块块枯燥无味的砖头,期望能引出来一块块靓丽斑斓的玉石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


作为艺术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界,每年都能给人们奉上一场场风味各异的盛宴,或给人以震撼的视听观感,或给人以轻松的幽默逗笑,或给人以顿然的启发解悟,或给人以悠远的回味遐思


当然,电影界为人们端上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夹带上一些“残羹剩渣”,毕竟,当今的世界,不管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已是鱼龙混杂。不过,即使是残羹剩渣,也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那就是,只有通过这些对比,观众们也才能把自己辨别真假实虚的眼睛擦得更亮。


今年于岁末上映的《血战钢锯岭》,在我这位外行人看来,应该归于“美味佳肴”的类别,尽管该影片里既寻不见美味的痕迹,也找不到佳肴的踪影,反而,人间惨剧却充满整部影片,一暮接着一幕,而且,一幕比一幕惨


该影片中的主人公,受家庭暴力影响,默默向上帝承诺,自己要与暴力一刀两断,永不诉诸暴力。眼看着同胞们在战争前线为国奋战,主人公也决定放弃安逸的生活,参军奔赴前线,为国效力,不顾饱尝战争之苦的父亲的劝阻,以及漂亮未婚妻眼中那深切的依恋和不舍。


已与暴力一刀两断却要到战争一线为国效力的主人公,遭到新兵同伴们的欺凌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训练中也拒绝触碰枪支,并以拒绝服从上级命令的罪名,遭到军事法庭的审判而面临牢狱之灾。各方人力齐上阵,上级威逼,同伴开导,亲人劝说,让主人公“改邪归正”拿起枪支进行训练或法庭上低头认罪,但都无济于事。


好在爱子心切的老爹拼上老命,找到曾并肩作战的上级“开后门”,向军事法庭提交了一封信。该信做出声明,主人公拥有以不接触枪支的方式为国效力的权利,这样,主人公才得以逃脱牢狱之灾,并以军医的身份怀揣着一本夹有一张未婚妻照片的《圣经》奔赴前线


战争前线,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犹如绞肉机,惨不忍睹。倒下一个,他扑上去救,又倒下一个,他又扑上去,这样往复循环,数不清有多少次。最终寡不敌众,在大部队撤退后,他自己依然留在昏天暗地且时不时有敌军出没的现场,搜救落下来半死不活的伤员。救出来的伤员中,还有几个敌军士兵。


轰轰烈烈的画面之间,有两个描写心理活动的镜头,尽管不那么起眼,但却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主人公独自搜救伤员时,面临敌人逼近,在地上捡起一杆枪,伤员说:“你会用枪么,现在才开始拿枪,也太晚了吧?!”(大意如此)。没想到的是,他又捡起一大张帆布,帆布头裹在枪杆上,铺开帆布,把伤员拉上帆布,用枪杆拖着帆布,伤员持枪作掩护,一起迅速逃离了现场。


一个是,主人公独自在周围几乎全是死尸的环境下搜救伤员,后因敌人逼近被迫结束,就回到安全地带,发现周围有那么多活人的那一刻,神经陡然紧绷了一下,然后用怀疑的眼神扫视着每个人,默默穿过夹道迎接他的同伴,当他走到迎接他的上级跟前,上级关心地问道:“有没有伤到哪儿?”他顿了一下后,淡淡答道:“没。”


前一个镜头,伤员误以为,主人公拿枪是要与敌人作战,没想到的是,主人公参军后第一次拿枪,也是为了救人才“破戒”拿起。后一个镜头,上级关心主人公是否受伤,而上级所关心的“伤”,自然不是主人公“精神”上所遭受到的那种“折磨伤痛”。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的“信仰”为核心,故事逐渐沿着家庭亲情、纯洁爱情、爱国之情、战争暴力等展开,并最终以圆满收尾。影片尽管从头到尾都充满暴力(战争)画面,但它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非暴力”(非战争)的故事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该影片竟然是以二战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


《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既让人开了眼界,也让人开了脑界,既给人以震感的视听观感,也给人以恒久的回味品咂。如果要找几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的话,最恰当贴切的莫过于下方图片中的几个词了:compelling, tense, emotive and inspirational。。。



往期精彩:


意识形态|《经济学人》:国家竞争靠“实力”,美好生活靠“主义”

死人VS活人|《水调歌头》:人的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东亚局势|《全球脑库》:特朗普时代的日本,将会兴什么风、作什么浪?

变VS不变|《一个清代女人的坟墓》:只有穿越时空,才能发现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注:

1:本文为原创,若发现不错,欢迎转发共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2:也欢迎点击“赞赏”,为原创打赏,感谢支持。

3:若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沟通。

4:可设置为“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消息。

5:关注可搜索 我与我们的世界 或 meandourworld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