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谈美国梦|《全球脑库》:美利坚合众国特色之梦

2017-09-10 从余启 我与我们的世界 我与我们的世界

欢迎打开“我与我们的世界”,从此,让我们一起“纵览世界之风云变幻、洞察社会之脉搏律动、感受个体之生活命运、挖掘自然之点滴奥妙”。

我与我们的世界,既是一个“奋斗”的世界,也是一个“思考”的世界。奋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奋则殆。这个世界,你大,它就大;你小,它就小。

欢迎通过上方公众号名称打开公众号“查看历史信息”来挖掘往期文章,因为,每期都能让你“走近”不一样的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本期导读:据维基百科介绍,美国梦源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是不存在的。



This Thing Called the American Dream

被称为美国梦的那个东东


In 1968, gonzo journalist Hunter S. Thompson mused about “this Death of the American Dream thing.” But what was this thing called the American Dream? What made it uniquely American?

1968年,谜一样的美国记者汤普森曾感慨,“被称为‘美国梦’的那个东东已死”。不过,被称为“美国梦”的那个东东,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又是什么东东,让那个东东独具美国特色?


译者注:

汤普森(1937年7月18日-2005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美国记者、散文家、小说家。汤普森喜好体育运动,是路易斯维尔卡斯尔伍德体育俱乐部的棒球球员,由于文笔甚好,1952年,汤普森被阿西纳姆文学协会吸纳为会员。1955年,汤普森因抢劫而蹲牢狱,也被阿西纳姆文学协会取消会员资格,刑满释放后,汤普森加入了美国空军。汤普森最初在德克萨斯州拉克兰空军基地服役,后转移到伊利诺伊州德斯科特空军基地。1956年,汤普森转移到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1957年,汤普森为佛罗里达州的一家报社写新闻,获得了良好的赞誉,1958年,汤普森退役。2005年,汤普森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皮特金县的家中自杀身亡。


For some, the Dream was Americans’ belief that their economy was a cornucopia of goods sure to bring a standard of living unimaginable in other economies: the dream of unrivaled plenty and comfort. But, while America had a superior wage level in the 1700s, Britain nearly closed the wage gap with America by the 1880s, and Germany came almost as close by 1913. Germany and France caught up with America by the 1970s.

对某些人来说,美国梦就是美国人的这样一种信念:美国经济能提供丰饶物品,让美国人过上其他国家想象不到的生活水准,物质丰裕、精神安逸,全球没谁能与之匹敌。不过,尽管1700年代美国薪酬水平确实全球领先,但到1880年代英国就逼近了美国,到1913年德国也逼近了美国,到1970年代,德国、法国都追上了美国。


For some economists, the Dream was the hope of an improving standard of living: the dream of progress. The economist Raj Chetty has been gauging the improvement people have made over what their parents had. He found that in 1940, nearly all young Americans – 90% of them, to be precise – had a household income higher than their parents had when they were young. That high percentage largely reflects America’s rapid productivity growth, which boosted wage rates. Yet from 1890 to 1940, rapid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normal in Britain, Germany, and France as well – as it was in the “30 Glorious Years” from 1945 to 1975. So if the Dream was progress, Europeans could have dreamed of progress, too.

对某些经济学家来说,美国梦就是对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希望,即发展进步之梦。经济学家拉吉·切迪就对美国人相对于父辈一代所取得的进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发现,1940年时,几乎所有美国年轻一代,准确地说90%的美国年轻人,家庭收入水平比父辈那代年轻时要高。如此之高的百分比,基本反映了美国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增长,生产力增长自然就会促进薪酬水平提升。不过,从1890年到1940年,生产力快速增长,在英国、德国、法国也都一样,就像1945至1975年间“辉煌的三十年”一样。因此,若美国梦是发展进步之梦的话,那么,欧洲人也可有发展进步之梦。


For many others, the Dream referred to the hope of America’s deprived – stirred by Eleanor Roosevelt, Martin Luther King, Jr., John Rawls, and Richard Rorty – that their country would somehow end the injustice of pay so low that it isolates them from the life of the country: the dream of inclusion. Yet such a dream could not be unique to the poor and marginalized in America. Certainly Arabs and Roma in Europe have dreamed of being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对很多其他人来说,美国梦就是弱势群体的希望,国家能确保他们受到公正对待,能确保他们的个人能与国家共命运,是包容发展之梦。对于这样的梦想,埃莉诺·罗斯福、小马丁·路德·金、约翰·罗尔斯、理查德·罗蒂等都功不可没。不过,这样的梦想,并非美国穷人和边缘群体所独有。欧洲的阿拉伯人、罗姆人都一直在梦想着融入社会。


译者注:

1、埃莉诺·罗斯福(1884年10月11日-1962年11月7日):美国政治人物,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妻子,1933年3月至1945年4月罗斯福经历四个总统任期,因此其夫人也是美国任职时间最长的第一夫人。二战后出任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并主导起草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她也是女性主义者,并大力提倡保护人权。杜鲁门总统赞扬她的人权成就时称她为“世界第一夫人”。

2、小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美国牧师、社会活动人士、人权主义者和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也是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主张以非暴力的公民抗争方式争取非裔美国人的基本权利,并因之成为美国渐进主义的象征。

3、约翰·罗尔斯(1921年2月21日-2002年11月24日):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著有《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万民法》等名著,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罗尔斯是1970年代西方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培养的许多学生现今都成为道德和政治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4、理查德·罗蒂(1931年10月4日——2007年6月8日):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罗蒂1967年出版的《语言学的转向》一书,使得“语言学转向”这个当代西方哲学的关键词从此流传于世,而他在1979年完成的《哲学与自然之镜》更是奠定了他作为新实用主义领军人物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罗蒂的学术活动的重心越出专业领域,在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化政治学、意识形态问题、全球化问题、女权主义、伦理问题等公共话题的讨论,成为西方知识界非常活跃的公众人物。

5、罗姆人:常讹称为吉普赛人或吉卜赛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这个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并不使用,罗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其他地区对罗姆人的称呼包括: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希腊)、阿什卡利人与辛提人。叙利亚和波斯吉卜赛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对应是“Doma”,现代印地语是“Dom”,意思是“靠歌舞为生的下等人”。欧洲罗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流浪、贫穷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与求生方法而长期遭受歧视和迫害。


For other scholars, such as Richard Reeves and Isabel Sawhill, the American Dream is about mobility more generally. It is a hope held by Americans, in the working and middle classes as well as the working poor, of being lifted to a higher rung on the socioeconomic ladder, not a rise of the ladder itself: the dream of a higher income or social station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In fact, 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well into the twentieth, structural shifts wrought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demographics in America’s market economy lifted many participants – while dropping others. Yet it is doubtful that this “musical chairs” was unique to Americans. From 1880 well into the 1920s, Germans and French saw their economies transformed by globalization; Britons had that experience even earlier.

对其他诸如理查德·里夫斯与伊莎贝尔·索希尔等学者来说,美国梦就是让美国社会更具流动性。这样的愿望,很多美国人都有,不管是工薪阶层、中产阶层还是贫困阶层,都希望相比于平均水准,自己的相对收入水平或社会地位能有所提升,在社会经济阶层中能更上一层楼,而不是社会经济整体水平能更上一层楼。其实,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变革与人口结构的演变,让美国经济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让很多美国人实现了往上升,不过同时,也导致了某些人往下沉。不过,若要说这样的“阶层变动”为美国所独有,则要打个大问号。从1880年一直到1920年代,德国、法国经济都因全球化产生了变革转型,英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则发生的更早些。


译者注:

Musical chairs(抢椅子游戏): a game of elimination involving players, chairs, and music, with one fewer chair than players. When the music stops whichever player fails to sit on a chair is eliminated, with a chair then being removed and the process repeated until only one player remains.


What made the American Dream distinctive was neither the hope of winning the lottery nor of being buoyed by national market forces or public policy. It was the hope of achieving things, with all that that entails: drawing on one’s personal knowledge, trusting one’s intuition, venturing into the unknown. It reflected the deep need of these Americans to have the e 42 36083 42 15287 0 0 3495 0 0:00:10 0:00:04 0:00:06 3495xperience of succeeding at something: a craftsman’s gratification at seeing his mastery result in better work, or a merchant’s satisfaction at seeing “his ship come in.” It was success that mattered, not relative success (would anyone want to be the sole achiever?). And the process may have mattered more than the success.

赋予美国梦以独特之处的,既不在于个人能像中彩票一样发财致富,也不在于个人能通过国家发展或政府政策过上滋润生活,而在于实现自己特定的目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则就意味着,要利用自己的学识,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要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美国梦,深植于美国人实现目标的渴望中,深植于工匠看到自己技艺取得进步的喜悦中,深植于商人看到自己货源到达的满意中。这是一种更具意义的成功,而不只是相对性的成功,(有哪位想要只自己获得成功?)。而且,那个通往成功的过程,或许比成功本身更具重要性。


There is abundant evidence of this goal, as Americans worked it into their books and plays. Mark Twain, though a dark writer, appreciated the quest for success of his young subjects. At the end of his 1885 classic,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inn aims to “light out for the Territory ahead of the rest...” Hollywood writers found other words for it. In the film Little Caesar (1931) Rico says, “Money’s okay, but it ain’t everything. Be somebody….Have your own way or nothing.” In A Star is Born (1937), the aspiring singer Esther Blodgett exclaims that “I’m going out and have a real life! I’m gonna be somebody!” And in On the Waterfront (1954), Terry Malloy laments to his brother Charley “I coulda had class. 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 I coulda been somebody...”

像这样实现自己目标的现实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有些,还写成了书,拍成了电影。马克·吐温,尽管是位描述人性黑暗面的作家,但对著作中年轻主人公所具有的那种对成功的渴望,却充满欣赏赞誉。在其1885年经典著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结尾,费恩的目标就是“迅速冲向自己的那块领地……”。好莱坞电影编剧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在1931年电影《小凯撒》中,主人公里科就说到,“金钱,是个不错的东东,但它并非一切。你要成为你自己……要么你成为你自己,要么你什么都不是。”在1937年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中,前程似锦的歌手埃斯特·布洛杰特就呐喊,“我要活出自己,我要真正生活,我要成就自我!”在1954年电影《码头风云》中,特利·马洛伊就向他的哥哥查利表达自己的悔恨,“我能拥有我想要的地位,我能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我能成为我想要的自己……”


译者注: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马克·吐温早期的作品多为轻松幽默的诗歌散文,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人类虚荣、伪善以及残忍行为的描绘记录。他的中期作品,主要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糅合丰富的幽默、扎实的叙事和对社会的批判反思。吐温擅长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他协助创造并发扬基于美国精神和语言发展而成的一类独特的美国文学类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吐温的很多作品在当时都受到压制。而因为频繁使用词语“黑鬼”(niggner)——在故事发生的内战前期,这是种非常常见的表达——《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反复被美国高中教育抵制。人们很难完整地编写马克·吐温传记,因为他的作品数量之巨大(很多发表在不知名的报纸上)以及他常常更换的不同笔名。此外,他的演说和讲座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找到书面记录。因此,对吐温作品的收集是一个仍在持续进行的过程。最近的一次,研究者又于1995年再次发现吐温的作品。


Of course, dreaming of success could not have been widespread – a national phenomenon – had working Americans not had an economy that gave participants the freedom to be enterprising: to try new ways and conceive new things. And dreams of success could not have become as widespread as they did had Americans not perceived that they could succeed regardless of their national origin and their social status.

当然,若没有美国工薪阶层的努力,让美国经济为人们提供发挥才能的自由,尝试新方法的自由,创造新东西的自由,那么,成功之梦就不会如此广泛传播,成为一个遍布美国的现象。而且,若美国人不认为,他们的民族渊源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会影响他们获得成功,那么,成功之梦也不会变成一个如此广泛的存在。


Observing that enterprise,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could be engaging, even engrossing, and deeply gratifying, Americans came to view working in businesses,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as a path to the Good Life. And that life’s rewards were not just money. To suppose that money was their focus – even in their dreams – is to miss what was distinctive in American life.

正是看到奋斗、探索、创新能带来参与感,甚至是成就感,以及深深的满足感,美国人,从农村到城镇,才都把好好经营自己视为通往“良好生活”的道路。那种生活的回报,不仅仅是金钱。若认为金钱就是美国人关注的焦点,甚至认为金钱就是美国人的梦想,那么,就没认识到美国生活所独有的特色。


From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Americans were proving the wisdom of philosophers from Montaigne and Voltaire to Hegel and –a hit in America – Nietzsche: that the good life is about acting on the world and making “your garden grow,” not padding your bank account.

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人一直都在实践着哲学家们的智慧,从蒙田到伏尔泰,再到黑格尔,再到尼采,即良好生活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做好你自己,打理好“你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直往你的银行账户中塞钱。


译者注:

1、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以《随笔集》三卷留名后世。《随笔集》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另辟新径,不避谦疑大谈自己,开卷即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

2、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与霍布斯及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有重大影响。

3、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4、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献。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活到1900年去世。


Contributor: Edmund S. Phelps, the 2006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n Capitalism and Society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author of 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

作者简介:埃德蒙·斯特罗瑟·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大繁荣:草根创新如何促进就业、提出挑战、带来变革》。



中国梦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梦,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往期精彩:


哈佛教授谈“伟大”|《全球脑库》:美国曾经因何而伟大,将来又会因何而伟大?

新书速递|《经济学人》:历史是一个姑娘,每人都能是化妆师

朝核问题|《英国智库》:军事手段对付朝鲜,都能有啥招?

哈佛教授有话说|《全球脑库》:川普能否搞定朝鲜、中国?

独家|《CNN》:特朗普就职日收到奥巴马亲笔信全文曝光

巴西一瞥|《里约热内卢》:是魅力之城,还是暴力之都?

一直在变|《婚姻制度》:制度源于历史,终将也消于历史

《德土关系》:德大选在即,土总统向百万德籍土人喊话

西方社会一瞥|《BBC》: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西方人民

国际话语权|《唐奖》:中华文化圈的“诺贝尔奖”落座台湾


注:

1:本文为原创,若发现不错,欢迎转发共享

2:想为小编原创加油,只需点击下方微信“赞赏”功能为原创打赏,苹果用户看不到微信赞赏功能,可通过下方微信支付向小编转账,感谢支持

3:译文不代表译者观点。英文转自Project Syndicate,该网站主要发布全球各领域大咖文章,故称之“全球脑库”非商业用途

4:可将本公众号设为“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消息。

5:若有任何方面的问题,可随时联系进行沟通

6:关注可搜索“我与我们的世界”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