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美国本科学姐分享:我们都是平凡的小星星
“没有考到重点高中,就没有好大学,没有考到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这辈子就完了” 。这应该是中国式家长说的最多的话了吧?也是00后们耳熟能详的“鸡汤”。而经历过9年义务教育,参加过中考的我,在毕业班的那一年,逐渐开始怀疑,这样的应式教育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参加过夏令营,接触过美国教育的我,心中渐渐萌芽要出国的念头,挣扎了很久,终于来到美帝。因为从小听惯了传奇故事,相信哈佛女孩刘亦婷是大部分家庭向往的样子,受这个传奇故事的影响,家里人包括我,天真的以为:只要努力,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从小,我的标签就是乖乖女&三好学生,任何除这以外的表现都会被定义为叛逆。我努力达到家长设定的预期,不想让他们失望,慢慢地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却迷失了自己。
但出国以后,学会了为自己的未来规划,看了太多的知乎以及各种公众号的文章,明白如果要考名校,在美高同样要非常努力地学习,从九年级开始就不能松懈,要和学校counselor沟通好课表,尽量学难度相对较大的课程,努力把自己高中四年的计划做好。
幸运的是,在还没有完全适应美高生活的我,在第一年就获得了全A,这给了我增加了很多的自信。因为当时知乎里说:藤校的基本条件就是GPA4.0。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才得到全A,曾经早上4点半不到就起来复习当天考试,但那个时候的我坚信努力就会达到目标。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访校,我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梦校,在11年级时,有了更清晰的奋斗目标。每一次学习到凌晨,每一次因为疲劳想要放弃,但是一想到梦校,便挣扎着坚持下去。梦校,就像精神支柱一样,支撑着我挺过11年级。我不断地给自己加码,选各种学校最难的课,自学各式各样的AP,使得自己可以申请上宾大/哥大的夏校。更让我自信的是,两个藤校的夏校同时录取了我。然而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最大的爬藤因素之一:标化。
从我接触学习开始,我就很不擅长应试考试,这也可能是我一直拖延刷标化的原因,托福和SAT是那种我怎么努力,就是不开窍没高分的考试。2018年6月的时候,才真真正正开始备考标化,在机构里发现了太多拥有标化高分、GPA 满分、高含金量活动的“大神”们,而自己只是浩瀚星河中,那最平凡的一颗小星星。
一次次的模考,一次次只增不减的错题,一次次发现自己忘掉背过的单词,一次次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etc… 一桩桩一件件逐渐击碎我心里的防线,我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可是我依旧心存希望在低分高录,我固执的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校,所以无论备考过程多么艰辛,我边挣扎边坚持。后来,我才意识到:申请季中的成功案例不过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感叹着汪洋的渺小,他们大都隐去自己不尽人意的故事。
相信大部分2023er都寄希望于8月份的sat考试,大家计划着在ED前考出成绩,确认好大学的学校名单。然而,命运弄人,8月份的原题让我考试过程中心态爆炸,后来出成绩的压分,让我的分数和一年前裸考分数一样,我受到沉重打击,自责/愧疚/沮丧充斥着整个9月,好像自己暑假的努力全部白费,梦校变得遥不可及。
DIY 申请的我,不知所措。一次次挣扎、犹豫,不想放弃ED机会,夸张一点说:不想错过这辈子仅此一次的ED机会。但是自己也深刻知道如果申请梦校,便是以卵击石,希望渺茫.。可是如果不试试,连渺茫的机会都没有了。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平凡的毕业生们,有着相同的纠结的感受。
2018年9月和10月,是我最煎熬的时候。为梦校奋斗努力了四年的我,精神支柱没了以后,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努力,颓废了几天以后,朋友/老师把我从深渊拉回来,自己更是不甘心,所以振作起来备战10月份sat。
值得庆幸的是,在高度压力下,10月份的SAT和托福终于有了进步,SAT增长的100分让我的选校名单有了质的改变。我好像找回了那个不服输的我,经历了两个月的沉淀,我也慢慢接受了和梦校失之交臂的现实。
10月份的我,彻底分手了sat和托福。DIY申请让我忙得不可开交,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要顾虑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没有很累,错失梦校的这个经历,让我成长了,也改变了很多。11月份收到了两所保底校的offer,这两份offer像定心丸一样,让我踏踏实实的写完了RD 的文书。
作为一个即将成为学姐的我,通过自己的经历由衷地想要告诉未来的申请生们:要有梦想,要敢于追梦,哪怕最后不能如愿以偿,也不后悔,更不要沮丧。自己努力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终究会回报给我们。有压力不要怕,更不要怕peer pressure,压力要变成动力,帮助我们奋斗下去,青春的我们是最不怕输、最需要奋斗的时刻。年轻是资本,青春允许我们追梦,允许我们失败,但不允许我们轻言放弃。
我们要相信:优秀的人很多,但是我们也不差,平凡有平凡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任何时候,都不要质疑自己的能力,涅槃重生需要勇气和汗水,更需要时间。
罗杰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出场方式,除了努力变强,就是耐心等待”。生活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而是见缝插针地考验我们。然而,生活可爱的地方,是它会在某个阶段,把你付出的所有辛苦,折算成我们所需要的幸福还给我们。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一切那些曾经我们认为不能过去的坎都是小台阶,一切我们认为好不了的伤口都会结痂消失不见,那些被无限推迟的梦想都会过去。
加油吧,申请生们!尽人事,听天命!Best wishes with you!
-致和我一样平凡的小星星们
Willey后记
与M同学初识,是在2018年6月的SAT备考中。老实说,她并不是我经常遇到的那种语言能力出众、起步托福105+、SAT1450+的学生;恰恰相反,她当时是托福90+,SAT1300+的状态,单词量有点愁人,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不是很理想。但与此不匹配的,是她有一个“过于宏大”的目标:藤校。
与其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如说她是被一个个机构、一次次宣讲、一篇篇“鸡汤文”灌晕的典型代表。即使如此,却与她一见如故,无论在课上课下,都可以与她分享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帮她重新寻找实际定位。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有幸一步步见证了她半年来的变化和成长,就像之前提到的,申请季下来,我们会发现,原来跳脱随性的学生们沉稳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毕竟,申请季是人生中极少见的、与同龄人集体度过的高浓度生活片段。
战斗还没有结束,M同学还和许多与她有共同经历的小伙伴一起,为自己的RD奋斗着。故事还在延续,传奇还未开始。
祝每一位申请季的学生们,平安喜乐。
以下是M同学的微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与她联系。
坚持原创,砥砺前行。
我是Willey,我在书房等你。
Willey和他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