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文明码”把人分类,谁都无权确定文明的标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码头青年 Author 边城蝴蝶梦




本文转载自「码头青年」,内容已获授权
ID:matouyoung
作者:边城蝴蝶梦


导读

对未来社会,我们有很多美好的憧憬,但从目前的一些迹象看,我们真不能过于乐观。科技的进步,无疑会造福我们的生活,但它也可能会成为过度管理公众的利器。


疫情以来,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各种扫码。没有健康码,简直是寸步难行。有人可能以为健康码是绿色的,就说明你是健康的。其实不然。健康码不是为了证明你是否健康,否则也不会任由你自己申报。它其实是一个类似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它的作用除了报备个人健康外,主要是掌握你的行动轨迹。


这是大数据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次。中国的疫情控制如此好,大数据分析要记上一功。


可能是尝到了扫码管理的甜头,有些地方的管理者开始推出了“文明码”。


9月3日起,“苏城码”App上线“苏城文明码”功能,形成市民文明程度“个性画像”。据苏州日报报道,此举为全国首创。



姑苏晚报报道说,文明交通指数是文明码Pro版本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是将抽象的交通行为定义为具象的量化数字,成为可以评判的标准指数。基本分是1000分,上限也是1000分。计分周期为一年,周期届满后重新计分。扣分由个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记录产生,开车闯红灯扣50分,酒后驾驶扣100分。有扣分,也有加分。每参加一次交通志愿执勤,可获得固定加分。


城市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确实令人头疼,将文明具象为量化数字,看上去确实可以约束不文明行为。但是对市民日常行为的事无巨细的介入,会不会造成“管理过度”?一个正常的文明社会不可能是管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社会自律形成的。


从文明码的涵盖面来看,它起码会涉及到交通出行、志愿服务、垃圾分类、诚信守法、用餐、礼让、上网、节约等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一个人的所有社会生活。


一个人被数字系统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本身就已经很可怕了。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后面的人看得一干二净,想一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何况不光是看了,还要给你打分。分数高低,还关系到你能否享受到某些社会资源。



苏州的媒体明确说了,苏州人“一人一码”,让“文明”成为每个市民的通行证,文明积分等级高的市民将会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


此外,“苏城文明码”还有警示和惩戒作用。综合文明指数比较低的,在积分入户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人文明分比较高,以后是不是只要出示一下文(liang)明(min)码(zheng),就可以在某些场所畅通无阻?


如果一个人文明分比较低,那是不是要被当作低端人口限制甚至歧视?


这些场景,和著名的英剧《黑镜》惊人地相似。黑镜中,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高评分的人受人尊重,低评分的人则被众人视为异类而遭到排挤和限制。



人不像机器那样完美无缺,人有七情六欲,人有悲欢离合,种种的不完美和遗憾,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望通过一套数字化系统,把人予以精细化管理,让人不敢有越轨、不敢有懒惰、不敢有浪费……这样的打分,是片面、 极端和落后的;这样的社会,本身就是不人性不文明的。


如果一切都可以用“码”来量化,以后是不是所有行为都要扫码验证?相亲时彼此扫一下二维码,分数高的继续交往,分数低的赶紧滚粗;进某些场所,扫码后,三等人不可进入;阿sir也不用再当街拦住查身份证,一扫码,谁是一类良民,谁是低端人口,一目了然。


我只听说过“依法治国”,从没听说过“文明治国”。如果我没违法,但是不太文明,比如没参加过志愿服务、请人吃饭太浪费、上网看了成人动作片,日积月累,是不是从此就不文明了?是不是在工作、生活、就业、娱乐等方面会受到限制?请问,这有法可依吗?


健康码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穷人、老人、低学历者等弱势群体经常受困于不懂健康码操作。而官员、富人、精英阶层从未因为健康码问题受阻,起码我没见过相关报道。


可以想见,“文明码”在推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和健康码类似的情景。连最严肃的高考都能出现种种漏洞,何况地方性的一个打分系统?相信到最后,文明码只能管住普通人,掌握权力和财富的群体,不会受到丝毫影响。穷富之间,本来已经有了深不可及的鸿沟,何必再来加此一码?


对于这样的施政行为,其实国家权威部门早已表过态。


苏州“文明码”与苏州两年前推出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桂花分”类似。2019年7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个人信用分可以与守信激励相结合,但不能用于失信惩戒。“不能以低信用分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赵鹏就对“苏城文明码”持审慎态度。他表示,社会治理依赖于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涉及道德规范、伦理规范等。因为执法资源有限、对某些违法行为处罚不够等因素,政府想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理,这种动机可以理解。但是,这些治理行为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认为,政府可以将“文明码”作为奖励依据,但不宜作为惩戒依据,更不能将公民的就业、社保、就医等基本权利纳入惩戒范围。


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质问:谁有权确定文明的标准和定量分值?谁有权以文明的名义剥夺公民平等享受公众服务的权利?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运行准则的当下,再从道德上去规范管理市民,不是一种进步。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类似文明码这类创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给予不同待遇的做法,严重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属于乱作为,乱创新,瞎折腾,只能给公信力减分。


最后,我们再重温上世纪最重要政治思想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的警告: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



  用新闻的视角看世界,长按二维码关注「码头青年」,阅读更多文章





真诚推介

《景来律师》公众号

景来律师公众号于2015年创建,现拥有粉丝十万+。江苏景来律师事务所是江苏省优秀律师事务所及徐州市五佳律师事务所。景来律师公众号致力于创建一个匹配的法律人与当事人的连接器。三年来,创下中国律所微信影响力排行榜等三个涉律榜单的三连冠和大满贯。2017年9月,一篇反映民生的人大代表建议贴逾800万人阅读,超10万人点赞。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1、不只是芯片,我们的猪种竟也被西方卡着脖子


2、民法典对违约责任的七大重要变化(附最新解读)


3、颜宁在美国又获大奖,我们真的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徐州刘景来律师》是《景来律师》的副号,

因故相关社会热点及评论目前均放在这里推出,

欢迎你免费订阅和分享!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