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明康德大股东再套现90亿,资本纷纷撤退下,CXO隐忧重重

小橘子 美柏医健 2022-12-21



6月10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收到相关股东一同发出的《减持计划书暨告知函》:因自身资金需求,实控人相关方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的A股股份。如果最终实现顶格减持,以6月10日收盘价102.83元/股计算,本次减持将套现超过90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6月13日药明康德一度跌停,市值蒸发近300亿元。作为CRO龙头,药明康德也“带崩”了整个板块: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等在6月13日跌超4%。

事实上,在6月5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上海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公司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仍将实现此前公告的63%-65%的增长,公司继续对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增长65%-70%的目标充满信心。消息公布次日,药明康德股价大涨9.25%,总市值重回3000亿元上方。随后,药明康德股价周涨幅达到14.1%。

而6月10日的“90亿减持”给刚刚回暖的药明康德重重一击。药明康德实控人为何要低位套现?长期看,CXO的未来如何?下面我们从CXO的发展历程窥知一二。

CXO——药企控费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FDA对药品审查越来越严格,药企新药研发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双十定律”和“专利悬崖”的背景下,创新药研发面临着投入高、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的窘境。基于此,创新药企逐步倾向于将资源集中于疾病机理研究、新药靶点研究等早期阶段,而将后续中晚期研发、临床、生产等环节外包。因此,CXO(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应运而生。

根据新药研发服务阶段的不同,医药研发服务一般分为合同研发服务(CRO)、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和医药销售服务(CSO)。在资本市场中,被统称为CXO企业。

CXO企业凭借高度专业化的研究网络、多领域布局,可以将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分散,帮助医药企业节约30%-70%的研发费用,同时将新药研发时间缩短1/4-1/3左右,大幅提升医药研发效率。

1996年,默沙东在我国境内成立了第一家CRO,主要做临床试验业务。随后美国Quintiles(昆泰)、科文斯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在中国成立分支机构,带动了中国CRO产业的发展。

2000年,药明康德的成立,拉开了本土CRO行业的序幕。随后,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等公司相继成立。在国内创新药红利下,药明康德一路领跑,成为国内CXO行业龙头企业。

资本纷纷撤退,会赚钱的CXO不香了

药明康德自2018年5月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颇为亮眼,股价总体呈现上涨态势,从低点的10.27元/股上涨至最高点172.49元/股,累计涨幅接近16倍。然而,从2021年7月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股价一路走低的同时,药明康德遭遇了股东、机构、高管的连番减持。2021年12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放出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将把涉及生物技术的部分国内公司列入“实体名单”,这刺痛了二级市场,医药板块人心惶惶,药明康德站在了跌停前线。虽然最终此消息无疾而终,但药明康德受伤不浅,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仅剩659只基金重仓药明康德(高峰时有1799只)。

今年5月,药明康德发布公告,股东上海瀛翊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收到了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书,事涉违规减持套现约29亿元,被监管罚款2亿元。消息一出,股价再次下跌。此事刚刚降温,又遭到实控人抛出的减持计划,难免令人唏嘘。

药明康德在二级市场的遭遇,基本是CXO版块从众星捧月到被抛弃的缩影。5月27日,康龙化成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市信中康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信中龙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828.07万股,合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比例为1.04%;6月2日,凯莱英遭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价149.413港元减持2.14万股,涉资约319.74万港元。

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CXO行业未来如何?

CDE新政冲击:2021年7月2日,CDE发布一则“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通知,强调药物研发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me-too药物上市的可能性,从而影响新药公司产品立项数量,进而减少了CXO公司可获得的订单数目。该政策一出,以CXO行业为首开始表现不景气,进而整个医药板块集体大跌。

地缘政治影响:今年2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药明康德赫然在列。受此消息影响,次日CXO概念股全线下跌,凯莱英、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均跌超6%;药明康德接近跌停。另一方面,由于我国CRO企业早期积累的客户主要以海外客户为主,如药明康德75%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因此我国CRO营收还受中外贸易摩擦的影响。

用工成本上升:我国CRO起步于世纪之交,彼时外资药企发现了亚太地区低廉的人工成本,将研发重心转移至国内。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在这段时间成立的CRO企业借助工程师红利,进入了第一轮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大学扩招政策的减缓,未来我国工程师红利的影响将会减弱,因此海外企业的外包业务有向外转移的可能。未来我国CRO企业业绩增长逻辑可能会有所改变。

大型药企开始自建CRO团队:随着外包费用的不断攀升,国内一些大型药企如百济神州、恒瑞等开始自建CRO团队,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压缩CXO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得不加速转型升级。

虽然隐忧重重,与国内Biotech相比,CXO行业依然过的是好日子。再拿药明康德举例,2020年、2021年,药明康德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5.35亿元、229.0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8.46%、38.50%,净利润为29.60亿元、50.9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59.62%、72.19%。可以说,作为卖水人的CXO企业,依然赚钱赚到手软。而且未来几年,国内CXO行业仍能享受欧美产业外包带来的红利,而率先遭到抛弃的将是那些过分依赖国内客户渠道的CXO企业。

长期来看,国内CXO行业将受益于创新药整体产业链升级的利好。因此,只有那些不断掌握新技术、储备资源、人才、努力打造全产业链布局的CXO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1.《新事|大股东称“需要钱”,纷纷减持药明康德,引发股价大跌》,健识局,2022-06-13;
2.《破A股纪录!药明康德股东违规减持近29亿被重罚2亿》,钛媒体,2022-05-15;
3.《高瓴批量减持医药外包行业,但医药股仍是“心头好”》,第一财经,2021-10-31;
4.《接连踩坑长春高新、英科医疗,“医药基金女神”葛兰慌不慌?》,阿尔法工场,2021-06-03。

【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美柏医健立场,欢迎交流补充


▲点击小程序,查看500+海外创新项目





◇ 原料药企转型CDMO“争夺战”打响,谁更胜一筹?

◇ 千亿糖尿病赛道,降糖药竞争白热化,未来谁是赢家

◇ 蜂拥的资本,能否催长AI制药技术革命?

◇ 面临集采大考,药企为何一再断供?

◇ 美“茅台”下场:搅动百亿肉毒素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