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榜样人物|马晓春:干重症医学的,都是苦惯了的
榜样是旗帜,引领前进的方向;榜样是火炬,照耀前行的道路;榜样是精神,凝聚奋进的力量。
70多年来,民革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重要力量,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优秀人物。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民革党员更好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1年民革中央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民革榜样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授予马晓春等20位同志“民革榜样人物”荣誉称号。团结报团结网推出“民革榜样人物”专栏,带领读者了解榜样人物背后的感人事迹与家国情怀,敬请关注。
今天
是马晓春抵达西安的第17天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他到处“救火”
辽宁朝阳、锦州、大连,黑龙江绥芬河,吉林舒兰,新疆,甘肃,河北
……
西安
是他的第十二个目的地
而今年的马晓春,正值花甲之年
他从逆行者,变成了一名追疫人。
12亿+
是我国已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数
基于我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和科学决策
马晓春对中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很有信心
何止是新冠肺炎疫情
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青岛燃气爆炸及阜新瓦斯爆炸等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马晓春亲手医治的患者已不计其数
大多都是重症
重症医学
在我国,是个“年轻”的医学科目
直到2009年,重症医学科才被卫生部正式纳入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此前4年,中华医学会成立重症医学分会
作为常委,马晓春一直连任至今
他是重症医学的开创者之一
“有挑战,才更想做”
在进入重症医学领域之前
马晓春是呼吸科领域专家
开创重症医学,学科研究难度大,工作强度大,
还要自己拉起一支新队伍
为什么还要选择重症医学?
马晓春笑称,可能是因为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每次看到生命之火重燃,那种幸福感,别人无法体会。”
而正是这“小小的虚荣心”,
让马晓春守住了千万条生命的生死关口
仅用一例,便可参详
在沈阳市2020年初、2020年底的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工作中
马晓春两次牵头指挥救治工作
他用全市新冠0死亡,医务人员0感染的成绩
获得了国家专家组的认可和人民的赞誉
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例中
哪个最棘手?
“我选择普遍棘手。”马晓春不假思索
众多的重症患者同时需要救治
各个都是棘手的事儿,怎么救?
马晓春说,考验一名医生的医学水平就在这了
“你需要运用平日里所积累的知识和学科手段、
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判断和决策。”
马晓春一股脑儿道出了重症医学专家的日常。
是的,每一步都不能出岔子。
重症医学临床救治的医生,每天都如此,需要更多的投入。
与2003年SARS相比
我国现在整体的治疗水平和对应的治疗团队已是天壤之别
不到20年的时间
中国重症医学及其队伍发展非常快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大影响力
马晓春回忆
中华医学会成立重症医学分会之初
常委不到20人,参会代表仅几百人
如今,参会代表已达上万人
在数次的救灾、抗疫中,
重症医学的分量越来越重
特别是从2020年武汉疫情的中后期开始
更多时候,由重症医学主导救治
一方面源于患者个体的复杂性的需求
另一方面,
是因为重症医学团队是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立刻冲上去的团队
马晓春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
能干这样的活,
才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这是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人共同打造出来的一支队伍
干重症医学的人,更能吃苦
“因为,苦惯了。”
“这些年无论是从对病人的治疗上、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是对重症团队整体的引领上,都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希望能够继续做下去。”每次接受采访时,马晓春都表现得十分谦逊。
这就是马晓春,不停奔走在祖国大地上行医的“老兵”,他是重症团队的主心骨,是学科建设的奠基人,更是学科发展的领航人。民革党员,马晓春。
团结报2022年1月11日五版
来 源|微信公众号“团结报团结网”
作 者|吴姝静
编 辑|王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