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lone | 别告诉她,这是我爱她的方式(四)

Tomato 遇见番茄会幸福
2024-09-04


很 高 兴 遇 见 你



看朋友圈里一个之前一起在法国留学、钟爱美剧的朋友在发《别告诉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说,第一次活脱脱地站在局外看剧中的自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定又选在周五晚上刷刷看。


其实每次刷电影都是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想通过一种方式来缓转一下自己的焦虑,最近各种事情搞的自己很焦虑,本打算回国,也不想付出行动了。


我不爱看英美电影和美剧,特别是那种英雄主义的;我喜欢看韩国和印度电影,那种平铺直叙的,每个人都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从剧中找到那里曾经的自己。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也一样,这是我喜欢它的样子


《别告诉她》看完之后,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不喜欢。剧中有很多地方总感觉没有表达出来,有些别扭。不过,从一个ABC眼里,用亲情的脉络贯穿整部剧,来表达一些文化差异、不愿意和无奈。普普通通的家长里短,很多中国人身上经历过,或者还在经历的种种,当这朴实地被搬到大屏幕上时,在中美国家之间的不那么好印象的作用下,有些人不愿意承认一些存在过的,或者正在存在的东西,比如挡在晴空的前的雾霾,那些小旅馆里的行情……片面是存在的,不愿提及,却也存在,这点,不得不承认


《别告诉她》讲述了奶奶被诊断出癌症晚期后,全家人假借婚礼之名,名正言顺地都回家见她最后一面的故事。如果细细品,剧中别告诉她不是只有隐瞒全家回家的目的和奶奶的病情。女主Bili和奶奶打越洋电话时,没有一句不是“别告诉她”,她没戴帽子,却告诉奶奶戴了;奶奶在医院,却也隐瞒了Bili。相互隐瞒,可能不仅是一种中国式“我不想让你担心”,而是一种“我爱你的常态”。


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矛盾和点到为止的中国式特色。女主父母怕Bili把一切都写在脸上,剥夺她回去见奶奶最后一面的机会,也只是命令,根本没有商量,此时,和他们后面觉得自己有美国护照,应该是美国人,更主张的“美国人权”,一切相差甚远,背道而驰。


当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下,Bili和父亲会动摇要不要把实情告诉奶奶时,不仅是那句“如果你告诉她,只是解放了自己,却把压力都转嫁给了她”,还有小姨奶说奶奶也是这样对死去的爷爷的。Bili在意自己没有和自己的童年好好说再见,就被空降到一个陌生国度,有父母,却没有家人的感觉,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也没人让她有时间做准备。没有和死去的爷爷说再见,现在有机会,却还是不能被允许和癌症的奶奶说再见。生命中,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说谎者,可是从小,大人们都会教导孩子不要说谎,更不能说谎,这是我们童年的第一课;而长大后,我们没了限制,渐渐被要求说谎,并把弥天大谎撒的滴水不漏。有时候,长大,只不过是用无准备换取被限制。


里面提到哭丧一事,真正见过这个场面的,是小时候姥姥家所在家属院的一个奶奶的葬礼上,也是唯一一次。那个奶奶棺材前跪着一个妇女,哭的撕心裂肺,一哭就是一小时,喊叫声不断。开始我以为是那个奶奶的女儿,然后听大人们讨论,那个奶奶的儿子从哪请的丧葬队,还不错,听着跟自己死了父母一样,谁去打听一下,要个名片,以备不时之需。小小的我觉得葬礼难道不是一种难过到不能自已的事情吗?眼前的怎么像在演戏,在过家家儿。


直到姥爷脑溢血突然不在了。我有一段时间极度怨恨姨妈,后来变成遗憾,后来慢慢理解她,也心疼她。那时,我在姨妈家上初中,姨妈是医生,姥爷觉得身体不舒服总是自己坐车直接去找姨妈。我记得最后一次,我周末从家回姨妈家,那是过完年,龙抬头前夕,妈妈炸了很多棋子豆,其中有姥爷最爱的鸡蛋奶香味的。姥爷爱吃甜食,我也是,随他。临走前,妈妈叮嘱我,甜味的带的多,不要光自己吃,记住要给姥爷吃,糖放的有点多,别让他多吃。


冬天,天黑得早,下火车再转公交到姨妈家已经天黑透了。下车我去医院找姨妈,毕竟站牌旁边就是医院大门,看爷爷精神不错的样子,我说我带了妈妈做的棋子豆,太晚了不好消化就没让他吃。脸盆里泡着姨妈给爷爷洗的衣服,还没洗好,那时姨妈身体也不太好,冬天的外套,一件就够她洗一天的,搓搓停停再搓搓。我看着爷爷,有一句没一句聊了聊,大概他主要集中在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而我集中在妈妈做了你爱吃的棋子豆,今天不能吃,明天记得吃。


姨妈趁我在的空去把衣服洗完,回来时,爷爷说想让我跟他晚上在医院,跟他打脚头,怕我一个人在家睡会害怕。我心里觉得怪怪的,却也不知道哪里奇怪,记忆中和爷爷说过的话,拿手指头是可以数过来的。但是他立的规矩,我一定会严格遵守,比如,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说话,食不言,寝不语,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不知道该拒绝还是不拒绝,姨妈接过话说我明天还要上学,而且医院的床是单人床,根本睡不下。将爷爷托给其他护士照看,姨妈带我回家并把爷爷的衣服甩干,叮嘱我她晚上不回来了,让我自己反锁好门。我在沙发上玩手,无缘由地流了很多血,我也没敢跟姨妈说,自己清理干净后,也没找到流血的原因。磨磨唧唧觉得自己也帮不上忙就自己睡觉了,天还没亮,姨妈就回来叮嘱我中午去对门姨家吃饭,说完就匆匆走了。我看她眼睛有点红,也没敢多问。心慌慌却迫使自己不往坏处想,中午按时回家吃饭,对门姨欲言又止,只是让我往饱的吃,可能她知道我知道后就吃不下去了。那时的我,即使在姨妈家生活,也小心翼翼的,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家,不能肆无忌惮的,更何况是在对门姨家。逼迫自己不乱猜,不乱想,安安静静上课,到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姨妈的女儿从大学回来,直接去学校接我,告诉了老师请假的缘由,却瞒着我。她是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有时暑假帮老师做课题都不会回家的人。我猜到了一切,却不敢承认,也不愿意接受一切,我说服自己,麻痹自己。我跟Bili一样,想要那时的一个知情权或者应该是不想自己对自己失望的机会,我责怪自己,责怪旁人,不知道是不是姥爷最后还有话想说给我听,我也猜不到了。


最终,我忘了棋子豆被谁吃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更记不得怎么吃的。最终,一颗棋子豆也没有送到姥爷嘴里。不知道,现在他在天堂会不会偶尔想尝尝那错过的棋子豆。


之后,跟电影中的Bili一样,每每去给姥爷扫墓烧纸钱,祭品也被要求当时吃完再走。一直觉得很奇葩,但也接受,心情跟爱子在祭拜爷爷时的眼神一样。我也会许很多愿望,让爷爷帮我实现,让他守护者我们,保佑着我们。可是,有时又在想,这种对死者过多的要求,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宽慰方式,每年都需要开导自己,将一切悲伤寄托在这个时刻。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奶奶的病情在婚礼上恶化了,当场太激动了怎么办?她会不会成为之后表弟和爱子婚姻里面的创伤。有谁愿意自己的婚礼变成别人的葬礼?这样对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公平吗?有人考虑过他们吗?


还好,导演给了个中国式皆大欢喜的结局。结尾,奶奶还活着,还能“嘿哈”!


还有两个人,我一开始没太懂,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中国式亲戚和Bili奶奶的“自我为中心”,这两个人也挺有特点。一个是奶奶的老伴,李爷爷;还有一个是奶奶的妹妹,小姨奶。


李爷爷,是整个电影存在感几乎为零的角色。奶奶是一个自信乐观的老太太,参加过战争,中过枪,受过伤。李爷爷是奶奶怕屋子里冷清,跟自己凑活过日子的人。奶奶,吆五喝六,对李爷爷哪儿也看不顺眼。李爷爷却言听计从,从不还嘴,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爱?


小姨奶,一直以为是奶奶的好姐妹,孤寡一人,跟奶奶凑个热闹,直到最后小姨奶道出自己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似乎奶奶的家境要好过小姨奶,接济肯定是有的,她照顾她,似乎也是礼上往来,不知道亲情在这个里面怎样来衡量?


好啦,到这里吧!希望你也去看看这部电影,去里面找找那个属于你的情节。



 

我们一起,在路上

希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

我们一直在不断遇见,

你们也一直在遇见番茄,遇见幸福 ……

扫描二维码关注

遇见番茄会幸福

有你有我有温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遇见番茄会幸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