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的成功拖垮的年轻人:是我站得不够高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inkedIn Author 思小妞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最近,有位朋友发生的真实故事挺触动我的。
朋友A,工作三年,外企财务类岗位,两周前接到裁员通知。
A的大学同学B ,工作一年后选择出国读硕士,转专业念了信息管理,毕业后在美国就业,进了一家名气一般的远程会议软件服务公司。
结果碰上这次疫情爆发,公司Q3营收同比增长85%,在别人降薪裁员的时候,迎接B的是升职加薪。
A感慨万千:同样的年龄、本科相同的专业,结果工作三年后的一场意外让彼此拉开了巨大的距离,裁员后的她承受着巨大的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
说起peer pressure,我总是想到《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和埃莱娜。
俩人有着比至亲还亲的感情,相互交换布娃娃、共读一本《小妇人》到书籍残破。但这种深刻友谊并非只是爱与支持,还有着互相攀比和嫉妒的复杂感情。
埃莱娜搞不懂拉丁文的用法,辍学的莉拉却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青春期的莉拉变得日渐耀眼、令异性着迷,埃莱娜不肯示弱,交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友以示魅力。
莉拉设计了自己的鞋子,埃莱娜“无以为报”,只有自己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我相信埃莱娜是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好友莉拉,苦口婆心劝她不要辍学、甚至愿意为她出钱让好友继续求学。
但埃莱娜的嫉妒也是真的。她始终努力,却好像只能跟在莉拉的身后。长大后试图在生活中抹去莉拉的身影,却无时无刻不在被她左右。
“她是不是一直在做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做得比我更早、更好吗?我一跟上来,她就会逃开,她总能踩着我,超过我?”
埃莱娜的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莉拉的内心。看上去她是瞩目的一方,但在莉拉心里,埃莱娜才是那个值得被羡慕的人。
抛开好友这部分感情,莉拉和埃莱娜身上有着同辈压力最典型的特征:相互攀比、较劲儿、羡慕与嫉妒杂糅在一起,与性别无关。即便在进入成年世界后,这种复杂的体验也不会减轻。
在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同辈压力在14到18岁之间会急剧增加,但从18岁到30岁之间对同辈压力的抵抗和影响是不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
但当你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同辈压力这件事时,它展现出来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同辈压力未必都是消极的。
尤其是成人世界的同辈压力,大多与追求“正常”有关: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才是对的、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的、多少岁结婚是最理想的……
一些人会因为被迫追求这种“标准答案式”的人生而倍感压力。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标准答案”至少对我们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
当你觉得它们让你有压力,而内心又觉得这种压力其实是在促进自己,那就接受这份来自同辈的压力,去追求你们一起定义的“正常”、“成功”,也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健康的同辈压力是一种追逐→成就的关系:找到一个值得付出的“对手”,相互用力追逐,然后逼迫自己成为更好/更靠谱/更“正常”的人。此时的同辈压力其实是一种动力。
但有些同辈压力会成为阻力。
比如,你想在工作中做出些成就,有人劝你:“工作嘛,能交差差不多就得了。”
你想去大城市闯闯,有人唠叨:“你看你的同学xxx都留在了父母身边,你跑那么远干嘛?”
你不想生二胎时,有人说:“你发小就生了一儿一女,多幸福。”
这种你不认可却又很难反抗的的同辈压力会形成一种阻力,妨碍自己发挥出真正的潜能,而抵制这种压力对提高自尊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关重要。如何抵制?
反思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基于这些价值观思考你将来想要的东西。 反问自己的内心感受,做出某种选择内心觉得合适吗?是否忠于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并与核心价值观一致。 少介意旁人的批评。如果你是按自己真实的想法行事,就要学会忽略旁人的批评和抨击,哪怕对方是温柔地、善意地judge你的选择。 你的选择也许让他们有了不安全感,所以才引起了批评,这是对方的问题,不是你要解决的问题。
和肯定你价值观的人一起玩耍。“三观”这东西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调整、改变,当曾经合拍的人无法再次并肩同行时,要学会let him/her go.
经常表示感谢-Show thanks often
激励团队-Motivate your team
认可和表扬他人的工作-Acknowledge andaward hard work
以身作则-Lead by example
向团队其他人学习-Learn from yourteam as much as you teach
关注我,开开心心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