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非国有博物馆,如何拥有强大的“造血”能力?
很难想象,在崇州市工业园区内,竟然藏着一座国家二级博物馆——崇州天演博物馆,这也是成都唯一一家以展示地质古生物标本为主的非国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或许你从未听说过这家博物馆,但它却在我国自然类博物馆中大有名气。据了解,即将开馆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内,将有27件恐龙化石与该馆有关,国内70%左右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类博物馆都在这里采购技术服务……
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保护修复等工作的天演博物馆,是国内乃至全亚洲非国有博物馆中古生物化石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藏品近五万件,时间跨度达26亿年,仅恐龙就有70余种,其中一具身长39.8米、身高15米的马门溪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组架完成的最大“恐龙化石”。
今年51岁的王小兵是崇州天演博物馆馆长,他个子不高、穿着休闲、为人热情。见面后,他并没有让红星新闻记者先参观博物馆,而是带着记者快速穿过诺大的、展览着各种恐龙化石的展厅。拐弯走进一条暗道后,记者看到一间更大的厂房,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灯光下工作着,四周是各类巨大的恐龙化石。
崇州天演博物馆馆长王小兵
厂房后面,有一个人正拿着仪器在化石四周移动,十来名技术人员在周围好奇地看着,“那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王世骐。”王小兵介绍道,王世骐研究员正在为一具来自宁夏地质博物馆的巨犀化石做3D建模。前期的化石修复与今后的化石组装,均由天演博物馆完成,而这,是该馆的工作项目之一。
宁夏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杨克成也在现场,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并不是双方第一次合作,双方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当被问及为何不远千里将化石拉到崇州这家博物馆进行修复、建模、做研究,杨克成说,“这里的技术过硬,在全国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同时价格合适,我们很多自然类博物馆都愿意与他们合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王世骐
这家博物馆到底有怎样过硬的修复技术?来到一旁的化石修复室,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该馆副馆长、技术总监梁鹰,他正在拼接一段恐龙的骨骼。放下手中的活,他介绍起恐龙化石修复的过程,“这里摆着很大的一堆,是从野外运输回来的化石,用皮劳克固定。”梁鹰说,打开后,将由技术人员用气动笔,慢慢清理掉周围的围岩,“这是个细致活。”他说,如果是表面较光滑的整根骨骼,清理起来会比较方便;但结构复杂的骨骼,有时会用上一年的时间。待化石清理好后,技术人员还会进行加固和拼接的修复,“这一点和文物的修复类似,但一般而言,骨骼不会碎太多零散的小块。”
梁鹰说自己并非科班出身,但在1998年时,他曾以学徒的身份,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待过7年,对化石的野外发掘、挖掘、打包运输、修复、展陈等一系列工作都驾轻就熟,“我也说不出来我们这个团队到底哪里好,但是很多东西确实只有我们能做出来。”
崇州天演博物馆目前已扩展成为2个展馆,两馆相距近百米,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共10649平方米。一号展馆生命进化展,分为地质岩矿、恐龙世界、关岭生物群、哺乳动物、生命演化史、人类进化史、现生动物群共七个展区,以及化石修复开放体验区、多媒体综合厅等功能区;二号展馆为大型古生物化石展区。
王小兵介绍馆内藏品
目前,该馆有超过五万件藏品,王小兵说,“我曾为了买这些化石,卖掉十多套房子,也曾不被前妻理解,离了婚。”他指着一件从贵州关岭买回来的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108平方米)海百合化石说,“2001年,我为了买它,在德阳卖了3套房,总共耗资近百万元。”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早寒武纪世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王小兵说,自己对古生物的收藏,主要来自于好奇。比如这些海百合,为何在关岭频频出现、且规模较大,或许是源于那时的关岭食物链丰富且风平浪静。而在四川的海百合数量不多且单体规模较小,则有可能是因为那时的四川水流运动大,食物链简单。
在博物馆内走着,一群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出现,“这是我买的第一批化石。”王小兵指着普氏野马、梅花鹿、和政羊等的化石标本说,1999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出差时,他看到河床上裸露着一些动物化石。两年过去后,化石仍然在河面,“以前卖家具出口时,到国外的博物馆看到过类似的化石,我觉得河水把它们冲走了是一种浪费,它们总归是有些价值的。”但那时还未入门的王小兵对这些化石是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还并不明白。但他实在好奇,便找来九辆卡车,把这些化石拉了回来。
“拉回来后,我租了个仓库放,找吉林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来研究,才发现是哺乳动物的化石。后来我明白,还需要有人来修复、装架等,这一系列是一条产业链。”王小兵说为了这批化石,他虽然前后花费了上百万,但也让他看到了“新大陆”。他还想到了自己组建队伍。通过了解,他发现很多以前有过化石修复经验的师傅,由于没有满意的收入,都干了别的行业,“我把这部分人找到,给他们高工资,还在国外高薪聘请专家来教学,只为留住人才,跟我一起‘玩’。”王小兵说,当初请的国外专家4万元一个月,几年的教学一共耗费了百万。此外,为了让自己更加专业,2016年,王小兵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的硕士。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化石
其实,崇州天演博物馆并没有出众的“外表”和展陈,那具世界上最大的装架恐龙——马门溪龙化石和其他的恐龙化石都在新馆正中间站立着;世界总体面积最大的关岭创孔海百合化石(180平方米)立在墙面上;很多化石都分门别类放在展示柜中,还有些裸露在外面……王小兵笑了笑,说,“像我这样的收藏家,有了钱都买标本了,对于馆内建设没有太多投入。博物馆一、二期都是厂房改装的,二期的建设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你看二楼还有些地方空着。但我脑海中已经有修建规划,有了点钱就装点。”
顿了顿,王小兵又自信地说,“但我们博物馆是全国‘造血’功能最大的一家博物馆。以前(收益)好的时候,年交税额达700万元,少的时候我们也交了300万的税。”他说,馆内收入主要靠技术输送,如果一年收益在3000万,有2000万都来源于技术。
“很多自然博物馆缺专业修复人员,但对于一些规模不是很大,或者化石生物展品比较少的博物馆来说,建立一支专门的修复团队,不如向外采购技术服务划算,所以很多都运送到我们这里来。”
其实,早在读书时期,王小兵就对收藏感兴趣,喜欢收集铜钱。在学校,他学的是化学土壤方面的知识,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他毕业后很大概率会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工作。但巧合的是,步入社会后,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去了当时成都集中卖古玩的地方——猛追湾市场,在那里他才发现,原来收藏古玩不光可以是爱好,还可以挣钱。之后,王小兵开始了古玩的收藏和买卖,并挣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他在黑龙江做古家具收藏时,接触到古生物,又从中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淘金路。
接下来,王小兵还希望做古生物主题的大型游乐场,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从小就能近距离了解古生物,知道“人类是如何而来”。
来源:红星新闻
原标题:成都这家博物馆的“造血”能力有多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新展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馆藏明清肖像画精品50余件(套)香港邮政将发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特别邮票国际丨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的转型之旅亚洲大学联盟首次大学博物馆交流活动举行 探讨“翻转博物馆”的更多可能绿色施工环保先行,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桩基工程启动建设制定博物馆法时机已成熟?如何破解博物馆“成长的烦恼”?天津自然博物馆挖掘整理百年前黄河流域科考手绘线路图安徽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速报丨顾玉才调研中国博物馆协会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