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福利 | 《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发行 玉器大展抢先看!

陕西历史博物馆 弘博网 HiMuseum 2023-10-07


最近一波疫情还在继续,希望大家都谨遵防疫要求,平稳准备过年。而提到业内被疫情耽误了的大展,那202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陶中华”定名列其中。当时陕历博汇聚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和相关文物,堪为彩陶盛宴。以时任陕历博副馆长王炜林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虽无史料记载,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应该还发生过三次大的融合和统一,出土的文物能够佐证;第一次的承载物即为彩陶,之后的两次便是为玉器和青铜器。



因此,时隔两年,陕历博即将再次为公众呈上玉器大展“玉韫·九州”展览将从玉器与“早期中国”的视角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进程等重大问题。目前展览还在筹备当中,不过观众可通过展览配套主题日历《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以下简称《玉韫九州》)一睹为快。



“玉韫九州”,韫是包含、蕴藏之意,九州是中国的代名词。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说的就是山石因为蕴藏美玉而光耀生辉,河水因为蕴藏美玉而润泽妩媚。本日历以“玉韫九州”为题,意指九州处处蕴藏美玉,使得中华大地山辉水润;华夏民族爱玉崇玉,助推中华文明玉汝于成。此次展览以及配套日历的量级与诚意可想而知。


《玉韫九州》集众馆玉器之所长,选取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65家文博机构收藏的史前玉器精品,以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塞克勒博物馆收藏的31件中国古代玉器,共计365件组,首次全面系统地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史前文化玉器汇集成一册。以玉器为载体,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件文物的形式,解读玉器的技术与艺术、功能、时代和区域特点等文化内涵,又通过月份次序与内容逻辑的有机结合,展现玉器所体现的中华礼制文明,在多元一体和赓续传承中生生不息。


来个临时测验,猜猜每个主题代表哪些考古文化,并给主题排序。

玉华萌发 瑾煜江淮

玥凝江汉 春玉红山

良渚瑶城 玉璨陇右

琼林海岱 玉礼中国

玉盛千秋 玉台繁星

海外遗珍     古玉新貌

滑动滚动条查看答案

玉华萌发、春玉红山、瑾煜江淮、良渚瑶城、玥凝江汉、琼林海岱、玉璨陇右、玉台繁星、玉礼中国、古玉新貌、玉盛千秋、海外遗珍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项目总负责庞雅妮介绍,此次选取的史前玉器,除玉器文化发达的红山、凌家滩、良渚、齐家、大汶口、龙山文化外,还包括了黑龙江小南山文化、西藏卡若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以及台湾卑南文化等一些虽地处偏远、但却对研究玉文化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性玉器;旨在通过分析玉文化的区域分布及传播交流,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中国形成的伟大进程。


专家学者们通过对于出土自全国各地的玉器进行研究比对,发现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玉器,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不同的文明区域之内——比如良渚文明的代表玉琮,出现在黄土高原上的石峁遗址和芦山峁遗址,而三星堆的玉璋、玉圭、玉璧和中原地区在外观上并无太多的区别……这一方面说明了生活在中国各个区域的远古先民,他们之间的交流往来要比我们想象的频繁;另一方面,大量造型高度相似的玉器说明了不同地区的先民,对于玉器的审美已经有了高度的一致,这种一致性或许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亦或许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产物,对于某一文化的认同感也就是在这样的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一件件玉器凸显了出来,读者可通过日历的“只言片语”管中窥豹。



再者《玉韫九州》还可追源溯流。譬如,在“古玉新貌”一章,呈现了史前玉器在后世的发现、流传和改制等情况;而“玉盛千秋”则梳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历代玉器精品,让读者一眼千年,深切感知中国玉文化的不朽与神奇。


内涵之外,《玉韫九州》的“颜值”也很“能打”。首先,日历中的传统节令和阴历纪日一如既往地集字于碑林博物馆的名碑古帖,在度日知时之际,兴之所至临摹习字也“师出有名”;“玉韫”二字更是从唐代陆柬之(585-638年)书其远祖陆机《文赋》帖,“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中所集”;“九州”则来自王羲之《兴福寺碑》和《普觉国师碑》。由于陆柬之常习“二王”书法,《文赋》也多有《兰亭》笔法,故此四字虽书者不同,但风格极为接近,气韵和谐,流丽多姿。



其次,书籍的整体装帧封装,一方面延续外封经典中国红和古朴黑的主色调设计;内封选取细腻优雅的丝绢感布面。考虑到文物爱好者对文物真实细节的追求,日历内页选用特种纸,反复校色,以求最大程度还原文物原貌。另一方面在装帧方面全新升级锁线装帧,180度平展设计,不会有压皱书页之虞,适宜日历持续、多次翻阅的实用性需求。



此外,日历的雅致还见于细微之处让人古意悠然的纹样。封面徽章纹样取自馆藏汉代虎纹韘形玉佩,漫卷的云朵环绕着一只蜷曲盘绕的虎,神态生动,意趣盎然;每月月首页的纹样则源自书中的玉器文物,时而交错盘绕,时而流畅飞扬的线条,不仅彰显着千年古玉的神秘与灵动,仿佛史前人类与天地神明交流对话的远古密码。



尽管现在市场上的主题日历层出不穷,但除个别熟知市场运作的商家外,博物馆日历整体上无论从颜值、内涵还是性价比都要胜过一筹。笔者近期恰在京某知名书店看到所陈几种日历,虽未打开一探究竟,但其外表及定价已让人望而却步。而博物馆日历在内容方面不仅有专家把关,陕历博更是长期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老师承担文物英文校审;日历发行则与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长期合作,目前已为第五本。




《2018陕博日历·大唐长安》、《2019陕博日历·丝路辉煌》、《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2021陕博日历·花舞大唐》



对于博物馆日历,你有什么期待?


欢迎留言,我们将抽取五位“诚意之士”,送出《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



如今《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线上线下销售已全面开启,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购买吧!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此文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博博会丨第九届“博博会”酒店预订系统开通了!研学丨探秘博物馆之旅,四川推出“三星堆—金沙”主题旅游线路资讯丨走进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领略八大技艺的精美绝伦2021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视频年会暨2021年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顺利召开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桂林考古博物馆揭牌云南建设文物旅游“文游云南”平台60多位粤港澳大湾区古建筑保护专家齐聚,共商岭南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城墙!南京城墙博物馆外观初现,预计年底开放直播预告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跨次元”博物馆数字世界重磅!《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资讯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发布资讯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开馆重磅!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