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使它熄灭 南印神庙游之一
上个月,我跑了趟印度最南边的泰米尔纳德邦。花老师是个印度教塑像爱好者,去那儿的目的是各种神庙和雕像。
泰米尔纳德邦是一个主要讲泰米尔语的邦。这个邦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好几个纵横印度甚至横扫南亚东南亚的帝国/霸国或是王朝,留下了诸多极其华丽的宗教造物,我就是冲它们去的。
这些邦国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来看张图:
出发前,我就发过这张图。左图的雕像发现于中国的泉州,右边的雕像出自新加坡的小印度。它们风格迥异,其实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湿婆为和妻子竞争舞王的称号,作弊摆出了一个腿反扭的姿势,媳妇儿根本学不来,于是就赢了。印度人相信这件事就发生在泰米尔纳德邦。这个故事随着泰米尔人的对外扩张和商业活动,一路东来,直到中国都能找到。
泰米尔纳德邦的庙宇、纪念碑数量实在太多了,如果每个都去,实在太需要时间。怎么办?有个取巧的办法:跟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的走。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纪念碑群:摩诃钵利镇丰碑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摩诃钵利镇丰碑群的建造者,是公元7、8世纪的跋罗婆王朝(Pallava Dynasty)诸王。最鼎盛时,这个王朝统治着南印大部分和部分斯里兰卡。整个丰碑群,是这样一种雕像风格:
这套浮雕的景点名是“阿周那的苦行(Arjuna's penance)”,长29米,宽13米,上面密密麻麻的雕满了各种造像。两块巨石中间的裂隙,被创造性的雕刻上了蛇族那伽的形象,代表恒河从天而降。
整座浮雕讲了个什么故事?有争议。阿周那的苦行,说的是《摩诃婆罗多》中伟大战士阿周那以苦行向湿婆求取“兽主法宝”这件强大武器的故事。如此解释,上图左上角的高大人物就是湿婆,旁边独腿站立的便是阿周那。但画面中的恒河与恒河周围欢欣鼓舞的人类、动物又如何解释?
印度神话里有另一个故事:古老的萨迦王朝(Sagar Dynasty)之王萨加拉(Sagara)为了寻找丢失的祭马,派遣自己6万个儿子挖地三尺。这些骄傲的男儿打扰并触怒了一位沉睡中的仙人,仙人睁开眼睛,目中的烈焰将他们烧成了灰烬。为了给这6万个叔叔赎罪,也为了让他们的灵魂能升入天堂,萨加拉仅剩的子孙得到启示,需要用苦行求取天上的恒河降临反间,洗刷他们的骨灰。于是他们开始了严酷的苦行。直到幸车王(Bhagiratha)出生,依靠他一千年的苦行,恒河女神才终于同意降临凡间。但奔涌的恒河自天而降大地无法承受,于是湿婆散开自己的发辫,让恒河冲击到自己的头发上落下,才顺利让她降凡,让幸车王的6万个叔叔升上天堂。
湿婆画像上脑袋上喷出的水柱,和印度人撒骨灰进恒河的执念,都源出此典。
恒河降凡,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很明显,这个故事更能和画面上的元素对应上嘛。所以,这座巨型浮雕应该叫《恒河降凡(Descent of the Ganges)》才对。
南印印度教宗教造物的另一看点,是神庙的建筑。摩诃钵利镇丰碑群的主体,就是一群建在海岸或是岩洞里的神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般度战车和海岸神庙。
这五座神庙就是五座般度战车。
它们都不大,最高的顶也就三层楼高,但是,每一座庙都是一整块独立的石头给雕出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五座战车没雕完。神庙的建造者是7世纪跋罗婆王朝鼎盛时期的两位国王摩诃因陀罗跋摩一世(Mahendravarman I)和其子那罗辛哈跋摩一世(Narasimhavarman I)。668年,那罗辛哈跋摩一世薨,工程停止。随时光流逝,五座战车被沙子埋了起来,逐渐被人遗忘,直到两百年前才被英国人挖了出来。因此上面的痕迹特别新,下凿的方向都看得清楚。
重新发现后,这五座庙被命名为般度战车——《摩诃婆罗多》里主角正好是五兄弟——但实际上,建筑和大史诗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上图中,最左边是黑公主战车,内供女神,外立狮子,供奉的应该是杜尔迦女神。离它最近的是阿周那战车,外立公牛,因此应该供的是湿婆。再旁边最宽的庙以般度五子里最胖的怖军命名,供谁不知道,这一座完成度最低。后面最高那座,是法王坚战战车,也没做好内雕,但庙外面一半雕湿婆一半雕毗湿奴,所以供奉的应该是湿婆和毗湿奴的合体形态诃利诃罗。中间最前面立了个象的,是双生子战车,应该是供因陀罗的,但里面也是空的。
严格来讲,般度战车其实不是神庙,而是模型。战车旁边曾发掘出碑牌,上面的文字记载说,这五座建筑,是为了取代之前的木制模型而做,来作为之后更大型神庙的典范。
他们真的成为了典范。般度战车的形制,在印度的石造建筑上没有先例。在此之前,南印的神庙可能是木质的。但就在这个时刻,突然快速的进化成了石制神庙。而这五座战车,和整个摩诃钵利镇丰碑群一起,成为了南印印度教建筑的范本。
看完了宛如崭新的般度战车,我们再来看迥然不同的海岸神庙。
海岸神庙的建造时间比般度战车还晚一点,公元700年才开建,但看起来却古旧得多。
根据记载和传说,最早见到摩诃钵利镇的欧洲水手,看到海岸线上有七座巍峨的高塔,因此将这座城市命名为“七塔(Seven Pagodas)”。现代人推测,海岸神庙可能是七塔中最后一座还伫立于海岸之上的神庙,其他六座可能都被海水淹没或是摧毁了。
即使是它,也饱经风暴、海啸的袭击。2004年12月26日,摩诃钵利镇当地时间上午5时28分55秒,印尼发生大地震,随后海啸席卷印度洋。那一天,神庙边的游客发现海水突然向后退去了500米,露出了海底的神像和一些巨大的条石。随后,巨浪冲击了海岸神庙。
所幸除了牺牲祭坛之外,海岸神庙的主体没受太大损失。之后人们在海岸线上还捡到了许多石造的构件,可能来自海中的那六座高塔。
海岸神庙就是如此默默承受着一次次海啸的冲击,抗拒着海岸的狂风和豪雨。13个多世纪的时光,让它的表面逐渐模糊,原本精细、灵动的神像,也变成了印象派一般的朦胧。
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这样一句话:
焚烧众生者是时间
时间又使它熄灭
在摩诃钵利镇丰碑群中参观时,我脑中回想的就是这一句话。
一个王朝兴起、蓬勃,以建筑和雕塑作为自己的丰碑,自身骤然消失,但丰碑犹在。这就是此地跋罗婆王朝的故事。
他们留下的丰碑,成为了多个王朝的模仿对象,他们把自己的神庙建立在跋罗婆的形制之上,又倾注了自己的创造,再借助自身强悍的武力、蓬勃的商业和狂热的宗教热情,将这样的风格带到了东南亚。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美山圣地、印尼的普兰巴南,或多或少的都受此影响。
这些散落在印度洋边的建筑,组成了穿越时空的和声,至今犹在回响。
交通和旅游信息:
摩诃钵利镇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以南60公里,不远,一天可来回。该镇又名马马拉普拉姆(Mamallapuram),隶属于甘吉布勒姆县(Kanchipuram district)。甘吉也是一个神庙镇,有好几个神庙可以一看,但不如摩诃钵利镇的有意思。
官办的泰米尔纳德旅游发展公司(Tamil Nadu Touris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TTDC)提供甘吉、摩诃钵利镇的打包一日游,每人1025卢比(合100人民币出头),管两顿素饭、来回交通,有导游(虽然口音听不太懂),无强制购物(但会带你去个所谓的纱丽博物馆,卖得不贵),会带你去这两个镇最有名的景点,非常公道。可以上他们官网(www.ttdconline.com)预定。
但这个一日游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安排太游客了,无法仔细看。《恒河降凡》那个景点,才给了我们5分钟拍照。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建议在摩诃钵利镇待上一整天,值。
下一篇,我会讲讲朱罗帝国留下的几座神庙。朱罗帝国之于南印,类似于唐朝之于中国,这个外向的帝国拥有庞大的海军,曾征服斯里兰卡,降服印尼,建立了横跨印度洋的大帝国。他们的神庙,又是另一个迥然不同的气象。
图片如未标注,皆为我本人拍摄。
喜欢请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给我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