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群鹿高楼间 | 成都动物园游记
成都动物园是一座老牌动物园,始建于1953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就和许多同样辉煌过的中国城市动物园一样,成都动物园纠结于过去与现在当中,需要找到自己的未来。
在这里,你能看到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你也能看到体制内动物园所面临的问题。
鹿群与鸟群
成都动物园我去过两次,每一次,都在鹿苑和百鸟苑消耗了最长的时间。
成都动物园的鹿阵容豪华。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毛冠鹿。毛冠鹿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小型鹿,四川是其分布的核心区域。毛冠鹿的毛冠,指的是从额头到头顶长的一撮毛,显得分外俏皮。
在分类上,毛冠鹿是麂子的亲戚。它们的雄性拥有打斗用的长獠牙。这两张图里的都是雌性,除了没有长牙之外,身材也稍显纤细。
我很喜欢看毛冠鹿走路的样子。它们四肢纤细,动作小心。每次抬腿的时候都像是芭蕾舞者一般,看着非常灵动。
在中国的动物园中,中国特产的毛冠鹿不常见。在几家饲养有毛冠鹿的动物园里,成都动物园又是少有的解决了毛冠鹿繁殖的动物园之一。他们的毛冠鹿非常值得一看。
说到鹿的繁殖,成都动物园的豚鹿繁殖得更好。豚鹿口吻部较短,身型较为圆润,体态像猪,所以叫“豚”鹿。它们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曾被宣布在中国野外绝迹,但后来又有零星的一些发现。
成都动物园拥有全中国最大的豚鹿人工种群。有多大呢?2015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动物园的豚鹿不足60头,其中40多头在成都动物园。简直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除了这两种必看的鹿之外,成都动物园还有白唇鹿、麋鹿、马鹿、梅花鹿、黄麂这几种中国本土鹿类。可以说不看不是人了。成都动物园的鹿苑之后,是园外的一片高楼。高楼的阴影挤压着几群罕见的野鹿,颇有种现实的隐喻感。
鹿苑的可观之处,在于种类齐全,别处没有。而百鸟苑的好看,就是单纯的好看了。
十几年前,中国流行过一阵鸟语林。就是用一个大罩网,把许多种鸟类圈养在其中,然后人走到网笼里面看鸟。成都动物园的百鸟苑大致上就是一个中型的鸟语林,但胜在环境好,植被丰富,又有一座螺旋形的廊道穿行其中,能够通过上下立体的视角,观察其中的鸟类。
鸟语林里最大最好看的鸟类是几种雉。一般动物园的雉都关在小型的笼舍里,行为并不太丰富。放养到百鸟苑的林地当中之后,这些雉鸡就回到了自己的原生环境中。体型小一些的红腹锦鸡常常落在树丛上,当你的目光穿过树影时,偶尔会看到它们那耀眼如唐纳德·川普的身影,梳理着一头金毛。而大型的白鹇、白冠长尾雉通常出现在林下或是水边,常常顾影自怜。
树林之间,还有一些中小型的飞鸟。这里的鸟类状态都比较自然,常常会躲着人,但密度又比野外高得多比较好拍。对于拍鸟初心者来说,百鸟苑是个练技术的好地方。
除了这两个区域之外,成都动物园的豹馆、狮虎苑、灵长类展区也值得一看,虽然场馆都不大,但看着还算舒服。
革新?总差口气
一些年前,大陆动物园用瓷砖画做科普牌的传统。好些动物园要不在瓷砖上写字作画,要不直接烧釉彩瓷砖,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科普信息。这些画和文字现在看未必很精良,但大都有那个年代的一丝不苟。
如今,这些瓷砖画大多被淘汰了。成都动物园里倒是留了不少,看到这些历史的遗存,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这样的科普牌,只要没有错误,保留下来会有一种传承的感觉。但是,老旧的场馆如果不加以改造,或者改造还是没有跟上时代,那就很糟糕。成都动物园的熊舍就是如此。
在中国动物园中,坑式的展区同样是一个“传统”。这种传统会让人俯视动物,平生虚妄的掌控感。坑中的动物特别容易受坑上之人的影响,如果有人投食,行为就会异常。成都动物园的熊山,就是个坑。
这个坑也不是没有改造。棕熊展区的一侧,是和游客视角平齐的玻璃墙面,游客在这一面可以平视动物,也不容易干涉到里面,当然如果玻璃幕墙再高一点会更好。但在对面,却还是高出展区一大截的高台,人在上面,还是俯视着熊,通过投喂掌控着熊的行为。
这改了跟没改有啥区别?
如此新旧拉扯的场景,在成都动物园里比比皆是,并不仅限于场馆建设,也出现在日常运营和动物饲养中。什么新建的大象展区不往水池里放水,什么黑猩猩笼舍内装了防爆玻璃还再加一层电网,什么爬架旧了不翻新不维修,这样的状况比比皆是。
于是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成都动物园里没有大的槽点,但小毛病一大堆;粗看是在进步,但仔细一琢磨又比较粗糙,画虎不成,虽然不至于“类犬”,但连“类豹”的水平好像都没达到。
我们不妨拿重庆动物园和成都动物园做个对比。相比之下,重庆动物园的历史包袱更重,好些极为古旧的铁笼子都没有彻底淘汰,这就显得下限很低,看着让人生气;但重庆动物园的新展区,例如金猫的笼舍,花豹的竹林山坡,新的理念贯穿了整个设计,这就抬高了天花板,让人喜悦不已。而成都动物园呢,不至于让人生气,但也不太让人高兴,转完两圈,总感觉缺点啥。
最怕的就是这样的温吞水。当然,成都动物园已经比国内很多动物园好很多了。要不是喜欢,我也懒得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