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活养好就够了?动物园老祖宗表示那只是开始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2024-01-18

伦敦动物园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科学动物园,开园于1828年4月27日。其土地面积只有15公顷,相比之下,北京动物园约有90公顷,上海动物园有74公顷,乌鲁木齐天山野生动物园有6000多公顷。这还是一个私立动物园,靠捐款、门票收入和赞助运营,没有什么常态化的国家资助。可以说,这个动物界的老祖宗其实是个小户人家。



然而,如果你去伦敦动物园逛一逛,会发现好像怎么逛都逛不完,仿佛一个时间黑洞。无他,这里的信息密度实在是太高了。


围绕保护的高密度展示

伦敦动物园没有大象,最大的动物是长颈鹿,河马也是小小的倭河马,几乎放弃了大型动物的展示。毕竟,大象、大群的羚羊什么的,必须要大的活动场,这大概是小小的伦敦动物园解决不了的。


但你要以为这里没什么动物可看,那就大错特错了。


金刚和它的家。


来自大陆的朋友,可以好好看一看大猩猩王国展区。大猩猩在中国动物园里很少见,只有三个动物园有,其中有两个只有一头雄性,这种展示方式其实不对,因为大猩猩是群居动物。大陆只有上海动物园有一个家庭。


但如果看过伦敦动物园的大猩猩王国,就会发现上海的大猩猩馆实在是太磕碜了。伦敦的大猩猩管无论内外舍,都有异常复杂又漂亮的爬架,外舍的绿化充分发挥了英国人的园艺天赋,做得好看又有层次,内舍的地面上有厚厚一层土,上面铺着落叶,一大家子大猩猩就在里面玩耍或者盯着外面愚蠢的人类。


绿林戴胜,博物君亲儿子的非洲强盗亲戚。


伦敦动物园小,想要展示丰富,就必须提高展示密度。大猩猩的身边,还有好些诸如白顶白眉猴、黑白疣猴、绿林戴胜之类的小型非洲动物的展示。这样,才配称得上王国嘛。这些小动物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例如,白顶白眉猴是2型HIV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携带这种病毒是不会患病的。在它们身上,我们或许会找到攻克艾滋病的线索。


白顶白眉猴。


白顶白眉猴、绿林戴胜在国内动物园里应该是没有的。伦敦动物园里还有很多这样不那么常见的野生动物,例如日鳽、刚果孔雀、㺢㹢狓等。分主题、高密度、多物种的展区,让整座动物园的信息密度极高,走两步就要看半天。时间黑洞就是这样炼成的。


植狡蛛。


伦敦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特别真诚,没有退化成可爱动物保护。园中有一个大型虫馆,对昆虫、蜘蛛等虫子有着系统的宣教。这个虫馆里也有罕见的物种,例如植狡蛛,这是一种水生蜘蛛,在英国是濒危的本土物种。伦敦动物园虫馆内有一个不大的养殖缸,内部重建了一小块沼泽地,供植狡蛛繁殖和生活。


近距离观察蜘蛛生活:卵囊。


虫子的保护宣传,最关键的是脱敏和祛魅,毕竟大众(尤其是城市居民)对虫子的印象,还是以害怕和讨厌居多。伦敦动物园就设立了很多能让人脱敏的展区。例如,虫馆内有一个可以进入的蜘蛛展示间,结网的蜘蛛就生活在步道两旁,会有讲解员带你观看蜘蛛的生活。而在虫馆的另一边,还有不少蟑螂的展示。这里有一些漂亮的蟑螂,绝对会改变你对这类虫子的印象。



要是怕近距离接触蜘蛛、蟑螂,还可以去蝴蝶馆看蝴蝶落在你身上。这儿自由飞舞的蝴蝶会展现出很多有意思的行为。比如,上图中虚掉的是一只雄蝴蝶,下方的雌蝴蝶抬起腹部表示不想啪啪啪,但雄蝴蝶依旧在持续骚扰它。


养得好,还要展得漂亮

在国内,一个动物园只要动物健康、行为丰富,那就是一个好动物园了。但如果你去过发达国家的动物园,会发现养得好只是第一步,许多动物园已经进入展得美的境界了。


动物园的“美”,是什么样的美?首先得还原自然。


猴子在上,大鸡在下。盔凤冠雉从潮湿的迷雾中迈步而出时,有股侏罗纪公园的味道。


伦敦动物园的雨林动物区就是还原自然的典范。这是一个巨大的室内温室,复杂的爬架和热带植物占据了三层楼高的空间,金狮狨等美洲小型灵长类生活在高处,盔凤冠雉等大型鸟类生活在下层,整个展区高低错落,有许多不同的观景窗口,能看到不同的南美雨林动物。身处自然的雨林中也不过如此了。


另一个层次的美是契合人文。


伦敦动物园有一个亚洲狮展区,是的,亚洲是有狮子的。曾经,狮子广泛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但随着这几个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帝国越来越强大,狮子越来越少。到了现在,只有印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还保存着500多头亚洲狮。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段视频,伦敦动物园的亚洲狮展区就是在模仿吉尔森林国家公园,一方面重建了印度野外的环境供狮子生活,一方面在游客的观察面中,修了许多模仿印度社区的陈设。这个时代的物种保护,其实是在调和自然和人类关系。吉尔森林国家公园的区域里不止有野生动物,还有农民、牧人和保护工作者,他们和狮子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最后的亚洲狮的生存。展示亚洲狮和亚洲狮身边的人,更可能让远在伦敦的游客知道保护的不易,更容易实现合作而不是对抗。这样的展示非常棒。


顺带一说,亚洲狮展区放的录音都是印度口音的,那声音特别跳脱,特别引人注意,同时还很契合环境,但总让人觉得是英国人在玩冷幽默。前文提到的虫馆里有一个展示食肉蜗牛的展柜,那儿放的食肉蜗牛食蜗牛的纪录片是法语的,要知道,法国人可爱死(吃)蜗牛了,这也一定是玩梗吧!



伦敦动物园不止有这一除契合人文的美景。他们的鸟舍模仿的是维多利亚时代收藏家的展示柜,虎区展现了东南亚油棕产业的矛盾,都很美,也很让人感慨。


鸟馆的装饰。


在我们的动物园还在纠结怎么把动物养好的时候,世界先进的动物园已经在考虑如何展示更多信息,如何让园区更好看更有艺术、人文气息了。这样的差距实在让人叹气。能怎么办?加油呗。



花蚀的人间观察


我是花蚀,曾经是研究鸟类叫声的,现在是只新媒体狗、半吊子生态摄影师、狂热的神庙迷和金属党。出版过几本书,爱写点自己关心的东西,关注啦你就知道了。

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养活养好就够了?动物园老祖宗表示那只是开始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