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寒冬季节卢氏山区柿子挂枝头无人收 网上找销路

2016-11-28 李长新 新世说新语

李长新 文图

核心提示:又是一年丹桂飘香、菊花遍地、层林渐染时,地处伏牛山区的河南省卢氏县柿子枝头,挂满了一串串红灯笼。当得知这些柿子因为无人收购,基本就烂在枝头,任由鸟类啄食,不久前,在卢氏县调研扶贫攻坚的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要求有关部门想办法为深山里的柿子找市场,寻销路。

11月7日至8日,河南省长陈润儿在卢氏县调研时强调,在分级负责、层层压实的同时,县、乡扶贫干部和基层扶贫队伍,尤其要注意牢固树立新发展的理念,主动寻找差距,着力在开阔眼界、开放市场、开发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先进、提升思维、深度挖潜,将卢氏县更多“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将更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依托当地资源、切合卢氏实际的稳定脱贫之路。

卢氏县柿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镜面儿柿子,有圆如“火炭儿”的蜜罐罐儿柿子,还有大如牛心的大水柿子,也有疙里疙瘩熟了也是一脸绿色的鬼脸青柿子,旋成柿饼特别甜的重苔柿子,以及经霜后用双手夹在膝关节处使劲儿揣揣就能吃的烧柿。

据调查,卢氏柿子个大、皮薄、肉厚、无核、甜度高,营养丰富。近年来无人采收原因一是价格低没有人要,市场没销路;二是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小孩上不了树,采摘不下来;三是过去缺吃少穿年代,人们采摘柿子加工成柿饼柿皮耐储藏,放在草窝里还可以吃吃烘柿,放入碱水加温去涩成甜柿即可食用。现在人们不缺粮食了,也就没有人采摘了;四是当地缺乏深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加工成柿饼也卖不出去,深加工成柿子醋、柿子果脯却没有这样工厂。

卢氏县园艺站站长王彦江说,卢氏的柿子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质地天然,加上昼夜温差大,甜美细腻,每年霜降后,便可采摘品尝。目前,全县共有柿子树3.8万株,年产量200余万公斤,主要品种有阳国红、镜面、牛心柿等,分布在卢氏山区各个乡镇村落。但因不成规模,收购价低。当地群众希望政府给找找市场,把这些果品换成钱。

童年的故事与柿子有关:柿子馍柿皮炒面让人难以忘怀

回想起来我的童年,竟然和柿子有不解之缘。我的家乡路边、田间地头到处是躯干如铁、粗壮高大的柿子树,并且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镜面儿柿子,有圆如“火炭儿”的蜜罐罐儿柿子,还有大如牛心的大水柿子,也有疙里疙瘩熟了也是一脸绿色的鬼脸青柿子,旋成柿饼特别甜的重苔柿子,以及经霜后用双手夹在膝关节处使劲儿揣揣就能吃的烧柿。

每到七八月天气,我们就爬上枝叶茂密的柿子树上摘烘柿吃,吃饱了才肯下树。到九十月,柿树叶红了,落了,只有枝头的柿子了,我们就拿着竹竿去上树夹柿子,一担担往回挑。属于重苔柿子,母亲就把它旋去皮子,加工成柿饼用葛条串起来,挂到屋檐下风干,到腊月间,再把它卸下来捂到瓮里等柿饼发软出白璞才可以吃呢。亲友来了,母亲拿出柿饼,砸开核桃,把核桃仁夹到柿饼里待客。那种味道,想起来都觉得垂涎,那种酥香和软糯交织的甜美味道是今生都难以忘怀的。

对不宜加工为柿饼的镜面儿柿子、蜜罐罐儿柿子,还有大如牛心的大水柿子,则是在门外树上架个棚子用谷子杆麦草覆盖,把柿子放进去,待到正月春上青黄不接时,人们就上去掏烘柿吃,那个甜味就和喝蜜糖一样。加工柿饼的柿皮也不能扔,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要磨炒面。炒面就是把玉米豆子炒熟,再加上晒干的柿子皮,就磨成的炒面的味道,甜甜的,涩涩的,吃一碗还想吃第二碗,直到吃的难以消化肚皮撑的受不了才罢休。童年的夏日,中午叫两个好友到村头那棵大柿子树下去玩,看到树下那落满地的黄色的柿子花,就蹭蹭蹭毛猴子一样几下爬上树,轻轻撷下一枚,捧在手心,仿佛托着一颗玉石做的小酒盅,那里有怎样芳醇的酒酿?于是从口袋里拿出一截红绳,把一枚枚黄色脆嫩的柿子花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戴在手脖上,套在指头上还有模有样地盘脚盘坐在地上说是打禅修行。

不觉间,那枝头黄黄的柿子花谢了,取而代之,一个个绿色的小柿子就都有模有样了,黑色的柿子尖儿嵌在绿色的果球中央,面上还覆有一层白色的脯儿,果球紧紧地抓住莲花瓣样的柿蒂,牢牢地挂在那长满油亮油亮的参差交错的叶子中间那带着拐把的小枝丫上。

刚立秋,我们一群野娃娃子洗了澡就跑到那棵大柿子树下,这柿子树仿佛也了解我们的心思,提前发放一批烘柿给我们,不过这种烘柿还不红,应该是虫子拱了,它先变软了,落在地上,捡起一个掰开来看,柿子屁股把儿还是白的,心儿是褐色的,一丝一丝儿还粘连着,可是却又那种甜中略带苦香的味道早已勾起我们这群贪吃鬼的味蕾,我们就把中间甜甜的心咬掉,其他的就抛得远远的,也不知怎的,那时候家里几亩苹果园不去害糟,前河耙的几块子梨园也不去害糟,就偏偏钟情于这并不太甜的柿子,也许真正爱吃的并不是那时候的柿子,而是喜欢那棵带给我们欢乐的唯一的大柿子树。

秋冬之交的卢氏,被大自然的画笔刷了个五彩斑斓,正是旅游好时节。当你驾车或步行走进卢氏,陪伴你的是无比的寂静,只有淙淙的流水声或者悠长的鸟鸣。当你正陶醉于这幽静时,突然被路边一团燃烧的红吸引,远远看去更像一棵开满红花的树,走近一看惊叹是挂满树梢的红柿子。当你走到树下,抬头仰望,会被眼前的画面惊呆:点点红星,挂在湛蓝的天幕上,那伸出的虬枝似化作一段段骨感风情的梅……房前屋后的柿子树则是另一种味道:被改造后的卢氏农舍,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三两棵红柿树偎依一旁,构成了一幅诗意古朴的田园风情画,令人陶然。

初冬的伏牛山区,一个个成熟的柿子挂在高枝,等着你爬上大树,亲手摘下,体验童真的快乐。把柿子托在掌心,在阳光的照射下,红润通透,光泽羞涩,让人怦然心动,不忍下口。在卢氏县横涧乡、汤河乡、木桐乡、潘河乡及徐家湾等地,沿途公路、农舍旁,随处可见红果压枝的柿子树。她们静静地站在这个秋冬交会的时节,站在乡愁里,仿佛等待客商的到来采收呢。

明代刑部尚书李炳因柿子触怒皇上

卢氏的柿子早在明代就闻名全国。据说,明代刑部尚书李炳就因为柿子惹怒圣躬。

李炳,字峘桥,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卢氏县涧西村人,生卒年月未详。历任湖北省当涂县、山西省洪洞县知县、辽东巡抚、京畿(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大理寺正卿,兼任刑部尚书。

李炳天性聪颖好学,通经史,能文章,忠直敢谏,不畏权贵,终身兴利除弊,有政声。按抚京畿时,宫中派出宦官征税,气焰猖狂,商、渔民不堪掠取之苦,怨声载道。他极力从中调停,减轻了人民担负。巡抚辽东时,统军镇抚今朝鲜、日本、台湾。卢氏县令曾在县城东街口为之立“三韩都宪坊”,以彰其功,惜今无存。任山东巡抚时,宦官税监曾苛捐杂税,安居乐业。他具奏皇帝,弹劾遏止了他们的罪恶行径。终因宦官进谗,被明神宗疏远,他义愤填膺,解职归里,隐居于故乡盘龙山下,内心孤寂悲凉。不久,昔日同僚进言,复被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卿,执掌审谳平反刑狱政令,日理万机。他创建宫中尊经阁,使道义与法制并重。

一次,朝廷在上朝时,有奸臣上贡柿子(烘柿)让皇帝品尝,皇帝尝后感觉味美无比,视为珍果,在金銮殿赏赐给各位大臣品尝。当时,天下洪涝灾害频仍,民不聊生。李炳很生气,对朝廷的赏赐不屑一顾,把柿子摔在地上,对皇帝说,这是什么珍品异果,在我们老家,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果子落在地上,猪狗都不闻,万岁你还说什么珍品异果?现在,当务之急是救灾赈灾,解民于倒悬之急,你们倒有闲情逸致,在这里欺骗皇上?

因此,李炳因此得罪了皇上和权臣,李炳兼理刑部、都察院公务,尽力国事,能谨慎理狱,明察秋毫,终因一向与赃官污吏和窃据大权的宦官斗争而遭陷害被杀。许多正直之臣联名上书为之辩诉,其女儿李兰赴金殿为父伸冤陈情,至天启四年(1624),始得昭雪,归葬于故乡涧西村南盘龙山上。因首级无存,皇帝特命铸一金头随葬,同时埋了许多疑冢。李兰哭道,金头银头,不如我爹爹肉头。

卢氏山区柿子滞销,引起媒体关注

11月11日,大河报记者在汤河乡低里坪村,60岁的季随英正坐在家门口剥柿子皮。她说,把这些柿子去皮后风干,便会有人上门收。但价格太便宜,只有两块多一斤,她家里有3棵柿子树,采摘和削皮太麻烦,还卖不了几百块钱。


“卢氏是生态氧吧,风景秀美、盛产山珍,我们质朴的卢氏人热情欢迎外地游客来这里赏风景、摘柿子、泡汤河温泉。”说起家乡,卢氏县汤河乡党委书记周靖峰忙不迭地推销起来,言语里满是自豪。

本文作者和豫记老总杨桐合影

11月19日,豫记新媒体一一中国著名新媒体战略品牌,今天与国家重点贫困县卢氏县及卢氏县旅游局合作,利用新媒体平台,讲述清清卢氏山水故事,助力脱贫攻坚,把卢氏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推向全中国全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卢氏的柿子,借助豫记这个平台推一下。

豫记新媒体,由遍布全国的四百余名河南籍媒体人首倡发起,旨在为全球河南人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打造中国首个以乡土乡情为纽带的社交平台。读懂河南,把脉中国,从“豫记”开始。致力于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明挖掘,以新闻手法制作乡土文化产品。整合豫商领袖、高校专家、文化学者、法律、金融、传媒等各层面资源,打造服务在外河南籍精英群体的社交智库。

这次由杨桐总编辑率领其团队核心成员走访了卢氏县横涧乡碾盘村民俗馆,专门在碾盘村体验了柿子采收过程,目睹了遍地柿子林,美果挂枝头,采访了柿子滞销原因。

杨桐表示,豫记通过卢氏籍几名作家的努力,几年来,已经推出了近百篇涉及卢氏风土人情、旅游人文景观的文章,点击量至少六千万以上。今后将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把卢氏的清清山水,灵动美景推荐给全中国全世界。县文联主席董建中及县旅游局领导陪同采风,希望与会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省长陈润儿在卢氏调研讲话精神,把卢氏的旅游资源及农副土特产品推向市场。






编辑:豫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