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资本黄烁子:印度市场蛋糕大,但不好啃
■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意识到,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承,它们未来最应该“开眼”学习的其实不是欧美,而是中国。
■ 在印度,政策性风险是我们进行风险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
■ 真正可以流利用英文交流和工作的印度人不会超过总人口的10%。
■ 纯工具类公司相对好进入,不需要大平台或做资源嫁接,但如果做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项目,在当地没有人脉资源,是进不去的。
本文系根据健一会(ID:jianyihui2011)沙龙第179位主讲人黄烁子女士在出海投资沙龙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原标题为《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投资实战经验》,现标题为健一君所加。
根据嘉宾意见,分享内容已删去部分敏感观点及内部信息。
| 黄烁子(远航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
我们从2012年开始观察印度。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我们发现,印度市场的利好元素越来越多。2015年底,我们认为时机相对成熟,几个合伙人便募集资金成立了远航资本,定位于深度挖掘印度市场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机会,首期规模为3000万美元。
即便在投资启动时,我们在印度市场落脚已有数年时间,但还是谨慎地挑选了一些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的领域切入,以交学费熟悉市场的心态,精心耕作。能够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投出近十个表现不错的项目,不得不说,我们还是非常幸运的。
基本面利好:莫迪连任
印度人逐渐意识到,它们未来最应该“开眼”学习的不是欧美,而是中国。
印度过去30年来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权力过于分散,地方强,中央弱。它有27个邦,1652种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过百万的有33种,被认定为官方语言有18种,基本每个邦都有自己独立的税法和律法,很多方面无法如中国这样统一。这一直给其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速造成非常大的阻碍。
以房地产为例。在印度你看不到一家类似于中国万科或万达这样的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印度每家房地产企业都非常“本邦化”,非常依赖所在邦的本邦化资源,你可以看到,在首都新德里经济圈的房地产企业就跟班加罗尔、孟买非常不一样,跨邦资源强大的企业非常鲜见。
当然,2014年莫迪初任印度总理时,许多情况还不太明朗。他在古吉拉特邦深耕近20年,当上人民党领袖,又通过政党角力取得国家帅权,上台后仿效中国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框架性方针。但在那个时候,我们仅仅能看到他施政的美好愿景,还是抱着审视的态度观察他的政经改革能否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外国投资者,特别是来自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我们小心地认为,在印度,政策性风险是我们进行风险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作为多党制国家,甘地家族和尼赫鲁家族在印度的民选根基都非常深厚。2016年,我们认为,莫迪如果不能够在第一届任期结束后顺利连任,他这些年打下的基础恐怕都要打水漂。
但是莫迪从去年中期铁腕推动全国税制统一,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废钞令的成功硬着陆,再到今年三月份北方邦人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基本已经锁定了连任的胜局。也就是说,莫迪至少还有七年半的时间来巩固其之前推行的变革成果。
印度建国时间和中国差不过,它们与西方接轨程度及领导人、精英分子国际化程度比中国高,一直也与中国一样,有“赶美超英”的梦想,可惜一直没能实现,而它这么多年的“假想敌”之一——邻居中国却真的做到了,所以它对中国的态度从最早的敌对或者说嫉妒,到现在变成愿意与中国有更多的接触、学习和结盟。
□ 印度文化概况(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印度这几年来,对这种转变感觉特别明显。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意识到,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承,它们未来最应该“开眼”学习的其实不是欧美,而是中国。
两年多前,我在印度拜访一些创业的公司高管,就发现不少从微软、思科出来的高级工程师用的都是小米手机,他们甚至告诉我,小米是他们用过的最好用的安卓机。现在,我在班加罗尔和很多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当他们确认你来自中国,紧接着就会兴奋地掏出手机说,你看,我的手机是你们中国的。而小米手机现在在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印度社群里的号召力,基本可以和2010年苹果在中国年轻人社群里的地位媲美。
不建议简单拷贝中国模式
印度各个产业都呈上升走向,趋势是不会骗人的。
很多对印度有过些许了解的人,会很容易粗暴地下定论,认为印度的传统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与配套等,相当于中国二三十年前的水平;而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与中国相差五到六年。
不少正在开拓全球市场的同行,第一次踏足印度都会特别兴奋,恨不得马上回来拉团队把中国成熟的商业模式批量拷贝到印度去,就像当初把欧美出现的商业模式拷贝到中国来一样。
个人认为这种简单粗暴的幻想非常危险。
有关报告指出,中国的年龄中位数是36.8岁,而印度不同,它的年龄中位数是27.3岁,比中国小了整整9岁。这个指标会成为我们选择投资领域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接近52.2%,而印度是34.8%。印度的互联网普及历史很有意思,在台式机还没有真正普及的时候,就开始直接过渡到移动时代了,因为买电脑对于普通印度人来说花费更高。所以这些发展中国家未来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机会。
从印度的GDP增长曲线也可以看得出来,在经过二三十年积淀后,各个产业都呈上升走向,这个趋势是不会骗人的。
提及印度的英语覆盖率,10家不同的机构都会给你10个不同的答案。而我自己在印度一线城市生活这几年,亲身感受是,真正可以流利用英文交流和工作的,不会超过总人口的10%。
□ 在印度人心目中,大象是神圣的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当下印度有些地方还非常传统,甚至可以说比较封建,种姓等级制度森严,包办婚姻依旧盛行,比率70%多。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又相对开放,社交平台、视频和搜索都是国际性(美国)公司垄断,社交用Facebook,视频用Youtube,搜索用Google,市场占有率均为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比较让我们自豪的是,移动端浏览器使用人次最多是中国的UC浏览器,在印度移动端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这些领域的印度本土产品很少,一些细分领域也还有不少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中国国内直播特别火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可以在印度当地找团队来做?那时我觉得在印度做直播完全没有可能性。印度人当时用的大部分还是功能机,而作为外国友人,在当地用Uber下单后,接单司机永远不会主动给你打电话,原因就是话费和流量费都很贵。
尽管印度市场人口红利、消费习惯等很多基本要素与中国非常类似,但是社会风俗、宗教文化传统等等方面的情况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给创业者和投资者造就不少深坑,这是一个值得长线投注同时更需要审慎对待的市场。
正是前些年累积的些许经验和我们对大趋势的判断,使得我们现在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启动新一轮的募资,为未来在印度市场长线发掘独角兽备足粮草。
远航资本的投资布局
从大方向来说,移动互联网是试错成本最低的。
我们基金的几个合伙人先前做过另外一支出海基金,在东南亚范围内投了20多个TMT项目。当初他们希望以东南亚市场为基点,寻找新兴市场里资本和模式融合的机会,这在当时也是中国背景机构里最早投资出海模式和境外市场的尝试。这些项目有业绩特别亮眼的,也有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
其中有位合伙人自己公司的业务在2012年进入印度,一直做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现在印度数得上号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他的客户。他在做业务的同时,在当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也积累了许多数据,为我们前期甄别项目和行业分析——特别是方向性判断——提供了非常给力的支撑。
□ 远航资本在印度的投资布局(图表由远航资本提供)
早些年,我研究了印度市场不少版块的投资机会,从地产到新能源到消费品再到互联网。从大方向来说,移动互联网是试错成本最低的。2016年4月我们开始了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投出了第一个项目——印度版的分期乐,这是跟中国国内的分期乐——现在的乐信集团创始人肖总及其他当初的天使投资人一起投的。
电子商务也是我们看的特别多的领域,一年来密切跟踪了22家公司,最后投了其中两家。其中就有印度版的蘑菇街,它当前在社交时尚电商这个细分领域位居第一。
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毕业于NIT,NIT的毕业生在当地有个自己的小圈子,我投过里面有些人的项目,他们就给我推荐了这个项目。经过接触,我发现,这个连续创业团队从产品设计、执行力再到资金控制都很到位。虽然当时该项目估值比蘑菇街同阶段估值高出非常多,但考虑到未来市场总量和项目成长性,出于对团队的信任,我们还是通过折中办法参与了这个项目。
现在我们第一期基金在电商、OTA、在线医疗、互联网金融都有所布局,未来会进一步深耕TMT领域尤其是Fintech方向的机会。
印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太容易啃
国内企业要想打入印度市场,除了把业务放进去,或者派团队过去,还要突破语言、文化、宗教的沟壑。
海外投资最大的风险是政策性风险,在印度,由于莫迪的下一任期的连任不再有悬念,未来7、8年大的政策性风险已经降至最低。
日韩很多企业进军印度,通常会以商社模式开拓市场,但中国机构在国内都比较分化,在境外更是单打独斗,很难为自己去争取权益。腾讯和阿里在八九年前就通过收购本土团队、与当地机构合作或是做基金LP的方式不断学习印度市场,有了足够沉淀,现在才敢砸重金高举进场。
所以国内企业要想打入印度市场,除了把业务放进去,派团队过去,还要突破语言、文化、宗教的沟壑,而这些非常需要花时间,挑战不比当初欧美公司开垦中国市场来得轻松,很可能前面几笔投资都会打水漂,挑战很艰巨。
我们当前投的创业团队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那些印度本土创业团队做我们看得懂的模式,一般是跟欧美市场、中国市场被成功验证的模式类似的;一种是有相关经验的中国/美国团队带着优势技术到印度进行本地化创业的;还有就是发展期的准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我们对他们的印度本土业务进行投资。
纯工具类公司相对容易进入印度市场,因为它不那么需要大平台进行资源嫁接。但如果是互联网金融或者在线教育等领域的项目,在当地没有落地资源,风险就非常高了。
· 完 ·
关注健一会公众号
(ID:jianyihui2011)
后台回复上述投资人姓名
即可查看他们的投资秘笈
健一会已入驻以下平台
界面 | 36氪 | 知乎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天天快报 | 搜狐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