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之洞《劝刻书说》对编辑工作的启示

刘一 知道点传统文化 2021-03-12

中国的图书出版史源远流长。在古代,虽然图书的撰写、编辑、印制、发行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还未完全形成,但图书出版工作却是真实存在且不断发展的,古人往往将这一工作笼统地称为“刻书”“梓行”等。古代所谓的“刻书者”,多指书籍编校、刊刻、发行等事宜的总负责人,并非指书版的雕刻者,后者往往被称为“刻工”。那些留存到今天的、汗牛充栋的古籍,固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古人编辑刻印书籍时所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智慧,同样是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的编辑工作中继承和弘扬古人编刻书籍的经验智慧,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


张之洞(1837—1909)

1875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在四川学政任上编成《书目答问》五卷,并于次年刊刻发行。此书旨在为当时学子指明读书治学的门径,分门别类地列出2200余种书籍的书名、卷数、作者和主要版本,有时也对某书的内容得失、版本优劣略加分析。《书目答问》对后世影响很大,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先生幼年读书时,便按照此书的指导,广泛阅读各类古籍,为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可以说,作为一部目录学名著,《书目答问》在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书目答问》书影

有意思的是,在《书目答问》的卷末,还附有一篇张之洞所作的《劝刻书说》,全文如下:

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一法。但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刻书不择佳恶,书佳而不雠校,犹糜费也),其书终古不废,则刻书之人终古不泯。如歙之鲍,吴之黄,南海之伍,金山之钱,可决其五百年中必不泯灭,岂不胜于自著书、自刻集者乎(假如就此录中,随举一类,刻成丛书,即亦不恶)。且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

此文言简意赅,旨在鼓励人们编辑刻印好书。据清末民初藏书家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记载:“文襄倡此言,故光绪以来,海内刻书之风,几视乾、嘉时相倍。”可见《劝刻书说》对当时的出版界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劝刻书说》原文

《劝刻书说》从编刻书籍关乎个人荣辱的角度切入,进而论述所刻书籍和刻书之人“终古不泯”的必要条件,最后将此项工作上升到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高度,层层递进,引人深思。本文结合一些古今图书出版的具体案例,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劝刻书说》对编辑工作的重要启示。

一、树立“欲求不朽”的荣誉感

《劝刻书说》开宗明义地指出:“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一法。”古人在谈论个人对当时和后世的贡献时,往往强调“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指德行高尚,为当时和后世树立榜样;立功,指建立功业,造福于人;立言,指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张之洞认为,编刻书籍的工作接近于“三不朽”中的“立功”,那些好书、善本的编刻者,亦可因建立不朽的功业而彪炳史册。

翻开浩瀚的中国历史,那些因编刻书籍而青史留名的“小人物”,可谓不胜枚举,如现存最早有明确刻印日期记载的雕版书、唐咸通九年(868)刻本《金刚经》的刊刻者王玠,唐代在成都地区编刻大量民间历书的樊赏,南宋庆元年间刊刻《史记》的黄善夫,元代相台岳氏家塾本《五经》的刊刻者岳浚,等等。至于明末清初的常熟人毛晋,更是对刻书事业孜孜以求,被后世称为“历代私家刻书巨擘”。他建立汲古阁,40余年间编刻古籍超过400种,其中以《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为代表。

到了清代,随着出版业的发展,编刻大部头丛书之风盛行,以刻书名家者不计其数。从《劝刻书说》中所举四家,便可见一斑:所谓“歙之鲍”,指安徽歙县人鲍廷博,编刻《知不足斋丛书》200余种,以精善著称;所谓“吴之黄”,指江苏吴县人黄丕烈,著名藏书家,编刻《士礼居丛书》19种,虽收书不多,但写刻极精,为收藏家所重;所谓“南海之伍”,指广东南海人伍崇曜,编刻《粤雅堂丛书》200余种,聘请学者谭莹主持编选、校勘工作,在清末影响很大;所谓“金山之钱”,指上海金山人钱熙祚,编刻《守山阁丛书》110种,其中多罕见之本。

“欲求不朽”既是刻书者对个人荣誉的高度追求,更是对刻书工作关乎自身荣辱的深刻认识。因为无论刻书者的初衷为何,其最终能否“青史留名”,所留之名是“佳名”还是“骂名”,终究取决于所刻书籍的质量。在历史上,因编刻书籍质量不精而被后人非议乃至嘲笑的案例亦不在少数。如元代人沈氏所刻《元典章》,被陈垣先生校出文字错讹一万两千余条,称之为“写刻极精,校对极差,错漏极多,最适合为校勘学的反面教材”(《校勘学示例》)。而明代司礼监所刻印的书籍,虽字体疏朗、装帧精美,终因编校不善,使人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向来不为版本学家所重视。

二、增强“详校精雕”的责任感

“刻书之人终古不泯”的前提,是所刻之书“终古不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劝刻书说》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即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其中涉及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充足保障、书籍的严格甄选、编校刻印工作的一丝不苟,可谓深知刻书甘苦之论。

古人在编刻书籍时,常常强调“命良工刻梓”“偏旁必辨,圈点必校,不使有毫厘讹错”(《九经三传沿革例》),体现了对刻书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版本学家固然重视宋元“善本”,因为它们去古未远;但同时也十分珍视清代人的“精校本”和“精刊本”,因为它们在编刻时多经乾嘉学者严密考证、仔细校对。如江苏元和人顾广圻,被时人视为不可多得的古籍编校人才,“同时孙星衍、张敦仁、黄丕烈、胡克家延校宋本《说文》《礼记》《仪礼》《国语》《国策》《文选》诸书,皆为之札记,考定文字,有益后学”(《清史稿·顾广圻传》)。他不仅对图书内容的编校孜孜以求,而且还将考订所得写成《考异》或《校勘记》,附刻于每部书之后,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张元济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古人“详校精雕”的精神,他主持编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堪称民国出版史的一座高峰。此套丛书选择当时能够见到的最佳版本作为底本,不惜花费重金,向原书的收藏者商请拍照复印;取得副本后,张元济并非将之原封不动地影印出版,而是带领编辑团队,广泛参考各种版本,对底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底本确有讹误者,予以修版改正。张元济及其团队编印本套丛书时所作的《校勘记》,总计达300余册,可见其用功之深。今人阅读《百衲本二十四史》,多以为仅据善本影印而成,殊不知此书背后凝聚了出版人的大量心血。

就今天的编辑工作而言,所谓“不惜重费”,也就是为图书出版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并且将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谓“延聘通人”,也就是加强出版人才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的建设,促进编辑的专业化发展;所谓“甄择秘籍”,也就是提高选题的质量,努力挖掘好书;所谓“详校精雕”,也就是高度重视书籍的编校和印制质量。归结为一点,就是增强对编辑出版工作的责任感。

三、发扬“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的使命感

《劝刻书说》以“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作结,这是对刻书使命的概括与升华。“传先哲之精蕴”强调为优秀文化成果的记载、传播、传承和交流提供载体,属于“承上”和“继往”的使命;“启后学之困蒙”强调为社会教育提供支撑,从而在旧学中孕育新知,属于“启下”和“开来”的使命。

古人常常感慨,书籍的存亡“有幸有不幸”,其中固然取决于书籍本身的内容优劣和社会风尚的变迁转移,同时也与刻书者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很多濒临亡佚的古籍得以流传后世,往往要归功于刻书者的不懈搜求和孜孜校勘。

五代时期刘昫等人编纂的《旧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但后世流传渐少。到了明代,人们已经很难见到这部史书。嘉靖年间的闻人诠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凑齐了一套完整的宋刻本《旧唐书》,他又耗费巨资,将其重刻发行。在完成这部两百卷大书的刊刻工作后,闻人诠十分感慨地说:“数百年之阙典,于是乎始有可稽矣。物之成毁,信各有数,是书之成,夫岂偶哉。”(《明重刻旧唐书闻序》)

清代光绪年间,黎庶昌出使日本,陆续访得宋元善本20余种,如宋本《尔雅》、宋本《穀梁传》、元至正本《易程氏传》、唐集字本《老子》、宋本《荀子》等。黎庶昌考虑到其中大多为中国已经失传的版本,于是聘请杨守敬按照原本的行款、字体覆刻,编成《古逸丛书》。此套丛书以孤本、精刻为特点,深受时人所重;而黎氏以“存亡继绝”慨然自命的良苦用心,也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作为一名当代编辑,我们也许不会遇到古人那种身系书籍存亡的“宏大场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发扬“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的使命感,为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智超.史料的搜集、考证与运用——介绍陈垣同志的治学经验[M]//陈智超.陈智超自选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99.

[2]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1963:216-217.

[3]叶德辉.书林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7:4.

[4]陈垣.校勘学示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55.

[5]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M]//永瑢,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8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60.

[6]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7]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192.

[8]闻人诠.明重刻旧唐书闻序[M]//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5404.

 

“中国大学出版社2017编辑论文遴选活动”入选论文

收入《新时代编辑的文化担当》,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拓展阅读:

【常识】南朝宋不是“南宋”

历代王朝之建国六十八年

川普外孙女背的《三字经》,你应该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