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文化教育月报(六月创刊号)

梓荣 知道点传统文化 2021-03-12

“传统文化教育月报”正式上线!从权威媒体的海量报道中,精准聚焦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梳理权威信息,汇聚优质资源。每月1日推送,敬请关注!


六月创刊号(总第1期)

2018.05.01—05.31

▲习近平强调“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延伸阅读】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在京启动

54日,由北京外研社主办、朴新教育科技集团承办的“2018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启动暨“青少年传统文化创意设计邀请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依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及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等核心内容,以知识竞答、学术论文撰写、创新演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内涵、创意作品设计制作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培训及赛事活动。

【延伸阅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公众号相关报道


▲中共中央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法律制度”

新华社57日报道,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规划》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中,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损毁破坏。完善节假日立法,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探亲探视权利,弘扬孝老爱亲美德善行,为“常回家看看”提供制度保证。针对一些地名存在的“大、洋、怪、重”乱象,健全相关法规制度,鲜明价值导向,彰显时代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伸阅读】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见《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8日03版)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5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据悉,目前国务院公布了41372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包含3154个子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国务院新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二是前三批中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项目;三是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的项目。


▲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5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六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客座教授或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每个传承基地应该有若干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每门课程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

【延伸阅读】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5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沪举行

5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文物局承办的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公布了“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和“2018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评选结果,发布了“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十佳优秀作品。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发布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一期)。目前,“AI博物馆计划”已经实现数字文博地图的一期上线,该项目共包含2894家博物馆精确POI,用户可通过百度地图更精准地搜索并导航至博物馆。此外,“AI博物馆计划”很快将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实现AI博物馆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对接。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首批100篇上线发布

519日,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首批100篇音频作品正式上线发布。诵读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合作推出,组织方明、康辉、海霞等70多位播音员、主持人和录音师录制完成,内容涵盖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全部课文,其中包含大量的经典古诗文。即日起,公众可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教育部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点击收听。

为倾力打造一部高标准、高品质的“有声语文教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专门成立了由播音和语文教育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审核专家委员会,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认真审核把关,达到国家规范读音及表达标准。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正式成立

52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专业机构正式成立。会议指出,国家教材委员会及其专家委员会、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教材研究所,形成决策、实施、研究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为推进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会上,课程教材研究所分别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该所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拟定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参与组织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参与国家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培训、监测和评估,为地方和学校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课程教材研究的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承担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各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展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延伸阅读】教育部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全国论坛在京举行

525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主办的“古典诗词与生命成长——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全国论坛暨‘我爱读古诗’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生诗词大会”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拉开帷幕。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围绕“古典诗词与生命成长”这一主题做报告。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12名校长、名师分享了学校诗教传承的实践经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

5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相关情况。

《人民日报》制图

研究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揭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研究指出,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相关成果将编入中小学教科书。初中历史教科书对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经确定,内容也基本确定:一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增补了一些知识,如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遗址等;二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在原有的表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三是根据项目新成果,更新教科书里的一些图表。目前,初中教科书已经修订完毕,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关于中国史这部分也已编完,高校的《考古学概论》教材也做了适当调整。

【延伸阅读】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5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指出:

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开局良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的《中华通韵》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人次达11.63亿;“第十九届齐越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吸引全国159所高校的1,000多部作品参与;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吸引全国3万多所大中小学的228.6万名青少年参与;中华经典资源库四期和五期建设全面完成;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数量分别增加至51.7%30%。各省(区、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700多项,参与人次1,100多万;举行“诵读名家、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18,000多次。

【延伸阅读】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中华经典资源库”公众号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