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书讯 | 元刻胡注《资治通鉴》影印出版




元本资治通鉴(全六十册)


编著者:(宋)司马光 撰;(元)胡三省 音注

定价:1980元

ISBN:978-7-5013-6545-6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正文页数:19200页

开本:32开

(本书已开放五折预售,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购买页面)




内容简介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作音注。此为胡注传世第一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边,版心黑口,双鱼尾,上记大小字数,下记刻工名。框高二十二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刻工有付友实、江君美、江叔度、叶清甫、胡时中、刘仁甫、虞以德、陈以敬等一百八十余人,开版字体为元代中后期建刻风格。上海图书馆所藏元刻初印本原装一百五十册,计九千五百九十一叶,自首彻尾,无一补版。文字清晰,内容无缺,今为完本仅存,足资考索。故而以原书扫描影印,使读者得见元本真面。



其他亮点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页欣赏



  可点击图片查看  
 




原件欣赏







序言


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音注。


胡三省(1230—1302),字景参,又字身之,号梅磵,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同登进士科。调吉州泰和尉,改庆元慈溪尉,以忤郡守厉文翁罢去。咸淳三年(1267)充寿春府学教授,佐淮东幕府,改奉议郎,知江陵县。六年(1270)至杭,廖莹中礼致诸家,俾以授其子弟。廖转荐之贾相似道。德祐元年(1275),从军江上,言辄不用,既而军溃,间道归乡里。屏谢人事,以著此书为业。

本书前身之先生自序(署旃蒙作噩,即乙酉年)云,先生致力于《通鉴》一书,先有《广注》九十七卷,有《论》十篇,有《雠校通鉴凡例》,兵难中旧稿三失。乱定反室,复购得他本而为之注,始以《考异》及所注者散入《通鉴》各文之下,历法、天文则随《目录》而附注焉。至乙酉(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乃克彻编。若史照《释文》之舛谬,改而正之,著《通鉴释文辩误》十二卷附入。

乙酉年后,先生续有改定增注。元刻初印本(说详后)卷第一百七十一末有先生识语,记述编纂过程甚详,附录如下:

是书成于戊子(至元二十五年,1288)七月。始余客鄞,鄞友袁伯长好是书,求传写。每脱稿辄授之,或十卷,或二十卷。后客越,越友王理得、钱澹翁等数人亦求传写,余以稿本授之。越友好是书者虽多,率数月辄弃去,唯理得、澹翁欲卒业。澹翁于余本有去取,理得摹写精细。自周至唐,二百有余卷,伯长是年十月伻来,余以脱稿本自一百七十一卷至一百九十卷凡廿卷授之。次年(至元二十六年)正月,鄞大火,中夜及伯长所居,是书留清容者并烬焉。二月,妖贼杨镇龙起玉山,焚天台、新昌、嵊县,犯猎诸暨、东昜、金华,进薄婺城而败。余党溃归吾乡者复啸聚,焚奉化、宁海。大兵来讨之,逸德之烈,不分玉石,烧荡室庐,系累屠杀者什七八。余携家入深山,箧稿本、椟脱稿本授二仆,一寘古冢丛棘中,一瘗地中。兵退余归,瘗诸地者幸存;寘丛棘者唯空箧在,然箧中有笔二十余枝,笔存而书亡,意为好事者取去,而无从致诘。然《唐纪》数十卷留理得所,目录三十卷留椟中,彼其所得者亦非完书也。

余既无居室,且官司不务抚宁荒余,鱼涸而禽狝之,不得以苟生,遂流寓奉化之连山,儿辈就先人墓左结小庐。庚寅(至元二十七年)年成余始归,官司抄数户口,凡业儒者蠲征徭。抄数未定,吏胥乘隙,虐以重役,岁三四至。余赀仅存者,罄于买复,未暇修习旧读。

又次年(至元二十八年),抄数定,上司稍重儒学,有至邑者,每访问加礼貌。余父子始收拾旧书,脱简间编乱人意。壬辰(至元二十九年)春三月,如鄞访伯长,时理得存焉,问其所传本,云为廉访司官取去。鄞城藏书故家多毁,无从假借。伯长近收《通鉴》,乃汴都枣木本,出于张氏初寮所校,标题点勘,皆其手笔。犹恨其差误有失刊改,句读有失所者。其书朱墨精鲜,装翦华净。伯长谓余曰:“某家今仅有此本,先生其以归,补注前书,足成一家言。”余念余家诸孙多,稍长者涴壁书窗,幼者涂泼棐几,一有将护不谨,有累友道,难之。既又念此书不可不补,且携二帙八卷以归。四月至家,先务博采旁搜,而后着笔。五月辛丑起写,乙巳毕卷。

按此跋记事已至壬辰年五月,犹未毕工,知本书之写定不早于至元二十九年。意者此书刻在作者身后,故仍用乙酉年原序,乙酉年以下编纂事迹缺如。此注涉及音义、校勘、名物、地理等,搜剔前书几无余藴;兼有评论,每以个人遭际遇合之感悟、身份家国认同之态度贯注其中,为板荡余音,黍离变调,非仅以博洽宏通著称而已(陈援庵《通鉴胡注表微》已发其覆)。
 
此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边,版心黑口,双鱼尾,上记大小字数,下记刻工名。框高二十二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刻工有付友实、江君美、江叔度、叶清甫、胡时中、刘仁甫、虞以德、陈以敬等一百八十余人,开版字体近元代中期建刻风格。

此为胡注传世第一刻本。据明黄溥《简籍遗闻》,此本刊于临海,洪武初取其板入国子监,递有修补。传世本印次各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著录简略,刷印先后顺序未明,利用不便。今以所见各本,逐叶检点,重加排次,依次分记如下:

(一)元刻初印本。一百五十册。字画明爽,无明补版叶,各卷尾刻身之先生识语及题诗合计三十五条(尾崎康《上海图书馆藏宋元版解题》史部[二]《资治通鉴》胡注条记述甚详,可参考。收入《斯道文库论集》第三十二辑)。局部有剜补痕迹,当是刊版时改订所致。

钤有“曾在崇禹舲处”“玉牒崇恩”“语铃道人”“碧城精舍”“七佛同龛之室”等印。今藏上海图书馆。

(二)元刻明前期修补印本甲(以下简称“早印甲本”)。一百四十八册。文字有挖改,各卷后身之先生识语仅留二条(卷第二十五、第二百七十二末)。有明前期补版,间有缺版,版心不记补刊年月,审其字体,盖刻在成化中。有清赵怀玉、金兆燕、莫友芝手跋,莫棠题诗并跋。

钤有“曹溶”“洁躬”“赵氏亿孙”“怀玉印信”“小酉斋”“莫友芝图书印”“章钰”等印。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三)元刻明前期修补印本乙(以下简称“早印乙本”)。二百八十六册。明前期补版较前本稍多(卷四十第三十三叶,前本为元刻原版,此本为明前期补版),无弘治年以下补版。间有缺叶。卷二百四第三十至三十二叶、卷二百五至二百六缺失,经前人补钞完足。

钤有“曾在李鹿山处”“长州汪文琛鉴藏书画印”“汪士钟曾读”等印。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

(四)元刻明弘治修补印本。一百六十册。元版叶多漫漶,附入弘治二年、三年补版(版心下有“监生裴凤录”“监生谈绅录”“监生王锦录”“监生葛富写”等字样),经严虞惇手批,有文彭、文元发、文震孟、文震亨手书题记,严虞惇、严鎏、严有禧、李蕙手书跋尾。

钤有“铁琴铜剑楼”等印。今藏国家图书馆。

(五)元刻明嘉靖元年修补印本。一百五十四册。附入正德九年补版(版心不记补刊名氏),又有嘉靖元年补版(版心下记刻工“苏守易”),版心上方原有弘治、正德、嘉靖年款为坊贾割去,冀充元印本。

钤有“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潘祖荫藏书记”“吴县潘伯寅平生珍赏”“伯寅藏书”等印。今藏上海图书馆。

(六)元刻明嘉靖二十年修补印本。一百册。附入嘉靖二十年补版(版心上有“监生汪文管刊”“监生崔佐补刊”等字样)。卷一百十二至一百二十一、卷二百十五至二百三十一配清嘉庆胡克家刊本。卷一至二补版叶所署年月为坊贾割去。

钤有“东山藏书”“善本鉴定”等印。今藏天津图书馆。

(七)元刻明嘉靖二十一年修补印本。存六十六卷(八十一至八十三、九十六至一百二、一百九至一百二十八、一百三十八至一百三十九、一百七十六至一百七十八、二百十七至二百三十五、二百四十六至二百五十、二百五十六至二百五十八、二百六十八至二百六十九、二百八十四至二百八十五),二十五册。附入嘉靖二十一年补版(版心上有“监生汪文管刊”等字样),封面有潘景郑、顾廷龙手书题识。

钤有“景郑藏书”“丁丑以后景郑所得”“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等印。今藏上海图书馆。

(八)元刻明嘉靖二十八年修补印本。八十一册。附入嘉靖己酉年(二十八年)补版(版心有“监生某某刊”字样,列马彦、吴文明、郑应聘、王袍等五十余人)。前有国子监祭酒邹守益《资治通鉴补刊序》三叶,版心刻“嘉靖二十年刊”字样;又国子监祭酒龚用卿《重修资治通鉴序》三叶,版心刻“嘉靖二十一年刊”字样。间有缺叶,尚未补刻。或经补钞,或填入白纸。

钤有“世留堂印”“张成孝印”等印。今藏四川省图书馆。

(九)元刻明嘉靖三十二年修补印本。八十册。附入嘉靖癸丑年(三十二年)补版十余叶。抽去邹守益、龚用卿序。

钤有“济南周氏藉书园印”“藉书园本”“李大翀读书记”“李氏藏书”等印。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
(十)元刻明嘉靖三十八年修补印本。

甲本。存一百五十三卷(一至一百五十三),六十册。附入嘉靖己未年(三十八年)补版(版心上有“嘉靖己未年”字样),又有一种补版,上下白口,无年款,字体与嘉靖己未年版略同,盖同时所刻。此期补版数量甚多,其所抽换者多属元版,亦间有明补版。印版多有缺失,以白纸填入。白纸印有版格,书耳题“原缺”二字。所见本仅前半部,计缺失二十四版。

钤有“国学专修馆章”等印。今藏上海图书馆。

乙本。存二百八十三卷(一至九十六、九十九至二百十三、二百十七至二百二十一、二百二十五至二百八十、二百八十四至二百九十四),九十六册。补版至嘉靖己未年(三十八年)。前本脱版处,此本多缺叶,又较前本失去二十三版。所缺叶均以版格白纸填入,版格左上无书耳,知此为又一次刷印本。

钤有“钱唐丁氏藏书”“八千卷楼藏书印”“嘉惠堂藏阅书”“江苏弟一图书馆善本书之印记”等印。今藏南京图书馆。

又一部,二百册。脱版状况与丁藏本接近,缺叶经前人补钞。卷二百七十二至二百七十四脱失,经前人钞配。有罗振玉手跋。

钤有“罗振玉印”“罗叔言”“臣振玉”“罗振玉”“叔言审定”“殷礼在斯堂”“宸翰楼”“振玉印信”等印。今藏首都图书馆。

清人胡克家曾仿刻此本,云所据元本有王磐撰《兴文署新刊资治通鉴序》,定为至元兴文署刻。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七考胡注成于至元二十三年,王磐致仕在至元二十一年以前,无从为胡注作序。今查胡注成书更在至元二十九年后,且初印本无王序,益知其不可信据。吴哲夫《元兴文署〈资治通鉴〉版本问题疑辨》文推测王磐序为“明季或清初好事者的伪作品”(见《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卷第二期),今按元刻初印本无王磐序,弘治以下印本亦无,仅明前期印本(早印本甲)有之,疑王磐序为明前期误入,随后抽去。

依据前述存世印本,结合文献,可将元刻刊印过程逆推如下:

此本于元代中期刊刻,刊版时主持者有校修改订,并附刻身之先生识语题诗。洪武初取其板入国子监,后印时铲削殆尽,仅存两条。明前期修补重印时,误增入王磐《兴文署新刊资治通鉴序》,旋即撤去。成化、弘治二年、弘治三年、正德九年、嘉靖元年补版未多。至嘉靖二十年,补版数量剧增,时邹守益任国子监祭酒,拟修补旧版,徽州监生汪文管愿出力独任,嘉而许之(邹守益《资治通鉴补刊序》)。当年修补印本出,邹氏为之序。不久邹氏以直谏落职,龚用卿继任祭酒,汪文管复请修补,许之。嘉靖二十一年修补完成,龚氏序之以传(龚用卿《重修资治通鉴序》)。嘉靖二十八年,主持者又事修补,彼时无愿独任如汪文管者,遂由马彦等监生五十余人分担刻资。嘉靖三十二年稍稍抽换数版,至嘉靖三十八年,是书版片损坏缺失严重,南监再事修补,替换元版甚多。此后未见续有补版。

嘉靖元年以前补版虽间有失误,多由底本模糊所致;嘉靖二十年以下,修补者态度草率,误字层出,不可卒读,其中以嘉靖三十八年己未印本为最劣。己未本又可分甲、乙二种:甲种本所见仅前半部,计缺失二十四版,乙种本(丁氏旧藏本)更较甲本缺失二十三版。两种印本均有以他处文字填入以掩饰缺版者(甲种本卷七十九第十九叶后半叶至第二十叶原版缺坏,乃以同卷第二十三叶后半至第二十四叶文字移置;卷一百十五第二十二叶,原版叶尚存,乃附入补版一叶[嘉靖二十一年版]。卷一百二十四第五叶“皆夷”以下,原缺二叶,乙种本[丁氏八千卷楼旧藏本]乃以卷一百三十四第十至十一叶移置),致使前后内容重出。国子学书版修补例由监生承担,其任事抑何漫不经心邪?
 
是书传本,明代以下主要有三种:

(一)万历二十年(1592)吴勉学刻本
吴勉学本有嘉靖二十年补版讹字(卷一夹注“韩康子,韩宣子之曾孙庄子之子虔也”,“虔”误“遽”;“秦庶长改逆献公于河西而立之”,“逆”误“迎”。卷四夹注“廉姓,颛帝曾孙大廉之后”,“大”误“六”;“不便则为余行也”,“行”误“子”),其所据不晚于元刻明嘉靖二十年修补印本。底本原有挤刻处,吴本作大字,为求行字排版位置与元本一致,乃删去夹注。又有改易(卷六十七第四叶后二行“备领益州牧,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益州太守”注“此益州太守非汉武帝所开置之益州郡也。武帝所置之益州郡,刘蜀为南中地宅。盖刘璋置益州太守与蜀郡太守并治成都郭下”。按:此注“南中地宅”语意欠通,元刻初印本以下各本均同,吴本“宅”作“此”,属下读。严衍《资治通鉴补》此条引作“地”,知其所据《通鉴》胡注即明万历吴勉学刊本)。

吴勉学于万历中刻此书外,又刻金履祥《通鉴前编》、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崇祯十年(1637),书坊将三书旧板汇印,是为后印本。吴刻初印本卷首有“新安张一桂校正”一行,卷末有“大明万历二十年新安吴勉学覆校”一行,后印本均削去。后印本文字大体仍旧,间有校改。

(二)天启五年(1625)陈仁锡刻本

陈仁锡本有正德九年补版讹字(卷四“后汉乾祐元年蒲帅李茂贞奏置解州。师古曰:解,下买翻”句,正德九年补版“蒲帅”作“骑帅”,陈本同;“解下买翻”四字,正德九年补版作墨丁,陈本作“解,蒲置翻”;卷一百八“征虏参军豫章胡藩过江陵见仲堪”,正德九年补版“参军”误“将军”,陈本同),嘉靖二十年补版失误,吴勉学本脱误处,此本文字尚完好。卷八十七第十三叶六行“由是与琨有隙”,嘉靖二十年修补印本补版误倒作“由琨与是有隙”,后改正。吴本不误,陈本作“与琨由是有隙”,疑陈本出自嘉靖二十年修补印本,吴刻出自嘉靖二十年以下印本。遇有元本缺字,陈刻多从吴本,校改得失参半。清乾隆间《四库全书》著录本书,即用陈仁锡本,于其脱误处多所沿袭。

(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胡克家刻本

胡克家刊行此书,凡版心刻工、大小字数,均照元本摹刻。同治八年(1869),江苏书局曾修补重印。胡刻一出即通行于世,明刊二本遂乏人问津。今取校元刻初印本,与胡本多有异同。又取对早印乙本(今藏日本静嘉堂),与胡本补版出现之位置一致,补版叶之局部标识一致,知胡克家未见元刻初印本,所据为一早印乙本。又早印乙本有缺字留白处,静嘉堂藏本经人以己意填写,胡本与所填字正同(卷九十五第十四叶后四行“六月,侃疾笃,上表逊位。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句夹注:“节以专杀;麾,旗属,临敌之际,三军视以为进退者也;”“节”以下八字,早印乙本脱失,前人以墨笔添作“麾大将旌旗临”,致使“节”字释文缺如。胡本同作“麾大将旌旗临”),知胡刻所据底本即今静嘉堂藏早印乙本。胡刻大体忠实底本,惟于原有之缺陷有所美化,具体表现为:底本原有显然讹误者,胡刻予以改正;底本有原版叶局部断烂导致缺字者,有补版叶缺字作墨等者,胡刻予以补刻完整;底本原有挤刻而将正文大字排成小注者,胡刻多恢复为大字。江苏局本修补又有增添讹误。

胡克家依据底本属元刻早印乙本,其校勘又以顾广圻为标榜(据胡克家重刊本后序,参与胡本校勘者实有顾广圻、彭兆荪及胡氏族弟枢三人),一向推为影摹佳作,实则多据明吴、陈二刻改字,去取每有不当。又有吴、陈二本不误胡本反误者。熊罗宿指胡本“名翻元,实杂明刊,可谓驳而不纯矣”,其说良是。元刻胜于胡本处,张瑛《通鉴宋、元本校勘记》、熊罗宿《胡刻资治通鉴校字记》曾列出若干例。惜张氏所据元刻为明弘治修补印本(即前述文彭等人跋本),熊氏所据元刻印次不早于张瑛据本。二家所见较胡克家见本印次已晚,更无论此元刻初印本。合二家校勘所得,仍不足以取代此本。

若与元刻初印本相较,则早印乙本不得不逊而居乙。其证有三:

(一)元刻初印本卷尾有胡身之识语题诗,可为先生晚年生平提供新数据。

初印本各卷后附刊身之先生识语三十四条(卷七、卷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七十一、卷八十六、卷一百七、卷一百七十一、卷一百七十五、卷一百七十六、卷一百七十七、卷二百、卷二百二、卷二百四、卷二百五、卷二百六、卷二百七、卷二百十八、卷二百二十、卷二百二十六、卷二百六十三、卷二百六十四、卷二百六十九、卷二百七十、卷二百七十一、卷二百七十二、卷二百七十三、卷二百八十二、卷二百八十三末),又题诗一首(卷二百九十四末),早印本已削去,仅留二条(“讫”“八月壬午起写,甲申彻卷。”)。弘治、正德、嘉靖元年修补印本有,胡本无之。当是原有此条,胡克家不明所以而去之。

按:身之先生自序计事止于乙酉年(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识语为作者之编纂实录,起壬午年(至元十九年)四月癸丑(二十四日),讫壬辰年(至元二十九年)七月庚辰(一日),可补乙酉年至壬辰年作者工作日程;题诗抒写兴亡感慨,可见作者之幽怀隐痛。于理解本书,所关甚巨。后来传本既削去,读者即无从得知原委。考其记事,多不载他书。间有一二重合(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八《胡梅磵藏书窖记》云“己丑[至元二十六年]寇作,以书藏窖中得免”,系指杨镇龙兵事,与前述第一百七十一卷末识语相合),亦得自传闻,叙述简略,不能如识语之详明确切。

(二)元刻初印本与早印乙本(胡本)有文字差异,可提供校勘异文。

元刻初印本与早印乙本文字不尽同,举例如左:

卷二第二十三叶后三行夹注“《括地志》:雕阴故城,在鄜州洛交县北二十里”,早印乙本如此,吴本、陈本、胡本同,元刻初印本作“三十里”。

卷五第二十六叶后十行“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夹注“养,羊尚翻”下,早印乙本作“后养上为养同”,胡本同,元刻初印本作“下养上为养”。

(三)元刻初印本文字清晰,可补正早印乙本(胡本)之脱误。

元刻本刊版时多有挖改拼补,早印乙本刷印时拼补内容局部脱落,导致缺文,胡本沿袭。今得元刻初印本,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其佳处有数端:

甲,早印乙本文字脱落,胡本仍之,元刻初印本文字完足:

胡本卷八十五第三叶后七行夹注“刘昫曰:义阳本汉平氏县之义阳乡。魏文帝黄初中,分立义阳县,盖治石城;后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安昌城,领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平春五县,唐为”,“唐为”以下缺文,早印乙本脱失留白,同胡本。

卷一百十九第七叶后四行“于是西域诸国皆诣蒙孙[逊]称臣朝贡”,早印乙本脱去“孙称”二字,空出一格。胡本亦空格,“诣”误“请”。元刻初印本“孙称”挤作小字,“诣”字不误。
乙,早印乙本文字脱落,胡本据后出传本填改,初印本文字完足:

胡本卷一第十叶九行夹注:“宋祁曰:浚,苏俊翻;醮,子召翻;余谓浚读当如宋音。”早印乙本(原版)“如”字挖空,正德九年补版改作“当如宋音”。元刻初印本作“当从宋音”。

胡本卷四第二十八叶一行夹注:“今辰、州、溆、奖、溪、沣、朗、施八州,是秦、汉黔中郡之地。”早印乙本(原版)上“州”字留白,吴本、陈本用,元刻初印本作“锦”。
丙,早印乙本有文字脱落,胡本模拟填充,初印本文字完足:

卷九十三第二十七叶三行夹注“雷池,即在大雷之东,今池州界。《水经注》:青林水西南历寻阳,分为二”以下缺文,早印乙本脱失留白,胡本以意补作:“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实则元刻初印本作“分为二水,一水东南通大雷。一曰雷池,谓大雷口、池口也。二口对岸,大雷口在江北舒州界,池口在江南州池界”。

卷一百十九第一叶后一行,“永初元年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夹注:“晋有天下,《通鉴》于魏主率兼书名;是年,宋受禅,即书魏主而不名,南北敌,体无所轻重也。后放此。”明弘治递修印本以下此行全脱。“即书”以下十九字,胡本作“始改书用列国之例”。按此条属“书封爵禅位例”,并非“书列国例”,胡本臆改。

卷一百二十八第一叶九行夹注:“上既平元凶之乱,依古制即位踰年而后改元。孝建者,言以大孝建平祸乱安宗庙之功”,元刻初印本如此,早印乙本“古制即”“言以大”六字脱失留白,胡本改为“故事即”“盖欲以”。

195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书,即据胡刻为底本。上举元刻初印本完足、胡刻脱误处,点校本一仍胡刻之旧。卷八十五第三叶后七行夹注“唐为”以下缺文,点校本据《旧唐书》补作“唐为申州义阳县”(第6册2680页),实则元刻初印本作“唐为申州,今为信阳军”。卷九十三第二十七叶三行夹注:“雷池”条,点校本沿袭胡本,更依据空格多少,括注“原缺十八字”(第7册2946页),今查元刻初印本文字尚存,胡本实缺二十三字。卷二百四十六第十七叶七行夹注“又以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改婺州”,胡本据元刻早印乙本,脱“又以”二字,标点本从胡本,又增入“以”字(第17册7948页),仍非原貌。由是观之,胡克家本因底本印次稍晚,文字内容存在先天不足。点校底本用胡氏翻本,不如用元刻初印本。

元刻初印本罕见流传,藏书家仅以残帙著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三载宝应刘翰臣家藏元刻残本一帙,卷二百六十三至二百六十四末有身之先生识语。为目录中少见之初印本记录)。上海图书馆所藏元刻初印本原装计九千五百九十一叶,自首彻尾,无一补版,仅有数叶残损或补钞。文字清晰,内容基本无缺,足资考索,亟宜付之景印,使学者皆得见元本真面。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谋以此本传布,不揣固陋,聊据謣见所及,叙其佳胜处如此,俟教正焉。

郭立暄
二〇一九年九月




目录


第一册

序言一

 

卷第一周紀一 起戊寅(前四〇三)盡壬子(前三六九)凡三十五年一一

卷第二周紀二 起癸丑(前三六八)盡庚子(前三二一)凡四十八年七七

卷第三周紀三 起辛丑(前三二〇)盡癸亥(前二九八)凡二十三年一四三

卷第四周紀四 起甲子(前二九七)盡戊子(前二七三)凡二十五年二〇五

卷第五周紀五 起己丑(前二七二)盡乙巳(前二五六)凡十七年二七一

 

第二册

卷第六秦紀一 起丙午(前二五五)盡癸酉(前二二八)凡二十八年一

卷第七秦紀二 起甲戌(前二二七)盡壬辰(前二〇九)凡十九年七三

卷第八秦紀三 起癸巳(前二〇八)盡甲午(前二〇七)凡二年一四一

卷第九漢紀一 起乙未(前二〇六)盡丙申(前二〇五)凡二年一九九

卷第十漢紀二 起丁酉(前二〇四)盡戊戌(前二〇三)凡二年二五三

 

第三册

卷第十一漢紀三 起己亥(前二〇二)盡辛丑(前二〇〇)凡三年一

卷第十二漢紀四 起壬寅(前一九九)盡癸丑(前一八八)凡十二年五九

卷第十三漢紀五 起甲寅(前一八七)盡癸亥(前一七八)凡十年一二七

卷第十四漢紀六 起甲子(前一七七)盡辛未(前一七〇)凡八年一九一

卷第十五漢紀七 起壬申(前一六九)盡丙戌(前一五五)凡十五年二四五

 

……

 

第五九册

卷第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 起丙辰(九五六)三月盡丁巳(九五七)凡一年有奇一

卷第二百九十四後周紀五 起戊午(九五八)盡己未(九五九)凡二年六一

通鑑釋文辯誤(卷第一—五)一一七

 

第六〇册

通鑑釋文辯誤(卷第六—十二)一


往期推荐

常备书单 | 国图社“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全十辑)

重磅书讯 | 海外孤本《增广司马温公全集》影印出版

END

内容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公众号

本号主编:刘贯之

责任编辑:梓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