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资讯 |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留言赠书)

华章同人 知道点传统文化 2024-01-09

 

基本信息


中国古都和文化

作者:史念海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书号:978-7-229-15859-0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定价:88.00元

分类:历史、社科


 

内容简介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七大古都”,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书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本书正是一部了解古都之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大师之作。


 

作者简介 

史念海(1912—2001),字筱苏,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之一代宗师”。

191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成为《禹贡》半月刊的作者和禹贡学会成员,毕业后留驻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刊物。1941年至1946年,任重庆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47年至1948年担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后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20世纪30年代,在顾颉刚先生的具体指导下,史念海完成《中国疆域沿革史》,开启了中国疆域变迁研究的先河。1944年《中国的运河》出版,这是史念海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推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而上下求索的一个重大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书成,标志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立。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出版的《河山集》系列,收录了史念海先生绝大部分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军事地理、政区地理等领域,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述。史念海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所著《中国古都和文化》成为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编辑推荐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充分体现了“史念海先生治学气势的博大”(北大教授辛德勇语),堪称此领域的入门秘籍,以及治学的一道门槛。

中国所在的这片区域面积辽阔,各种地形、山脉走势、河流分布将之分为不同区域,这导致了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极大差异。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无论其统治区域或大或小,都面临着如何定都的问题。

周朝为什么设立宗周和成周两个都城?秦朝、西汉、隋朝和唐朝等大统一王朝为何都定都关中?魏文帝迁都洛阳,为何给北魏政局带来震荡?唐朝之后,北宋为什么抛弃关中的长安而定都一马平川的开封?南宋为什么选择临安作为都城,这对南宋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朱棣为什么将明朝的都城从南方的南京迁到紧靠边疆的北京?来自蒙古草原的元朝统治者和东北的清朝统治者为何都选择定都北京?……定都不仅反映了王朝的开国格局,也会影响王朝历史的发展。历史上,既有秦汉大一统的成功,也有宋朝兴亡的深刻教训。这其中有深刻的政治、地理、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因素在影响王朝对于都城的选择。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更为复杂,所以也会出现一个王朝同时设立几个都城的情况。

都城作为一国的中心,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长安、洛阳和开封。长安长期作为大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东西文化交往的中心。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在中国逐渐兴盛。长安和洛阳的佛寺数量非常多。东魏的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就记述了洛阳佛寺的情况,而隋唐时期,长安城的佛寺远较洛阳为多。北魏孝文帝更是通过迁都洛阳,实现了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本“通”书,虽是讲古都,但会通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等历史地理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宏观三千余年古都的兴废,还是了解有关中国历史的一些硬核知识,《中国古都和文化》都是值得阅读的一部大师级作品。


 

相关评论

我想在这里和各位读者交流的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史念海先生治学气势的博大。虽然地位相当重要,但所谓“古都”毕竟只是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一部分内容,更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很小的一个部分。然而即使是学术大家,也不是谁都能够像史念海先生这样在短时间内迅速由历史城市地理扩展到中国古都面貌做出系统的研究,并同时建立起古都学这样一门新的学科。理解史念海先生治学这一“博大”的面貌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都和文化》这本书。

——辛德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先生发起和创立了中国古都学会,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创建了中国古都学,奠定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坚持“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明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总结和勾划出了中国古都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推动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发展。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古都研究,是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古都学”,史念海先生将此学科定义为“是研究中国古都的形成、发展、萧条或至于消失,或经过改革成为新的城市的科学。”在此领域中,大家辈出,著述繁巨。不止二三子可称巨擘,而史念海先生乃其领军者。其畅行二十余年之大作《中国古都和文化》一书,堪称此领域的入门秘籍,以及治学的一道门槛。

——孙晓飞 《繁盛与衰败: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作者

【赠书福利】

活动规则:在本文之下留言,截至11月21日23时59分,留言点赞数最多的两位朋友,可各获赠一册《中国古都和文化》

※ 感谢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 提供图书信息和赠书。


本号主编:刘贯之

责任编辑:梓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