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瑞幸咖啡比星巴克更焦虑?

王晖 品牌观察报 2020-11-13

后台回复“品牌”送你营销宝典《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王晖(品牌观察报主笔)

来源 | 品牌观察报(ID:pinpaigcbao)


随着瑞幸的快速崛起,星巴克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最近一个季度财报显示,尽管星巴克的同店营收增加了1%,但却是建立在提价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星巴克中国遭受了一定的冲击。



不过,瑞幸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美好。


截止5月24日,尽管瑞幸上市首日创造了最高50%的涨幅,但紧随其后却是一轮暴跌,整体跌幅达41%,并且跌破了发行价。也就是说,市场对瑞幸模式仍然存在质疑。


那么,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传统咖啡巨头的星巴克和以颠覆者姿态入局的瑞幸,究竟谁更焦虑?


01

星巴克的焦虑在于“护城河”不够深


据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星巴克以392.68亿美元位居第一,大幅领先于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耳熟能详的餐饮品牌。


但是,品牌价值并不意味着“护城河”!



尽管星巴克可以凭借其品牌优势,在入驻购物中心时可以获得租金上的减免和优惠。但是,这种优势却很难对瑞幸构成实质性威胁。


原因在于,瑞幸的门店以写字楼里为主,与星巴克提倡的“第三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两家咖啡公司并不在同一个赛道上。


其次,星巴克的品质也难以构建起“护城河”。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大约是4-5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之甚远。如果剔除复购的话,其实咖啡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还相当有限。


所以,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并没有喝过咖啡。


由于咖啡这种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不知道什么才是“一杯好咖啡”。这就让其他咖啡品牌有了可乘之机,因为先入为主留给消费者的印象是最深的。


再有,门店也并不具有“护城河”优势。


一方面,星巴克的门店是“人找咖啡”的布局,往往只有豪华的商圈和购物中心才有星巴克,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即使想喝咖啡也找不到门店;另一方面,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大概为3800家,预计到2022年能够达到6000家。但是,即便如此也难以实现高密度的覆盖。


要知道,圆圈之外都是尚未开拓的市场。


所以,只要瑞幸不将门店开在同一半径区域内,只要瑞幸不切入“第三空间”的场景,只要瑞幸的价格依旧足够的有性价比,那么星巴克的门店并不会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尽管星巴克在品牌知名度、产品品质和门店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护城河”并不够深。就像瑞幸自建供应链体系和营销渠道一样,星巴克难以做出实质性的反击。


02

瑞幸的焦虑:品质能不能得到保证?


 一方面,瑞幸的宣传中刻意强化“好的咖啡,其实不贵”的认知,以便让自己的低价显得顺理成章;另一方面,瑞幸通过碰瓷星巴克,让消费者相信瑞幸比便利店咖啡和肯德基的咖啡要更高端、更专业、更时尚。


可谓是“一石二鸟”。



根据瑞幸的计划,将在2021年底实现1万家门店的布局。可问题在于,随着门店规模的扩张,运营成本也会大幅攀升。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如此大规模的门店、如何确保上万家门店咖啡口感的标准化,是一道极其复杂的课题。


无论是星巴克还是肯德基这样的国外品牌,都不敢追求如此高速度的开店。即便是当下深受资本和消费者亲睐的新茶饮品牌,也大多是稳扎稳打的布局门店。


毕竟,尽管瑞幸的标签为“互联网咖啡”,但是在互联网之后的,仍然是“咖啡”这款产品!


一旦无法保证咖啡的品质,或者各门店之间的咖啡口感难以实现标准化,那么对瑞幸咖啡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越是狂奔的品牌,对错误的容忍度也就越小。


03

瑞幸的焦虑:补贴能不能换来消费者忠诚?


外界对瑞幸质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旦瑞幸停止补贴,那么咖啡的销量就会急剧下滑,而数千家门店则可能沦落为负资产。


在我看来,尽管补贴在营销中扮演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之所以会被你的低价吸引,本质上说是因为消费者剩余。简单的说,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就是27元,但这时候13元就能买到了。因此,消费者很满意。


正是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所以尽管瑞幸悄悄的缩减折扣券的优惠幅度,但是消费者依旧愿意消费。


不过,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完全取消补贴后的瑞幸咖啡,尚不得而知。毕竟,27元的瑞幸咖啡与34元的星巴克,并不存在悬殊的价格差。


一旦瑞幸提价的速度跟不上品质提升的速度,消费者就会选择“背叛”。而之前教育市场的费用,也就相当于替星巴克做嫁衣。


所以,最终比拼的依然是咖啡质量!


04

瑞幸的焦虑:盈利真的很难


根据瑞幸咖啡的规划,2021年的收入达185亿元。



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假设门店的单日销量为250杯,按照22个工作日计算,一年的咖啡销量为6.6万杯左右;假设平均售价为24元,总的收入则为158万;再按照1万家的门店数量,且轻食、其他产品的销量占比为30%,那么总收入则接近200亿元。


可问题在于,一切都只是假设的计算。而且,在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之前,狂奔的速度越快越是难以标准化。


更重要的是,与新茶饮相比,咖啡是一个低毛利的产品!


所以,以互联网打法的瑞幸,只能闷头狂奔。以上市为标志,既解决了瑞幸咖啡的融资问题,又让原始股东们赚得盆满钵满,有了明确的退出渠道。



至于新入场的投资者,则只能等待瑞幸兑现诺言的那一天。可是,兑现预期的商业利润,恐怕连钱治亚自己也心里没底。


但这就是资本市场,只要有故事,就会有人愿意相信。


对于瑞幸来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开店的速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资金流可以不断的增加,保证不断裂;然后就是寻求上市,让部分资本可以套现离场;最后,就是保证这个故事可以说下去,以寻求下一轮融资。


至于盈利,五年以后再说吧!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