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堂:如何测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上篇)
引言
从国际教育大背景来看,新时代要求重点培养人才的关键素质和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以素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与课程的改革浪潮。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有一个共同或近似的重要举措,即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教育目标,提炼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及应达到的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或修订课程标准,规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制定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与评价体系。201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顺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将提炼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深化和促进考试改革等列为重点工作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英语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门以外国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科,英语学科又具有很多特殊性。目前,关于英语学习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因此,就英语学科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构成要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测评等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语界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拟重点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以及核心素养的测评等方面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渠道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英语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呢?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甚至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掌握另外一种交流工具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据此,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英语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 46 32130 46 14942 0 0 2642 0 0:00:12 0:00:05 0:00:07 2892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流。过去只提听、说、读、写,现在多了一个“看”。这里的“看”在英文里对应的单词是viewing,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语篇的意义。理解这类语篇除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国际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另外,文化意识还包括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思维品质主要指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都是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不是普遍意义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更准确的说法是,在这些素养的前面应该加上“英语”“与英语有关联的”或“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形成的”等修饰语。为了行文的简洁,这些修饰语被省略。另外,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彼此也是有关联的,有些素养相互之间还可能有交叉和重叠之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展开讨论。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就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考试与评价等都是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而制定的。
1. 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讲,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程内容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评价和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尝试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从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可以看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完全融入了课程内容。换句话说,课程内容的六要素都指向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3. 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标准中的体现学业质量是用以检验学生在完成各阶段英语课程学习之后应达到相应学业水平的检测指标。学业水平反映高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业质量标准就是为使核心素养可测、可评而制定的具体标准。显然,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也是核心素养。比如,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适用于必修课程)的描述如下:学生能够在相对熟悉的语境中,围绕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运用所学范围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必修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或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可以看出,以上描述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学习而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以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为例来讨论。水平一的具体要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听: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能通过听,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
(2)说:能口头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口语表达中,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进行日常交际,表达意义和意图,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能通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际。
(3)读:能在阅读中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能识别语篇类型和结构,能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能识别语篇为传递意义而使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4)写:能以书面形式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或续写结尾,或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意思;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
从表述方式来看,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好像只有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好像只涉及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素养。但实际上,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也融入了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之中。之所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学业质量标准,主要是为了使学业质量标准可以作为检测学习结果的可操作性参考标准,特别是作为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和英语高考命题的依据。从目前大多数英语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安排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和评价标准。
本文节选自《中国考试》2017年第5期,部分文字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做了更新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