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答 | Gay比直男更容易抑郁吗?

Sex&LoveArchive Love Archive 2020-11-05


1990 年,世界卫生组织从精神疾病列表中删去同性恋。然而,相比于异性恋,这一群体是否更容易感到抑郁、焦虑,甚至更可能选择自杀呢?上个世纪末,多位学者经过研究后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性恋确实比异性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不过,这种似乎是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结论真的能得到科学验证吗?这些看似被“证实”了的“学术成果”是否一定正确呢?
本文提出了对过往文献研究方法的质疑,并通过研究年龄、羞耻感、内疚感等因素对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在任何情况下,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在心理健康、长期羞愧或长期内疚的任何指标上都没有显著或边际的差异。


「今日分享」

 《男异性恋比同性恋心理更健康吗:一项关于年龄、羞耻感、内疚感与出柜的研究》

原文:Jane. A. B., Eric L. S., Erich Z., &Elizabeth M. (2009). Are Gay Men in Worse Mental Health than Heterosexual Men? The Role of Age, Shame and Guilt, and Coming-Out,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6, 144-154.


图源:google.com



1

以往研究的问题出在哪儿



2000 年左右,关于“男同性恋较异性恋拥有更糟糕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层出不穷。例如,根据 Meyer 于 2003 年的分析,与异性恋者相比,同性恋者一生中患焦虑症、情绪失调和药物使用障碍的几率更高。众多研究表明,同性恋个体的焦虑、抑郁和绝望程度较高;与异性恋者相比,同性恋者也更有可能试图自杀,并因此而遭受严重伤害。
然而,上述许多研究方法存在明显漏洞:样本中包含青少年与大学生参与者,而将青少年和大学生纳入成人样本中很可能会增加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取向的关联程度,使学者得出“异性恋比同性恋心理更健康”的结论。
而本研究主要从年龄、羞耻感、内疚感以及出柜等几个因素出发,探讨对于男同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比其与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



年龄为什么很重要



首先,青少年样本选取时可能存在偏差。Savin Williams 于 2006 年的研究中指出,研究人员选取青少年样本时,往往仅根据行为(如同性性行为)来定义性取向,而不是根据同性恋身份认同和感觉。因此,样本中可能包括同性恋群体中大量过早发生性行为的青少年(而且他们更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拥有多个性伴侣)。而根据 Savin William 的研究,高危性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也就是说,过多选取进行高危性行为的青少年男同性恋者可能使学者得出男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结论,而这是不准确的。
其次,研究显示,青春期本就是一个充满混乱与痛苦的时期。而对于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的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46% 的青少年男同性恋曾因为出柜而失去朋友。对于一般男性来说,度过这段压力大的时期后,其心理健康症状可能会减轻,而这种年龄的影响可能会在男同性恋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能会减弱,青少年的自我认同、自我接纳感会增强。因而男同性恋者对父母和社会认可的担忧可能减少,他们会接受自己的性别认同。


图源:pinknews.co.uk



为什么要讨论羞耻感、

内疚感和出柜行为



将长期羞耻感、内疚感与出柜行为纳入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也是本研究的特殊之处。
「羞耻感」
羞耻感使人们注意到自我的真实或想象的缺陷。羞耻与企图隐瞒和报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羞耻感的破坏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更强烈的羞耻感与自杀、吸毒、酗酒和抑郁有关。常见的引起羞愧的情况包括:真实的或预期的父母认可、对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关心、尴尬、被贬低,以及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而男同性恋可能比异性恋更容易由此产生羞耻感。在男同性恋者中,那些认为自己违反了男子气概、男性刻板印象和规范性行为的人会感到羞耻。
「内疚感」
内疚感强调具体的“过失”,会引起后悔和悔恨的感觉。当某件事情无法解决或持续发生时,它引起的内疚感就会变成长期的。这项研究关注的是长期内疚感,因为它是一种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负罪感。长期内疚感的来源可能包括背叛他人或被他人背叛、亲密关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伤害伴侣。如果同性恋身份的暴露导致了一段关系的背叛或破裂,或者他们的家庭成员因性身份的暴露而感到羞愧、失望或情感上受到伤害,男同性恋者可能会产生有害的长期内疚感。此外,由于不诚实是内疚感最常见的来源之一,那些习惯性隐瞒自己性取向的人可能会经历更多的长期内疚感。

图源:dreamstime.com


「隐瞒与出柜」
Meyer 的研究将隐瞒性取向归为同性恋更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首要原因之一,而隐瞒行为则与羞耻感、内疚感相关。一个人可能会因为羞耻感和内疚感,或者因为害怕自己会被污名化、被歧视、被否认、被解雇,甚至遭到人身攻击,而隐藏他的性别身份。然而,隐瞒会使他们失去同性恋或他人的支持。伴随而来的谎言、掩饰等行为也会导致有害的、持续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从而进一步削弱心理健康。



2

研究方法设计



针对先前研究的年龄漏洞,本研究将比较两个年龄段的男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即青年早期(18-24岁)和青年后期到中年(25-48 岁)。研究样本包括 86 名异性恋男人和 81 名男同性恋者。
本研究采用同性恋身份问卷来确定样本的性取向,其中包含“思想”“感觉”和/或“性行为”三个板块,以代替前述研究仅用性行为确定性取向的方式。
此外,研究将比较每个年龄段内,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在心理健康、羞耻感和内疚感方面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3

研究结果与结论



性取向与心理健康水平无关

男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本项研究最主要的发现之一是,在任何情况下,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在心理健康、长期羞愧感或长期内疚感的任何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男异性恋反而较同性恋者更缺少情感上的回应(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注:BDI、NEO-PI-R、PAQ 三个量表用来测量心理健康水平,PFQ-2、GI 两个量表用来测量长期羞耻感与内疚感程度,数值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长期羞耻感与内疚感程度越高(* p < 0.06)。(图源:论文原文)



男同性恋年龄越大心理越健康

年龄对男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结果显示,年龄对男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在异性恋男性中,年龄的增长仅与愤怒这一情绪的减弱相关。
然而,在男同性恋者中,在所有指标上,年龄较大(25 岁及以上)的男性与年龄较小(24 岁及以下)的男性相比,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此外,年龄较大的男同性恋者的长期羞耻感与内疚感较少。在 24 岁及以下的男同性恋者中,与年轻者相比,年长者抑郁症较少,情绪反应问题较少,更少自我否定,长期羞耻感也较弱。25 岁及以上的男同性恋者的年龄增长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
在成年后,随着同性恋男性变得独立,处事能力提高、社交压力减轻,父母对其批评可能会减少。而在同性恋成年人中,年龄较大的人在交朋友以及选择居住、上学和工作的地方时可能会有更大的自由。同性恋成年人可能会选择更加欢迎和肯定自己的大学、住所和工作。此外,与青少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比,身体暴力对成年人的威胁也较小。这些情况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图源:qnews.com.au



不出柜更容易感到羞耻和内疚

长期羞耻、内疚、出柜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显示,长期羞愧感与内疚感同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相关。例如,羞耻感涉及自我贬值,与自杀、吸毒、酗酒以及沮丧的心情有关。
长期羞耻感、内疚感与性取向无关。本研究发现,一般来说,男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相比)不容易产生长期的羞耻感。此外,在成年早期的男同性恋者中,长期羞耻感有所下降,而羞耻感的减少一部分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抑郁症状改善。
长期羞耻感、内疚感与男同性恋者对性别身份的隐瞒行为有关。在男同性恋群体中,“不出柜并不接受自我”的群体更容易产生长期的羞耻感,而“不出柜并感到困惑”与“不出柜并感到沮丧”的人更容易感到长期的内疚。
羞耻感与同性恋身份的隐藏有关。隐藏性身份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后果,或是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同性恋。由于缺乏自我接受和自我谴责而选择不出柜,似乎是与羞耻感联系最紧密的行为。
内疚感与尚未出柜个体的困惑和沮丧相关。隐瞒和不诚实也许会引起一再的内疚感。感受到同性对自己的吸引力但不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不愿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的人也会感到内疚。另外,他们还可能因为某种具体的事件感到内疚,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例如,一次背叛、一段关系的破裂、一次歧视,或其他一些涉及出柜或性取向的伤痛过往,都可能会导致一些同性恋个体经历持久的、愤怒的内疚感。


10月11日是“国家出柜日”,LGBT群体通过庆祝这一节日来表达对性少数群体“出柜”、公开性取向与性身份的支持。(图源:bostonspiritmagazine.com)


而出柜本身也对男同性恋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出柜而感到愤怒”的同性恋者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也更神经质,他们更缺少表达情感的能力。歧视可能会导致同性恋产生这种“出柜并感到愤怒”的情绪,并引发心理健康不良的症状。
相反,在“出柜并感到自我完整(integrated)”的个体抑郁症状更少。他们大概已经把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融入了整体自我意识中,并且把性别身份视为自己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也许能更好地处理他们遇到的任何歧视。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男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明显差异;尤其对于男同性恋群体而言,抑郁、愤怒和焦虑的问题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不出柜可能会使男同性恋者更多感到羞耻与内疚,从而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


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发展应对长期内疚和羞耻感的建设性方法、培养鼓励和支持公开性取向的环境,可能会改善男性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无论如何,从前被建构出的、将同性恋以至整个性少数群体视为异类的环境都是时候转变为开放包容的社会了。而这场转变,也要从认识到性少数与性多数在心理健康乃至各项作为人的特征上都没有什么差别开始。


文案&排版 | 大壮

头图 | 追

编辑 | Angeline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 SLA 留言互动哦~


「活动提醒」

SLA 讲座第一弹

「多元性别初探 & 中国同志运动史」

将于明日(7月11日)

16:00-18:00正式举行

会议ID:530 448 385
还没有进群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哦👇👇👇


「往期回顾」



「下期预告」

近四分之一的年轻人使用在线约会或移动应用程序建立恋爱关系。

而对于“网恋” ,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欺骗”“谎言”。对方的档案是否属实?长相真的和照片一样吗?
该相信通过约会软件认识的人吗?


下期推送将分享:《移动约会对话中的欺骗》David M. Markowitz & Jeffrey T. Hancock. Deception in Mobile Dating Conversations



欢迎关注Sex&LoveArchive

你曾面临的性与性别的困惑、问题与思考

让我们一同探索并试图回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