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抄作业是一种能力!
建筑精
杂谈
architecture
tittle-tattle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艺术家韩美林概念手稿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提到抄作业,人们都会觉得这是坏孩子的代名词,但是要我说,我觉得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抄作业”的能力。
我所指的“抄作业”,不是让你去复制粘贴,而是去找到你认为最厉害的,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儿,带有自己的思考地去观察,研究,模仿,总结出只属于自己的那一套路子,抄着抄着,你也会变成厉害的人。
▲自学成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毕竟对于建筑师来说,谁也不是生来就是大师,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
什么,你觉得这三个字太Low了?那么我换个说法,这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洋气点,Learn from the Best。
项目背景
▲三星堆古遗址平面图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数以万计,由金、铜、玉、石、象牙、海贝等大量精美文物、特殊文物以及成系列的陶器群组成。其中,高 2.62 米的青铜大立人、宽 1.38 米的青铜面具、高 3.96 米的青铜神树以及流光溢彩的金杖、满饰图案的边璋等,堪称稀世之珍。
而已经建成的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坐落于整个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是大型的现代化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现有两个展馆,一号展馆建筑为半弧形斜坡生态式建筑(2004年建成),二号展馆建筑为三部一体的变形螺旋式建筑(1997年建成)。而此次项目是要为三星堆建造新的展馆。
可是都已经有了2个馆了,那咱为啥还要建设新馆呢?
▲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掘现场 © Sina
因为在198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1、2号祭祀坑并相继出土,大量器形独特精美的文物之后,大家都觉得完事了,大功告成。当局便迅速对其进行商业化,建造博物馆及其他各类旅游设施建筑。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个“祭祀坑” © Sina
直到 2019年,那俩祭祀坑的维修工作快完工时,终于有人发现,这底下原来还藏着6个坑呢!但是原来的展馆规模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如此数量的文物展览需求,于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立刻被提上日程,悬赏1千万元向全球征集新馆设计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 10.6亿元。
场地分析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园区鸟瞰总平面图
此次项目需要在三星堆博物馆东西方向的主轴线北面临鸭子河中门区域新建展馆。场地是一个长430米,宽85米的长方形,建筑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规规矩矩的场地形状,那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在限高下先拉起一个体块。
设计过程
▲1521年意大利版的《建筑十书》 © Wikipedia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 曾在其著作《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 的第三章第二段中提出了建筑三原则:
即坚固(soundness)、实用(utility)、美观(attractive)
咱们可以看到,坚固是排在首位的,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收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每个建筑都得做到因地制宜,不然自然之力会大大地缩短其建筑的寿命。
▲三星堆博物馆园区鸟瞰图 © Daytime
新三星堆博物馆场地位于鸭子河南岸。从其周边的自然条件来看,该河段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远眺还可见雪山,自然资源异常优越。但由于新馆的位置在河畔的滩地上,需要考虑对湿地的保护,并注意可能会有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并抵御洪涝危害,我们就采用底层架空的设计,抬高至10米的高度。
其次,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最主要的功能需求就是展厅空间,尤其是这个项目需要容纳其余6个坑出土的文物。为了最大化释放展厅空间,我们需要一个大型的连续无柱空间。
那我们该怎么架空才能使如此大体量的建筑融入周围环境,弱化对三星堆遗址及其周边景观环境的影响,并且还能突出三星堆遗址的主题元素,并强调地域特色,弘扬规划整体美感呢?
我们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项目地址中寻找答案!
(1)三星堆
在四川广汉那片儿,曾经有三个平平无奇的大土堆。1929年,一个农民在土堆附近挖沟的时候,一不小心,挖出了一坑玉器。考古人员来了以后,发现从地图上看,这三个土堆像一条线上的三颗星,于是就把这里命名为三星堆。这一经典的元素咱们正好可以提取出来。
(2)环境元素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旧三星堆博物馆场地的规划中,不管是建筑,景观,还是原有的自然风貌,他们的形式里都存在许多的曲线,我们可以提取其地势的形状作为关键元素。
(2) 青铜大面具
提到三星堆,最出名的文物应该就是这个青铜大面具了。作为三星堆宣传的重点,其夸张的眼部造型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就提取其眼部的曲线作为设计的关键元素。
▲三星堆之眼概念手稿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接着开始整合所提取的元素,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人的视角高度进行展现,这样人们刚进入园区便可看见并感受到。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就得从侧面来做文章。
▲三星堆之眼概念手稿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我们决定使用采用创新的空间网壳结构体系,通过三个堆状基座架空底层并撑起展厅。
不仅满足了展厅内无柱的结构形式,还保护了湿地并抵御洪涝危害,并且其结构形式在人的尺度视角也还原出了青铜面具的眼部的曲线。
三星堆遗址保护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季降水较少,夏季较热、暴雨多,秋季常有绵阴雨,冬季干燥、温暖多雾。大量的降水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屋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所以首先我们在远离道路的一侧,根据地势的形状剪出一个形状并向下凹陷,作为屋顶的一个主要排水口
其次我们在3个承构筒连接处的屋顶进行开孔,以减轻屋顶的体量和自身重量,并增加一楼的采光。
最后将屋顶一侧向下进行延伸至地面,与场地相融合,增加建筑的一体性,也进一步加强了屋顶的排水性能。
解决完结构,我们开始排布功能。首先第3层的室内无柱大跨度空间作为展览空间,为游客的提供了一个连续的观展体验。
▲三层平面空间规划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其余的附属功能则放置于2层和1层。
▲建筑剖面图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为了与建筑下部的结构语言向统一,屋顶也进行了同样的起伏设计,在3个承构筒的位置处进行抬高,和下方的地形形成呼应,并增加了屋顶祭祀台和屋顶花园,增强了空间的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使游客的体验更上一层楼。
▲建筑爆炸图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最后再加入亿点点细节,这就是来自英国杰典国际建筑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三星堆之眼”,该方案最后获得了2021年 ICONIC AWARDS 创新建筑大奖。
我们来欣赏一下最终的效果图:
外部鸟瞰图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室内叙事化空间呈现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屋顶空间
▲游客视角看屋顶祭坛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太阳轮观景台及三星伴月的空间布局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从古蜀遗迹中提取建筑的表现材料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 BAIDI
其实纵观目前展示出的几个三星堆博物馆方案
整体的构建逻辑都是大致相似的
首先,新博物馆必须要服务于最重要的展览功能,这就需要大跨度的展览空间,并且进行分区,划分出不同展厅,不同功能。那么逻辑就出来了,那就是用一个大体快,串联起其他不同功能的小体块。
接着从场地中提取个元素作为主要的建筑语言,塑造整体的建筑外观。
然后对已有的1,2号展馆做出呼应,融入周围环境。
这就是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
▲清晨鸟瞰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博物馆北广场入口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展厅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还是这个逻辑,我们将提取的元素换成三星堆的大眼睛
然后将每个大眼睛的位置和大小根据周围的环境和人的流线进行调整
这就成为了来自MAD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三星堆之睛”。
▲项目鸟瞰 © MAD
▲功能分析 © MAD
▲建筑与景观 © MAD
▲室内效果图 © MAD
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在此逻辑的基础上使用了自然起伏的地景式和小体量的雕塑式形体组合形成建筑主体,并且增加了更多对场地的呼应和对流线的考虑,试图与园区现有建筑布局和尺度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以下是他们的方案效果图
▲项目鸟瞰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人视平线高度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室内效果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而这次的中标方案,是来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他们整体的设计逻辑选择化零为整的策略,将博物馆新馆与游客中心一体化设计,自西向东分别布置库区、展区、游客中心,新馆三个体量单元向西南方向旋转,与三星堆遗址区形成隔空对话,也呼应了场地内的已有建筑。
接着将2号馆经典的螺旋曲线外墙延续发展,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空间的控制曲线。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的融入场地,与对面1号馆的斜坡形体左右呼应。
在室内的空间,他们更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给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流线。
以下是中标方案的效果图
▲鸟瞰博物馆群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朝阳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外立面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夜景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效果图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最后我想说,要想“抄好作业”真的不容易,掰开了,揉碎了,这就是一门学问:“抄”谁的,怎么“抄”,什么“作业”好,什么“作业”适合自己,都得自己琢磨。
▲光之教堂 © 安藤忠雄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能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就要去不断地学习!
编辑 / 白雎 审核 / 尤加利叶、
本期内容为一只建筑精原创并编排,版权归一只建筑精所有。欢迎转发,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商务合作请在后台键入【合作】。
本期原创 / 贰柒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坐不住的画图工,擅长鼓捣家伙事儿的地板流选手,喜直接,勿矫情,热爱最真实且向上的生活。
RELEVANT
相关内容
怎样让建筑好好说话 | 建筑精说建筑
作者:陈亢亢 尔夏
SELECTED
精选内容
为什么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大?
作者:尤加利叶、
上海“云水无边”:是公共空间还是财政陷阱?
作者:尤加利叶丶
不想看文字?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关注阿精同名b站号
建筑解析视频版,给你不同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