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诞节到了,3种基督教堂你更喜欢哪个?

Jiong 贰柒 一只建筑精 2023-08-02


建筑

杂谈

architecture

tittle-tattle



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这一天也被称为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或者耶稣圣诞瞻礼。


Nativity of Jesus © Wikipedia


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截至2022年全球已经拥有了25亿信徒,虽然他们信仰的都是上帝,但在具体的宗教仪轨、信仰方式、对神的理解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基督教有着3大分支,分别是天主教(Catholicism),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y),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教徒分布图 © Google


他们之间的差异则直接影响了其教堂空间的设计。教堂作为整个基督教文化的载体,内部布局与外部表现形式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1. 天主教


1.1 历史的伏笔


基督教在公元30至33年发端于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而在罗马帝国发迹以前,在意大利的中部,现在被叫做托斯卡那的这片地方,一群我们现在叫做伊特鲁里亚人的人,自从公元前十世纪就生活在这里。他们创造的文明有着丰富的墓葬文化。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围攻过罗马的传奇国王拉斯·波希纳的陵墓


具体的样式已经不可考证了,只有后人根据罗马学者所描述的猜测图:


猜测图1 © Google

猜测图2 © Google


后来,罗马帝国崛起以后,托斯卡那被罗马帝国所吞并,文明虽然覆灭,但是伊特鲁里亚人的墓葬文化与建造技术被罗马人学习了过来,拉斯·波希纳的陵墓所体现的中心化,对称和层层上升的形式也被运用在了罗马人的陵寝建造上,成为罗马墓葬的形式的一种。


这其中有2个影响最大的例子就是奥古斯都大帝哈德良大帝的陵墓。


奥古斯都大帝墓,公元前1世纪 © Google


哈德良大帝墓,公元2世纪 © Google


哈德良大帝墓也就是现在的圣天使城堡 © Google


1.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巴西里卡式教堂


天主教的全称为“罗马天主教会”,亦称“罗马公教”,简称“公教”。天主教是基督教分裂后,西罗马教会西传后的统称。


距离拉斯·波希纳的陵墓建造800多年后,公元312年,传说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在争夺王位之战前夜看到了上帝的启示。第二天,得到了上帝的启示的君士坦丁赢得了战争。但是这毕竟是传说,笔者倒觉得君士坦丁是利用上帝来鼓舞自己的士兵,有点君权神授的意思。


Constantine’s vision of the cross before the Battle at Milvian Bridge © Raphael


公元313年,为了报恩的君士坦丁一世大帝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其自由的宗教,但根据笔者上面的推论,也不排除君士坦丁此举是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君权神授,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逐步成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雕塑 © Google


这一举动对基督教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督教徒们不用再东躲西藏,在狭小昏暗的地窖与密室中秘密地举行礼拜仪式了。但是基督教合法化后,教徒们不得不面临这一问题,教堂得建成啥样呢?作为基督教堂肯定不能用其他教的,所以雅典神庙那样的不能使用,更没有先例可循。


帕特农神庙 © Google


随着信徒数量的增加,迫切的需要一个大型建筑空间;来作为基督教的“神殿”。巴西里卡式建筑结构简单,内部空间宽广,便于聚众集会,于是便被教会选中,作为古罗马时期基督教堂建筑的基本构造。


 巴西里卡式教堂 © Google


巴西利卡式可以理解成带有侧廊的长方形大厅,古罗马时期常被用作法院、集市等集会场所,且具有一定的世俗权威。长方形的空间适合举行仪式时的游行,而带有的侧廊正好便于将女性和新入会的成员和正式成员区分开来


平面集中式教堂


自巴西里卡后,又一建筑形式也进入了基督教的视野,这就是之前历史的伏笔,一切的起源: 平面集中式布局。由于基督教创立之初并不被承认,教徒经常受到迫害,于是基督教出现了大量的殉道者(Martyr),所以为了纪念他们,忠烈祠(Martyrium)也就应运而生。而殉道与死亡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原本用于陵寝的集中式布局就被借鉴了过来,成为了教堂建筑形式的一部分。


Santa Costanza,君士坦丁大帝女儿们的陵寝,后被用作教堂 © Google


集中式布局的教堂空间还被用于洗礼仪式。洗礼需要用到水,所以这种空间灵感来源于罗马浴场中的空间,且常被设计为八角形的,象征着世界在上帝创世后的第八天开始运行。


Lateran 洗礼堂 © Google


拉丁十字式教堂


但是君士坦丁大帝接下来的行为,为以后基督教的分裂埋下了引线。由于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占有了西亚、北非和欧洲大片领土,自此,为了加强对罗马帝国的东部统治力,君士坦丁大帝仿照罗马城扩建了东部城市拜占庭(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作为帝国的新都,这使得罗马帝国拥有了东,西方2个政治中心。


东西罗马帝国地图 © Quora


公元 4 世纪时期,基督教公开并发展以后,西欧的信众和教会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样子建造教堂,并在这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教会规定,由于耶稣圣墓位于耶路撒冷的东方,而信徒们在宗教仪式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面对耶路撒冷的圣墓,所以基督教堂的圣坛都必须放置在东端,而大门相对开向西侧。



为了满足天主教日趋复杂的仪式要求,需要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其目的是为了给主持仪式的神职人员使用,休息或准备仪式所用的器具,待仪式开始后,他们可以在两边的横厅进入,而坐在观众席的信众就可以看到流畅的仪式了。


天主教弥撒 © Google


规模较大的教堂也分中厅和侧廊,其开间和进深都同大厅的尺度相对应。于是纵横中厅高出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从上方鸟瞰看犹如一个平放的十字架,因此,此种布局被形象的称作为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


Jesus On The Cross © iStock


此种平面布局主要用于西欧的天主教堂。而十字形状被认为是耶稣基督殉难时所钉的十字架,因而具有象征意义,所以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当做最正统的教堂平面形式。


石室圣心大教堂 © Google


1.3 天主教堂外观特点


有方: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 杨斌


天主教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1)相信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同时也相信圣母玛利亚,因此如果教堂里有圣母玛利亚像,这必定就是天主教堂;

2)实行集权制,领导中心在梵蒂冈,首脑是教皇;

3)有一套比较复杂严格的体制,强调禁欲主义,神职人员不能结婚。


有方:圣彼得大教堂内部 © 杨斌


天主教传播最广,信徒最多,所以一般来说,天主教的教堂风格是最华丽和有气势的,大多为哥特式或者巴洛克式



2. 东正教


2.1 历史的洪流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


罗马东西帝国 © Wikipedia


公元395年,为了能够对庞大帝国进行有效控制并集中力量抵抗来自北方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分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孪生国家。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认为之前罗马主教因为管辖的教区是帝国首都,所以地位崇高,既然现在君士坦丁堡主教管辖的也是帝国首都,那他们的地位应该一样。


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宗方济各(左)与俄罗斯东正教主教长会晤(右) © Google


公元1054年,基督教在东西方教会长期争论后终被分成了两派。东罗马的基督教继续坚持传统教义自认为是正统所以自称为正教,因为位置在东称之为东正教。东正教的主教按习惯翻译为牧首。西罗马的基督教会继续坚持他们的普世价值,称之为天主教,最高代表则是教皇。


2.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希腊十字式教堂


希腊十字形是室内方形内十字平面,流行于9世纪间的拜占庭帝国。基督教分裂后,成为东正教的主要教堂布局形式。

希腊十字形 © Google


该平面脱胎于巴西里卡式布局,拜占庭教会的宗教仪式对于列队进入教堂的重视,使原本很长的巴西里卡布局被不断缩短。分裂为东正教以后,为了与天主教形成更大的差异,宗教仪式进一步变化:原本从大门进入的列队现在改为从中间两侧进入

迈雷里奥教堂 © Google


而东正教的两个仪式: Lesser Entrance (将福音书带入圣坛) ,和Great Entrance (将圣体带入圣坛),也逐渐分别在中间的左右发展出特别储存和准备相关物品和圣物的空间。最终结果便是整个教堂开始往横向发展。


东正教弥撒 © Sohu


希腊十字的左右两臂最开始的出现可能只是个意外:某个教堂有特别的结构或者功能需求,所以需要这些范式外的空间。但这一新的变体正好符合新的仪式需求,同时,新的平面也促进了仪式的变化,两者互相影响,最后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从上图可以看到,东正教弥撒人员的站位就呈现集中式。



莫斯科,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 © Google


2.3 东正教堂外观特点


东正教十分强调基督教的正统性。它的特点有:

1)相信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相信圣母玛利亚;

2)承认教皇的罗马主教和西部教会首脑,但是不承认其尊贵地位。东正教本身的力量比较分散,各自独立为教;

3)允许除主教外的神职人员结婚;

4)保守性,严格恪守古代基督教会的教义和礼仪;

5)华丽性,特别是在举行宗教礼仪时,十分隆重静穆,宗教气氛是三大主流基督教派中最浓的。


东正教的教堂属于最好辨认的,基本上看到圆顶或洋葱顶,顶尖装饰十字架的建筑都属于东正教教堂。


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主教座堂(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 Sohu


比起高度超凡的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不屑于盲目地追求身高,东正教堂们更在意体态的方正沉稳以及内涵的丰富寓意,比如多数东正教堂的主入口设在西端,象征着礼拜者从罪恶的黑暗(西边)进入到真善美的光明中(东边)。圆顶的数量(多为奇数)和颜色也大有讲究,基本都取自圣经里的典故:


表格来自Sohu


在俄罗斯北部的基日岛,有一座叫做耶稣变身教堂(Кижский Погост)的木结构教堂,共有密密麻麻的22个穹顶(21个洋葱头+1个尖顶),这已经是笔者找到的有最多圆顶的了,33个真的找不到。(22个圆顶的具体含义笔者也不得而知)


耶稣变身教堂(Кижский Погост)© Sohu


3. 新教


在中国,“基督教”一词广义上是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的总称,但是狭义上专指新教,所以我国的基督教徒基本上都是新教信徒。


3.1 新教起源——宗教改革运动


14—15世纪, 罗马教廷的腐败现象日益加剧。教皇和主教及高级教士利用职权扩大势力增加收入。为达到这些目的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巧立名目以各种方式榨取民财,而且还从新办妓院中捞取收入。


于是,在德国神学博士马丁·路德的带领下,发起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提出, 圣经为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利。强调信徒因信称义, 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需有教会做中介。此后,传统派被称为大公教会(即天主教),改革派被称为新教(中国习惯称之为基督教)。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运动 © Google


3.2 资本主义价值观起源于新教?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新教徒的节俭和入世苦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产生以后,才有了资本主义。在这之前,只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上完整的资本主义。


社会阶层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得出这一结论起源于一个统计发现:在近代的企业里,资本家与企业经营者,连同熟练的上层劳动阶层,特别是在技术上或商业上受过较高教育训练者,全都带有非常浓重的基督新教的色彩。几乎举凡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于其兴盛时期里大展手脚、按其需求而致使人口在社会上产生阶层分化而职业上产生结构分化之处——在宗教派别的统计数字上显现出这种现象来。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Google


资本主义再认知


我们往往把资本主义同对利润的无止境追逐画上等号,资本主义就是对金钱的渴求和对资本的占有。但韦伯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韦伯 © Google


他认为资本主义意味着依靠持续的、理性的手段去追逐利润,而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与受天性驱使的获利行动的一种对立。


资本主义的宗教基础


人是否应该发财致富,或者赚取金钱,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我们都知道,金钱会导致人走向异化,走向死亡。人的罪恶与此密切相连,所以从古到今,各种宗教都提倡禁欲、批判金钱。


但是新教赋予了财富与金钱一个积极的意义。新教的财富观就是:财富不是万恶之源,上帝所赐的富足不是罪;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赐,人所创造的财富也是上帝所赐;人活着应该为了上帝而努力创造财富、保管财富、使用财富。


Love of God in Christianity © Wikipedia


新教财富观的核心在于确立了上帝是财富的所有者,最高的主权不是人,而是上帝,上帝只是把财富托付给人管理。人是从上帝那儿拿了钱,向上帝交帐,是上帝财富的管家。


对于相信基督教财富观的基督徒来说,上帝信任人的忠诚、智慧,同时人对上帝负有责任。上帝让人得到了财富,人只是替上帝看管这些钱财,分配这些钱财。按照这个观点,财富越多的人,对上帝负的责任越大。因此,基督徒有责任赚钱,有责任花钱,有责任为上帝赚取荣耀。基督教的财富观为基督徒践行自己的责任、奉行进取、节俭、公义、怜悯等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3.3 新教教堂体现在建筑上的特征


依托于节俭和入世苦行的新教教义,新教的教堂相对来说比较简约淳朴,造型也不如其余两个教派那么华丽。新教教会无三级圣统制,没有教宗或与其同等地位者,也不认可天主教教宗的权威,女性可担任任何等级的神职。新教教会大部分均不采用与天主教会类似的主教制,多见的是长老制与会众制。神职人员多称牧师或长老。


新教神父布道场景绘画 © Google


新教这些区别于天主教与东正教的教义,体现在新教建筑上便有了以下几个特征:


1. 减少装饰,对雕像与绘画完全排斥


由于新教对雕像与绘画完全排斥,认为其是偶像崇拜。新教的教堂中几乎不见任何雕塑,不仅绝无可能有圣母与圣徒(新教不向其敬礼,认为敬奉两者是亵渎上帝)的塑像,就连十字架上也多是没有基督受钉像的,同时装饰用的彩色玻璃或墙壁上也罕有描绘人或动物形象的绘画。


上海国际礼拜堂(新教)内景,无雕像和绘画 © Google 


新教教堂布局特点


新教认为教士们更应该在信徒的中间传达上帝说的话。因此应让所有的教区信徒在一个房间里端坐着倾听布道和圣言。新教对教堂作的改建,可以埃姆登大教堂为典型,教区礼拜堂和圣餐堂被分隔开来。在教区礼拜堂里,布道台被置在室内的中心。如果说中世纪有着狭长中廊、低矮侧廊的大教堂是教堂建筑的基本模式,那么现在更偏爱在教堂的中心位置建造带有圣坛和圣餐桌的建筑物。


圣约瑟夫,勒阿弗尔 法国 1956年 © Google 


新教认为教堂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它更多的是一个中性的、“依数学规则设计的、用来在星期天做礼拜的外壳”。新建教堂时,大多采用帐篷的式样作为建筑的基本形式。由于圣言的宣示是礼拜的中心内容,因此内部的一切构造都以此为准绳。有的教堂只配有椅子,其排列的目的是方便看到讲道人,听到他说话。重要的是大厅必须明亮简洁。


格里尼  法国 1973年 © Google 


新教教堂对光的运用


20世纪以来,新教建筑开始呈现出一种向自然主义、极简主义回归的趋势。主张利用自然元素,结合周边要素,注重建筑的空间表达,有别于传统西方宗教建筑的空间和形式,淡化了神学色彩中的空灵与征服,强调神与人的接近与融合。


朗香教堂 © Google


对于光的利用则倾向于使用自然光源,教堂从朝向、方位到自身的形体构成密切结合该地区的光气候条件 , 由外到内处处体现出对天然光的充分利用。近代新教教堂中对光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柯布朗香教堂安藤忠雄光之教堂。二者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新教教堂对于光的理解、运用以及整体光环境营造方面的特点。


光之教堂 © Google


尾声


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的差别根植于两派对于基督信仰的不同理解,不仅体现对待《圣经》、圣传与教宗的态度上,也反映在所建立的教会制度与礼仪规范上,更反应在教堂的布局设计与装饰布置中。


但无论差别再怎么大,三派系都认信耶稣基督是救世主,信仰同一而独一的上帝。




参考文献

知乎:希腊十字与拉丁十字的区别?——人则水州

知乎:(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教派的历史渊源和区别——小约瑟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 韦伯

知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到底有什么关系?——自发秩序

搜狐:如何正确区分天主教和新教?——哲学诗画

腾讯:神圣罗马帝国新教领地邦国境内,教堂建筑及音乐有何特点?——趣观历史

知网:基于 ecotect 分析的新教教堂光环境的营造——高昱、屠君芳、姜晨

网易:一看便知的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教堂辨别妙计!——墨子门下走狗  

搜狐:教你瞻仰那些迷人又烦人的教堂——东正教堂篇——走遍欧洲

本期原创 / 贰柒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坐不住的画图工,擅长鼓捣家伙事儿的地板流选手,喜直接,勿矫情,热爱最真实且向上的生活。

本期原创 / Jiong

# 建筑学在逃打工人,除了建筑啥都做。持续性摆烂,间歇性抽风~


编辑 / 白雎   审核 / 尤加利叶、


本期内容为一只建筑精原创并编排,版权归一只建筑精所有。欢迎转发,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商务合作请在后台键入【合作】。



SELECTED

精选内容

避之不及的博彩行业,如何塑造澳门的城市与建筑?

作者:小闲橙 大大大象

密斯隐秘的庭院

作者:西野七七七




不想看文字?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关注阿精同名b站号

建筑解析视频版,给你不同的体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