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扶贫】肩负使命住山村 不忘初心搞扶贫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在旅文厅,有29位干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离开城市、走进乡村,驻扎在7个市县24个村的脱贫攻坚一线,日夜奋战、摸爬滚打,蹲下身子与老乡拉家常、挽起裤脚跋山涉水,帮老乡盖房子、想路子、赚票子,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


01

抱病坚守脱贫攻坚一线·陈佳



↑陈佳赠送小朋友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走!我去把孩子接出来!”风雷滚滚,大雨倾盆,远处层林尽染,漫山碧透,但派驻五指山通什镇福关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佳无暇欣赏美景,他冒着风雨沿山道而上,踏过泥泞,趟过河,从十多公里外的毛贺村带出来一个11岁的小姑娘,旅文厅组织的暑期夏令营马上开营了,黄祖桦是唯一缺席的孩子。




↑村委会墙上的标语。


毛贺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轻易不愿出村,陈佳跋山涉水,冒雨前往,只因为他觉得,“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从未离开过山村的孩子,错失到外面世界去看看的机会。

↑“智志”双扶暑期夏令营。


长途跋涉这个词仿佛与陈佳的驻村生涯格外“有缘”,由于他工作的村委会与驻村的毛贺村自然村小组之间的道路正在维修,交通堵塞,需要绕道走2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而他每天辛苦来回,从未有怨言。因工作成绩突出,陈佳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记三等功一次。


“陈书记正派实诚,心肠非常好。”谈起陈佳,村“两委”干部称赞连连,“今年村里有个考上大专的学生黄紫信,因父亲患病家庭困难,陈书记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冒着暴风雨把省琼剧院义演捐款的助学金送到孩子手里,中秋节和重阳节,也不忘将南海博物馆的捐款孝敬给村里的老人。他低调内敛,做得多、说得少,但村民都记在心里。工作上,陈书记也一丝不苟,材料写得认真细致,称得上是报送范本。”


↑陈佳走访慰问贫困户、老人,并赠送生活用品。


可很少有人知道,半年来,工作扎实、作风稳重的陈佳一直在抱病工作,因长时间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低下,使他患上带状疱疹,发作时剧痛如刀割,夜不能寐。


为什么不请假呢?面对这个问题,陈佳摆了摆手,憨直地一笑,“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我不忍心请假。”


对孩子不忍心,对工作不忍心,唯独对自己忍得下心,即便痛得咬牙切齿,他也一声不吭。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暨扶贫对象回头看工作。


白天,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聊家常、说烦恼,读透村情民意,信息档案里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了他的每一步脚印,“福关村常驻农村户288户1055人,户在人不在19户38人,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37人。致贫主要体现:因病致贫的5户17人,因学致贫8户39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5户56人……”


↑福关村两委会。


晚上,他与队员们共同商讨对策,寻“良方”、治“病情”,摸索脱贫路子,“阉鸡养殖发放贫困户77户1540万只阉鸡苗投入2.08万元,冬种瓜菜发放贫困户17户,补贴资金1.7万元,动员群众参与消费扶贫集市19次,消费收益24.6万元,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人数681人,安排村级公益岗32名,省市外务工人员356名……”



↑技术技能培训班现场。

↑图一陈佳考察产业扶贫项目;图二为发放贫困户的阉鸡,现已形成养殖规模。

↑组织群众参加五指山市每周五扶贫集市活动。


为解决靠天喝水、水质浑杂问题,他风里来雨里去,打报告递申请,改善饮水工程;为健全文化设施,他多方奔走协调,深一脚浅一脚,向旅文厅和财政厅申请拨款68万,做文旅融合的示范村。

↑福关村光伏发电项目

↓福关村太阳能路灯

↑福关村的广播


此时,陈佳身上的疱疹仍在作痛,但他说,“孩子们都能喝上干净水,村民闲暇时可以用便民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文体室书墨飘香,产业园等待丰收,我觉得很幸福!”


“苦吗?”不觉得。


“累吗?”都值得。

↑在福关村文体广场玩耍的小孩子。


02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孙业海


↑孙业海同村民一起收割甘蔗。

“只有了解贫困户的‘病根’,才能拔掉贫困的‘穷根’。”如何在全村集体‘摘帽’后,仍能持续稳定增收?昌江七叉镇大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孙业海对此了然于胸,“精准帮扶脱贫困,因地制宜谋发展。”


今年五月,孙业海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一起,对全村383户1697人进行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回头看”大排查,真正查清摸透村民现状,了解到全村仍有9户24人没有脱贫的现状后,他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聆听每一个人的心声,真切了解他们的愿望诉求,做到“把脉精准”“对症下药”


↑孙业海走访慰问贫困户。


 “每一户都有一本脱贫致富经。”孙业海说道,“村里的吉荣平因年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我们便帮他申请分散供养特困户,实行社会兜底保障。隔了几户的吉亚边虽然腿部有残疾,但尚有劳动能力,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就安排给他村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还有吉文良家,两位老人已经高龄,一起生活的小儿子也因为精神残疾无法务工,于是我们在帮小儿子申请低保的同时,也走访劝说已离婚单独生活的大儿子吉海明与其合户,相互扶持生活,而像罗响忠、陈眉理、米亚劳、吉求昌、陈杨庆、陈亚明这几家,就动员青壮年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留守在家且能够从事重劳动的,提供鸡苗饲养,增加家庭收入。”


↑贫困户讲述他的鸡舍。
↑种植大户陈京全和他的甘蔗园。

“孙书记对村民尽心尽力,不夸张地说,比对自己的家人都好。面对村干部的夸奖,孙业海却心有愧疚,原来,今年正值他自己的孩子高考,本应多加关照,时常体贴问候,却因驻村工作繁忙,几乎没有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只能在晚上的十一二点钟通个电话,叮嘱几句。说到这,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孩子很懂事,理解我的工作,还给我加油鼓劲呢,说要向我学习,将来也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谈话间到了饭点,孙业海熟练地煮水泡面,再加一根火腿肠,生长于北方的他,和当地黎族人的饮食习惯完全迥异,只能靠泡面度日,他打趣地说,“家人和同事来看望我时,每次都是一箱一箱的泡面。”


蒸汽腾腾,水壶鸣响,孙业海一边往泡面桶倒水,一边骄傲地说,“猜猜这是什么水?真正的自来水!”


驻村之后,他发现村民仍在使用井水、雨水,甚至河水等未经过滤的水源,于是他亲力亲为反馈问题,拉资金想办法,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推进安全饮水工程、改善供水系统,解决了大仍村历史性的饮水问题


大仍村文化室


如今走在大仍村,只要提到孙业海,村民就会竖起大拇指,“你看那片漂亮的文化墙,还有路灯,都是孙书记来了之后修的”、“他带着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芒果、花梨树、花草,又香又美观,现在我们村可漂亮啦……”



↑孙业海组织植树。



03

曾送卫星上太空  而今入山林·张宗元


↑张宗元队长在王下乡政府驻地门口。
车过霸王岭,沿途变得人烟稀少,只有群山叠翠,云雾淌白,偶尔可见养殖野蜂的零星人家,狭窄起伏的山道坡多弯急,逶迤盘旋26公里,一路颠簸驶进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
王下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宗元从部队转业前,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担任团政委,脱贫攻坚的“战役”打响后,他扛起使命与责任,来到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担任一名普通而不平凡的驻村干部。
“若是步行,要耗费6个小时。”张宗元坦言,刚派驻到王下乡时,因不熟悉环境,难免“两眼一抹黑”,所以他想到一个“土办法、笨办法”:用自己的脚步,一寸一寸丈量这条进出王下乡的唯一通道。 


↑进出王下乡的山道风光、村口牌坊、生活街景。


 “村里没有理发店,大伙儿得互相帮忙推发。”走在驻点三派村的窄路上,张宗元有些不好意思地抚了下后脑勺,那里的头发略有些参差不齐,一看便是“自家”的手艺,说起村里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唯一一家早餐店是农户开的,只卖粉汤,但味道很不错,旁边几平米的迷你农贸市场,也是一株独苗。”


↑迷你农贸市场。


一路上,村民都乐呵呵地向张宗元打招呼,态度熟稔亲近,如对待寻常的左邻右舍般自然。没走几步,村民张永光笑容满面的喊住张宗元,十分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吃饭,“亲戚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他家门前的石阶下,正支起三口大铁锅,热火烹油,饭菜飘香,十几个乡亲忙得满头大汗,为酒席做群桌饭。


虽然婉拒了村民的好意,但张宗元心里暖暖的,“最开始驻村时,村民也不了解我,不愿意沟通,碰了一鼻子灰。我就挨家挨户拜访,和他们聊家常、谈心事,经过数月的相处,渐渐地,村民们对我敞开了心扉。现在,乡亲们在外打工遇到拖欠工资,或者发生邻里矛盾时,都会主动找我解决。 


↑村民热情与张宗元闲聊家常。


“这是因为张队长很接地气,没有一点架子,充分尊重村民。”王下乡党委副书记郭恒瑞对张宗元赞不绝口,“他任劳任怨,周末很少回城,村民都看在眼里,自然很喜欢他。这次王下乡的厕所革命,涉及四个行政村650多户,这么复杂繁重的工作,全部都由张队长摸底排查,尽职尽责地完成。”


↑张宗元在贫困户张永光的新居,了解他外出务工情况和闲暇时藤编小篓补贴家用。


↑郭恒瑞在讲述张队长工作情况。


其实,厕所革命只是张宗元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危房改造、改善山路交通、创造特色高效的产业、开发皇帝洞和十里画廊等生态旅游资源占据了他极大的精力。为此,张宗元需要顶着烈日骄阳、暴雨狂风走村入户,上山下河,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


↑张宗元介绍贫困户门前公示张贴的 “脱贫攻坚帮扶情况明白卡”。


 ↑张宗元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整理撰写的扶贫资料。


回到扶贫工作室后,他却无法享受清凉,这间点缀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偏角的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排装满扶贫档案资料的书柜,略显逼仄,没有安装空调或风扇,窗外便是高山,迎面而来的是大自然的微风,以及空气中满满的负氧离子


↑王下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张宗元日常办公的扶贫工作室。


“乡政府有网,但信号不太行,所以驻村干部的空余时间都在读书。”早已过了饭点,张宗元才开始吃午饭,乡政府的食堂有两个大圆桌,菜类简单,份量却大,离桌前要将剩余的饭菜罩起来,他解释说:“有些驻村干部离这里远,菜要放在桌子上,等他们回来再吃。



↑乡政府食堂。


走出食堂,一位老伯佝偻着腰,亲热地拉住张宗元的手,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张宗元弯下腰,脸带笑容耐心地听着,回答他:“好,我知道了,您放心。”原来,老伯看到路边因修路造成了排水管破漏,特意来告诉张宗元。


↑老伯向张宗元讲述管道破裂情况。


“实话实说,来村的山路不好走,工作环境也这么艰苦,您有过抵触心理吗?”面对这个问题,张宗元直爽地回答,“没有!”即便站着闲谈,他仍腰背端正,目光炯炯有神,“因为我是一名军人,当兵的不怕苦。

放眼望去,没有高楼大厦,唯见远处青山含黛,水满田畴,近看房屋比肩,绿树白墙,身穿黎族传统服饰的老人悠闲散步,孩童活泼地追逐一只冠羽鲜艳的走地鸡,黄狗栖于树荫乘凉,时而轻吠。



↑山脚下水满田畴,预兆着丰收的喜悦。


↑绿荫里散落的黎族村落,静谧安详。


张宗元的脚步没有停歇,为考察南尧河水电站,他再次耗费5小时,徒步12公里,来到昌江县与东方市交界处,与刚驻村时稍带茫然的心境完全不同,此时他的眼里盛满了群牛吃草,屎壳郎滚粪球,老乡捕鱼,护林员巡山......遍地有美景,处处是亲人。


04

忠诚担当 退伍不褪色·杨斌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杨斌组织村小组成员清理被堵塞的排水沟


台风“剑鱼”过后,从五指山市水满乡政府行驶到琼乐高速入口34公里的道路上,一侧山体因受暴雨冲刷,诱发了五六处塌方,砂土碎石倾泻下来,一块直径约占三分之一车道的巨石横亘在路中央,阻碍交通,格外危险。

回想起那个“惊魂夜”,当时恰好经过塌方路段的五指山市水满乡方龙村乡村振兴队队长杨斌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大脑就懵了,后背一阵冷汗。”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打电话寻求救援,回村之后,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塌方现场


也许是军人出身的缘故,杨斌颇具侠气, “驻村第一天,我就对村两委说,需要我们乡村振兴工作队做的,一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同样,他行事作风也利落果决、雷厉风行,“在村里,我喜欢有什么话直接讲,有什么事直接干,能在现场解决的,就绝不上会场。”向领导单位汇报工作时,他毫不遮掩,坦率直言,“我们只有讲实话,你们才能知实情。”面对难题,他决不拖泥带水,不当“甩手掌柜”,敢于解难碰硬,“党员干部要有侠义担当,不能只想做个安稳官。”


↑杨斌走访村民和贫困户。


整治人居环境时,一座座废旧的室外厨房和厕所如同“固症顽疾”,让方龙村漂亮的村容村貌有了“病容”,破旧立新的改造刻不容缓,但村民的观望和抵触情绪让整治工作陷入僵局,杨斌没放弃,他“对症下药”,多次入户家访老人王国端,耐心地和他“讲政策,讲感情,讲道理。”终于,老人家被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态度打动,此前的声声质疑也变成了句句肯定。


↑拆除废旧厨房厕所,疏通清理沟渠暗道,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现场。


真心总能换来真情,杨斌把方龙村当成了自己的家,而方龙村的干部群众也把他当成了家人。

“在脱贫攻坚大比武期间,我连续四个星期没放假,没回家,村民知道情况后,纷纷给我打来电话。”杨斌的脸上露出笑容,“什再村的王雄说他家刚做好了手工茶,让我去尝一尝,方龙组的王碧莲说她家杀了一头五脚猪,叫我去一起吃饭。”虽然只是一杯茶,一口饭,但是乡亲们的真挚和淳朴让他内心温暖,久久感动。


如今走在方龙村,远看山清水秀,郁葱层叠,脚下村路巷道平整硬化,鞋不粘泥,还可以利用干净的道路晾晒花生、稻谷等农作物,儿童尽情嬉戏,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村民晾晒丰收的农作物
诗以道志,文采斐然的杨斌曾写道:“漫步闲听芭蕉语,问心不曾愧苍生。”、“初心时刻不敢忘,堪忍茅屋遮风雨,能让黎民戳脊梁?”翻译成他入伍时曾对着国旗立下的誓言,大概就是“我是一个忠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


“扶贫工作,无比艰巨,无比光荣。”旅文厅的全体尖兵闯将们,践行诺言勇担当,伴着星光、灯光,默默耕耘在不同的深山村落,头顶同一轮烈日明月,双肩落满雨水和汗水,不辞辛苦,风雨无阻,无愧初心。



省旅文厅定点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干部名单



▼ 更多看点 

省旅文厅党组书记林光强调研三亚亚沙会筹备工作情况

视频丨开船啦!一起逛“海上流动博物馆”

第9届三亚国际沙滩先生比基尼小姐大赛举行,16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名选手参赛


来源:阳光海南网

文字:古敏

图片:易长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