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非遗知多少】海南人舌尖上的千年传承:我为自己“带盐”
行走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市洋埔半岛盐田,放眼望去,到处是星罗棋布的盐槽,这些错落有致的盐槽,古朴而壮观。
↑有些石槽已存在了一千多年。
这里是当地重要的海盐产区,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作为一种古老的制盐方式,峨蔓古盐田的棋盘式和砚式盐槽晒盐的制盐工序颇为独特。要经过“海水灌田”—“耙晒盐泥”—“收集盐泥”—“过滤取”—“晒卤成盐”—“收盐入筐”等主要工序。
2008年6月,海盐晒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海盐晒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谭政老师正在收集曝晒后的盐泥。
今年已经78岁的谭政是第58代晒盐技艺传承人,也是海盐晒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1961年就开始和家人学习海盐晒制技艺,如今已有60年海盐晒制经历。在海盐晒制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过滤卤水。以前,许多盐工在泥槽下铺垫禾杆,结果过滤卤水效果差。为了让卤水效果更好,浓度更高,谭政在制盐过程中,他发现将茅草铺在泥槽下,不但增加了盐产量,还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谭政发明茅草垫底过滤卤水的方法。
海盐晒制技艺科普tips:
涨潮时的海水淹没蓄海水池,用以浸泡晒盐泥地(盐田)里的泥沙。退潮后将海水淹浸过的泥沙翻耙曝晒两三天,泥沙干后再铺垫干茅草,将之夯填入堆筑起来的过滤池(盐泥池)。随后把蓄海水池中的水倒入过滤池以湮浸池中泥沙,海水慢慢渗漏到盐泥池底后,透过石缝流入旁边低于地面的盐卤水池。次日上午待池中盐卤水积蓄到一定数量并沉淀澄清后,直接浇灌到石槽里,经过大半天的曝晒,下午即可结晶成盐。
今年海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重点围绕“黎锦”、“琼剧”、“传统体育”、“传统医药”、“餐饮类”五大非遗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同期举办海南省首届“非遗购物节”,将全力打造“非遗文化+电商+旅游”新型消费链条,树立海南非遗品牌,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可参与、可体验的非遗传承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起非遗传承标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传统时尚相融”,“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传承海南非遗文化根脉,焕发海南非遗新活力,助力海南非遗潮流化表达。
主办单位: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承办单位: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执行单位: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
海南广电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爱奇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海南省各市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各有关非遗项目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