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何意义?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有哪些突破?记者采访了权威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这是4月11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项目航站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擘画“总蓝图”——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这是4月1日拍摄的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东寨港大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需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说,它承担着引领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并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的重任。
↑4月9日拍摄的中石化海南炼化公司。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明确基本原则,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定位更为精准。借鉴国际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勾勒“时间表”“路线图”,分步骤、分阶段建设稳扎稳打。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这是4月4日拍摄的三亚国际免税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在2025年前,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就是要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加快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这是海南自贸区政策实施以来的首艘汽车外贸船(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最鲜明的特点。方案指出,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南洋浦的洋浦港小铲滩码头转运集装箱(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贸易自由便利方面,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方面,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在有效防控涉外安全风险隐患的前提下,实行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在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方面,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
↑这是4月9日拍摄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方案在贸易、投资、金融、运输、人员进出境和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大胆吸收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更为自由、更为便利的政策措施,打造与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比肩的开放高地。”李金波说。根据方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设立“二线”。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胜强说,海关将打造简化“一线申报”、突出岛内经营自由、严格“二线”监管的监管模式,先在洋浦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行后推广到全岛实施,建设高标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把准产业发展方向,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要推动海南将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相融合,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创新经验,打造包括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在内的全球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这是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清水湾游艇会(1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这是基于海南自身条件和国家战略需要作出的精准定位。”李金波说。
↑这是4月4日拍摄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在旅游业方面,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
↑这是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018年8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深海深空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这是海南生态软件园园区(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今年1至4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52.3%,展现独特魅力。2019年,海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75%。“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必须从海南实际出发。”李金波说,坚守绿色和蓝色的自然本底,兼顾海港与空港,打造海南特色的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现代产业体系。
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一群坡鹿在海南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内休憩(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治理体系、法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方案提出,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从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高水平自由贸易港,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税收制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加大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离岛免税等政策的优惠力度。方案明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自由贸易港治理体系。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是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燕生说。
↑这是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牧场中的珊瑚(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在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童伟华看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面积大、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处理好“放得开”和“管得住”的关系极为重要。方案明确了风险防控体系的内涵,强调制定实施有效措施,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这是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对海南来说,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巨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关键要提升自身能力,发挥好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来源:新华社
记者:安蓓、申铖、王晖余、吴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