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爷爷奶奶一堂课第5期 | 仁和故事
“三国蜀相诸葛亮的‘五月渡泸’处,即在今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鲊渡口,金江镇小鲊石一带有明初摆夷人的瓮棺墓葬、插杆葬,而平地镇马头村金朱氏墓碑、乌喇么村万寿琳宫碑都记载展示了仁和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
一些走远的历史和事物,仿若静静回来,与我们对话。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爷爷奶奶一堂课,正好弥补这一块的文化缺失。”
——徐海涛爷爷
除了三线建设,
攀枝花还有许多的历史和故事藏在仁和里
汉武通滇、五月渡泸、洪武开滇、朱德渡江,
杨升庵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诸葛亮与七星砚、宋微宗与李师师情定泸石砚、
拉鲊古渡、迤沙拉、仁和老街
……
第五期爷爷奶奶一堂课
由徐海涛爷爷带着我们用一堂课的时间去探索,去发现
拉鲊古渡
图片来源:网络
在彝寨拉鲊村格地社,村里有一石上刻有“可以栖迟”四个大字,相传为诸葛亮手迹。按两汉“迟”字的解释,其意为登山后可以在此停留、等待。虽经岁月的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惜文革期间被一村民当作“四旧”给破坏掉了,留下四块巴痕。
迤沙拉
迤沙拉是彝语“水漏下去的地方”的意思,是中国地理评出的中国最美拍摄地之一,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迤沙拉虽然在彝族地区的深山中,却保留着徽派建筑的风格。这里的里颇古乐是打上彝人印记的江南丝竹,是彝汉民族大交融历史见证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可以寻找到马可波罗当年踏访的传说。
仁和老街
图片来源 徐海涛
很多年前仁和便是一个繁华的地方,那时的县,村,地名称为“马”和“米”,因为当时不交税收,上交马匹,故仁和老街叫者车马。曾经的仁和老街是买卖交易的集市,成为土匪打劫的宝地,在1923年一个赶场天当地居民与土匪交战后,土匪将市集烧毁,居民们只得搬迁至此次活动举办的街区新街,但老街的市场至今依然存在,依然热闹。
“在徐爷爷讲课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仁和竟然还有这么多有趣、好玩的传说和故事,比如:迤沙拉传说和诸葛亮与七星砚的故事等。”——何芸鑫
“今天,徐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仁和的故事,还现场教我们如何写好毛笔字以及传授书法的常识,很受益匪浅。我也喜欢写毛笔,以后我会勤加练习,长大了也能像徐爷爷一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何星莹
感谢徐海涛爷爷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一堂课
感谢活动现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感谢活动主办方仁和区关工委,共青团仁和区委,仁和区文明办,仁和区文广新局,仁和区老干局,仁和区教体局,仁和区档案局
仁和故事告一段落,
爷爷奶奶一堂课的故事还在继续……
-- 爷爷奶奶一堂课 --
“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由和川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贺永强、免费午餐的邓飞、著名作家土家野夫、北大教授金锦萍等100多位来自公益组织、媒体、学界、高校的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发起,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专项公益基金,以社会教育创新为使命,以“让每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都能脚踏实地”为愿景,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代际沟通,增加孩子们对故乡的认知,帮助养成自我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的公民。这一教育公益创新项目已实施一年半时间,先后获得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入围奖、两次入围环球风尚公益奖、人民日报公益慈善周刊公益慈善组织奖、中社社会工作基金会优秀公益项目奖等奖项,受到社会好评。
-- 攀枝花爱思青年 --
2016年4月8日,攀枝花市爱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成立,攀枝花爱思青年致力于为青年人搭建开放的交流与实践平台,从「多元发声」、「价值传递」到「行动实践」,推动青年发展。鼓励青年人以“I Think,I Change”的思维,觉醒应有的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提升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愿景:让青年成为世界的行动者,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使命:着力青年独立思考与多元发展,推动青年社群的思想交流;专注青年行动倡导,支持青年创变的行动实践;记录和传播,青年文化与现象;基于社区的社会创新和功能探索。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往期爷爷奶奶一堂课精彩回顾